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35-婴儿论 >

第8节

135-婴儿论-第8节

小说: 135-婴儿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熊胆饮主之。 
x熊胆饮方x 
熊胆(三分) 石决明(浸醋烧去火毒五分) 
上二味。以烧酒。先解熊胆。更内石决明。搅调。分温服。潮热。胸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x大陷胸汤方x 
大黄(五分) 芒硝(五分) 甘遂(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大黄。取一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得快利。止后服。支饮家。 
咳烦胸中大痛。宜十枣汤主之。 
x十枣汤方x 
芫花 甘遂 大戟大枣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三分。羸人服二分。温 
服之。利后糜粥自养。胸腹急痛。若噫息。其脉滑动。急与食盐汤。仍以鹅翎探其喉。当暴吐而愈。胸腹硬满而大痛。 
其脉滑数。急与浓朴三物汤。胸腹硬满卒痛。身厥脉伏。急与紫霜丸。胸腹疼痛。脉乍数。乍迟。当吐蛔也。胸痛反复 
动转。面颜失色。额汗如流。身厥脉结。名曰真心痛。朝发者暮死。暮发者朝死。 


辨中焦病脉证并治第七
属性:问曰。中焦为病侯何谓也。答曰。乳食饥饱失度。遂致腹内万变病。假令如疳癖谷瘕。若肿满胀单。即是也。儿嗔 
声缓急。啼号无泪。而脉弦急。此为腹痛也。腹痛在脐上硬满者。必食饪也在脐下石硬者。后必致淋也。腹痛。食饪所 
致者。平胃散主之。 
x平胃散方x 
浓朴(三两四钱) 陈皮(四两) 苍术(一两) 甘草(五钱) 生姜(五钱) 
上五味。 咀。焙捣为末。每服一钱。以盐汤。搅调服。伤寒。发汗后。腹胀满者。宜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 
之。 
x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x 
浓朴(一钱) 生姜(三分) 半夏(五分) 人参(二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儿肠脆窄。过餐生冷。腹郁满而微痛此为食郁。莪术丸主之。 
x莪术丸方x 
莪术 三棱 陈皮 青皮 缩砂(各五钱) 干姜 胡椒(各二钱) 
上七味。捣筛。以醋糊为丸。每服二三分。胁腹。挛拘而痛者。与建中汤。若膨满而痛者不当。与也。体肤 白。 
四肢乏力。腔内时痛。雷鸣而溏。宜浓朴枳实汤。 
x浓朴枳实汤方x 
浓朴(五分) 枳实(三分) 陈皮(五分) 茯苓(五分) 香附子(五分) 槟榔(五分) 黄连(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腹硬脉弦。痛而闭者。浓朴三物汤主之。 
x浓朴三物汤方x 
浓朴(一钱) 枳实(五分) 大黄(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腹内绞痛。四肢厥冷。脉沉伏而阴缩者。猪胆酒主之。 
x猪胆酒方x 
野猪胆(二个) 
上一味。以烧酒一升。煮减二三分。分温。频频服。胸腹雷鸣急痛。脉沉弦。腰脚如冰冷者。宜熏脐法。熏脐法。 
碗表凿二三孔。仍以熟艾指大。倒着其里面。点火以覆其脐。烟当从孔出。熏竭再三根据前法。以腹温为度。盘肠痛。属 
寒疝。但不直视者是也。乌头桂枝汤主之。 
x乌头桂枝汤方x 
乌头(一枚熬) 
上一味。以蜜三升。煎减一升。去滓。以桂枝汤一升解之。分温少少服。不知者。稍加服。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 
中病。盘肠痛。冷气郁结而不解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主之。 
x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方x 
当归(一钱) 芍药(一钱) 桂枝(三分) 细辛(三分) 吴茱萸(二分) 生姜(三分) 通草(一钱) 甘 
草(二分) 大枣(二枚) 
上九味。以水一升。清酒一升。煮和。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儿腹肚绞痛。有螈 者内钓也。无螈 此为盘肠。 
宜当归附子汤。 
x当归附子汤方x 
当归 牛膝 芍药(各二钱) 桂枝 附子 甘草(各五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妇女腰腹绞痛。面红者。此为血气所致也。宜桃核承气汤。桂枝茯 
苓丸亦主之。 
x桂枝茯苓丸方x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丸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腹内血气 痛者。蟹爪枳实汤主之。 
x蟹爪枳实汤方x 
蟹爪(浸醋灸一钱) 枳实(一钱) 芒硝(三分) 芍药(一钱) 桃仁(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大黄附子汤主之。 
x大黄附子汤方x 
大黄(五分) 附子(三分) 细辛(三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x附子粳米汤方x 
附子(三分炮) 半夏(五分) 甘草(三分) 大枣(三枚) 粳米(五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米熟。汤成去滓。分温服。论曰。腹满按之硬。而落落者。为癖块也。濡而漉漉者。为湿肿 
也。儿脾弱。食谷不化。遂致食瘕。宜溃坚汤主之。腹内食谷不消。郁塞而硬满。逐致虫块。宜鹧鸪菜汤。癖块属脾弱。 
其治无泻法。宜磨谷化块方。 结。积聚虚冷。若中 霍乱。宜木天蓼汤主之。 
x木天蓼汤方x 
木天蓼(五分) 枳实(三分) 茯苓(五分) 桂枝(三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 块鼓满。按之不移。四肢细削者。溃坚酒服之。 
x溃坚酒方x 
野狼毒(一两) 三棱(五钱) 莪术(五钱) 枳实(四钱) 槟榔(四钱) 缩砂(三钱) 青皮(三钱) 干 
姜(三钱) 白糖(半斤) 
上九味捣筛。以烧酒一斗。搅调蜜封。四五日分服。日二三次。病者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脾虚鼓满之渐也。 
宜罗勒汤主之。 
x罗勒汤方x 
罗勒(一钱) 人参(三分) 枳实(三分) 青皮(三分) 茯苓(五分) 白术(三分) 浓朴(三分) 生 
姜(三分) 大枣(三枚)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消食破满气。槟榔丸主之。 
x槟榔丸方x 
槟榔(三钱) 木香 人参(各二钱) 枳实(四钱) 胡椒(一钱) 甘草(二钱) 
上六味。酒糊丸。病患鼓满渐胀。饮食反如故。此为肠表 肉。名曰胀单。废人也。胸腹大满。奔豚悸动。短息而 
额汗出者。不可治。块瘕渐大。四肢肿满。从脐水沥流者。为难治。肿从四肢。向腹者。尚可治也。从腹向四肢者。不 
可治也。 


辨下焦病脉证并治第八
属性:问曰。下焦病何谓也。答曰。大便难。若泻。小便不利。若遗溺。及痿 。脚痛。此为下焦所患也。大阳病。桂 
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宜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x葛根黄芩黄连汤方x 
葛根(五分) 甘草(五分) 黄芩(五分) 黄连(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葛根。减半升。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大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 
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x黄芩汤方x 
黄芩(三分) 甘草(三分) 芍药(一钱) 大枣(三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大便洞泻。其色黄。此为热泻。宜五苓 
散主之。发热恶寒。吐泻烦渴。若腹痛者。清宁汤主之。 
x清宁汤方x 
葛根(五分) 人叶(三分) 苍术(三分) 茯苓(五分) 木香(三分) 藿香(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温服。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下利。 
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下利已瘥。至 
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痛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宜硬饭汤。 
x硬饭汤方x 
硬饭(二钱半黑炒半生用) 槟榔(一钱) 芍药(一钱) 枳实(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三分) 大枣 
(五枚) 生姜(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硬饭。减五合。内诸药。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有热者。加黄连黄苓。有寒者。加附子 
干姜。儿大便窘迫。状如胶。而面颜皱者。为痢也。琼脂汤服之。 
x琼脂汤方x 
琼脂(五分) 枳实(五分) 芍药(一钱) 槟榔(五分) 大枣(三枚)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大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x桂枝人参汤方x 
桂枝(三分) 甘草(二分) 白术(三分) 人参(二分) 干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肉桂。更煮。三两沸。去滓。分温服。下利。肠 腥臭。腰髋烦痛。宜 
剪红丸。 
x剪红丸方x 
蜜香(四钱) 缩砂(四钱) 熊胆(一钱) 阿片(一钱) 龙脑(三分) 麝香(一分) 甘草(三分) 
上七味。研筛。以烧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丸。大便后重而节续。烦渴而小便涩。若大便去红者。山漆汤服之。 
x山漆汤方x 
山漆根(二钱) 山药(酒制炒一钱) 芍药(二钱) 枳实(五分) 大枣(三枚) 生姜(三分) 甘草(二 
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大便窘迫。腰腹绞痛而烦。取热汤。灌触器仍登器。汤气熏蒸。 
腰腹自和。大盒饭快通也。下利。手足微冷。脉涩者。不可更攻。宜 血散。 
x 血散方x 
当归(四钱) 蝮蛇(三钱黑炒) 
上二味。研筛以温酒服之。发热暴泻。脉浮。渴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发热脉数。腹中痛。屡欲圊便。烦渴 
而小便少。此为瘕泄也。瘕泄大便如糜。法须攻之。瘕不竭。痢示不罢也。痢疾为瘀浊。故后重而肠垢。必苦里急。假 
令无肠垢者。无后重也。若脉滑而疾者。当屎脓也。腹痛暴泻。恶臭不可近者。为食积也。儿暴泻。难以阳决之。久痢。 
难以阴决之。暴泻以多脱阳也。久痢以多瘀热也。小阴病。下利便脓血。若广肠脱出。宜桃花汤主之。 
x桃花汤方x 
赤石脂(五分) 干姜(三分) 粳米(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下利。如蟹渤。勃勃作声者。此为气痢也。气痢丸主之。 
x气痢丸方x 
诃子皮(四钱) 蜜香(二钱) 人参(三分) 
上三味。研筛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痢疾。后重不解。其脉虚而动。此为便血之兆也。小连翘汤主之。 
x小连翘汤方x 
小连翘(二钱) 芍药(一钱) 槟榔(二钱) 木香(七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大肠热则致后重。寒则致惊溏。若嗳息者。谷饪也。夏月。腹痛而 
泄泻。痛一阵。泄一阵。此为肠间热也。黄连香薷饮主之。发热烦渴。大便如卵黄者。热泻也。无渴而清澄者。惊溏也。 
病患为冷食所伤。遂胁寒而利。如鸭屎。此为惊溏也。抉脾汤主之。下利日数十行。血液内竭。脾气空乏。烦渴呕逆。 
饮食不能。此为禁口痢也。莲肉饮主之。 
x莲肉饮方x 
莲肉(炒二钱) 黄连(三分) 食盐(炒二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内萝卜汗。搅调。分服。下利。阴阳内竭。胸腹悸动。饮食不能。宜熏脐温 
之。痢疾。腰腹绞痛。诸方无验者。灸章门京门。若腰腹诸穴。痢下旬余。体瘦血燥。四肢微冷。反面色缘缘正赤。此 
为孤阳沸郁所致也。麦门冬汤服之。大便滑泄。胸腹雷鸣。脉沉弦。此为脾冷所致也。薯蓣汤主之。 
x薯蓣汤方x 
薯蓣(一钱) 茯苓(一钱) 白术(五分) 人参(三分) 青皮(三分) 半夏(一钱) 缩砂(三分) 香 
附子(浸童便灸五分) 藿香(三分) 莲蕊(三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十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脉微而数。微为阴虚。数为阳动。虚动相搏。孤阳不能独立体肤 
自冷瘦。黎明大便溏。此为肾冷然也。宜七成汤主之。小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真武汤主之。病患。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腋注下。下焦不阖。清便飧泄。若腹筑湫而痛者。 
参茯白术散主之。 
x参茯白术散方x 
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缩砂 陈皮 干姜 莲肉(各三钱) 藿香 白扁豆 薏苡 甘草(各半减) 
上十二味。捣筛为散。或以胶饴。调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