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35-婴儿论 >

第10节

135-婴儿论-第10节

小说: 135-婴儿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若腰脚挛急而痛。名囊疝。宿寒令然。宜防风汤 
x防风汤方x 
防风(一钱) 芍药(二钱) 乌头霜(五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腰脚挛拘。屈伸不任。若行动跋跳。其睾丸偏大者。卵疝也与乌头 
霜。芍药甘草附子汤亦服之。 
x乌头霜方x 
乌头霜(二两) 白糖(二两) 
上二味研调。每一钱七。以温酒服之。诸宿寒疝病。若阴肿。若腰冷。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阴囊肿大。腰 
冷转筋。其脉沉伏。此为厥疝。大金铃子丸主之。 
x大金铃子丸方x 
金铃子(去核四钱) 破故纸(二钱) 附子(一钱) 桂枝(四钱) 吴茱萸(一钱) 甘草(一钱) 上六味。 
捣筛。以烧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三次。阴囊湿痒。得温气反益剧者。名肾脏风。宜渗湿汤。阴囊偏肿。 
渐长大者。宜牡蛎散涂之。 
x牡蛎散方x 
牡蛎(一钱) 
上一味。研筛。以鸡子清。调和涂之。日二三次。肾脏风烦痒。数旬难解者。宜蛇状子煎洗之。 
x蛇状子煎方x 
蛇状子(一钱) 白矾(三钱) 烟草茎(一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洗之。冷则更温洗。日二三次。以烦痒解为度。身厥脉伏。腰腹酷痛。额汗出。 
名寒疝。宜乌头煎主之。 
x乌头煎方x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 咀)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愈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问曰。缓风痿 。何谓也。答曰。南方多湿。瘴气所袭。致脚痹者。名曰缓风也。缓风为恙。食饮起居 
如故。卒起脚屈弱者。即是也。脚弱顽麻。若挛拘。反不湿肿者。名干香港脚也。肿者为湿香港脚。剧者如瓜瓠也。风湿身 
肿脉洪。小便涩而脚弱者。宜越婢加术汤主之。脚胫软弱顽痹。若转筋。胸满短息者。宜大槟榔汤。 
x大槟榔汤方x 
槟榔(一钱) 生姜(二分) 青皮(五分) 茯苓(一钱) 浓朴(一钱) 桑白皮(一钱) 吴茱萸(五分) 半 
夏(一钱) 白芥子(三分) 木瓜(五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脚肿渐长。诸药不禁者。须急攻之。后利渗道。此谓劫其重势也。 
宜白花汤主之。 
x白花汤方x 
白桃花(一钱) 槟榔(三分) 枳实(三分) 茯苓(五分) 麦芽(炒一钱) 生姜(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香港脚始起。多不令人识。饮食语言。气力如故。惟渐顽痹 蹶。 
寒风湿之病也。香港脚奔腾。毒瓦斯鼓击。痰喘悸动。息迫而欲死者。宜与铁浆支之。香港脚毒入腹。喘满气粗。昏眩躁烦。 
四肢厥寒。脉沉伏者。宜杉节汤主之。 
x杉节汤方x 
杉节(炒一钱) 白芥子(一钱) 槟榔(一钱) 枳实(一钱) 生姜(三分) 吴茱萸(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论曰。浊气所袭。深入髓。元阳不能 。遂致疼痛。此为寒湿。宜 
乌头桂枝汤主之。 
x乌头桂枝汤方x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一升解之。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风湿血痹。身体不仁。若四肢痿 
弱者。山 菜汤主之。 
x山 菜汤方x 
山 菜(一钱) 防风(一钱) 当归(一钱) 牛房子(一钱)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钟。煮取一钟。去滓。分温服。发热恶寒。手脚关节掣痛。名白虎历节风。风毒鼓击所致也。脚肿 
疼痛。若痿 。脉洪数。小便如血。宜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肢节疼痛。身体 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 
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x桂枝芍药知母汤方x 
桂枝(三分) 芍药(五分) 麻黄(五分) 防风(五分) 知母(五分) 白术(五分) 附子(三分) 甘 
草(三分) 
上九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分温服。历节风病。若香港脚挛急。不可屈伸者。宜乌头汤。 
x乌头汤方x 
麻黄(一钱) 芍药(一钱) 黄 (五分) 甘草(三分) 川乌(一钱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三合。不知再三服之。寒湿疼痛。脚胫 
挛拘。热肿若瘦削。是属鹤膝风也。宽筋凉血汤主之。 
x宽筋凉血汤方x 
防风 威灵仙 牛膝 小莲翘 当归(各二钱) 寒水石 芍药(各三钱) 甘草 生姜(各一钱)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痢疾稍解。反脚痛乏力。此转属鹤膝也。宜宽筋温血汤主之。 
x宽筋温血汤方x 
防风 牛膝 当归 芍药(各一钱) 桂枝 附子(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风湿疼痛。若血痹不仁。若鹤膝痿弱。诸身体顽麻。俱宜麻黄膏服 
之。 
x麻黄膏方x 
麻黄(三两) 桂枝(一两) 胶饴(一斤) 
上三味。以酒一斗。煮一味。减二升。去上沫及滓。内胶饴。再煮为膏。每服弹丸大。日五六次。腰脚寒痹。不仁 
痿弱。身无大热者。宜芥子膏涂之。 
x芥子膏方x 
白芥子(不拘多少) 
上一味。研如泥。温酒调涂。日二三次。病患胸腹挛急而 跛。此为痫瘕。若虫块所致。宜以法治之。体筋弛。脚 
力空脱。行动难支者。宜三妙汤主之。 
x三妙汤方x 
牛膝(一钱) 黄柏(三分炒) 知母(一钱) 杜仲(一钱) 破故纸(一钱) 桂枝(三分) 附子(三分) 甘 
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服。香港脚痿 。虽夏月常须着绵 。至冬寒倍令两胫温暖。得微汗为佳。 
常令按摩数劳动关节。令气血通畅。此拒风湿之法也。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膝膑肿大。不能行步。名曰鹤膝 
风。血燥剧者。不可治。风痹寒湿。痿痹偏废。若鹤膝。膝膑疼痛。如虎咬者。宜樟木汤浴之。 
x樟木汤方x 
樟木屑(一斗) 桐木皮(五升) 
上二味。以水一斛。煎以浴痛处。日七八次。以痛定为度。香港脚房劳虚乏。小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 
迫。上入胸膈者。为难治。香港脚冲心。恍惚气急。四肢厥。额汗出。脉乍大乍小者。不可治。香港脚之为恙。不得大补。 
亦 
不可大泻。多由气实而死气虚者亦难治。 

附录
护养
属性:儿护养。皆失于姑息。富家过爱。遂多夭横。贫家不及。反得寿长。儿受三分冷。吃七分饱此为护养之要。儿心胸 
要冷。背腹要温。哭是歌。不哭不偻 也。儿有胸无心。病多从口成。乳后勿与食。食后勿与乳。儿乳养钦者。必致疳 
病。药补是不如食补也。儿头以凉为要。足以温为要。体易虚易实。勿服多寒。勿服多热。儿敏解人意。是真阳发泄。 
恐难养。儿瘦先捡乳饵。一碗粥胜一斤参。儿肌肤鲜明者。有留饮。宜渗泄方。青暗者。有寒毒。宜温散方。儿额有筋 
而颈细。身体乏力者。属疳病也宜赤风蛤 之。风者百病之长。食者百治之原。饮食不能者。不可治。儿妄笑者。为心 
虚。笑少者。为心实。儿谷肠多虫。乳肠少虫。有病者胎毒也。儿谷气胜于元气者体肥而多病。元气胜于谷气者。体瘦 
而少病。诸病解后。脾胃必衰弱。强食则发热而腹满。是食复也。病患贪食者。当减也。若恶者反要强。何以论之。曰。 
食即恶之基。恶者真元不支故也。寒热必有真假。真者勿慢治。假者勿拘泥。病候有真假。真者隐伏。多在里。假者发 
见。多在表。儿吃热勿吃寒。吃软勿吃硬吃少勿 
吃多。医有常变。有宽急。勿以常为变。勿以变为常。勿以宽为急。勿以急为宽。方有君臣。有佐使。勿以君为臣。勿 
以臣为君。勿以佐为使。勿以使为佐。方有多有单。多者补泽所用也单者攻击所用也。致偏废者。有偏见也。剂有寒因 
热用。有热因寒用。有寒因寒用。有热因热用。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此为从治所用也寒因寒用热因热用。此为反治所 
用也。医有反治。有从治。体实者。反治所宜体虚者。从治所宜反治者为常治。从治者为变治。问曰。医有逐机。有持 
重。何也。答曰。逐机者。逐病侯而转方也。持重者重病因而不转方也。若识逐机者。假令一日转百方。不为以误也。 
若识持重者。假令百岁用一方。亦不为以误也。凡诊病者。当以一级重决之也。若以轻决之者。必取败缺也。医之为 
伎。剂也易处。病也难诊。若置其诊。而欲拟其剂者。未可与论也。儿病始吐蛔者。为热。病当瘥。终吐蛔者为寒。病 
不可治。问曰。病热。用寒方益盛。用热方反安者。何也。答曰。夏月体热。然反灌热汤。后身自凉也。假令如火烧疮。 
急忍痛而灸后痛顿减。此皆从治之类也。问曰。医有从治。有反治。何谓也答曰。热用寒。寒用热。此为反治。热用热 
寒用寒。此为从治病轻者反治所宜也。病重者。从治所宜也。儿暴泻昏沉。脉微弦而四肢冷。若惊惕者。冬月易治夏月 
难治。病始为实。终为虚。暴虚者易治。渐虚者难治。儿病多兼蛔。以脾虫故也。始吐蛔者佳。终吐蛔者不佳。儿未期 
月而生者。至脚弱。以筋骨有所缺也。医伎。非剂而在七。以剂说治者。未可与论也。诊病要在气息。气息安静者生。 
短息者死。癖块。有磨法无泻法。若妄攻者。真元必伤。不可治。儿腹有块者。不问食癖虫块。俱为恶侯。须急论治。 
诊病以银海为要。虚实必显。以精萃所奏故也。病五实者死五虚者亦死。病多反复者。不可治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