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134节

他改变了大明-第134节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仆寺现在职能也是和户部重合,朱皇帝早就琢磨着要把这个衙门直接撤销。

    他当然不会在内地养马,因为那根本就是和人争食,在即将到来的大旱灾下,那根本是杀人。没有马,暂时可以直接去蒙古买,之后把蒙古彻底消化,大明自然有的是土地养马。

    辽东的苑马寺在辽沈失陷后,就自动废除。至此,大明所有官方的马政管理机构,就全部被废除。之后,朱皇帝也不会继续搞什么封建官管马政,这事也就是汉代稍微搞得好点,其他王朝都是把马政管得一团糟。

    军马的问题,朱皇帝倒是不大担忧,日后消化掉了蒙古,大明就不会再缺军马。他现在发展的,主要都是民间也用得着的拉货和耕地用的挽马。

    他准备发展几个专业的国营马场,保证内部竞争的同时,也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带动私营马场的发展,在他的规划中,未来大明用马还是以私营马场为主。

    现在,御马监就正在用皇帝指导的技术资料,进行艰苦而漫长杂交工作。

    御马监的任务,目前主要是三种马儿,一种是用中亚等地区的马种和蒙古马进行杂交而培育的战马,一种则是适应华北地区气候的重型挽马,一种是适应东北地区气候的挽马。

    从现在开始,这项工作要彻底完成,差不多还要二十年。

    在他不时地敲打和赏赐下,御马监的纪用,没有大肆贪污,更不敢弄虚作假,只是育种就需要那么久。

    对此,朱皇帝也不急,大明这会也不可能在内地大力养马去和人争食。私营养马业,要真正发展起来,自然还是得先把辽东和蒙古都彻底消化掉。

    而要真正消化掉北部大片地广人稀的土地,自然还是得要把帝国内部的问题解决。

    这一次,对兵部的整肃,车驾司管的驿站问题也再一次完全暴露了出来。

    驿站这个问题,朱皇帝当然十分清楚。

    那位下岗的驿卒李自成的故事,后世不知道的人可不多。

    另外,他不止知道李自成,还清楚,大明靠着关系,滥用驿站的人里头,这会有位在后世会挺出名,他的名字叫徐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这位徐霞客,虽说是书香门第出生,不过他爹都不愿意做官,他也连个功名都没有,自然也算不得什么名门望族,然而他依旧凭借祖辈和自己经营的关系,轻易地免费使用了全国的驿站,完成了全国旅行这种这时代几乎没人能完成的伟业。

    徐霞客个人的经历,也无疑说明了大明对驿站的管理有多稀烂。

    为此,朱皇帝还专门把徐霞客请到了京师,直接资助了他一笔银子,给他配了个保镖,让他花皇帝的钱去考察国家地理,把长江等水系的源头问题考察清楚。

    就驿站问题,朱皇帝很快开了个专门的会议。

    左都御史孙玮首先就开炮了,他直接说道:“当初张居正为相时,最严乘传。当时每马一匹,草料仅二十八金,每夫一名,工食银仅七两二钱。

    时至今日,法纪荡尽,巧伪滋彰,兵部之勘合火牌有发出无缴进,缙绅竞相假借,奸棍互相买卖,一纸洗补数番,一人往返数用,而一省之中两院有牌,司道府有票,乡官有帖,应付不一。

    今日每马草料银加至百余金,每夫一名加至三五十金。民生安得不蹙,国计安得不穷。还请陛下禁革诸弊。”

    朱皇帝点了点头,说道:“孙爱卿所言极是,据朕所知,大明的驿站,目前为止,八成左右都是私用,真正的公务来往,不过两成,官员因公使用驿站,一样有排场巨大,花销极大的问题。全国驿站开销,一岁大致在三百万两有奇,数额之大,让朕颇为忧心。诸卿可有良策?”

    李起元很快站出来说道:“陛下,驿站问题,并非今日方才暴露。国朝多位贤臣都有整治,只是都只有一时的效果。以臣之见,导致驿站问题难以根治,正是大明上下风气败坏。唯有重典治吏,讲求道德,使得风气一新,方才能杜绝驿站私用。”

    一开始,朱皇帝曾经准备对驿站大规模动刀,试着推出邮政公司,不过很快他就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正如李起元说的,大明对驿站又不是没有监管制度,也不是没有人整治,只是整个社会的风气败坏之后,再好的制度,在人们都将法纪视为无物时,它也没有半点用处。

    李起元的说法,很快得到了一众大臣的赞同,也纷纷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朱皇帝也没打算彻底禁止私用,在他看来,私用不是问题,付钱就是。

    “大明驿站会通天下,仅仅用于军情和朝廷政务的传递,朕以为却是不妥。

    白牌、勘合火牌之滥发,归根结底,还是民间有所需。朕以为,并非所有的人盗用白牌、勘合,都是想要侵占朝廷的利益,主要还是因为方便,朝廷又不许私用。

    朕以为,在保证军务和朝廷公文的往来之余,不妨把驿站开放给商民付费使用,住宿收取银两。如此便能减轻地方州县的负担,也不至于让一些确系急用驿站的商民犯禁。”

    皇帝这么一说,大臣们立刻就感到有些头疼。

    这个想法,并不是没有人想到,不过官僚们从来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皇帝这么搞,很明显会增加许多新问题,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

    李起元立刻就站出来说道:“陛下,这驿站若可私用,收取费用又不免滋**弊。”

    “容易滋**弊,便要商民露宿野外,将驿站空置,岂不是浪费?做事何必因噎废食?此议可行与否,还是得先试行。”

    朱皇帝本来是打算推行所有人一律付费,公务的搞报销,不过在大明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前,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个计划要实行,也一样有很多的细节需要去完善。

    当然,他更清楚,自己现在能完全控制的地方,也只有北直隶和辽东而已。经过他这么一闹,中枢的许多政令,现在到了地方上都成了废纸。

    皇帝坚持这么干,这个事自然也就彻底定了下来。

    在清洗北直隶的胥吏的同时,对驿站的整肃也会同步进行,腾出一大堆的驿丞位置后,他也会把一些实在不愿意分田,又不愿意去其他地方的武官安置到驿站里去。

    有些武官,没本事从军,然而就是死活不肯放弃那个官身,这些人都穷困潦倒,也没犯什么错误,他实在不好处理。

第226章 87。中央银行() 
户部和兵部都倒霉了,那么多的官员都有问题,吏部当然是难辞其咎,皇帝不清洗都说不过去。

    很自然的,吏部这个实权衙门,也一样很快倒了大霉。

    也是周嘉谟下了狠手,先自行弹劾了不少特别贪鄙的下属,方才在这次的大清洗中,挽回了一点颜面。不过这位尚书,依旧背了个罚俸半年的惩罚。

    对吏部,朱皇帝就没有什么大动作了,对官员的考核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搞个大动作就能理顺的。

    六部中的三个要害部门都被整肃了一遍,礼部、工部、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这几个当然也不会是例外。现在,审判和抄家都有点忙不过来,对这些个部门的整肃,也就没有搞得太狠。问题不大的,都只是让东厂的人去警告了一番,就直接轻轻放过。

    三法司这种次关键部门,只要不在审判过程中搞小动作的,都不会被抓。

    这一次皇帝完全是吃撑着,对这些小虾米们,也就暂时地放过了。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等他们露出马脚来,下场也一样是抄家和流放。

    大清洗过后,户部硕果仅存的官员们很快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皇帝这一次抄家获得的银子太多,太仓都堆不下。

    好在,皇帝当然不会什么准备都没有。

    老早他就在京师内城中搞了一次拆迁,建造了一个以水泥和青砖为主的大型新式建筑。

    现在,这个大型新式建筑群的作用,也要正式揭晓。

    召集了九卿之后,朱皇帝很快让近侍给各位大臣,每人都送上了一套银币。

    “这便是以泰西人传来的机械,加以改进而制作的银币,面值有一钱、五钱和一两,三种。”

    每位大臣面前,都有三枚形状较为规整的银币。

    一两大钱上,正面是两条稻穗图案围绕着正中的壹两这两个大字,边缘是大明中央银行六个小字。

    五钱的银币上,正面是竹叶图案,环绕五钱两个大字,其他的同一两大钱。

    一钱小银币上,正面是一朵菊花和一钱两字,其他的同另外两枚。

    “这三枚银币,含银差不多是九成一多一点,边缘都有凸起,目的是防止奸人把边缘部分切下一小块。”

    这个事,朱皇帝和李起元与一干重臣都商量过。

    接下来,朱皇帝给了他们一个托盘天平,让他们去称量了重量。

    正好,一两银币,重就是一两。一钱也是几乎分毫不差。

    大理寺卿袁可立在亲自称量了几个银币之后,神色激动地说道:“此银币大善,若能保证不掺假,推行天下之后,便再无火耗之弊。”

    其他不知道的大臣,也一看就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这种银币一出,直接就杜绝了所有的火耗,铸币中枢还应当能赚一点钱。

    左都御史孙玮掂量了下制作还算精良的银币之后,说道:“此银币好是好,只是不依惯例,在中间打上方孔,偏以泰西之例铸造,怕是有些不妥。”

    汪应蛟对这银币也是爱不释手,他笑着说道:“宪台有所不知,使用泰西的铸币机,便难以打孔。若以铸铜钱之法铸造银币,厚利之下则难免有人造假。泰西铸币机,此时我中国尚无人能造。若奸人要仿造,此时也是办不到的。”

    众人见识过银币之后,自然是都说好的。

    中央银行成立后,太仓和内帑所有的白银都会存入。

    在银币讨论完了后,朱皇帝很快又让近侍拿出了另外一套东西。

    “这是一套崭新的纸币,面额有一分、五分、十分、二十分和五十分这五种。一百分当值银一钱。”

    看到这套纸币,一些不知道内情的大臣们立刻就是大惊失色。

    孙玮立刻就怒道:“陛下,难道不知宝钞故事!?”

    “孙卿莫急,朕发行这纸币,非是要掠夺民财。这纸钱,将实现银本位制度,所谓银本位,便是有多少银子在中央银行手里,便发行多少纸币,绝不滥发。百姓可以纸币自由兑换银币。”

    朱皇帝这么搞,当然是试行一下,并不打算立刻就把纸币完全推向市场,而是为不远的未来做准备。

    “大明军中火炮,非得以铜制作,方能造得轻便,若不推行纸币,不久便会有钱荒。”

    大明如今军工需要的铜太多,火炮和西式战舰的船底覆铜,消耗的铜都不是一笔小数字,更不要说,十年内,工匠们就吃透水力拔丝机的技术,开始批量制造铜线,那会电池制造技术也差不多能吃透,在全国铺设有线电报的条件就会满足,电报一样会大量消耗铜。

    到了那时候,大明就会缺铜,铜价飞涨,产生严重的钱荒问题。

    纸币的信用,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积累出来。尤其是大明这块被滥发宝钞祸害过的土地上,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现在,他只打算在京师周围试行,慢慢地建立起纸币的信用。

    好容易地解释清楚了什么叫银本位,也说明了试行地点,并暗示不用纸币给官员发工资之后,一众大臣们才好歹被安抚下来。

    “各位卿家放宽心,宝钞的问题,乃是朝廷财计困难,无节制地滥发,也无多少防伪手段,方才使得宝钞变为废纸。朕却是不缺银子,如何会滥发?至于往后,朕也自有解决的法子。”

    尽管皇帝这么说了,但文官们对纸币依旧是十分不信任,提出要科道监管中央银行,务必不使得其滥发。

    对此,朱皇帝也没有不同意的。

    让大臣们摸了摸这纸币,他们很快发现,纸币用的纸张,貌似和一般的纸大有不同,上手的触感就很不一般。

    接下来,朱皇帝便向一众文官们展示了工匠们制作的纸币强大的新技术。

    他直接就把一沓纸币投入了水中。

    捞起来之后,文官们很快发现,这纸币根本不怎么怕水,上面的颜料都没怎么掉色,依旧能清晰地看清上面的字迹和图案。

    “此等纸币,乃是特殊原料制成,若无意外,十载之内,都不会有人能找出配方。”

    这是近代水平的造纸技术,原料是棉和麻,就大明那些工匠,要仿制,二十年都未必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