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133节

他改变了大明-第133节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李起元等人,也一样不敢。

    在听完皇帝下达给三法司的意见,确认了这次对这帮文官的处置,会议很快结束。

    回到内阁的值房,孙承宗一边摇头一边说道:“起初下官还不愿承认,大明上上下下都烂了,如今看这蓟辽两大镇,无官不贪,不残虐士卒的武夫都不多。诚如陛下所言,几番败于东虏,乃是吏治败坏所致。”

    李起元闻言也是面有戚色,“大明上下都是如此,社稷倾覆只在旦夕之间,也非是危言耸听。本官以往还以为,陛下行事过急,如今看来,却是不得不下手整治。”

    “下官还是觉得,陛下稍显有些操之过急。”

    李起元却是摇了摇头,“次辅却是想差了,若只惩办几人,这吏治与军纪,怕是整肃不好的。”

    孙承宗闻言之后,也是陷入了沉思,在知府任上做了两年多,他也不是从前的小白了,不过论对官僚行事风格的理解,他和李起元这种干吏是没法比的。

    整个北直隶地区,除开京营之外镇戍系统的兵额高达15万以上,实数在7万多人左右,要整编这么多的北直隶的营兵,当然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同对镇戍系统的清洗的同步进行的,还有废除剩下的非亲军京卫和大宁都司所辖卫所。这个任务相对简单,京卫和大宁都司所辖的卫所都位于北直隶内,没有实土卫所,自然也没有辽东那么麻烦。

    不过,要把北直隶这么多的卫所废除,将善后问题处理完,这依旧是个艰巨无比的任务。

    在清洗整个北直隶军政体系的同时,在象征性地和一众大臣商量了之后,朱皇帝很快公布了新的人事命令。

    任命李卑为蓟镇总兵,并裁撤了新设的山海关等诸总兵,再次将昌平和密云之外的大蓟镇地区,归于蓟镇总兵指挥之下,同时还让李卑挂上了征虏前将军印。

    照惯例,李卑很快入宫觐见。

    “陛下委臣以重任,这蓟镇总兵本无挂印之前例,臣不胜惶恐。”

    各地位较高的军镇,总兵都是挂将军印的,只有蓟镇由于位置太靠近京师,为皇帝忌惮,一直没有挂将军印,对其他的武将节制力度不够。

    “李卿不必如此,朕既点了你做蓟镇总兵,自是信得过李卿。”

    李卑闻言,又推辞了几番,才算是答应下来,皇帝信任归信任,他可不敢连一点推辞都没有就应下。

    “蓟镇任务,主要是防守,经过此番整肃,兵力定然不足,此番朕先给你5个团的新军,必要速速在防秋之前将新募的兵丁都训练完成。”

    “臣谨遵圣命。”

    “还有,不要轻忽了对北虏情形的探听。待朕抽出手来,必要扫一扫北。”

    等把九边的武将家丁问题都解决,重建军政体系之后,干掉了后金之后,他就准备要对蒙古鞑子下手了。

    李卑一听,闻言也没有多大的反应,主动大规模出击蒙古这个事,各种后果他不懂,尽管对武夫来说,这是好事。

    在一番大清洗之后,蓟辽总督分管的几个巡抚基本都被撤职,中层的兵备、守巡等道员也被清洗一空。由于要搭建一套与原本的文官领军制度完全不同的班子,朱皇帝也懒得去补这些官员的缺额。

    现在,蓟辽总督这个职位自然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对蓟辽总督吴用先,朱皇帝暂时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安置,直接大笔一挥让他也入阁。

    吴用先对此,当然是求之不得,入阁当然是所有大明文官的终极理想,就算现在这内阁大学士含金量眼下还极低,但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皇帝,获得的可不只有骂名和虚职,只要皇帝把九边都军队都顺利整编完成,这内阁名副其实也不远。

    天启二年新科的状元,文震孟在听到后,只说了一句话,“幸进小人。”

    这位状元,对昔日同一阵营的大佬恶语相向之后,便主动再次递交了请辞书。

    与他同进退的,还有一大堆各派系都有的翰林们。

    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被丢到了一边之后,翰林院这帮有储相之称的庶吉士们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

    皇帝开始不限制翰林院这种清水衙门的官员辞职之后,离职的人立刻就多了起来。只有极少数人,会愿意放低架子,出外去任一任县令,当一个亲民官。或者说,这帮蠢货里,就没有几个真正看好朱皇帝。

    对于这种能力拙计的腐儒,朱皇帝是根本不在乎他们滚不滚的,反正不管他们辞职不辞职,以后也有的是倒霉的时候。

    官不聊生的时代,马上就要彻底来临。

    在平叛期间,朱皇帝也没闲着,他一直都在亲自审判那些勋贵,指挥查抄勋贵们的家产。

    对这些勋贵,他倒也没下死手,只是给了夺爵和流放辽东的处分。这帮人在天启朝也没干过特别大的坏事,都罪不至死。不过勋贵家的家奴就没有那么幸运,有罪的一律处死。

    在考虑了一番后,他还是没把所有的勋贵都干掉,保留了定国公,对这位,他只罚了一些田地,让他们把贪墨的银子上交,额度自己看着办,并处死了他们家犯了杀人之类重罪的奴仆。

    定国公徐家虽不是勋贵之首,但在先前,便是英国公,也不敢在徐家面前嚣张,徐家也是大明最显赫的家族,没有之一。中山靖王徐达之后,一门一后两妃两国公,在勋贵里也是地位超然的存在。

    定国公徐希,坐在书房的躺椅上,看着神色恭顺地站在自己面前的儿子,开口问道:“叫你准备交赃的银子,可都办妥了?”

    小公爷徐允祯苦笑,半躬身说道:“父亲,已准备好了。”

    “准备了多少。“

    “三十万两。”

    “混账!我叫你办事,你就是这般办的?”

    徐允低着头,脸上露出了颇有些苦恼的神情,不一会竟流出了一行热泪,语带哽咽地说道:“陛下既已放过了咱们徐家,何必再出那般多?我家经过这么一出,已是元气大伤。”

    徐希怒道:“你眼里便只有银子,不要命了么?陛下是看我们家还有点用处,才放过了咱们定国公府。这般雄才大略的人物,此番还不多出银子投效,是想让陛下记恨?”

    徐允祯闻言,只得唯唯诺诺地应下。

    看着这么一个儿子,徐希的脸色也是越来越不好。

    本来,没有什么本事,这对于徐家嫡子来说,不是个什么大问题。但现在,显然情况不一样了。大明这位皇帝完全是魔障了,竟然觉得他们这帮与国同休的没用了,他就开始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点用处。

    就算无能如这位定国公都明白,自己这废物儿子,根本就挑不起徐家的担子。而自己的几个孙子,也是差不多的没用。

    想到这里,徐希对御座上那位的怨恨也就更多了。不过怨恨归怨恨,他可是一点都不敢表现出来。

    尽管明白,皇帝留着他们家,是要让南京的魏国公不至于造反。徐希也没有胆子背着皇帝做点什么,现在的东厂都让他觉得恐惧万分,不要说他觉得身边就有传说中的暗卫。

    这位定国公,现在也只有每日都希望有哪个朱棣一脉的宗藩再来一次靖难,让定国公府恢复以往富贵安乐的生活。

    对于定国公家孝敬上来的银子,朱皇帝自然是照单全收。

第225章 86。马政和驿站() 
飞快地给勋贵定罪之后,朱皇帝就继续了对其余中枢部门的整肃。

    对兵部的整肃,和改制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只是把兵部稍微一查,就让朝堂上的重臣们脸上火辣辣地疼。

    武官的人事和功赏等事,被武选和职方两清吏司折腾得可以说是一团糟。没有关系、不送钱的武将,可以说根本就没法在军中立足,没有大佬罩着,又不肯送钱,就算你立功了,想升官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武库清吏司管着的仓库,武器都是破烂,各种账目稍微一查就能找出一堆的漏洞。

    车驾司勾结太仆寺,在军马上做假账,以次充好,他们管理的驿站更是稀烂,大量关系户被送进去当驿丞。

    对兵部的初步清洗开始后不久,朱皇帝就把朝堂上的重臣们都召集了在一起,然后把一堆的案件卷宗丢到了他们面前。

    “你等都瞧瞧,我大明满朝上下,有几人不贪,不受贿?户部、兵部之中,有几人干净?如今朕还只是查到了户部与兵部头上。接下来,又要查出多少贪官污吏?中枢如此,地方上是何种模样还用多想?”

    说着,他环视了一圈。

    此时,内阁、九卿和六科等重要官员,早就全部跪下。

    “以朕看,我大明如今便到了末世。要不了多久,各处百姓便不堪忍受,会纷纷揭竿而起。若朕再放纵贪腐,天下大乱之后,就必有英雄出,兴仁义之师,吊民伐罪,让朕与诸位中的多数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这话可以说重极了,吊民伐罪都说出来了,完全是把眼下的大明朝廷彻底定性成了残虐百姓的反派。

    “陛下为此言,臣死罪。”

    一众大臣们,这会才算是明白皇帝为何这么激进。

    皇帝原是觉得大明烂透了,再不整治,这大明就药丸。

    他们虽说不完全认同这一点,但最近的诸多大案,又让他们不好反驳。他们当然清楚大明很烂,但是完全没想到,大明已经烂到了这个地步。

    “你等回去把朕的话,都好好想想。告诉你等在地方上的亲友,他们要造反,就趁早跳出来。朕不怕。”

    一众大臣们,只得唯唯诺诺地退下。

    随着大批官吏入狱,兵部下属的职方清吏司被彻底废除,武选清吏司的职权也被直接砍了一刀,武库清吏司也被并入了后勤清吏司,车驾清吏司暂时保留。

    太仆寺既然都被查出来有问题,朱皇帝自然不会放弃,很快整个太仆寺衙门上下的官吏就无一例外地落马。

    太仆寺全体官员都落马之后,朱皇帝就召集几位重臣,开始讨论马政和太仆寺的问题。

    一开始,朱皇帝就问道:“国朝设太仆寺,所为者无非军马,如今太仆寺为何变为了钱粮衙门?”

    李起元站出来说道:“太仆寺马原本专给团营骑操,自从官养马场废弛之后,就改成把官马分派给民户饲养,过一定时期征收约定马匹之政,这便是所谓的俵马法。由于官吏易于借征马盘剥马户,不能得马,不久也废弛。

    之后,太仆寺征收也逐渐变为折色,牧马草场也多租给百姓收租,种马变卖后向百姓收草料银。

    自从行太仆寺废,西北苑马寺废后,除辽东少求于中枢外,各边军之马也皆仰给于太仆寺。边军和京营上报缺额,由兵部会同科道官审核,太仆寺发银,在科道监督下购买马匹。”

    朱皇帝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朕记得没错的话,这马户上交的折色银,原来应该就是民户免去的国税徭役是吗?”

    汪应蛟出列点头说道:“当日太祖以为,马政乃国之重者,古人先马而后钱粮,故数马以对。为使得百姓能专注养马,故豁免了马户的正税和各项差役。”

    朱皇帝又问道:“汪爱卿,据朕所知,这马户每岁征草料银一两,每三年征收马匹一匹,折色20两。也就是说,每户每岁要征收数两银子。这比平常民户的赋役起码高出了一倍不止。这难道不是恶政?朕以为,当废除马户,将其编入民户。”

    汪应蛟闻言脸上立刻浮现出了喜色,太仆寺这征收太狠,也不是第一次有人反映,不过看在每年收的大几十万两的银子的份上,皇帝根本不会去理会,现在这些马户总算是不用再被朝廷盘剥了。

    “陛下圣明。”

    朱皇帝接着说道:“太仆寺既无马,也养不得马,继续存在,也是多一些冗官,不如就此废除。其名下牧马草场,暂且归为官田,之后便逐渐发卖于百姓。”

    反正,太仆寺在中枢的人员,都被皇帝一锅端了,再多说也没什么意思。皇帝的态度十分坚决,冗官这话都说出来了,这些文官们,也不敢拿祖制和马政不可废这类站不住脚的理由反对。

    内地基本上早就没有人养马了,太仆寺的草场如今都是什么用途,在座的自然都是一清二楚。变为官田后发卖,不少官员是有点意见的,不过皇帝明显就是打算把全国的官田都废了,改革的态度比张居正坚决多了,明显是清楚官田这玩意稍有放松监管就会变成什么鬼样子,他们当然不敢站出来反对,官田的利益是让很多官员不愿意放手,得罪那帮人在以往后果很严重,然而到了如今这份田地上,那帮人都不知能有几个保住官身。

    太仆寺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