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虎痴 >

第23节

虎痴-第23节

小说: 虎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点就透。

    郭嘉看向徐庶,感叹道:“元直才智过人,堪称国之俊才。”

    东汉的政治传统,支撑整个国家主要有三股力量——外戚,宦官,士族。现在洛阳朝中,有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和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士人集团两个派系。阴修、荀彧、钟繇等人都属于后者,此时被调回洛阳,应该是何进这边觉得跟宦官摊牌的时机快到了。这个时机无非就是宦官们的权利来源——皇帝,快要不行了。

    “奉孝,你说最终鹿死谁手?”许褚知道结果,但忍不住想听听郭嘉的看法。

    郭嘉不在局中,也无法预知未来,笑道:“自古朝争凶险,胜负往往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决出,嘉哪里知道。”

    “不过”郭嘉话锋一转,“只要大将军不犯错误,十常侍等人一旦没了依靠,终只是蝇营狗苟的鼠辈而已。”

    阴修、荀彧、钟繇等郡中高官走得急,朝廷甚至还没来得及任命新的太守。而郭图,听说那日被许褚阴了以后也主动辞官,不知去了哪里。

    然这些都不是许褚该操心的,他只要知道历史至少到目前还在原来的轨迹上就可以了。

    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最要紧。

    又谈到矿山,那里第一批铁器已经打造出来。命人取来一套新制的装备,许褚叹道:“这些兵器,不足以武装虎卫营。”虎卫营便是许褚给他的重甲士取的名号。

    首先用环刀对抗骑兵,是不现实的,唯有长兵器,能在对抗骑兵冲击时起到效果。

    “嘉有一个办法,可使虎卫营能有效克制骑兵。”郭嘉忽道。

    许褚与徐庶侧耳听之,但见郭嘉言道,“环刀仍然作为主要兵器,但要加上标枪。骑兵之所以威力巨大,在其冲击力,以铁枪掷击之,阻断其势,再辅以重甲环刀,当无所惧也。”

    徐庶亦点头,赞同郭嘉的观点。话是没错,但许褚要的不是跟骑兵打平手,而是要打得天下骑兵遇到他的虎卫营只有逃的份。

    纵观华夏历史,许褚最耳熟能详的对抗骑兵的大杀器,非陌刀莫属。

    陌刀刀柄长约半米,刀身在一米到两米间,其重约三十斤,锋利无匹。力士持之,以腰腹旋转挡着皆为齑粉,可见其威力。

    但许褚不知道真正的陌刀长什么样,就画了个草图,拿给徐庶郭嘉看。

    两人一眼看出其中门道,皆道:“主公大才。”

    可实施起来,就没那么简单。许褚把监督冶炼的事情交托给宫严做,宫严拿到草图,让匠人试着打造,因为工艺水平的问题,两米长的刀身非常容易断裂,而且成本很高,一把陌刀造出来的材料,可以锻造十几把环刀。

    当初开采矿山时,说好的条件是将一部分铁矿交由李正赵原等人自行处置,可现在看来,光是许褚的手中的资源,到年末能锻造出刀身一米五长的陌刀五百把已是万幸,更别提重甲、铁枪了。

    郭嘉说道:“失信于人,得不偿失,但可向其购买。”

    买?哪来的钱粮买?许褚看向徐庶,徐庶苦着脸摇头,意思很明显,我们买不起。

    “可向关系好的豪族求助,不够的部分,可以”郭嘉顿了顿,笑着看向徐庶。徐庶醒悟道:“借!”

    许褚郁闷无比,关系好的豪族,不就是张氏一族么,那还得去求助妻子张颖。堂堂一县之尊,打欠条,吃软饭

    当日回到家中,已是傍晚。许褚见张颖正在打扫庭院,愧疚道:“卿受累了。”

    自嫁了许褚,张颖的生活确实没有以前在娘家时那么悠闲,还经常性要自己动手帮忙家务。许褚是有意找几个下人打杂,但张颖执意不肯,说既然以前没有,也不用再耗费钱粮另请,随嫁来的两名侍女够使唤了。

    况且,许褚至今没替自己谋过家私,这府邸不大,东西也少,张颖更加觉得没必要多请下人。

    用她对许褚的话说,便是夫君把鄢陵治理好了,整个县都是夫君的,正该平时节俭些。

    如此明理,许褚越发觉得张颖不愧为名门之女。

    用过晚饭,两人温存了会儿,许褚支支吾吾,终将求张颖给娘家递话的事说了。

    张颖噗嗤一笑,“原来英雄如夫君,也有窘迫的时候。”

    

第43章 帝都起风云,颍川新霸主(一)() 
通过张颖向张氏传递了请求资助的意愿后,许褚次日便将李正赵原等人请到县衙,商讨买卖铁矿的事宜。

    李正等人看重铁矿,是因为可以从中谋取暴利,不论是打造农具卖给县民,还是直接与其他地方的商人交易,都比跟许褚交易来的划算。

    于是场面便冷了下来,众人心中不情不愿,又惧怕许褚,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许褚见状,故意站起来,板着脸在堂中走一圈,随后拂袖而去,竟把这些人晾在这里。

    众人留也不是,走又不敢,正不知怎么办,恰好郭嘉在门外路过,被他们瞧见。众人认得郭嘉,知道这个年轻文士是许褚身边的大红人。李正慌忙把郭嘉叫住,近乎乞求道:“先生,你可得帮我们说句公道话。”

    七嘴八舌将事情原委说于郭嘉听后,郭嘉皱眉道:“此确是县君不应该,我去找他谈谈。”众人闻言喜笑颜开,均道郭嘉仁义。

    郭嘉走了几步,忽然折回来,众人奇道:“先生去而复返,为何?”

    郭嘉叹息一声,道:“刚仔细想了想,若嘉真去找县君为你们说情,反倒是害了你们。”

    见众人脸上不信,郭嘉解释道:“县君一心为国为民,心存大志,方今天下纷乱,各地盗贼兵患四起,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这个时候让你们帮助他整顿武备,其实是给你们立功的机会啊,试想他日县君步步高升,为郡守,甚至督导一州,你们不是也跟着飞黄腾达了么?现在我去跟县君求情,让你们失去这个机会,不是害了你们么?”

    众人听了,各自心中权衡。郭嘉跟许褚虽是穿一条裤子的人,但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看到李正王旭一个做了铁官长,一个做了铁官丞,现在身份已然凌驾众人之上,见了面都要称呼一声大人,何等的威风。他们做过什么大事?无非是脚底抹油跑得快,先行投效许褚而已。

    几个机灵点的人眼珠子转了转,马上决定这次非要拔个头筹不可。众人便坐回原位,等许褚现身。

    而郭嘉则径自去找许褚,交谈过后,许褚高兴道:“奉孝三言两语便说服了这群势利小民,厉害厉害。”

    随后便传信给在矿山的宫严,让他督促工匠全力打造陌刀、铁枪与重甲,又亲自陪同典韦,去城西接管郭嘉招募来的两百健卒,抓紧时间训练。

    典韦与王阑一样的任侠重义,很快就在士兵心里树立起了威望。而且他还有王阑不具备的优势——武艺高强,力大无穷,且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安排的训练任务,典韦亦跟着做,于是无人敢偷懒闹事。

    时间一天天过去,宫严那里打造的陌刀和重甲一件件往虎卫营送去,而且随着经验日料丰富,陌刀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即便达不到唐代陌刀挡者皆为齑粉的程度,相差也不远了。

    许褚开心之余,特意让徐庶下令褒奖典韦及虎卫营士卒,这一举措也让王阑等人感到竞争压力,便也更加用心操练。

    到了月底,郭嘉派往附近地方招募的健卒接连来到,五百人终于凑齐,虽然花费了大量钱粮,但许褚仍觉得‘物超所值’。

    “主公何事如此欣喜?”

    徐庶与郭嘉联袂而来,许褚对两位肱骨之才不敢怠慢,起身将他们请入座中。

    “将兵奋勇,所以欣喜。”许褚笑道。不仅仅是虎卫营表现出色,城西军营一扩再扩,如今共步兵二千,虎卫五百,俨然已成一番气候。

    徐庶不忘给许褚提个醒,道:“然已是极限,主公不可再征召兵员了。”

    许褚含笑道:“明白,元直是本县大管家,我当然听你的。只是你们一同前来,定是有事要谈吧?”

    徐庶看向郭嘉,他是被郭嘉拉过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但见郭嘉一脸凝重,从怀中拿出一封信来。许褚定睛看去,只见信上字迹熟悉的很,因而疑道:“是荀君来信?”

    郭嘉点头,将信放于案上,许褚与徐庶仔细看完,皆大惊失色。

    原来荀彧在信中说了两件事。一是根据宫中禁军的调动迹象,天子驾崩应就在他写信后不久会发生;二是在洛阳这段时间,他发现何进对待士人的态度很暧昧,表面上信任,暗地里也在忌惮和防范,因此觉得朝局最终可能会失去控制,所以他担心不久后天下兵连祸结,希望许褚帮他照看下颍阴县的族人。

    读过信后,许褚看向郭嘉,他既然郑重其事地把徐庶一起叫过来,那肯定有话要说。

    郭嘉整理一下思绪,说道:“洛阳到颍川,途中耽搁三五天,此时恐怕天子已然驾崩了。主公,我们不能在安于现状了。”

    许褚对这汉朝昏君没有感情,但他也知道,对于大汉朝来说,皇帝死的太不是时候。甚至可以说,灵帝的死,正是汉末割据的导火线。因为天子在时,即便国家内忧外患,尚有主心骨能压制各方势力。他一死,何进和宦官为了争夺九鼎,肯定拼个你死我活,不论谁胜谁败,京都大乱的局面是肯定发生的,朝廷对国家的控制力降低也是必然的。

    郭嘉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他说的更细致,天子至今没有立皇储,是因为他更喜欢王贵人生的刘协。立嫡立长,是天下人都认为的道理,强硬如高祖刘邦,也拗不过这个坎。所以灵帝就拖着不立皇储,静观其变,表露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而何进恰恰是刘辩生母何皇后的哥哥,他不能不站在刘辩这一边。所以天子在临终前,很可能把刘协托付给了宦官之首,上军校尉蹇硕。那么手握遗诏的蹇硕无疑在这个阶段占了上风,何进为了对抗蹇硕必须团结袁绍等士人,其中自然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在。

    那在这个关键时刻,郭嘉对许褚的建议就是,“乘颍川无主之机,雄霸郡县!”

    许褚闻言振奋,他手下有高明的谋士,有战斗力不俗的部队,又抢了预知天下大势提前准备的先机,为何困守在鄢陵县,还不是因为天下大乱的局势没有足够展露在世人面前,所以束手束脚,不敢冒天下人的大不韪。

    郭嘉又道:“颍川多人才,主公此时应一面扩大防区,一面登用才智之辈,壮大自己的势力,让远在洛阳的何进、袁绍等人不得不重视、重用您。”

    徐庶突然接话道:“奉孝所言在理,可苦于我等师出无名。”

第44章 帝都起风云,颍川新霸主(二)() 
名义这个东西,许多人不重视,有时候也确实不用重视,随便寻个借口就行了。

    可徐庶认为汉室威望犹在,他的观点是如果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不宜轻动刀兵。

    许褚揉着眉心,试着说道:“或可借防御黄劭所部黄巾贼的名号出兵?”他也就随口一说,目的是为了抛砖引玉。

    郭嘉不赞同,这个理由太牵强,而且要霸临颍川,最重要的不是用兵,是要取得颍川士族的支持。只有士族支持许褚,许褚方能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在郭嘉眼里,颍川值得注意的士族主要有三家:颍阴荀氏,长社钟氏,以及许县陈氏。这三家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大族,鄢陵张氏即便极盛时,也无法与荀、钟、陈三家相提并论。

    关于荀氏许褚知道的比较多,但也仅限于荀彧,荀攸,荀爽几人的事迹,钟氏里的钟繇,他也算认识,至于许县陈氏,他死活也想不起有哪个名人。

    却见郭嘉忽对徐庶道:“元直之前说过早年曾去长社求学,就由你跟主公说一说钟氏吧。”

    徐庶苦笑点头,对他而言,那是一段痛苦的回忆,因为他拜师钟瑜门下求学的事被钟氏拒绝了(注一)。

    “钟氏的情况有些类似于本县张氏,不过钟氏底蕴足,且出了钟元常这样的大才,比张氏的情况又要好许多。”

    徐庶显然是对钟氏颇有了解,如数家珍般将钟氏一族的来龙去脉说给许褚听。钟繇的曾祖父钟皓,是名闻天下的大儒,当时朝廷九次征召其为官,都被婉拒,因此更被认为德行高亮,与陈寔、荀淑、韩韶并称颍川四长。钟氏在东汉时的荣光,正是从钟皓开始。但是自钟皓后,两代没有出大才,一直等到钟繇被阴修辟用为郡中功曹掾,才算扬眉吐气。钟繇还有两个弟弟,钟演、钟进,钟演有文才,钟进骁武,均赋闲在野。现在钟家的主心骨渐渐由钟繇的族父钟瑜转为钟繇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