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154节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54节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陀走下丹墀,接过申屠嘉的奏章,然后再走上丹墀,递给皇上。皇上展开竹简,一看奏章内容,果然是弹劾晁错打通太上皇庙外墙,对太上皇大不敬,不由冷冷一笑,往下仔细浏览,尽管“伏惟陛下,臣申屠嘉叩首上奏,晁错自任左内史以来,轻狡无常,利令智昏,擅自打通太上皇庙围墙,臣以为应按大不敬论处,合当弃市斩首”这一段文字不长,但简明扼要,切中要害。

    皇上暗自庆幸:幸亏昨夜晁错给朕提前禀奏,让朕有了思想准备,得以从容应对。想到这里,他鼻子轻轻一哼,淡淡地说:“至于晁卿打通太上皇庙外墙一事,晁卿早给朕禀报,说为了便于官民出入方便,需要改东门为南门,朕见他说得颇有道理,便允许他打通太上皇庙外墙。”

    丞相申屠嘉瞥一眼晁错,只见原来面如土色、胆战心惊的他听了皇上的话,好像吃了一剂兴奋药,一股喜色爬上眼角和眉梢。申屠嘉最看不惯晁错这副德行,心中一横,执拗地说:“陛下,只是晁错损坏庙墙,已构成大不敬之罪,这是不争的事实。”

    皇上看申屠嘉不撞南墙不回头,脸色一沉,冷冷地说:“打通的只是太上皇庙的外墙,与庙无损,不足为罪,况且是朕批准晁卿干的,难道丞相还要追查朕的责任吗?丞相不必多心,不必大惊小怪,不必小题大做,不必上纲上线。”

    申屠嘉碰了这么一个硬钉子,再争辩下去,便是自讨没趣。他满脸羞红,不甘心地跪在地上,向皇上叩首谢过:“陛下,臣一时愚钝,不知道陛下早参与此事,罪莫大焉。”

    “好了,老丞相这样做,也是为维护大汉朝的纲纪,此事到此为止,谁要是再提起,朕给他恼了。”皇上摆摆手,不耐烦地说。

    申屠嘉心中羞愧难当,悻悻然离开宫殿。其他的大臣看到这种情形,大吃一惊,觉得身为丞相的申屠嘉都扳不倒晁错,遑论其他人。

    由于皇上明显偏袒,打通太上皇外墙这件事以申屠嘉彻底失败、晁错完胜而结束,这说明晁错在皇上的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政治上如日中天。

第217章 丞相得的是心病() 
申屠嘉退朝之后,一脸阴沉,懊恼得不可名状,大臣与他说话,他也不答话,坐上自己的马车,径直返回相府。

    回到相府,一个人独自把自己关在屋里,背着手,绕着房间乱转,暗暗生闷气:“皇上今天这是怎么了?明明晁错打通太上皇庙外墙,对太上皇构成大不敬之罪,皇上却轻描淡写,居然声称自己事先知道,说是自己主使的,把责任主动揽到自己的身上,让老朽始料不及。”

    “想当初,老夫曾跟着高祖驰骋疆场,出生入死,何等英雄!后来辅佐文帝,文帝从谏如流,豁达大度,仁贤爱民,大汉朝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没想到半路出了个晁错,蛊惑皇上,擅生是非,今天改这个,明天改那个,把朝廷折腾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然而,皇上却忠奸不明,是非不分,恨不能把晁错捧上天,晁错放屁都是香的,明明是错误的东西,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也要呵护,也要包庇,让满朝大臣如何接受?”

    “看今天这个情景,皇上好像事先获得信息,不然的话,能有那么从容?能有那么淡定?简直邪门。”

    “倘若知道皇上就这么个大事化小、不了了之的态度,老夫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斩后奏,形成既成事实,皇上即使想袒护晁错,也袒护不成,倒省却许多麻烦。说一千,道一万,一切都晚了。”

    申屠嘉一个人呆在屋里,越想越气愤,越想越悔恨,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暗淡失色。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丞相掾与几个府吏走进来,丞相掾看他一脸愠色,不由惊奇地问:“看丞相颜色,似乎有不平之事?这是何故?”

    “本相自辅佐文帝以来,虽说谈不上言听计从,可也是备受尊重。不料当朝出了一个晁错,利用自己给皇上当老师的特殊身份,欺上瞒下,搅乱朝纲。”申屠嘉一说起晁错,眼前顿时浮现一个峭、直、刻、深的人来,心中说不出多么厌恶、痛恨这个人。

    听了申屠嘉的话,丞相掾心中明白三分,但他不死心,试探着问:“是不是小人缮写的奏疏碰壁了?”

    申屠嘉一拍案牍,激愤地说:“何止碰壁!简直是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皇上那里没通过?”

    “皇上说事先晁错给他请示过这件事,是他让晁错干的,你说这气人不气人?”

    “这岂不是皇上袒护晁错吗?看来晁错即使犯错,皇上也会替他包揽。”面对残酷事实,丞相掾脑子转了几个圈,冷静地分析道:“看来晁错与皇上师生情谊深厚,不是几份弹劾奏章所能扳倒的。”

    申屠嘉跺几下脚,恨恨地说:“都怨本相优柔寡断,没能及时行使丞相可以先斩后奏的权力,致使奸臣乘隙而入,前有邓通,有文帝庇护他,后有晁错,有当今皇上庇护他,一切悔之晚矣。”说罢,额头上、脖颈下的青筋突突直跳,白头发、白胡须、白眉毛气得根根直竖。

    “丞相肚里能撑船,何必为区区一个晁错生气呢?”丞相掾看申屠嘉一副盛怒的样子,暗暗替他担心。

    “是呀,年龄不饶人,丞相毕竟老了,不宜大动肝火。”府吏们纷纷好心劝申屠嘉。

    无奈申屠嘉气大伤身,只觉得喉咙里像有一团火燃烧似的,不由咳嗽两声,站起来,吐出一口痰,而这口痰竟然色如桃花。

    府吏们见状,一个个大惊失色,围拢在申屠嘉的周围,关切地问道:“丞相,你怎么了?怎么吐血了?”

    申屠嘉睁眼一看吐痰,果然是一口鲜血,脑子里一阵眩晕,顿时失去知觉。府吏们赶紧扶住他,高喊道:“快来人呀,丞相昏过去了。”

    侍从们闻言,纷纷涌进屋内,七手八脚把申屠嘉抬起来,送到卧室,然后延请医官,给他看病。

    医官匆匆来到申屠嘉的床前,坐下来,用右手叩住他的脉搏,觉得他脉象迟滞紊乱,不禁摇了摇头,对丞相掾说:“丞相毕竟年纪高大,受了意外刺激,一时想不开。”

    “当紧吗?”丞相掾急切地问。

    “这要视情况而定。”医官开了几副活血化瘀、滋阴通气的草药,唉声叹气。

    在卧室外,府吏们扎成堆,十分关心申屠嘉的病情,见医官出来,七嘴八舌问道:“丞相究竟得的什么病?”

    医官低声说:“丞相这是得的心病呀。”

    “丞相能不能熬过这一道关?”

    “至于他能不能熬过这一道关?要看他的心情如何?俗话说,心病还得心来医,倘若丞相心情愉悦,应安然无恙,恐怕他很难做到这一点;倘若他心里放不下,净想些不顺心的事,恐怕难逃死亡的厄运。”医官往卧室瞥了一眼,嗓音压得很低。

    听了医官介绍病情后,府吏们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丞相一向矍铄健旺,这一回因上疏被皇上驳回,气得吐血,追根溯源在于晁错。”

    他们义愤填膺,纷纷谴责晁错:“都是晁错这个所谓的改革派,弄得鸡飞狗跳。”

    时间继续平淡地向前过着,府吏们仍然在议论晁错的不是,仍然在关心申屠嘉的身体状况,但申屠嘉由于不能铲除晁错,心病得不到根本医治,加上年龄大了,体质下降,病情哪会有好转的迹象。他每天都在咳嗽,都在吐血,医官眼睁睁看着他的病情加重,一筹莫展,缺乏妙手回春之术,最后他熬得只剩下皮包骨头。

    申屠嘉是大汉帝国官员以身作则的楷模,刚刚病倒时,派丞相掾向皇上告了病假。皇上知道他因为晁错打通太上皇庙这件事没得到处理而怄气,心说丞相肚里能撑船,过一段时日,他的心态便会恢复正常,他的病情便会痊愈,便会照样入朝议事。没想到从相府传来他的病情渐趋恶化的消息,皇上心中开始有些愧疚,觉得上一次的处理的确有伤他的面子,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皇上站在宫中的阳台上,凭栏极目远眺,思忖着申屠嘉和晁错之间如何折中与平衡的问题:“客观评价的话,老丞相所奏晁错对太上皇大不敬一事是有些狭隘偏激,但他也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杜撰,无中生有,之所以没有处理晁错,不仅仅有晁错是朕的老师,师生之间感情深厚,自己不忍下手这个原因,还有晁错有些治国理念比较先进,能给大汉朝的巩固和发展带来无限生机这样更深层次的原因。两个人都是好人,都是忠臣,一个不能少,谁都不能伤害。”

    皇上想了许多,想了许久,扭过身子,郑重其事吩咐常侍春陀:“春陀,让人通知陶青和张欧,让他们现在往丞相府赶,陪同朕,一块探望申丞相。”

    “诺。”春陀低下头,脆声答道,一溜烟跑去安排。

    大约半个时辰,丞相府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热闹起来。当春陀“皇上驾到”的尖细声音在相府上空飘荡时,根本没有思想准备的相府官员、侍从、家人以及打杂的全都慌乱地跪在甬道的两侧,嘴里诚惶诚恐地喊道:“恭迎皇上。”

    在陶青、张欧、周仁的陪同下,皇上一脸凝重的神色,缓缓走进相府,来到申屠嘉的病榻前。

    申屠嘉看皇上来看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床上挣扎着,就要撑起来,行叩拜大礼,但由于身体极度虚弱,他还是失败了。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急忙呼唤身边的侍从:“快快扶老朽起来,老朽要行君臣大礼。”

    两个侍从一左一右,把他扶起来,在床上行了君臣大礼。皇上走到床沿,握着他的手,看他一脸病容,眼睛塌陷,骨瘦如柴,整个人都脱了形,不由心里一酸,泪花在眼眶中直打转,强忍着,才没有落下来:“丞相受苦了。”

    申屠嘉大口喘着粗气,气管里发出鸡鸣似的声音,用感激的语气断断续续说:“陛下在百忙之中,率领几位重臣来看望老朽,老朽深感皇恩厚重,虽死而无憾矣。”

    侍从搬来几个锦墩,皇上与大臣们坐下来。皇上详细询问丞相的病情和生活起居,丞相由于说话困难,就由家人和医官代替回答。

    听了病情介绍,皇上指示郎中令周仁:“回去后通知御医,让他们过来,给丞相治病。”

    “诺。”周仁忙不迭地答应。

    申屠嘉眼中挤出几滴浑浊的泪花,滴落在床被上,气若游丝地说:“谢谢陛下,老朽虽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浩荡的皇恩。老朽快不行了,老朽临终前有句心里话,一吐为快,望陛下宽恕。”

    “老丞相你说吧。”

    “老朽自任丞相以来,辅政有六七个年头,奉行黄老思想,清静无为,四海宾服,诸侯归顺,而晁错新官上任,建功心切,虽然有些学问,但为人峭、直、刻、深,与大臣与诸侯之间,容易产生摩擦,结下矛盾,久则易生祸乱,望陛下明察。”

    皇上轻轻点下头,扼腕长叹:“看来老丞相对晁内史成见很深呀,你们两个叫驴,很难拴到一个马槽上。”

    申屠嘉看皇上有些误会他的意思,急忙解释:“陛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朽有时虽狭隘偏私,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徇私废公。”

    又说了几句话,皇上与几个大臣宽慰丞相要多保重身体,然后离开相府。通过这次探询,皇上知道,申屠嘉没几天活了。

第218章 此官非晁错莫属() 
到了六月,一生为人廉直的申屠嘉日日呕血,服药无灵,终于病故。噩耗传到宫廷,皇上辍朝三日,领着群臣,来到相府吊唁。

    一副漆黑的灵柩摆在正堂中央,家仆在正堂前搭起祭棚,一张供案上设了灵牌,摆上几样新鲜的馃碟和猪、牛、羊等肉类祭品,灵棚前边挂满对死者充满哀悼、颂扬、赞美的挽联和哀幛,树起长长的白幡,一班吹鼓手奏响音律低沉、曲调呜咽的哀乐。

    在哀乐声中,皇上、三公九卿以及一群大臣来到祭棚前,在礼仪官的唱诺下,他们脸色凝重,朝着申屠嘉的灵位三鞠躬,然后宽慰他的几个儿子。当着众臣的面,皇上对申屠嘉的几个儿子饱含深情地说:“申丞相早年跟随高祖,迭克强敌,屡建奇功,为大汉朝的建立立下不朽的功勋。文帝当政时,他曾先后担任御史大夫和丞相,为人廉直,刚正不阿,坚决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自朕登基以来,他竭尽心智,忠君爱民,为大汉朝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毕生的精力。他的死是大汉朝的重大损失,朕好比痛失左右臂,心里很难过。为表彰丞相生前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朕痛定思痛,决定赐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