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 >

第39节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第39节

小说: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歌将这封信来来回回看了许多遍,很不得把每一个字都看出花来,最终才小心将信珍藏在脖子下挂的锦囊内。

    沈歌他们这段路程一共用了十七日,除去路上因暴雪休整的两日,实际上只用了十五日,速度还算可以。

    从坤究县到京都,越靠近京都越繁华,就连路旁的乡村也似乎比别的地方更气派。

    此时,来来往往已能经常见着马车、驴车、牛车等各种车,路上也有人骑马、骑驴、骑骡子赶路。路旁甚至还有人搭棚子卖写饭食酒水,十分热闹。

    沈歌看得目不暇接,赶路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他没来过京都,一路上全靠李绵延带路。

    走到京城外,先入眼的便是巍峨城墙与高大城门,沈歌走到近前,内心极震撼。

    他此刻方深刻感受到,这个没有大型器械的时代,人们能建下如此巨大厚重的建筑,是多令人敬畏的一件事。

    守城的官兵们态度极好,仔细查看过一行人的文书后便让一行人进城,连入城费都不需要交。

    天子脚下,一切井井有条。

    京都远比别的县市要发达,里头的建筑十分整齐美观,沈歌甚至觉得这些建筑有些超越时代的感觉。

    他觉醒前世记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着如此整齐美观的建筑,而不是与先前一样,所有城市的建筑都参差不齐,有高门大户,也有蓬门荜户,街道还常坑坑洼洼,半点都不气派。

    蛮子心中比沈歌震撼更甚。

    他担心他夫子一人来京都会吃亏,便执意要跟来,有什么事他也好搭把手。

    蛮子一直都颇有自信,直到此刻,他心中不由涌起一股自卑来,他见识实在太少,这样美丽繁华的京都他便是做梦也没梦见过。别说要照顾夫子,他现如今手足无措,怕连自己都照顾不好。

    李绵延等人本就是京都人士,他们熟门熟路地带着沈歌二人往一条道上走。

    因大伙都不是官员,在京城内要下马步行。沈歌牵着马,一路看道路两旁的店铺与酒楼,一点都不觉路远。

    走了不知多久,李绵延便带着沈歌来到一座院子前。

    院子前有个俊朗的中年男人在大门处等着,他一见到沈歌等人便迎上来。

    李绵延等人先向他行了个礼,叫了声,“大管事。”

    男人略一点头,走前几步朝沈歌笑道:“沈公子是么?我是荀澄,这段日子便由我照顾您。”

    “哎,我就是沈歌,多谢大管事。”

    荀澄带着沈歌进院内,在旁边解释道:“原本该接您到荀府住,不过老爷不在家,府上老夫人在,一府人人来人往,您要温书,老爷怕打搅您,故令我们将您接到这儿来。”

    沈歌眼睛余光看着这座院子,说是院子,这里一点都不小。亭台楼阁水榭花池,沈歌起码看到了三样,房子在这些建筑中错落,显得极精美。

    这种精美并不是奢华的那种精美,而是带着一种简洁大气在。

    院子里还有几棵树,树上的叶子虽落了,但枝条疏疏朗朗,别有一番感觉。

    沈歌一下便喜欢上了这座院子,等荀澄带他到院子里时,沈歌忙朝他道谢:“多谢大管事费心。”

    “老爷亲自吩咐的,您安心住着便是。”

    沈歌点头。

    院子早已打扫准备好,沈歌立时便能住进来。

    荀澄带着他到左右几间房看了看,“书房、卧房与待客的房间暂时便这样布置,沈公子若有哪儿想改的,尽管与我说便是。”

    “应当没有,我极喜欢这地方,尤其是书房。”

    荀澄立刻笑了起来,“书房乃老爷在京都里的时候亲自布下的,您喜欢便不枉他一番心意了。”

    沈歌珍惜地摸摸高度恰好的大书桌,问:“荀哥这些日子一直在京都里么?”

    “在京都里待了几日,前些日子带人南下去了。”

    荀澄笑眯眯,对沈歌几乎知无不言。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文中各人的名字,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背景从名字便能窥见一二,一位农民的儿子,取一个风雅的名字的几率应当极小。

    蛮子这一个词确实有贬义,他家是逃难逃过来的,村中众人在他一出生便说这是一个小“蛮子”,牛家父母为好养活,直接用这个贱名,所以显得不大好听。

第41章 文章() 
京都是个好地方;对于有权有势之人而言更是如此。

    沈歌虽不算有权势;但在荀家;着实开了眼界。

    温室里种出的蔬菜,在被子里的熏香球;装有类似抽水马桶的干净便利的卫生间,各种芳香怡人的花露沈歌才到荀府几天;就见识了种种想都未想到的事宜。

    若他这辈子不是投生在沈家村,他定会有种只不过来这个古香古色的时空度假的错觉。

    这个时空的好物着实不少;就算比起后世来;某些地方也不遑多让,只是绝大部分民众享受不到罢了。

    沈歌看着面前精美的砚台与笔洗;深深觉得无论是哪个时空的人;智慧都没差到哪里去,相差的不过是生产力;而这份生产力一旦补足;何愁落后于人?

    沈歌一路赶来京都,在路上撑着一口精气神还不觉;到京都后放松下来;锦衣玉食地养着,一下便病倒了。整个人又是发热又是上吐下泻,吓所有人一跳,就怕他会有什么事。

    荀澄十分上心,立即去请了名医过来。

    大夫看过之后给沈歌开了两贴药,药吃三天;煎好之后一贴比一贴苦,又苦又咸,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奇怪味道,熏得沈歌直想吐。

    好在沈歌喝过那么多次药,对喝药这种事习惯至极,等药温凉之后,捏着鼻子一口灌下去,回过头来龇牙咧嘴地往自己嘴里塞蜜饯,别提多爽快,极令人省心。

    荀澄亦发觉沈歌是极好伺候的一个人,脾气好,能吃苦,几乎不提要求,所有为他做的事他若是不愿意,他都会先站在你的角度想一想,并迅速将自己的脾气压下去,再慢慢遇你沟通。

    荀澄伺候荀飞光多年,见识尽了荀府的妖魔鬼怪,忽然来沈歌这么位近乎君子的小少年,荀澄心中别提多感动。

    荀飞光堂堂镇国公,某种程度称得上权倾天下,从身份地位上来看,配得上他的人本就不多。到他这份上,他亦无需与谁联姻,从这角度看去,他身旁站的那一人品行脾气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管怎么样,荀澄本人对沈歌极为满意,尽管这事完全轮不到他说话。

    沈歌本就是个好相处的人,荀澄这头热乎起来后,沈歌的日子过得越发顺心。

    住了几天,沈歌方知晓,荀澄不仅是他这头的大管事,还是荀府的大管事,每日极忙,只能早晚各抽一段时间过来他这头。

    尽管如此,荀管事还是日日都来。

    沈歌自己要看书,又要访友,他看着蛮子跟进跟出,一时也没空教他,便托李绵延等人教他一些拳脚功夫。

    李绵延本就是荀飞光亲自指派之人,他听沈歌的话犹在听荀澄的话之上,当下便答应。于是蛮子便被沈歌安排去李绵延那头学武,两人一天到晚也就早晚碰个头。

    蛮子原先不同意,沈歌知他想什么,便道:“你说要照顾我,现下你文不成武不就,难以发挥什么作用,至于跑腿,大管事拨给我的小武、小文两人比你还利索,也更有眼色,你完全用不着操心。”

    沈歌这么一说,蛮子便老老实实地跟着李绵延埋头苦练去了。

    沈歌这一养病便养了六日,直到荀澄请来的大夫说沈歌身子已无碍,他才被批准出门,不过身旁要带小武小文两个小子。

    小武与小文不过是十三四的年纪,正是半大少年,然他们极有眼色,跑腿也勤快,沈歌挺喜欢他们两个。

    荀澄原本还安排两个丫鬟来照顾沈歌起居,不过沈歌不大习惯外人,有什么事顺手动一动也做完了,压根用不上丫鬟,便婉拒。

    现在沈歌身边主要跟着的就是小武与小文,无论沈歌去何处,基本都能见着他俩的身影。

    他俩是荀家的家生子,正宗京都人士,沈歌没去过吴师兄家,有他俩带路倒是方便许多。

    三人提着礼物吴师兄家,因小巷多,沈歌又在家憋得很了,便道要走路去。

    小武走过主街,穿过一片片居民区,最后领着沈歌转到一条巷子,他介绍道:“这是安怀巷,附近住的大多是国子监的学子,是以也有另一个名称叫学子巷。”

    小武与小文虽说是仆从,不过正在青春活泼的年纪,在沈歌面前也不拘谨,沈歌从他们叽叽喳喳的口中知晓京都不少事宜。

    小文接着笑道:“沈公子,您别看这只是一条陋巷,其实这里还挺有名。您看见刚刚走过那家铺子了么?他家专门卖红豆饼,饼皮酥脆,饼馅绵软清甜,最是好吃不过,许多人慕名过来买。”

    沈歌一听便知这小孩馋了,笑道:“既然如此,我们也去买来尝尝。”

    小武与小文清脆地“哎”一声,立刻拥着沈歌往回走。

    店主还在烤饼,见着沈歌,忙从里头出来招呼:“客官可是买饼?”

    “嗯,你这里都有什么饼卖?”

    “有红豆饼、绿豆饼、瓜条饼与香肉饼四种,客官要哪一种?”

    “红豆饼称两斤,其余三种各称一斤。”

    “哎,好嘞。”店主立刻拿油纸过来给沈歌称。

    沈歌见他动作,道:“红豆饼先莫包起来,称好另外给我两张纸,一张包三个。”

    店主点头,手脚麻利地很快便应沈歌要求给他称好饼。

    沈歌先接过那两个小纸包,给小武与小文一人塞了一个,笑道:“刚出炉的饼,快趁热吃。”

    店主以为小武与小文二人是沈歌的子侄,在一旁附和道:“很是很是,刚出来的,你们摸摸,现在正温热,一口咬下去再酥脆不过。”

    小武与小文没想到沈歌还会买给自己,一时有些不好意思。

    沈歌接过另外几包包好的饼,道:“不过几个饼罢了,大小伙子莫扭捏。”

    小武与小文这才接过笑嘻嘻地吃起饼来。

    沈歌去师兄家特地提了个大篮子,按照坤究县的礼节,提大篮子走亲最为正式热情,显得与主人家关系亲密。若没大篮子,随随便便提几包东西,那么这做客的礼便不够隆重。

    沈歌虽来到了京都,骨子里还是坤究县的人,现下又临近过年,礼当然得隆重些。

    沈歌按照吴师兄先前给的弟子,在某个小院前扣门。

    先给出回应的乃是一声奶声奶气的反问:“谁呀?”

    院门并未锁,只是虚掩着,很快就有人过来开门。随着门吱呀一声打开,里面是一个还没沈歌大腿高的小短腿,他皮肤白净,眼睛乌溜溜的,看着很是聪颖。

    小短腿看向沈歌,昂起头又问了句,“这位叔叔,你找谁呀?”

    “是麦儿么?”小短腿点头,沈歌蹲下来与他平视,“你去岁回爷爷奶奶家时我们还见过,你可记得?”

    吴予时的大儿子小名麦儿,去年回坤究县的时候才四岁出头,沈歌对他的记忆力没报什么希望,视线已经绕过他向院内看。

    不想麦儿回忆一下,竟点点头,一本正经地应道:“沈歌叔叔。”

    沈歌一下便笑弯了眼,伸手揉揉他的头发,“就是我,我过来做客了。”

    这时有个女声在里头问:“麦儿,谁来了。”

    麦儿大喊:“是沈叔叔。”

    冉素萱心头纳闷,一时想不起哪个沈叔叔,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出来看,一眼便看见蹲在门口言笑晏晏的沈歌。

    冉素萱对丈夫这个长相极好的师弟印象深刻,见了人立即便想起来了,忙走出来迎他往屋内坐。

    “沈弟你先在屋子里坐着,国子监还没下学,你师兄等会儿才能回来。”

    “好,多谢嫂嫂。”沈歌忙把小武提着的篮子接过来,“这是夫子与师娘托我给你们带的一些东西,你们尝尝。”

    冉素萱一眼就看到上面放着的纸包,她偶尔会去巷口买饼给一双儿女解馋,对这纸包再熟悉不过,知晓这些东西顶多有一半是婆母给的,另一半则应当是这位师弟的手笔,忙接过来道谢。

    说话间,冉素萱的小女儿柳儿也出来了,她怯生生地抓住冉素萱的裙子,半躲在冉素萱后头朝沈歌看,模样极可爱。

    沈歌为避嫌,不便与冉素萱独处,给小武与小文使了个眼色,让两人跟着他一起进去。

    冉素萱作为一青年少妇,给沈歌沏茶后便躲到厨房里去了,她一双儿女倒是留在客厅里代母陪客。

    吴予时手头应当并不宽裕,他租来的小院子并不大,一间厨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