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昭华 >

第46节

昭华-第46节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煦急忙道:“儿子不傻,做这般讨人嫌的事情出来,与我有何好处?和太孙去比弓马,只当是作陪,放上三两箭就罢了,不会抢他的风头。”

    朱棣点点头,看向高炽,欲言又止。

    高炽缓缓道:“儿子也明白,考校诗书,必是皇爷爷给太孙做脸,儿子不会在经筵上辩难。”

    朱棣看着他们,喉头动了动,艰难地说:“明白就好。如此,或可保全情分!”

    “这次去京师,”朱棣顿了顿,道:“你们有什么想法,什么打算,都说出来我听听。”

    高炽回答道:“儿子此去京师,定然一切听皇爷爷安排,母妃也跟我们说过诸王馆的生活,您当年和母妃也曾在馆子里住过,母妃提起来还很怀念,说那日子过的也轻松。”

    “是因为那时候你们皇爷爷在外头打仗呢,”朱棣笑道:“馆子里面没多少人住,想干什么也没人管教。如今可不同了,有许多宫里的嬷嬷尚宫们,都管得严厉,但是你们不可不听,也要对她们尊重一些,不可凭恃王子的身份颐气指使。”

    “你们难得去一次京师,”朱棣道:“难道日子全要在宫里和馆里过?闲暇时候,难道没有自己的打算?”

    “儿子想去京郊演武场看一看!”高炽忍不住道:“听说那里不仅有都督府训练的新兵,还有勋臣的铁册军也在,儿子想去瞧瞧!”

    朱棣点了点头,“高煦欲观京师兵甲之利——高炽,你呢?”

    高炽想了想,道:“儿子听闻京师原建了一个大本堂,充古今图书于其中,还召四方名儒在那里讲学。先太子伯父就在那里读书,只是后来去了文华殿。儿子想去大本堂听讲。”

    “大本堂本就是你们这次去要读书的地方,”朱棣笑道:“你们去了就知道了,那地方在东宫的范围内,时常有东宫詹事府的詹事、率府使、谕德、赞善、宾客等官员出入,你们见到这些人,务必恭恭敬敬地,绝不可出言冒犯。”

    因为如今辅佐太孙的詹事府官吏,将来一朝天子的时候,都会是朝中的中流砥柱,惹了他们自然没什么好果子吃。

    “还有一件事情忘了说,”朱棣道:“这次不光是你们这些藩王之子在大本堂里读书,功臣子弟以及公侯伯的子弟,因初承袭父爵但年纪尚幼也和你们一并读书,有常遇春之子郑国公常茂、康茂才之子蕲春侯康铎等等,也侍奉讲读。”

    “对待这些人,你们——”朱棣想了想,又叹了口气。

    他本想说,要私下结好这些功臣子弟,因为朱允炆喜文厌武,和这些功臣子弟关系不亲近,如果高炽高煦拿捏不好分寸,那就给朱允炆留下两面三刀的印象了。况且京师锦衣卫无孔不入,若是让父皇知道了高炽高煦和这些功臣子弟私下结交,定然要惩治。

    “你们不要失了礼数,”朱棣道:“明面上还是避开一点罢,不求你们能对王府有什么裨益,只要不惹祸就行。”

第81章 姤和() 
“儿子还听闻京师有一个耆宿名儒,名叫方孝孺的,”高炽又道:“三次被荐入京师,但皇爷爷却三次放还不用,听说如今滞留在京师,被聘做私塾教师,儿子想去看看此人,跟他讨教学问。”

    “哦,是此人啊,”朱棣显然也听闻了方孝孺的名声,道:“你还不知道,方孝孺刚刚被遣去了汉中府,去了蜀王的封地教学去了,上个月刚刚启程。”

    洪武十五年,翰林待制吴沉推荐方孝孺,称他才学过人,于是方孝孺被召至京,皇帝召见之后喜其举止端庄,即告皇太子说:“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而还。

    方孝孺第二次入京是因为被仇家诬告,被逮入狱,这一次皇帝在刑狱名单上见了他的名字,就下令释放还家。

    第三次是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方孝孺再一次被地方官吏推荐至京师,皇帝的批复是:“今非用孝孺时。”于是授他汉中府学教授,让他去蜀地教学去了。

    如果说被推荐三次就足够天下闻名了,更令这个方孝孺有声望的是皇帝对他的态度,皇帝觉得这个人是要留给后世子孙用的,现在不是用他的时候。对这样的人,不光是燕王朱棣和朱高炽想见一见,就连在庆寿寺的道衍大师姚广孝,也托人买来他的著作读。

    不过很可惜,方孝孺去了蜀地了,朱棣可以想象他那个封国在天府之国的蜀王朱椿,应该是多欢喜庆幸了,因为他是知道这个弟弟的,从小就是个嗜好读书的人,天天捧着书读,连皇帝看了都笑他是个秀才,封了蜀王之后更是有了名儿叫“蜀秀才”。在中都凤阳时,就开辟西堂,请了很多文人一同商榷文史。到了CD之后更是兴办郡学,资助清贫学者,也是个难得的贤王。方孝孺入蜀地,蜀王朱椿自然不会放过他了。

    “京师有书,可以一读;京师有兵,可以一观;”朱棣道:“但是我让你们看的,也不只是这些。”

    “往年两浙赋税漕运京师、岁实浩繁。”朱棣道:“两条运河,一自浙河至丹阳,舍舟登陆,转输劳苦;一自大江溯流而上,风涛之险,覆溺者多。所以从去岁开始,下诏开凿新运河,以通两浙,光溧水县一个县,就督视有司开了一条新河,叫胭脂河。你们只见京师繁华,却不知这繁华从何得来,如今我告诉你们,水流便利,才能使四方人物聚于京师。你们此去,不仅要去河道上看一看,而且也要留心去看这新河槽有什么便利有什么隐患,这也是京师风物之一,不要光是被秦淮河的脂粉迷了眼睛。”

    高煦一想到可以去秦淮新修的十六楼里一睹风采,顿时眉飞色舞心花怒放起来。就连高炽也脸皮红胀了起来,连连咳嗽了两声。平日里徐王妃管得严格,伺候这兄弟俩的都是宦官或者老嬷嬷,是见不到几个美貌女子的,如今听到他们父亲默许了可以一度风流,自然心驰神往。

    朱棣跟半大的儿子说这些,也觉得不太好意思,也换了个话题,道:“我这里有燕地种植棉花、桑树的账目,你们此去带上,交给户部核查,不要忘了问户部讨要蠲免赋税。”

    皇帝一直谕使民间但有隙地,皆令种植桑、枣。或遇凶欠,可为衣食之助。工部于洪武二十七年移文天下有司,督民种植桑枣,且授以种植之法。又令益种棉花,率免其税,岁终具数以闻。

    父子几个还在商榷免税的土地,就听门口马和道:“殿下,袁廷玉到了。”

    “请进来。”朱棣道。

    袁珙,字廷玉。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出自道衍大师姚广孝的推荐,燕王朱棣请他来北平。此人缘何得到道衍青眼,只因他有一手看相的本事,十分出神入化。

    此人在元朝末年就为人看相,算命奇准,求他看相的士大夫有百十人,预言他们的生死福祸及降临早迟的具体时间,没有不应验的,因此名声大振。比如说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从福建取海道来求他相面。袁珙仔细看过之后说:“您神气严肃,举动风生,这是大富大贵相,但印堂司空有红气,到任一百四十天后会被夺去官印。但您为人然守正秉忠,将会名垂后世,愿自勉。”

    后来这位普化帖木儿在浙江署理南台事务,果然上任不久就被元末义军张士诚夺去了官印,普化帖木儿因不屈服也被杀死。

    而他和姚广孝的见面也是充满了传奇。姚广孝在洪武十五年赴北平侍奉朱棣之前,曾经游览嵩山寺,在那里与袁珙初识。袁珙一见之下,即大呼道:“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刘秉忠是前代名僧,为元世祖忽必烈所倚重,官做到太保。袁珙乍见姚广孝,不预言他将西天得法,却说他性必嗜杀,又拿他来与半僧半俗的刘秉忠比,而道衍竟大喜过望不以为忤,说明此话正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二人一见如故,之后姚广孝来到北平,便向燕王举荐了他。

    朱棣派人请来了袁珙,但是并不将这个人放在心上,也没有立时接见他。袁珙就住在庆寿寺里,平日在北平街上摆摊算卦。直到两个月前的一天,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燕王朱棣和长的很像自己的九个侍卫混在一起出城打猎回来,手持弓箭,在店中饮酒。袁珙一见朱棣面容,便上前跪下说:“殿下为何不自重,竟轻身来到这里!”那九个人笑他胡说,袁珙却说得更加恳切。燕王这才起身离去,随后召袁珙进府中细看。

    袁珙观相之后所说的话,只有朱棣和姚广孝知道了。但是作为枕边人的徐氏还是敏锐地发现,袁珙的话,对朱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小民袁珙见过殿下,”六十岁的袁珙红光满面,似乎真有那么一点仙风道骨的意思:“见过二位王子。”

    “道衍大师怎么没来?”朱棣问道。

    “禀殿下,”马和道:“师傅在诵经,说朝廷既然有召,难道二位王子还能不去吗?”

    宦官马和是回民,祖父和父亲曾去麦加朝圣,他自己也是******,但他同时信仰佛教,还在道衍大师那里受了菩萨戒,法号福吉祥。所以给他持戒的道衍大师也是他师傅,平日两人就是师徒相称。

    好笑的马和跟着姚广孝学了两年,也鼎礼道士起来,还在北平城帮着姚广孝修了两座道观,因为这个姚广孝也不是纯佛教徒,他师傅席应真就是个道士,却不像其他道士一样炼丹修道,而是修阴阳术数之学、方术及兵家之学。前元至元、元贞年间,姚广孝拜席应真为师,在灵应宫里,席应真将毕生所学教授姚广孝。

    所以姚广孝根本就是个打着佛教徒学着兵家法家阴阳家本质是个政治家的道人罢了。

    “这个老和尚!”朱棣好笑道:“廷玉,我唤你来,是想请你为两位王子占卜一下此去前程。”

    “殿下有命,敢不遵从。”袁珙想了一下,排了《周易》的卦象。

    屏息等待不过一会儿,袁珙就道:“卜卦已成,得了姤卦。”

    “何解?”燕王问道。

    “姤即遘,阴阳相遇、君臣庆会也。”袁珙捻须缓缓道:“此为婚卦,一阴遇五阳,五阳逐一阴,所以姤也。进则势盛,女壮而男弱。”

    “此何意也?”朱棣皱眉道:“女壮,是哪个女子?”

    袁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拱了拱手道:“小民所解者,乃刚遇中正,姤和顺应也,所谓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刚遇中正,天下大行。是十分吉利的征兆,小民在此,为大王子贺。”

    朱棣颔首道:“吉利就好。”

    等出了燕王府的大门,袁珙才叹了口气。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因为此卦乃是阴主于内,乃女权之象,综卦又有坚决果断之意,说明大王子朱高炽以后娶来的老婆,着实是个厉害角色。

    况且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秘密一直藏在心里,不敢说出来。

第82章 针线() 
进入七月的南京城一如既往地潮闷,张昭华在这一点上勉强能忍受,大家出的一样的汗,这时候就能看出从宫里下发来的妆粉的好用程度了,贴着汗流下来也不会花也不会冲出几道白印子出来。

    其实宫里发的是两种粉,一种米粉,一种铅粉。米粉细腻,张昭华是觉得再好不用了,但是这时候的普遍认知是铅粉匀白好用,而且铅粉确实比米粉上出来的妆容要好看一些。张昭华用米粉上的妆跟别人用铅粉上出来的脸一对比,平白降低两个色度下来,王氏也说她了好几次,张昭华就算是知道铅粉的危害也没办法,只好用米粉打了底色之后在上面轻轻糊一层铅粉。

    诸王馆里面的嬷嬷尚宫们,都是宫里呆习惯的,这次从宫里出来到馆子里来跟随秀女居住,也把宫里的习俗带到了馆子里,比如说七月十四号中元节,嬷嬷们就不许秀女晚上到园子里玩耍,未时还没过呢,就把秀女都赶回房子里呆着了。

    不过隔一天也就是七月十五日,大家就可以好好欢庆了,嬷嬷们甚至领着他们做了许多河灯出来,这时候有的淑女特别心灵手巧,做的纸灯样子精美,还能剪出一两个惟妙惟肖的纸人放进去,赢得了嬷嬷的夸赞。大家做好之后就一齐投在园子的小溪里——说是小溪,其实是一汪活水,只是水浅地只能过膝,通着外面众泉汇流的护城河。

    数河灯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是因为大家一人放了一两个下去,便把这一条本来很浅很窄的水流堵塞住了。张昭华有点可怜这馆子里的役使,隔日还要下水去掏,估计掏出来的东西也挺恶心了。

    所谓春困秋乏夏打盹,中元节前后暑气酷烈,大家都提不起什么精神。而且正就是这个时候,园子里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