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隋风飞扬 >

第128节

隋风飞扬-第128节

小说: 隋风飞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达奚长儒和房彦谦两位钦使最终给皇帝的上章在客观上对晋王杨广有所帮助,令其在杨坚心目中稳固了原有的地位的话,那么杨广接下来的举动就使得杨坚在心里更加确认了,次子杨广应当是东宫未来的主人。

    话说晋王杨广在平陵驿用杨凌煮制的汤饼好好款待了达奚长儒和房彦谦一番之后,于次日一早即离开平陵驿,动身返回了广陵。

    在杨广东巡期间留守广陵的张衡事先已得知了消息,亲自出城,将杨广迎进了广陵总管府。

    “建平,昨日在平陵驿,达奚长儒和房彦谦两位钦使已向我禀报了奉旨查证萧子宝弹劾你的情况,萧子宝给你罗列的三大罪状皆难以查证坐实,你可以放心了。”杨广屏退诸人,单留下张衡一人在总管府议事厅内,面带微笑地首先告诉了他这一好消息。

    张衡既感且愧,当即向杨广表示道:“此次若没有殿下的一力回护,建平大约就中了小人施放的暗箭了。建平将竭忠尽智,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建平此言差矣。”杨广却笑着冲张衡摇了摇头,说道,“此次明为萧子宝上章弹劾你,实则有人欲在父皇面前诋毁本王这些年奉旨抚绥江南取得的成效,保全了你,也就保全了本王。你如何反来谢本王呀?”

    张衡见杨广如此推心置腹地对待自己,心中更加感佩,遂拱手提醒杨广道:“此次虽有赖圣心眷顾,未能使小人的奸计得逞,但建平欲提请殿下留意,殿下长久不在朝中,且自开皇十三年间猫鬼案发后,越国公就避祸岐州,远离朝廷中枢,使殿下失去了朝中内援,这才给朝中奸佞提供了诋毁、抑制殿下的机会。有鉴于此次萧子宝上章弹劾事件,建平斗胆请殿下致信越国公,敦促他尽快回朝辅政,以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

    “哼,杨素人虽在岐州,可他的心一天也不曾离开过长安!”杨广冷笑道,“对这位越国公的为人,你还不了解吗?他只能做顺水推舟的人,要想在危急关头指望他,恐怕难了。”

    “可是,据目下朝中的局势,唯有越国公可以帮得上殿下了呀。所以,请殿下务以大局为重,莫要再计较此前的事了吧。”张衡情知杨广对杨素心怀不满,大多源自开皇十三年间发生于帝都长安的猫鬼案,心中焦急,顿足劝谏杨广道。

    关于猫鬼案的始末,有必要在此简要交待几句:开皇十三年间,有人指使(包括杨广本人在内,都高度怀疑猫鬼案的幕后主使就是太子杨勇)一名被黜出宫的宫女徐阿尼调教猫鬼作祟,屡次潜入宫中和杨素家中窃取钱物,杨素认为猫鬼潜入家中作祟是太子对他充做晋王杨广在朝中内援的警告,因而自请离朝到歧州为皇帝督建仁寿宫去了,杨广便据此认为杨素只能锦上添花,难以雪中送炭。

    “建平,本王有意举荐你回朝任职,不知你意下如何?”杨广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张衡,淡淡地问道。

    “我?恐怕难为殿下担此重任吧?”

    “仁寿宫已经建成,用不着本王写信敦促,杨素做为尚书右仆射,自该回朝理政的。可是,经过猫鬼案的教训,本王着实对他难以放心,故而,欲举荐你回朝任职,以便随时监督他。”

    “可是,萧子宝弹劾下官这件事朝廷尚未有个明确的说法,在这个当口,陛下会诏准下官回朝任职吗?”

    “昨日在平陵驿,我已传命李靖开始着手解散‘鹰窠’了,此次举荐你回朝任职,如蒙诏准,我将请求父皇给我选派一位新的长史来,接替你的位置。建平,以你的足智多谋,不用我多说,应当能够猜料我这么做的用意了吧。”杨广背负起双手,缓缓地踱着步,不时地向站在原地未动的张衡投去一瞥,悠悠说道。

    “前有陛下擢拔太子左庶子唐令则充任礼部侍郎一事,莫非殿下欲效仿此先例,举荐建平回朝任职?”张衡隐约猜到了几分,却不很确定,张着两眼问道。

    “唐令则担任朝职,那是父皇先提出来的,此次是本王欲上章举荐你回朝任职,二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杨广内心深处也不免为自己的这一着棋感到有些得意,不禁提示张衡道。

    “哦建平明白了,殿下之所以解散‘鹰窠’,举荐建平回朝任职,是欲借此向圣上以及朝臣们表明殿下坦荡无私之胸襟,和某些人两相一比较,就高下自分了。”张衡恍然大悟道。

    一个月之后,朝廷传下诏旨,册任张衡为黄门侍郎,专掌呈递奏章之事,日常随皇伴驾,并命张衡接旨之后立即回朝任职。

第261章 交州兵败() 
然而,被杨广举荐回朝任职的张衡在正式卸任前却给杨广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据广州刺史刘方发回的军报,官军在清剿交州李佛子叛乱时遭遇了顽强抵抗,最终未能渡海平定叛乱。

    刘方在请罪的同时,也在这份军报中说明了导致交州兵败的两个原因:

    首先,李佛子扯旗造反之初,就投奔了南海的扶南国,公然对外宣称,交州的数十万俚人皆是扶南国的子民,不再是大隋的编民,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外援;

    另一个原因则是,早在李佛子于交州扯旗造反之前,商氏兄弟就流窜往来于岭南诸俚部落,大肆煽惑起了俚人的反隋情绪,致使岭南沿海一带俚人自愿充当起了李佛子的眼线、耳目,往往是这边剿匪的官军还未登船渡海,那边已有俚人泅海将官军的动向报告给了李佛子,提前加强了防御力量,令官军屡次渡海征讨,都无功而返。

    在广陵总管府的议事厅内,杨广阴沉着脸仔细看罢刘方发来的这份军报后,抬头问兵曹参军麻叔谋道:“刘方率军渡海平叛,事前不是已请冼夫人发兵相助了吗?为何还有如此多的俚人自愿充当李佛子的眼线,主动为他通风报信?”

    麻叔谋求助似地望了望张衡,见他没有帮自己说话的意思,遂咽了口唾沫,硬着头皮跨步向前,抱拳答道:“禀殿下,根据最近高州谷窿驿发回的驿报,冼夫人身染沉疴,近半年来,已将岭南政务多托于其长孙冯喧主持,而冯喧又以祖母病重,不宜远离为由,对朝廷敦请他派兵协助平叛推诿搪塞,始终不肯发兵,故而才导致了俚人心向叛军的局面。对此,末将难辞其咎,敬请殿下处罚。”

    “郭衍,你以为,该如何应对岭南目前的局势啊?”杨广并没有责怪麻叔谋,转向王府司马郭衍问道。

    郭衍不仅是晋王府司马,晋王骠骑营的统领,还是杨广的近卫,见杨广首先向自己问策,便已猜到杨广想王驾亲征,前往岭南率军平叛了,遂有意答道:“刘方率军虽未能平定李佛子叛乱,但交州毕竟地处偏僻,不过是南海的一处孤岛而已,末将料那李佛子倒行逆施,必不能长久。故而以为,只需严命刘方继续征讨,同时敦使冼夫人发兵参与平叛,多则数月,少则数十天,李佛子之乱必平。”

    “冼夫人年事已高,依岭南诸俚部落的惯例,将政务军务暂委长孙冯喧主持,也是情由可原的。但本王忧虑的是,一旦冼夫人与世长辞,冯喧成为岭南诸俚部落的首领,以他前次参与平定陈佛智叛乱时的表现而论,很可能于朝廷不利。关于此事,建平有何良策教我呀?”

    杨广同样未对郭衍委婉地劝阻自己王驾亲征表明态度,又向王府长史张衡询问起了关于岭南诸俚部落首领继承人选的问题来了。

    张衡跟随杨广多年,深知这位十三岁即出镇外藩,十六岁引突厥沙钵略可汗来降,二十岁作为三军统帅讨灭南陈的晋王殿下每临大事往往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思谋长远,决不会只拘泥于一时一事之中,便思索着答道:“就目前而言,冼夫人于病中将政务军务暂托长孙冯喧主持,应属其家事,朝廷似乎不宜干涉过多。下官知道殿下心中所虑者,系如冼夫人久病不起,冯喧自会利用代其祖母主持岭南政务军务之便利,广泛笼络岭南诸俚部落,将岭南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一俟冼夫人辞世,便向朝廷上章要求继代冼夫人成为岭南诸俚首领,若到了那时,朝廷无论答应其要求与否,都很难保证岭南局势的稳定了。有鉴于此,建平以为,当及早入手,在冼夫人的孙辈当中择一二对朝廷怀有忠心,且贤能者,建言朝廷予以册封,借此向岭南诸俚暗示,冯喧并非冼夫人身后的唯一继承人,以防不测。”

    “唔,建平之言甚善。唉,我还有点舍不得放你回朝任职啊!”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杨广听了张衡这番建言,也不禁点头称赞道,“据你所知,在冼夫人的孙辈当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据下官了解,冼夫人的次孙冯盎颇具勇力,且忠于朝廷,可由殿下建言朝廷册封为石龙郡太守,以扼制冯喧。”张衡略一思索,拱手答道。

    “不仅要建言朝廷册封冯盎,更重要的是要向岭南诸俚部落广泛宣赞冼夫人为保持岭南稳定所做的贡献,使诸俚部落首领真正意识到岭南归化朝廷对岭南诸俚有百益而无一弊,只有这样,才能使岭南俚人心向朝廷,断绝与叛军的往来,也才能尽快平定李佛子叛乱。”杨广目光炯炯地扫视着众僚属,郎声传令道,“即刻回复刘方,命其重新整饬人马,务于三月之内平定李佛子叛乱,亲来广陵向本王献上李佛子的首级;同时,由张衡、麻叔谋负责,挑选忠勇能言之士分赴岭南诸俚部落长驻,随时监视其动向;派使节携大隋疆域图赶往扶南国都沧浪城面见其国君,向其申明交州乃我大隋固有之领土,不容任何人私相授受,如其不能从速拒纳李佛子叛军为其子民,就等同于入侵我大隋,本王必定亲率大军伐灭之。”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以张衡、郭衍为首的一众僚属异口同声地答道:“大王英明,我等皆唯王命是从。”

    杨广于当日召集众僚属会商罢岭南军务、政务之后,屏退众人,在高昌、宇文士及的随侍下回到后堂,正欲提笔给父皇杨坚草拟一道奏章,将岭南近来局势的变化以及自己方才提出的应对之策详细奏明朝廷,以征得朝廷的认可,忽听高昌向他禀报道:“殿下,李靖将军称有要事求见。”

    “李靖大约是来向本王禀报解散‘鹰窠’的事的,叫他迟些时再来吧。”杨广不愿打断自己的思路,遂顺口对高昌吩咐道。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高昌领命走了一会,又转了回来,轻声禀道:“禀殿下,李靖将军声称有交州最近的匪情要向殿下当面禀报”

    “那,传他进来吧。”杨广撂下刚拎起的笔,沉声吩咐道。

第262章 二佛相争之计() 
稍顷,只见李靖带着一位面目英俊的年轻人随着高昌走进了后堂。

    不等杨广开口询问,李靖就主动向杨广介绍道:“禀殿下,他叫英荐,今早才从交州返回广陵,有要紧的匪情须当面向殿下禀明。”

    杨广目视英荐,一言不发地静候他开口禀报。

    英荐还是头一次见到杨广本人,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禀报起差使来也有点结结巴巴,口齿不甚利落。

    “禀,禀晋王殿下,属下曾随李将军南下岭南捉拿浙东匪首商畴,后李将军奉调回京,便命属下留在岭南主持缉拿匪首商畴”

    “你就直接说商畴捉拿归案没有就行了,不必提及旁的事!”杨广不满地打断英荐道。

    英荐受到杨广的呵斥,不免更加心慌了起来,竟然不知从何说起了。

    李靖见英荐如此紧张,忙迈步上前替他解围道:“殿下,据英荐禀报,此次李佛子公然发起叛乱,实属商氏兄弟极力鼓动、煽惑而致。英荐虽未能将商氏兄弟捉拿到案,但业已探明,商畴、商略兄弟二人如今皆在交州”

    “唔,英荐,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情况要向本王禀说的吗?”杨广脸色放缓了些,仍问英荐道。

    “还有属下打探到,李佛子是在听信了商氏兄弟的鼓惑,把自己当做了‘雁巢’要迎立的那位佛子,才敢于率领手下数千俚军公然发起叛乱的”

    杨广精神似乎不是很集中,听完英荐的禀报后低头望着面前几案上空白的绢帛,吩咐道:“本王知道了,若是没有其它的事禀报,你二人暂且退下吧。”

    李靖命英荐暂且退下,自己却仍站在杨广身前,抱拳问道:“殿下,交州兵败的消息末将已从英荐口中得知了,不知殿下将如何安排后续平叛之事?”

    “郭衍劝阻本王亲征岭南,所以,本王已下令,命刘方重整人马,继续征讨李佛子。”杨广援笔在手,已开始斟酌词句,准备拟写奏章了,顺口答道。

    “启禀殿下,末将倒有一策欲向殿下献上,或许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