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

第78节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78节

小说: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方讨价还价,满清放弃新疆、外东北,承认其归属沙俄所有。新疆是新得之地,满清的统治并不稳定,还要时时遭受当地人的反叛与沙俄哥萨克雇佣军的骚扰,满清放弃了新疆是也就是放下了一个包袱。至于放弃外东北,对于满清来说,更是一招驱虎吞狼之计。此时的外东北早已摆脱了满清的控制,成为新华夏的势力范围。

    作为交换,俄罗斯不得出兵攻击满清,同时要补偿满清一万支最新式燧发枪。

    最新式的燧发枪,即使是老毛子也没有装备多少,怎么可能额外提供给满清?老毛子只是象征性的提出愿意攻击外东北的华夏人据点以示补偿。

    满清鼠目寸光,不知道国际形势,也就同意了。

    不过,至少短期内,满清的驱虎吞狼之计时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整个叶卡捷琳娜时期,沙俄的征战重心永远是欧洲,根本无力东顾。

    外东北的少数民族,在新华夏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又一个城堡,终于将外东北南部、勒拿河东岸地区纳入实际控制。

    并在新华夏支持下,向国际社会,其实也就是西方国家宣言,远东共和国立国,并宣称拥有对勒拿河东岸所有土地的主权。

    这几年,老毛子在东欧混的风生水起,获得了一片又一片富饶的土地,即使是老牌强国英国与法国都在嫉妒,无奈鞭长莫及,只能听之任之。新华夏的一纸声明,对于英法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更不会有任何损失,相反,让老毛子吃点小亏似乎更加令人开心,因此,无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甚至葡萄牙人。荷兰人等等,都表示尊重当地人的选择。只有与新华夏一向不对付的西班牙人嗤之以鼻,但是因为事不关己,也就没做任何表示了。

    自然,这一宣言遭受当事国俄罗斯的强烈反对。老毛子一贯崇奉,只要能够武力解决,就绝不跟你瞎比比,几经努力,抽调了一批千人队的哥萨克骑兵从雅库茨克出发,进攻这些据点。但是,在新华夏的支持下,外东北密布碉堡城楼。一方是身处温暖坚固的城堡,物资充足,以逸待劳。另一方则身处冰天雪地,武器更是只有火枪,几乎没有火炮用于攻坚。哥萨克根本无力进攻,多次试探性的进攻无果,只能灰溜溜撤退。

    对于远东地区的归属,沙俄与新华夏陷入口水仗,无休无止。

    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取得了广大北美地区,但是也伴随着大量的财政赤字。因此英国议会颁布一系列措施来增加殖民地税收。议会认为这些法案是合法手段,如1765年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汤森法案,均为用于征收殖民地应该分摊的大英帝国维护资金的份额。虽然抗议导致印花税和汤森法案的撤销,但是议会在1766年宣示法案中坚持,“无论什么情况”下,都拥有立法权的地位。

    然而,许多殖民者对大英帝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英国宪法之下,大英臣民的财产,不可未经本人同意而剥夺。因此,由于殖民地在议会中未有直接代表,一些殖民者认为议会无权向他们收税,这个观点可以从“无代表,不纳税”这个口号中看出。汤森法案之后,一些殖民地评论家沿此思路下去,甚至开始质疑议会究竟有没有合法的殖民地管辖权。美利坚的民族独立意识正在觉醒。

    1765年,颁布驻营条例。所谓驻营条例,就是美国殖民者需要提供食物和房屋给英国部队居住及使用,理由自然是英国人为美利坚人提供了安全保护。

    英国政府派遣军队驻扎北美,当时,驻扎在波士顿的第14团和第29团胡作非为,有的刁难行人,有的调戏妇女,从而造成士兵与居民的关系恶化。

    5年间军队和当地人民的冲突不断发生,当地人民与英国军队之间的积怨已深,一股反抗的暗流逐渐壮大

    1770年3月这种反抗达到*。

    3月5日英军士兵与一名制绳工之间冲突再起。波士顿的绳索制造工人聚集在海关,向守卫海关的英国兵投掷雪球。晚8时,钟声大作,人们手持棍棒走上街头,高呼赶走可恶的“红虾兵”(蔑称身着红色军服的英国军队)。聚集在英王街海关周围的人情绪更为激昂。英军前来镇压,面对情绪激愤的人们,士兵在慌乱中向群众开了枪,当场打死3人,伤6人,其中2人因伤势过重,次日死去。第一个被打死的是种植园奴隶出身的黑人群众领袖克里斯普斯•阿塔克斯。

    这次流血事件史称“波士顿惨案”。

    波士顿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到其他城市,纷纷起来抗议英军驻扎。波士顿这座仅有1。7万人的城市,竟有5万人加入到给死难者送葬的行列中。

    英国军队被迫撤出波士顿。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早上,英军将制造此次惨案的托马斯•普雷斯顿上尉及其八名下属拘留起来。

    一个星期后,一个大陪审团宣誓组成。在检察总长的要求下,普雷斯顿上尉及其八名下属被提起公诉,为英国军人担任辩护,并使之被宣布无罪的当地律师约翰•亚当斯,就是被美国人尊为国父之一的独立运动领导人,后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继任者。

    其实,就冲着英国人愿意将自己士兵交给美利坚人审判,说明英国人对美利坚人真的算得上仁慈,即使是假惺惺的。在满清,你控告士兵试试?

    新生的美利坚民族是激情的,同时也是迷茫的。他们极其盼望独立,极其盼望自由,但是却更加明白,凭借他们自己手里的力量,不可能获得独立与自由。因为他们没有充足的武器与弹药。他们急切的盼望得到援助,可是环顾四周,他们发现在,自己被孤立了。他们最熟悉的,就是西方国家。可是,几年前的七年战争,他们站到了母国一边,将法兰西、西班牙得罪了个遍,还如何寻求他们的帮助?

第一百一十一章 美利坚代表来访(二)() 
美利坚人早就知道在不远的北美太平洋沿岸,有一个文明的、非印第安人建立的国度。但是,无论是英国人的限制令(不允许美利坚人向阿巴拉契亚山脉拓殖与移民),还是遍布北美中部、对美利坚人心存歹意的印第安人,又或是落后困难的交通条件,都让美利坚人难以与新华夏产生联系。

    直到,苏族人在新华夏的支持下,终于进入大湖区域,让美利坚人明白,这是一支受到文明熏陶过的印第安人部落,共同的敌人易洛魁人的存在,让双方迅速走进。

    经过苏族人的穿针引线,并在苏族人的护送下,美利坚人终于有了与新华夏展开直接的联系的可能。

    1772年6月11日,新华夏接待了同样是美洲的客人,美利坚人。

    这一次美利坚代表中,有塞缪尔。亚当斯,约翰。亚当斯;佩顿。伦道夫等人,不过此时最有名望的却是富兰克林博士。在后世,约翰•亚当斯其实也是相当有名的,他是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同华盛顿、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齐名。

    对于此次访问华美并寻求支持,美利坚人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毕竟,大英帝国为当世最强国的印象深入人心。一个地处美洲西部荒凉之地的国家如何能够有勇气对抗大英帝国?这是一般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答案。

    但是,山穷水尽了,再不可能也要试试。

    他们一行人经过了广袤的美洲中部大草原,就来到了新华夏的第一站,海城(海伦娜),一道海城,就镇住了美利坚人。别的不说,就说那宽阔、干净、整洁的街道,就迥异于美利坚城市内那狭窄、肮脏、高低不平的小巷子。更令人惊异的是那高耸在杆子上的路灯,不知是什么能源,但是十分明朗亮,远不是此时最明亮的蜡烛所能比拟的。一行人十分困惑,只有博学的法兰克林有些猜测。

    此时新华夏已经将海城到雅城的铁道线铺设完成,富兰克林等人登上了火车西行。其他人倒也罢了,最多是认为新奇,啧啧称赞。但是富兰克林作为一个著名的学者,对于这个蒸汽动力火车可是好奇的一塌糊涂。无论是快速性、承载性、平稳性,这所谓的火车都远远的超过马车。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飞跃啊。富兰克林肯定,即使是骄傲的大英帝国,也不会有如此先进的能够应用到机车上的蒸汽动力。

    好奇的富兰克林几乎忘记了此行的任务,一门心思的要参观火车的机头,以观察蒸汽机的动力输出机构。

    这让新华夏人如何能够答应?崖山人列车长直接下令,对于富兰克林一行禁足,只能呆在自己的头等车厢里,却不能够随意走动。

    不能随意走动的富兰克林,随着黑夜的到来,很快又注意到了悬吊在车厢顶部的电灯。海城的路灯已经吸引了富兰克林的注意只是距离太远无法靠近研究,现在有了机会,自然要近距离研究,当场站在椅子上,要观察电灯。

    看着富兰克林那抓耳挠腮上蹿下跳的模样,重点监视美利坚人的列车员很快走进,并警告:“不得攀爬座椅,不得接近灯泡,有危险。”

    富兰克林的举动只让其余的美利坚人面红耳赤,太没面子,将坐立不安的富兰克林拉坐在座位上。富兰克林几乎着了魔般喃喃自语,“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发明,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

    不顾同伴的尴尬,拉着列车上的服务员问东问西,就是为了对于新华夏有更多的了解。但是服务员也只是普通的汉人移民,哪了解太多,只能似是而非的搪塞一番。

    富兰克林抓耳挠腮,一边交谈一边思索。

    对于美利坚人的到访,华夏人给与了极高规格的接待。

    作为国家总统的林航亲自参与了接待,并在宏伟的华夏之鼎(国会大楼)内部的大厅举办招待会。可惜,崖山人最想见到的华盛顿并没有来,让崖山人有些失望。

    造型简洁却规模宏大的国会大楼再次震惊了美利坚人。要知道,一直到1849年,世界上才出现了第一例由钢结构与玻璃建造的大型公共建筑,英国的水晶宫。

    英国在1851年举办一届规模宏大,有世界各国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为了宣扬国威,决定建造一幢临时性但具有恢弘气势的展馆建筑。

    为避免破坏公园树木,最终采纳了皇家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的“水晶宫”设计方案,创造性地将花房式框架玻璃结构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使树木罩在屋顶下得以保护。结果这座原本为展品提供展示的场馆,成为第一届世博会上最成功的展品。

    相比较而言,崖山人的国会大楼更加庞大,作为永久性建筑,耗费的钢铁与玻璃的量更是水晶宫的两倍以上。

    美利坚人更加信服,这是一个文明层次甚至超过大英帝国的国度。美利坚人一边是兴奋,一边是彷徨。兴奋是这样的国度足以提供给美利坚人所需的足够的物资支援。彷徨是因为美利坚人似乎提供不了新华夏人的一切所需,亚当斯等人愁眉不展。他们深深的知道,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善意,什么施舍,最有效也是最长久的关系,那就是利益交换。但是,如此富庶、先进的新华夏,似乎什么都不缺,美利坚人能用什么来交换新华夏的支持呢?

    来到了新华夏,富兰克林很快就拜托了其余的美利坚人,要求新华夏能够让他参观一下崖山人的发电设备。他已经大致了解,崖山人的电灯所用的能源就是电,确实是与雷电同源的那种电。崖山人对于这个大科学家还是比较尊重的,就安排专人陪同富兰克林参观发电厂。

    即使如此,富兰克林也是充满了惊叹。在他的日记里记载:

    华夏人已经领先世人公认的最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大英帝国,在工业文明层次上更高。他们拥有大型纺织机与织布机,甚至还有速度极快、运载能力超强的火车。但所有机器,动力源要么是煤炭驱动的蒸汽机,要么是电动机。

    蒸汽机倒也罢了,西方国家早就出现过,最关键的却是电动机。

    早在1732年,富兰克林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的“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

    人类制造出电却往后推迟到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以含食盐水的湿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