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

第77节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77节

小说: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福康安当机立断,拒绝接受阿桂的命令,下令向马鞍山方向转移,以接应即将败退的清军。

    事实证明,福康安的判断十分准确。

第一百零九章 南北割据() 
在包围南京后第三天,新华夏的海军重炮就轰破了南京城墙,在炮火的掩护下,大明与新华夏联军对城内发起了猛攻。

    城内的阿桂虽然召回了不少外出的军队,但是总数却依然不足4万,连联军人数的一半都不到,望着敌人浩大的声势,未战先怯,又有新华夏巨炮的协助,原本打算依靠的城墙也没起到作用,斗志更是全无,全线败退。

    清军在阿桂的率领下,果然向西逃窜,在马鞍山与福康安军队汇合。稍一清点,加上前次攻城的损失,清军已经失去了近万的战力。

    其实阿桂一开始就错了,他就不应该死守南京。清军擅长的是野战,是进攻,而不是死守。如果将军队放在城外,与新编组的明军与新华夏联军作战,不说胜利,至少自保是绰绰有余。主要原因就是,老思维的阿桂,根本没有意识到火炮的出现,将城墙的防守作用降到了最低。城墙,已经不到应有的作用了。历史上,清军得到这个教训要在六七十年后的鸦片战争中,现在,新华夏首先教导了满清一番。

    清军在马鞍山稍作停歇后,继续西进,意图在安庆与其余清军汇合,一举攻克安庆。不过,当他们还距离安庆四五十里的时候,前面的探报就报告,在清军的连续攻击下,城内明军已经有不支的迹象,城内曾经有数次民众出城,据称其原因就是粮食不足,城内明军已经在收缴城内的粮食,以作军粮。因此,围攻的清军催促后续部队尽快抵达,以发起最后的总攻。

    阿桂紧赶慢赶,就是为了早日抵达安庆,并攻克安庆,安庆对于南京意义重大,只要攻克安庆,南京就随时处于防守地位。以此作为功劳,希望乾隆能放他一马。否则,就这样灰溜溜的退回北方,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吃。得此军情,阿桂下令大军连夜赶路,争取在酉时(现在的18~20点)抵达安庆,休整一晚,早上发起总攻,一举拿下安庆。福康安为军情所振奋,也是一心攻下安庆,只是心中却有一丝不安,再仔细想一下,却又不知道这丝不安来自哪里?

    清军在休整一个晚上后,第二天,以残余的月六千健锐营士兵为先锋,发起了最激烈的一次进攻,中午时分,安庆陷落。

    阿桂摆出一个盛大的入城仪式,以振奋军心。福康安虽然随之入城,但是心中的不安却更加强烈。明军在退出安庆之前,一把火烧掉了最后的粮食,就冲着那照亮半边天的浩大场面,粮食数量绝对不少。

    那这就奇怪了,先前不是还说明军缺粮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粮食剩下?难道是诱敌深入?

    福康安再一细想,问题就更加不妙了。南下清军在从南京败退后一路西逃,物资已经所剩无几,一路就是靠就地强制征粮才得以跑到安庆,现在的安庆不要说粮食了,老鼠都没几个了。所有补给只能依靠先前围攻安庆的清军的物资,但是已经所剩不多了,最多支撑十天,这还是每人分量减半的前提下。

    更糟糕的是,福康安不祥的预感更强烈了,他这时候才想到,自己这路清军是沿着陆路跑到了安庆,花费了十三天。而明军完全可以利用军舰跑个来回,还有的剩。如果这支舰队早就抵达安庆,凭借清军临时征集的小舢板,根本不可能跨江登陆处于江北的安庆?那么问题来了,明军为什么让清军攻克安庆呢?

    福康安彻底坐不住了,不顾已经子时,披上衣服,寻找阿桂。

    阿桂虽然是一员勇将,智谋不多,但是也毕竟久经沙场,闻言也是也是一惊,“是啊,没道理有了蒸汽船的明军比自己还迟到安庆吧?绝对是阴谋啊。”明军与新华夏的军舰的速度,可是让满清乃至西方世界都极为震惊的。

    阿桂焦急的说道,“我原本就对于如此轻松占领安庆就比较疑惑,进你一说,就更加确认了我的疑惑,我们马上下令撤出安庆。”

    “是否太匆忙了?要不要明天确认一下情况再说?如果情况不明就撤出安庆,恐怕陛下那里?”

    阿桂长叹一口气,“败军之将,原本就是苟活于世。如果在将我们最后的家底给输掉,我阿桂就是大清的罪人了。事不宜迟,马上撤军,所有责任,我阿桂一力承担。”

    福康安明白撤军的后果,面含热泪的传达阿桂的命令。

    事实上,明军与新华夏军队确实早就抵达的安庆。加起来,城内的守军已经超过十万,面对的,却是老弱的川、湖地区的绿营与败退下来的庆军主力,总人数不足九万,士气还不高。要想保住安庆其实并困难。

    但是,新华夏军队的参谋部却给了另外一个建议,那就是放弃安庆,将清军引入安庆城内。同时在安庆城北修筑战壕,南面以军舰封锁,将这支清军封死在城内。在失去补给的情况下,等待清军的唯一结局就是败亡。

    联军同意了这个方案。

    不过,城内的清军也很快发现了情况不对,趁着夜色就冲了出来。

    联军虽然已经构筑了战壕,但是处于隐蔽考虑,仅仅挖好了坑道,前面的铁丝网还没有架设好,防御能力大打折扣。而且夜色朦胧之下,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让清军钻了个空。虽然联军再次留下了清军两万多条人命,但是大部分清军还是冲了出去。

    阿桂在逃出安庆后就自杀了,因为他承担不起乾隆的怒火,只有自杀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父母妻儿免于一死。福康安率领剩余的清军继续北逃,后面则是紧追不舍的联军。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原始社会末期,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虽然经济优势已经丧失,但是战略地位丝毫不减。

    只要占领了徐州,就能够阻断满清对于南京的威胁,让南京不再成为兵连祸结的前线,让大明获得休养生息的良机。

    趁着大胜的契机,联军以损伤四千的代价,强行攻克了徐州,并在此驻扎重兵。接着,南方新组建的部队也是源源不断的涌来,向着北面省份推进。

    安庆之战,可以说是南北之争的转折点,

    清军虽然主力撤出了安庆,但是,清军的北逃,代表着此次南征的失败,更是攻守异位的战略转折点。此后,丧失主力的满清只能被动的接受南方大明的挑战,再也无力进攻了。

    更糟糕的是,失去主动进攻能力,迎接满清的,其实也只能是败亡,所差者,无非也就是败亡早晚的问题。因为,满清这一少数民族政权的天然劣势,注定了很难团结大多数汉人为己用。后人早就论证过,如果不是当时大明已经烂到根上了,以满清的人力与军力,根本无法吞下庞大的大明这块肥肉。

    现在,处于复兴状态的大明,无疑就成了满清最危险的敌人,甚至是难以匹敌的存在。

    阿桂虽然已经死亡,乾隆却依然有将他碎尸万段的冲动。但是,为了稳定朝政,为了安抚群臣,还是压抑住自己的怒火,将阿桂风光大葬,并余荫妻子。阿桂也算死得其所。只是局势每况愈下,如何维持自己的统治成了乾隆最大的难题。

    满清败亡,最焦急的自然是乾隆,但是若论第二焦急的,并不是满洲贵族,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还在幻想着退回东北,保住他们的龙兴之地,中原之地必要之时完全可以放弃。但是朝廷中央的汉臣就不一样了,他们就是汉人在满清的高级代表,绝对是南方大明认为的汉奸。他们与地方的普通汉族官吏也不一样,地方官员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军政权力为筹码,投降大明。而他们已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附属在满清,离开了乾隆,他们一无所有,根本连投降的价值都没有了。

    因此,他们不仅要保住满清,还要让满清继续成为中华正统,虽然现在看来极其艰难。以刘统勋为首的汉臣,主张集中兵力,首先拔除大明在徐州的据点,谒制明逆的进攻势头,这就是第一步了。

    反观满清贵族,他们已经做好了撤退回关外的打算。因此,他们的建议是,营建沈阳旧都,以策万全。他们没有说明的含义是,以东北三省为基地,仿效先祖故智,留待来日。

    汉臣反驳,表示,一旦大清不能谒制明逆的进攻势头,必然导致大清在江北统治秩序的崩溃,大清的在中原的统治都有可能崩溃。而后,大明以中原之人力物力,实非东北一隅所能抗衡。

    满族大臣反驳,现在主力受损,请问,哪来的许多兵力据守江北这样广大的区域?

    刘统勋等人建议,招募汉族地主武装,一直对抗大明。并坚持,汉族也有许多世受皇恩之辈,与朝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了大清,他们必将一无所有,完全可以利用。因此,请皇帝下诏,允许汉族地主举办团练,对抗明逆。

    满族大臣表示,不能确保汉族地主的忠心,因此不能让汉人拥有自己的武装。

    双方争执不下,只能让乾隆决断。

第一百一十章 美利坚代表来访(一)() 
乾隆考虑再三,决定将两方的观点都合力利用一番。首先是再次营建旧都沈阳,将大量的满八旗、汉八旗以及蒙古八旗家属迁徙到沈阳旧都及其余东北地区。这样,一来确保龙兴之地再无后顾之忧,二来也可以家属为人质,逼迫八旗子弟兵尤其是汉八旗士兵为满清卖命。

    然后首先在山东、河南试行团练制度,昭令汉族地主自行组建武装对抗明逆,清廷将予以武器支援。

    此后,团练在山东、河南两地纷纷出现。山东以牟氏为先,河南以陈氏居首。这两家无一不是满清的官员世家,所谓的耕读传家的代表人物,与满清纠葛很深。因此也获得了满清的大力支持,团练的队伍都有数千人之多。更有宗族血缘作为纽带,团结性很高,因此战斗力相当不错。

    以团练为前驱,清廷后续以绿营、八旗配合,攻击徐州。

    徐州背靠京杭大运河,补给源源不断的从南方运来,根本不惧持久战与包围战。因此,徐州成了南北双方争斗的焦点,更是一个绞肉机。双方前后投入了数十万的兵力,徐州也曾几度易手,战况惨烈。

    直到三年后,经由新华夏巷道战训练的大明军队入驻徐州,并运送了大量钢筋水泥加固城防,才让大明牢牢的控制了徐州这个战略据点。

    与此同时,其余大明军队也在满清南方被割裂的省份展开进攻。失去中…央的支援,又没有强有力的主战部队,长江以南省份比如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西以及两广绝大多数南方省份已经陷入大明手中。

    南北割据形势正式形成。

    满清为了专心对付南方的大明主动寻求与北方的沙俄议和。

    沙俄此时正处于历史上著名的叶卡列琳娜大帝主政时期。此人虽为女性,却是沙皇历史上最著名的扩张狂人,在位期间,俄罗斯国家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表面上,这么点土地面积不大,但是,要知道这都是欧洲的土地,在俄罗斯看来,重要性远超远东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叶卡捷琳娜由于得位不正,为了证明统治的合法性,就将扩大俄罗斯的领土与提升俄罗斯帝国的国际地位成为最主要的巩固政权的手段。

    听闻东方满清主动要求谈判,寻求和平,叶卡捷琳娜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良机。虽然此时正与普鲁士、奥地利寻求瓜分波兰,还是派遣谈判代表、自己的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伯爵前来东方谈判。

    波尼亚托夫斯基在自己的情人女皇面前,自然是温柔、谦恭、有礼的,但是面对满清,却又是另一副面孔,上演着老毛子与满清谈判的一贯伎俩,虚张声势,漫天要价。

    波尼亚托夫斯基说道,俄罗斯可以与满清和平共处,甚至出兵攻击南方的大明,前提条件就是满清放弃新疆、外蒙与整个东北地区,也后世沙皇的黄俄罗斯计划如出一辙,他们的要求也是中国的长城以北地区,胃口之大,令人咋舌。

    满清再需要和平,也不可能放弃这么广大的区域,最关键的是,东北是满清所谓的龙兴之地,更是自己最后的退路,如何能够割舍?

    多方讨价还价,满清放弃新疆、外东北,承认其归属沙俄所有。新疆是新得之地,满清的统治并不稳定,还要时时遭受当地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