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争重 >

第130节

大争重-第130节

小说: 大争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就吃这些?”刘通扭头问道!

    “没有,从我懂事开始我们就从外面买粮食吃了,我爷爷说他小时候还吃过的!”

    “哎,你们何必还守在这些?将财宝运回家保管就行了,何必在这受这苦?”

    “爷爷说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的!这也是爷爷着急找你们的原因,因为再过些日子这些粮食就都变成尘土了,我们祖孙就无法交差了!”

    刘通听后只得默然——

第209章 大义() 
石洞内,饭后,刘通坐在慕容青对面。

    “前辈,这些财宝和粮食是怎么回事啊?”

    慕容青脸色凝重,又似乎如释重负。“此事说来话长——”

    建初二年(77年),汉章帝立窦宪之妹为皇后即章德皇后。窦宪、窦笃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窦宪初为郎,后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任黄门侍郎。兄弟二人,同蒙亲幸,并侍宫省,宠贵日盛,王公侧目。窦宪于是恃宠欺人,竟至于用低价强买沁水公主的园田。公主畏惮窦宪的势焰,不敢与其相争。

    一天,章帝车驾经过此地,指问园田,窦宪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同时也暗中呵禁左右不准回答。后来,汉章帝了解到此事经过,大怒,召来窦宪,深加责备。窦宪非常害怕。还是皇后毁服(降低服式等级以示自责)谢罪,一再代为求情,章帝才渐息盛怒,命他把园田归还公主。这次虽然没有治他的罪,但此后章帝对他再不授予重权。

    后来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宪以侍中的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加上章帝遗诏,任命窦宪的弟弟窦笃为中郎将,窦景、窦瑰为中常侍,于是,窦宪兄弟都在亲要之地,威权一时无两。

    窦宪还牵朋引类。他见太尉邓彪为人谦和礼让,委随不争,便尊崇他,推举他为太傅。窦宪想做什么,就鼓动邓彪上奏,而自己再告白太后,因此,言出计从。另外,屯骑校尉桓郁,几代都做皇帝的老师,性情恬退自守,窦宪也把他推荐上去,让他在宫禁中给皇帝讲授经书。于是,内外协附,没有人能对窦宪不利。

    窦宪性情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谒者韩纡当年曾经审判过窦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居然令人将他杀死,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都乡侯刘畅来吊章帝之丧,得幸太后,数蒙召见,窦宪怕刘畅分了他的宫省之权,公然派遣刺客在屯卫之中杀死刘畅,而归罪于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并且派人审问刘刚。后来真相破露,太后大怒,把窦宪禁闭内宫之中。

    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这个时候刚好南匈奴请兵北伐,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窦宪被允许领兵北伐后,终于脱离了中枢。

    窦宪知道自己罪过,如果战败必死无疑,如果战胜了日后也会被掌权的皇帝除掉!于是作出一番打算!

    窦宪将家族几十年搜刮的财货及以出征为名向朝廷和地方大量索要的财货均移往草原,在与北匈奴作战中又缴获了大量的财货,窦宪不断聚拢财货粮草。掌握军队和钱粮,如果自己战败或者朝廷对自己不利,便准备反叛自立!

    当时年轻的赵升和窦宪有交往,得知窦宪的意图后,深感如果他造反,将给大汉带来战乱,将致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便不断劝解。

    当时窦宪很是害怕战败,赵升携好友苍椿子夫妇、碧阴、慕容垂等人甚至为窦宪出谋划策,力争让窦宪战胜。

    赵升等人因为有灵气修为,不能参与大争,但为了天下安宁,也是痛恨北匈奴人对汉族百姓的烧杀掳掠,竟然不顾道家禁令,参与了其中一些事情。

    尤其是匈奴大量巫师也参战,并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经过诅咒后,埋到汉军进军路线的一些水源上游,汉军食用后,许多人出象中毒症状后,赵升等人思虑良久,也相继出手。

    窦宪被拜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手,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余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今外蒙古额布根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耿秉乘胜追击,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出鸡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今固阳),三军在涿邪山会师,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至达和渠北醍海(屠申海),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虏无数。后登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

    随着窦宪的成功,窦宪反叛的决心有所下降。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对朝廷的戒备,于是委托深谙五行和堪舆之道的赵升为自己选择一处洞穴。窦宪虽然不知道窦宪要做什么,但通过与苍椿子、碧阴、慕容垂等人的分析和打探,也知道了他的目的。

    窦宪交战大胜之余,安排心腹统领一千亲军押着一千五百匈奴俘虏将这些年搜刮缴获的财物和狮子大开口虚报多领、劫掠而来的军粮运送到赵升为他挑选的洞穴。

    赵升选好洞穴后假意离开,其实一直和几个好友在附近观察。当几人发现窦宪真的是将财物、粮草储藏于此的时候,确定他反叛之心未死。赵升与苍椿子夫妇、碧阴、慕容垂商量对策无果,赵升决定亲自去劝说窦宪。

    赵升离开后,苍椿子、碧阴、慕容垂等人商量,认为赵升无法说服窦宪,同时几人认为赵升资质最好,面临飞升,不想让这些事情影响了他的前途,于是决定撇开赵升给窦宪来个釜底抽薪,断绝他造反的念头。

    几人看见窦宪的手下在财货入洞后,杀死匈奴苦力的时候,进入洞内堵在道口将上千军士斩杀!

    碧阴、苍椿子又潜入窦宪军中将知道藏宝地址的几名军官杀死,至此,窦宪和他的手下便无人知晓这个藏宝地点了。

    窦宪狂怒,派人暗地里到处寻找宝藏和赵升等人,几人均是灵气高手,从此渺无踪迹。

    朝廷拜宪为大将军,位高三公。燕然山大捷,加之窦宪已经失去了起兵的财物,使窦宪坚定了消灭北匈奴的决心,希望建立更大的功勋以自保,也希望再次聚集大量的财货。

    永元三年(91年)窦宪派兵再次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北单于皇太后,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

    窦宪既破匈奴,权震朝廷,之后阴图篡汉的图谋败露。汉和帝知其阴谋,与中常侍郑众计划铲除窦宪。永元四年(92年),和帝命令逮捕其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后将窦宪赐死。

    关于窦宪大量囤积财货的消息也被汉和帝掌握,汉和帝也到处派人寻访,最终知道了此事与道门有关。汉顺帝刘保时期,经过多年的寻访无果后,想出一个办法,以欲在正一盟威道、上清、玉清、太清几派中选任护国真人,确立国教为由,引诱道门说出实情,但道门除了赵升几人,无人能知个中详情。

    在前后两朝的寻访中,也造成了赵升、苍椿子几人被怀疑,加之参与世俗大争乃是道门禁忌,又有道门其他的缘故,最终造成了苍椿子、张娥夫妇被追杀,碧阴惨死,慕容垂深藏山洞的局面。

    赵升因为有苍椿子夫妇、碧阴、慕容垂的刻意庇护,并未置身此事旋涡,虽然张道陵心知肚明,却没有在当时受到什么惩罚。慕容垂遵从了赵升的建议,隐居山洞,一是可以担负其守护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此处隐蔽,又五行齐全,难以为道门寻获。

    慕容垂之后听到苍椿子夫妇、碧阴遭遇后,也知道赵升恩义,但痛感自己独善其身,决心不负众人所托,于是便有了祖祖孙孙守护此处的后事。

第210章 道门悲歌() 
“窦宪跋扈,不法谋逆,道门为何要相助于他?”刘通奇怪,祖师赵升他们明知道窦宪以外戚身份,恃宠而骄,横行不法,甚至图谋谋权篡位,为什么还要帮助他呢?

    慕容青说道:“窦宪以待罪之身北伐匈奴乃是为民谋利,有功于华夏之举。彼时匈奴经常犯边,烧杀掳掠,边民甚至腹地百姓均深受其害,匈奴巫师甚至刻意传播草原鼠疫于内地,造成瘟疫泛滥。赵升真人悲天悯人,忧国忧民,几位真人乃是至交好友,深受赵真人感化,为了天下众人,不顾道门禁忌,甘愿以身受难,相助窦宪北击匈奴。又为防范窦宪作乱,特意将其财货隐匿!”

    “那为什么不将财货交给朝廷?”

    “当时窦宪掌握军权,若是交给朝廷,势必逼反窦宪,天下还是会陷于战乱。”

    “那后来窦宪死后,为什么还不交给朝廷?”刘通继续向慕容青问道。

    “后来朝廷怀疑道门,道门为了撇清关系,以违背禁令为由,驱除甚至追杀苍椿子夫妇、碧阴真人,后来汉和帝甚至以苍椿子真人乃真龙之身为由,以护国镇人为诱饵,令道门追杀。先祖得知后岂会将宝藏献给朝廷?何况赵升真人飞升前曾嘱咐到,自有五行门人可以托付。待到这些年我知道丞相和冠军侯乃是五行门人后,便日思夜想,等候你们的到来。”

    “不对啊,祖师他们来自不同道门,均心怕大汉陷于混乱,甚至不惜牺牲自我,也要阻止,为何后来道门却不惜扰乱天下,图谋汉祚?”

    “赵升真人仁心天下,不谋己利,不存门户之见,不作贵贱之想,以德飞升,百年一人。岂是常人可比!”

    “之后汉和帝父子几代,各种谋算,只为从道门打听出宝藏所在,根本没有设立护国真人的打算,不但失信于道门,反而极尽戏耍、打压之能事,加之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道门积怨已久,派人扰乱天下,重铸天下,也不难理解。”

    刘通想到华钧他们之前的介绍,也想起陈宫、贾诩先前的所作所为,的确是如此,原来如此种种,起因,或者说部分根源就是这个宝藏啊!

    皇帝怀疑道门,利用道门想挖出宝藏,无可厚非。各道门在不知道宝藏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被朝廷戏耍,因为长久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积攒的怨气累积而爆发,也顺其自然。如此看来,道门和朝廷的恩怨,以及各道门后来互相的猜忌,暗地里的争斗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是各道门都怀疑对方知道宝藏且隐瞒自己,二是朝廷以护国真人为诱饵,有“二桃杀三士”之功效,从此道门为了国教之位,不再和睦。

    经过长时间之后,各道门终于看清朝廷的嘴脸,几百年来,大汉朝廷的国策没有改变,也不会再改变,道门看来永无出头之日。成为国教的梦想破灭之后,终于明白,与其依附,祈求朝廷的眷顾,不如重铸乾坤,让以道教为本的家族或者势力当政,期待有一日能以道教替代儒家。

    于是有了今日之格局。目前表面看来,大汉不但乱于道教——太平道,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被道教割据,割据势力中有五行门刘祯、五斗米教张鲁(两人均是正一盟威道)、太清孙权、周瑜、上清曹丕及一些隐藏的势力。

    这道门与大汉还真是仇怨不浅啊。想到这些,刘通不得不对祖师赵升升起无限的敬意!

    赵升不但没有门派之别,更是丝毫不顾道门或者自己的利益,一心只为天下苍生!不像后来的道门,只顾着自己求什么长生不老,也不像后来的道门,如此在乎门派利益,甚至不惜扰乱天下!

    与赵升想比,真有天壤、云泥之别。作为赵升的传人,心中蓦然升起一股自豪感来。

    “哎,只是可惜了碧阴真人,苦了赵升仙长和苍椿子夫妇了!”慕容青喟叹道。

    刘通也告知了他赵升被罚苦役于幽冥的事情。刘通心想,也有你们祖祖孙孙啊,你们及赵升、碧阴、苍椿子、张娥等人的壮举和遭遇,堪称一曲响彻千古的道门悲歌!

    刘通心情沉重,几人沉默了良久。

    但洞中还是比较无聊,刘通喝了一杯水后,又开始问了一些问题。

    刘通知道汉族一直受困于匈奴,真正对匈奴有着辉煌战绩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和后来的窦宪。自己刚才不久也与匈奴人大战过,不禁对窦宪当时的战况起了好奇心。

    慕容青似乎比较了解其中的情形,经他解释,这些好多都是他祖父亲身经历的,后来都在枯燥的日子中当成故事反复讲给他听了。由于窦宪与这个宝藏有着莫大的关系,关于他的故事倒也记得很是牢靠。

    据慕容青介绍,朝廷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佩金印紫绶,比照司空规格配备属员,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

    第二年,窦宪与耿秉各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