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303-李翰卿 >

第43节

303-李翰卿-第43节

小说: 303-李翰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义'
此清热止吐,补虚开格,寒因热用之方。
'主治'
呕吐不止,饮食药品不能下咽。但必须具有口苦、喜冷的热证现象和脉虚的虚证现象,而且单用芩、连一类的寒性止吐药品完全不受。
按:呕吐不只一证,胃气已伤,是须兼用人参温补的主证,但脉不虚者,仍有所顾虑,必兼见脉虚,在使用上方更为准确。
'药品'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等分(一钱至二钱半)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徐徐服,一次服一口,后稍停,不吐时继续再服。如仍吐时,当减其量,或温饮之,以不吐为度。
'用药大意'
芩、连苦寒以泻胃热,人参甘温以补胃虚,干姜辛温以开寒格。
'禁忌证'
喜热性饮食之吐证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大黄甘草汤:此治食已即吐之方。
(2)连理汤:此治虚寒性呕吐,服温性药格拒不下,热因寒用之方。
白头翁汤方第九十八
'方义'
此治热性痢疾之方。
按:凡是痢疾,都是由于湿热形成的,所谓热性者,指热胜于湿而言,非单纯的热证。
'主治'
大便赤痢,里急后重。但必须具有喜冷恶热或渴欲饮水等热证现象。
'药品'
白头翁一至三钱 黄连一至三钱 黄柏一至三钱 秦皮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一茶杯,去滓温服,不愈更服。
'用药大意'
白头翁治肠之湿热;秦皮清肠胃兼肝经之湿热;黄连、黄柏清肠胃兼肾经之湿热。湿热去而痢白止矣。
'禁忌证'
(1)不喜冷性饮食者不宜用。
(2)喜冷性饮食,但兼有外感发热恶寒之表证者不可用。
(3)白痢不宜用。因系湿胜于热偏于气分之热证也.,
'类似方剂参考'
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此《金匮要略》治产后痢疾之方。
黄芩汤方第九十九
'方义'
此清热燥湿、止痛止利之方。
'主治'
泄泻或痢疾。但必须具有口苦、喜冷等热证现象。
'药品'
黄芩二至三钱 甘草一至二钱 生杭芍三至五钱 大枣二至四枚
'加减法'
兼呕者,加半夏、生姜,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黄芩苦寒,清热燥湿以止泻痢;芍药逐血痹以治腹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兼理肠胃之虚。
'禁忌证'
一切喜热性饮食的寒证泻痢绝对禁用。
'类似方剂参考'
(1)葛根芩连汤:此治兼有表证之热性泄泻下利的方剂。
(2)仓廪汤:此治兼有太阳少阳表证之下利的方剂。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第一百
'方义'
此清热燥湿,止痛止利,兼止呕之方。也系寒热并用。治泻痢兼呕吐的方法之一。
'主治'
泄泻或痢疾兼呕吐。但必须具有寒热证夹杂现象,如单用热药,则呕吐轻而下利重;反之,则下利轻而呕吐又重等。
'药品'
黄芩二至三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半夏二至三钱 生姜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黄芩汤治湿热泻痢腹痛,半夏、生姜治寒性呕吐。
'禁忌证'
一切单寒、单热之吐利证不可使用。
'类似方剂参考'
(1)黄芩汤:此治热性泻利之方。
(2)生姜泻心汤:此治寒热虚夹杂吐利之方。
(3)黄连汤:此治寒热虚夹杂腹痛呕吐之方。
理中丸及理中汤方第一百零一
'方义'
此治太阴病肠胃虚寒之方。
'主治'
太阴病,吐利,腹满而痛。但必须具有腹不拒按、脉沉迟无力、口不干不苦、小便清长、不喜冷性饮食等现象。
'药品'
人参二至三钱 炙草二至三钱 生白术二至三钱 干姜二至三钱
'加减法'
(1)脐上筑筑者,去术,加桂。脐上筑筑是脐上跳动,乃肾阳虚,水气不化而上逆之故。去白术,恶其补脾阳;加肉桂,取其温肾阳兼能降逆也。
(2)吐多者,去术,加生姜。呕吐多由于胃气上逆,故去升补脾阳之白术,加温胃降逆之生姜。实践证明,如再加半夏,更有助于降逆止呕之作用。
(3)下多者,还用白术。下多,是由于脾胃虚而兼湿,用白术升补脾阳以止利。实践证明,如下多而兼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更效。

(4)悸者,加茯苓。心下悸,是水气凌心,加茯苓以利水,水行则悸愈。
(5)渴欲饮水者,加白术。脾阳虚,则水不能吸收上输于肺,故渴欲饮水,加白术者,补脾阳以助其吸收也:、
(6)腹中痛者,加人参。腹中痛而喜按,是里气虚,故加人参以补之。
(7)寒者,加干姜,因干姜善治肠胃之寒。但寒甚者,桂、附也宜加入。
(8)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腹满宜宽中理气,白术甘能令中满,故去之。
整理者按:理中去术加附子,有四逆加人参汤意。
'制服法'
丸剂倍加约量。共研细末,蜜丸三钱重,早晚米汤送下;汤剂按照现拟的分量,用水二至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人参、白术、炙单补肠胃之虚,干姜去肠胃之寒。
'禁忌证'
喜冷者忌之(此系热证);腹拒按者也忌之(此系实证)。
'类似方剂参考'
(1)小建中汤:此治肠胃虚寒,补力较少之方。
(2)附子理中丸:此治肠胃虚寒,热力较胜之方。
四逆散方第一百零二
'方义'
此宣达阳气、解除肝郁之方。
'主治'
阳气被寒邪所郁,形成热厥,四肢厥逆,兼寒热往来。但必须具有胸胁满痛,心下拒按,或肝气郁滞,脉沉等。此方治肝气郁滞、寒热、腹痛拒按、脉沉者有效.痢疾兼有寒热证者也有效。
按:仲景原文有“少阴病”三字,根据实践认为,绝不是真正阳虚的少阴病,乃貌似神非的证候。所以《医宗金鉴》云:“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正说明这一点。
'药品'
炙草一至三钱 柴胡一至二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枳实一至二钱
'加减法'
咳及下利者加五味子、干姜;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制服法'
将以上四味药共为细末,作为散剂,每服一钱,每日服二至三次,开水送下。或以所加之药煎水送服。
也可煎汤服:用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柴胡升达阳气,故能治寒热往来,胸胁痛满,及由闭郁形成的厥逆证;芍药和肝,疏通血脉,故能治腹痛痢疾;枳实导滞,治心下拒按;甘草和中,以补正祛邪。
'禁忌证'
恶寒蜷卧、腹痛下利之四逆证忌之。因为这是四逆汤的症状。
'类似方剂参考'
(1)四逆汤:此治亡阳寒证、四肢厥逆之方。
(2)治痢疾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泄利下重有互相启发之作用。
四逆汤方第一百零三
'方义'
此温中回阳之方,专治阳虚内虚之证。所谓阳虚者,即体温低落、机能沉衰是也。
'主治'
(1)太阴病,肠胃虚寒,寒邪较重,下利清谷等证。
(2)少阴病,亡阳,四肢厥逆。
按:以上二病都必须具有脉沉而微、舌无苔而润、不喜冷性饮食等表现。

'药品'
炙草一至二钱 干姜一至三钱 生附子一至五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附子回阳,以恢复其体温;干姜温中,以疗治其厥逆;炙草补中气,兼调和诸药。
'禁忌证'
(1)外感风寒开始,手足厥冷者,不可用。此阳气被外邪所郁,不得外达之证,脉必见浮紧。
(2)麻疹初起,手足厥冷者,不可用。因阳气内郁,尚未达外。必见发热、咳嗽、喷嚏等症。
(3)热性病,神识昏迷,手足厥逆,舌苔干燥,身冷脉微的手足厥冷证,更不可用。因为这是阳极似阴、真热假寒的证候,误用之祸不旋踵。
'类似方剂参考'
(1)通脉四逆汤:此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方。
(2)白通汤:此温中回阳兼治头痛之方。
(3)四逆加人参汤:此治阳虚兼气虚之方。
(4)真武汤:此回阳兼镇水之方。
通脉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四
'方义'
此回阳之方,治阴盛于内,格阳于外,或阴盛于下,格阳于上,即古人所谓“真寒假热”证,或“阴极似阳”证。
'主治'
少阴病,下利清谷,手足厥逆,或兼面赤(这是阴盛于下,格阳于上的症状),或兼身热,不恶寒(这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的症状)。但必须具有脉微欲绝、舌润无苔、不喜冷性饮食或索冷水而不欲咽等表现。
'药品'
干姜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附子三至五钱
'加减法'
面赤者,加葱白一至二钱;腹痛者,去葱白加生杭芍一至三钱;干呕者,加生姜一至二钱;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至二钱;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三至五钱。
按:本方根据柯氏之意加葱白、人参二味,不但符合方义,实际上比原方只加重干姜有效。我的看法认为,如果不是寒邪直中证,葱白也须慎用,因为葱白或多或少总是散药,对于阴极似阳一证,千钧一发,纯粹温补尚恐不及,岂可使用散药乎!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用四逆汤以回阳,加葱白、人参以通脉。面赤者,阳郁于上也,故加葱白以通之;腹痛者,寒痹于中也,故加芍药以行之;干呕者,胃寒上逆也,故加生姜以散之;咽痛者,寒痰结于上也,故加桔梗以开之;利止脉不出者,津液将绝也。故加人参以补之。
'禁忌证'
无外热现象者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四逆汤:此治没有面赤身热等假热证之方。
(2)四逆加人参汤:此治阳虚、气虚下利之方。
(3)白通汤:此治寒邪直中下利之方。
(4)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此治阴阳两虚证,寒热并用之方。
人参四逆汤方第一百零五
'方义'
此回阳固脱、生津益血补气之方。
按:此证较四逆汤证险恶。
'主治'
霍乱吐利,或利已止,而恶寒脉微、手足厥逆之症未罢,或吐利未止而身体素弱,或吐利时间较长,或吐泻次数较多。只要恶寒脉微肢厥、不喜冷性饮食等虚而兼寒之证俱见,便可使用本方。
'药品'
人参三至五钱 炙草一至三钱 干姜一至二钱 附子二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四逆汤回阳,人参大补元气。
'禁忌证'
凡单纯阳虚气不虚,或单纯气虚阳不虚者,均不可服。因用药上不够完全吻合。
'类似方剂参考'
(1)四逆汤:此治单纯阳虚里寒下利之方。
(2)理中汤:此治肠胃虚寒下利之方。
(3)白通汤:此治寒邪直中下利之方。
(4)补中益气汤:此治单纯气虚下利之方。
茯苓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六
'方义'
此回阳、补气、利水,治烦躁之方。
'主治'
伤寒汗下后,阳虚气虚,水邪不化形成的烦躁之证。但必须具有脉微无力、四肢厥逆及小便不利等蓄水现象。
'药品'
茯苓二至三钱 炙草一至二钱 干姜一至二钱 附子二至三钱 人参二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四逆汤回阳,人参补气,茯苓利水。
'禁忌证'
凡未经汙下,及喜冷性饮食、小便通利之烦躁证,绝不可服。
'类似方剂参考'
(1)真武汤:此回阳利水,但补气之力不甚之方。
(2)四逆加人参汤:此治阳虚气虚但无停水之方.
(3)吴茱萸汤:此治厥阴寒证烦躁之方.
(4)大青龙汤:此治太阳病表寒兼里热烦躁之方。
(5)干姜附子汤:此阳虚烦躁之方。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第一百零七
'方义'
此治少阴病,阴胜格阳,热因寒用之方。或治阴阳俱虚,寒热并用之方。
'主治'
少阴病,吐下已止,汗出手足厥冷,四肢拘急,脉微欲绝。但必须兼有烦躁,或面赤身热,或有对热性药格拒不受等现象。
按:此证兼有烦躁现象,用本方相当有效,但在时间上多有缓不济急的情况,必须注意。
'药品'
干姜二至四钱 炙草一至三钱 附子三至五钱 猪胆汁半枚至一枚
按:本方根据实践,当加人参三至五钱更有效,不当加葱白,盖恶其散也。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调胆汁,温服。
'用药大意'
四逆加人参汤回阳补气以通脉,加猪胆汁或益将绝之阴,或引阳药深入阴分,以通其拒格也。
'禁忌证'

单纯亡阳而见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之症者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通脉四逆汤:此治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之方。
(2)四逆加人参汤:此治阳虚兼气虚之方。
(3)四逆汤:此治亡阳虚寒之方。
当归四逆汤方第一百零八
'方义'
此温经散寒兼理血络,保护脾胃,助正祛邪,治寒邪直中厥阴之方。
'主治'
寒邪直中厥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但必须具有猝被寒邪侵袭厥阴的具体症状。
按:本证曾见有冬季在室外劳动,被寒邪侵袭,猝然少腹疼痛,牵引睾丸,四肢抽搐厥冷,脉微欲绝者。
'药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