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欲海官门 >

第1492节

欲海官门-第1492节

小说: 欲海官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么,就是这样,不管是下馆子也好,还是购物也罢,都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合。

    什么地方人多,什么地方人气旺,哪怕是东西一样,价格一样,人都希望去扎堆购买。在消费者的眼中,这家要是人多,那质量肯定要比人少的地方好。

    海荣区德山路的商业圈起不来,姚淳还是想了不少法子的,比如说增加公交线路。以前去海荣区的人不多,公交车就那么几班,可是现在,翻了一番还多,而且还挺频。可是呢,并没有带动商业圈的人气,反而令公交公司背地里怨声载道。因为赔钱呀。一辆车折腾一圈下来,车上乘客太少,卖的那点票,都不够油钱和司机的工资的,能不叫苦么。

    自然,这是市委姚书记的命令,哪个敢说半个不字。

    但是,一旦海荣区通了地铁,那就不同了。最起码,地铁是新鲜事物,刚一出现,肯定会有人去尝试一把,全当玩了。届时,商业圈再一造势,加上地铁的配合,绝对会吸引大量的人流。只要有了人气,商业圈自然就盘活了。

    如此心思,在场的常委们在听到李仲享提出在海荣区开通地铁的时候,也都跟着反应过来。

    卫风作为姚淳手下的骨干,其实对于在海荣区投资,很是不满。因为他也是懂经济的,知道在海荣区投资,没有太大的用处,除非有极大的资金。而姚淳当初非要在海荣区投资,在卫风看来,无非是捞政绩。可是现在,到手的地铁线路,又要给海荣区,这是不是有点太过偏心了。但他也明白,海荣区的经济要是搞不上来,让投进去的钱打了水漂,姚书记的日子也是很难过的。现在姚书记属于骑虎难下,只能这样了。

    “你说在海荣区兴修第一条地铁线路,可有什么足够的理由?”姚淳又是淡定地问道。

    “在海荣区兴修第一条地铁线路,理由其实很多,也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前几年的时候,市里曾经在海荣区投资,成立新的商圈,目的无非是将海荣区打造成第二个东盘区,成为新的经济发展重点。可是,海荣区因为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不便,是以发展速度缓慢。如果说,给海荣区开通地铁,那绝对是一支强心剂,我敢保证,海荣区的经济发展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另外,从站前那里到海荣区方向的路段,交通不像去东盘区那般拥堵,现在兴修地铁,绝对不会出现影响交通的情况,可以确保稳定性,不会出现任何差池。还有一点,也十分重要,海荣区距离东盘区不是很远,在海荣区开通地铁之后,完全可以顺势开通第二条地铁线路,依靠地铁,将海荣区与东盘区的交通相连。以目前市财政的资金状况来看,如果兴修通江通江区地铁线路,也就只能勉强做到。可是,如果兴修通往海荣区的地铁线路,那依路程公里数来看,有四五十个亿足已。然后将东盘区相连,也不过是百亿工程。东盘区是现在春江市的龙头区,海荣区是现在春江的经济发展重点区。将这两个区先行开通地铁,完全是对春江市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lwxs520 ……》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对垒() 
李仲享的话,开始说的平缓,可越往后说,就越是激动。仿佛在他的脑海之中,已经勾勒出一幅春江市依靠他的构想而经济腾飞的鸿图。

    卫风本来挺不平衡的,可现在一听说,在给海荣区修地铁的时候,顺便把他的东盘区一起给连上,这个主意,还是令他比较满意的。

    姚淳听了李仲享的说法,随即点了点头,说道:“仲享,你的这个提议,倒是蛮有创意的,不过也同样说的极为在理。依照现在春江的发展前景来看,这不失为一个良策。”

    说完这话,姚淳又是点了点头,显然是已经表态,对于李仲享的观点,很是赞成。他又扫了在场众人一眼,再行说道:“诸位,你们还谁有什么想法,也都说说。集思广益,才能选出最好的主意,最为合适的道路。”

    “姚书记,我认为李部长的提议十分妥当。在眼下这个阶段,不管是在东盘区,还是在通江区,兴建第一条地铁线路,都不是很合时宜。因为这两个地方,看似对地铁的需求比较迫切,但反倒是容易忙中出错。李部长提出,第一条地铁线路在海荣区修建,然后再联通东盘区,这绝对是对咱们春江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我完全赞成李部长的观点!”这一次出声说话的是市委秘书长卢佑。作为市委秘书长,卢佑自然是市委书记姚淳的铁杆。姚淳什么意思,他哪能不清楚。海荣区这边发展不起来,新建的商业圈绝对是姚书记的一块心病。所以。不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尽量扶持。李仲享提出的建议。就是姚书记提前授意的,卢佑需要做的,只是跟着附和。

    卢佑这一说完,组织部长杨强、常务副市长张高年也都跟着表态,支持李仲享的说法。

    这几个出声的,都是姚淳一系的人,卫风见到他们都已经开口支持李仲享,而且这又是姚书记的心意。自己也不能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了。再者说,在海荣区建设地铁,不也同样会给他的东盘区也一起脸上么。于是,卫风在张高年说完之后,也开口说道:“姚书记,先前我只是考虑到对地铁的迫切需要,没有顾虑到修建地铁时隐藏的弊端。确如李部长所说,如果一开始就在通往东盘区的路上兴修地铁,难免会影响到东盘区的交通问题,使本来就紧张的交通更加紧迫。甚至会彻底瘫痪。相反,从海荣区先开始修。然后就近接到东盘区,显然更加稳妥,而且还能够一举两得。另外,发展海荣区的经济,也是春江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地铁第一条线路的兴修,对咱们春江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在,姚淳一系的人,基本上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极为统一。另外,还有没开口说话的,比如说警备区政委王若。别看他不说话,但等到举手的时候,那也是一定会支持姚淳的。

    总工会主席孔维,瞧了瞧姚淳,又看了看沙洛,突然开口说道:“姚书记,我对搞经济,并不是特别在行。不过听了李部长的话之后,认为很有道理。”

    “嗯。。。。。。”看到孔维现在,也站在自己这边说话,姚淳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孔维,你对搞经济不在行,那不要紧。大的方向,能够看的明白就行了。在场的人,也不能说每个人都是搞经济的行家里手么。哈哈。。。。。。”

    姚淳说完,故意打了个哈哈,转头瞥了一眼边上坐着的沙洛。

    对于姚淳来说,现在的他已经是胜券在握。前天沙洛跟他商量兴修地铁的事时,他一开始没敢马上答应,权衡了许久。因为姚淳担心,一些中立的常委还没从通江区的事情中缓过来,万一站到了沙洛那一边,那地铁势必会修到通江去。姚淳是希望修地铁的,但是,不能修到通江区,必须要修到海荣区。海荣区的经济要是上来,商业圈投资那么多钱,要是一点成效看不到,那对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特别是千达集团那边,王康龄动不动就来找他哭穷,这也叫他头疼的厉害,生怕千达集团从海荣区撤资。

    眼下要是给海荣区修了地铁,那效果肯定不同,海荣区的经济,一定会起来。但姚淳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必须事先权衡一下,确定有一定的把握之后,再召开党委会。

    他能在昨天下通知,今天召开党委会,完全是因为有了一定的信心。

    市委一共十五个常委,现在赞成将地铁修到海荣区的,一共有八个。李仲享、卢佑、杨强、张高年、卫风、王若、孔维,再加上姚书记自己。有八个人赞成,超过半数,那便是板上钉钉了。

    姚淳心中暗喜,不禁暗自得意地说道:“沙洛啊沙洛,你以为在通江区那边胜了我一阵,通江区的人事安排,我又让了你和高珏一阵,你们就以为我好欺负,就能趁胜追击,在修建地铁的事情上赢了我么?简直是白日做梦!通江区的事情,要不是尚布屈那个废物坏了事,现在高珏早就下去了!不过咱们来日方长,日后走着瞧。”

    就在姚淳暗自得意的时候,一个女人的声音响了起来。“姚书记,我不是很赞成李部长的提议。”

    在偌大的会议室内,只坐了一个女人,那便是宣传部长陆乃莺。听到陆乃莺的声音,姚淳转头看了一眼陆乃莺,跟着温和地说道:“乃莺,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尽快提出来就是。我已经说过了,在这个会上,可以畅所欲言。”

    陆乃莺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早在姚淳的预料之中,毕竟人家陆乃莺是跟着沙洛混的。地铁的事情,绝不是什么小事,哪怕姚淳这边,已经明摆着是八个人表态了,但该争的,还是会争。

    “姚书记,现在咱们春江市的经济龙头区,自然非东盘区莫属。可如果说新经济发展的重点,我认为不应该盲目的定义为海荣区。应该是,春江市下面的所有区县,都有平等的竞争的机会,哪个区县的前景好,哪个区县就应该成为新的发展重点。海荣区那边,是有商业圈,但是通江区那边,也在建设新的商业圈。而且,通江区那边,还不仅仅有商业圈,同样还有蒸蒸日上的旅游业。一旦通江区开通地铁,加强了与市内的交流,那么通江区的经济,必然会高速的发展,其发展前景,远胜于海荣区,其发展速度,更加会是海荣区的几倍。我之所以敢说,通江区的发展前景比海荣区好许多,绝非盲目,且不说现在,通江区要召开世博会,就单说通江区的旅游区项目,在去年十一的时候,已经展现出极强的竞争力,绝对有可能成为北方的重点旅游区。再看海荣区,在商业圈建成之后,人流一直没有如何提升,倘若说海荣区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不便,我看不尽然吧。海荣区德山路的商业圈与市区中心地带相连,从站前出发到海荣区,不过三十多公里,并不算远,可以说远胜于通江区。而且现在,又新增了多条公交线路,可人流还无法提高,从此完全可以看出其前景如何。通江在前景方面,已然展现出惊人的发展空间,只需要再有一臂之力,就会有质的飞跃。我想这一点,在场的诸位也应该能够看得到。既然如此,为何不先扶持通江区,从而拉动整个春江的经济。然后,还扶持海荣区,我想也是来得及的。”

    陆乃莺也不是省油的灯,她这一番话,或明或暗的,直接刺中姚淳的要害。在陆乃莺的话中,海荣区现在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给它修地铁,经济增长的也有限,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给经济发展前景好的投资呢。

    党委会的决议,虽然说最后是以投票定输赢。但是,这期间的发言,很是重要。不管谁说了什么话,都会全部记录在案,然后送交省委。就如陆乃莺说的这番话,假使姚淳一方不能给出一个相匹配的回答,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到时候直接靠票数多,那送到省委之后,只怕省委也会替陆乃莺问上这么一句。

    所以,党委会上不是走过场,要不然的话,还讨论干什么呀,干脆上来就投票得了。特别是这种大事,但凡有不同的声音,必须要有一个回答,哪怕是针锋相对,那也无所谓。重点只是,不能让这个不同的声音占了上风,没人能够给出解释。

    现在陆乃莺的话,就是一个不同的声音。姚淳一方,必须要给出一个说法。

    “陆部长,你说的这话,很有道理,我也十分赞成。若说发展的前景,通江区的发展前景,现在看来,确实要强过海荣区。这一点,我想在座诸位也不会有异议。不过,咱们今天的讨论的问题,并不是通江区和海荣区在发展上面,谁更有前景,而是在讨论咱们春江市修地铁,在现有的资金条件下,应该怎么修,从哪里开始修。。。。。。”

    果然,姚淳一方,确实没有示弱,很快,市委秘书长卢佑张嘴应战。(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各显神通() 
卢佑作为市委秘书长,那嘴皮子能是一般的么,陆乃莺的说法,虽然很有杀伤力,可是卢佑,似乎根本不放在眼里。只听他继续说道:“不管是姚书记也好,还是刚刚提出这项建议的李部长也好,谁也没有说,不给通江区修地铁。春江的地铁工程,是打算覆盖整个春江的,不管哪个区县,最后都会通上地铁。但是,因为资金有限,所以兴修地铁是要有顺序的,要一个一个的修,不能说一次都修了。至于说为了什么先给海荣区修地铁,李部长刚刚说的也很清楚。如果贸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