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兰陵风流 >

第75节

兰陵风流-第75节

小说: 兰陵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

    “嗯。”

    沈清猗起身,“你写信,我出去走走。”

    萧琮道:“好。”

    看着她走到门边,又忍不住叫了声:“清猗!”

    沈清猗回身看他。

    萧琮看着她说道:“你放心。”

    ——不管你去道门多久,你是我的妻子,这不会变。

    沈清猗一笑,“我放心。”

    穿履出了门,只叫了白苏跟着,往悬空亭走去。

    她站在一半伸出悬崖的亭子里,低头看着下面的深壑:走出这一步,是会越过悬崖,还是会跌落进深谷里?

    她又抬头看着碧蓝的天空,一团白色的云慢悠悠的飘着。高空有一个黑点掠过,因为飞得太高看不清楚。她想:应该是鹰。只有鹰才飞得这么高。

    她的手按在铁木围栏上,看了很久。

    她的心也像鹰一样,向往着高空。

    向往着……自由。

    ***

    与山上相比,庭州城里已经很热了。

    六月十六,即萧琮结束巡军离开庭州城的次日,清川郡主就到了庭州,开始在振武军的践习。

    她没有住进魏景寿的将军府,而是住在振武军北城大营,在营中独立出一片郡主营帐区,由魏景寿精选的一百名兵士早晚巡逻守卫,清川郡主的青色大帐四周,又里外围了三十余帐,住着她的四十五名侍卫和和三百名亲兵。

    离开威胜军前,她接到了父亲——太子殿下从长安快马递来的密信,因为信中所言之事,她调整了河西军的践习计划,提前半月到振武军,而在振武军她也待不了多久,所以一到军中,她就直接向魏景寿要了点检参军一职。

    这是她在威胜军中践习的职务,作为直属军主的点检、校阅职官,有权在军中各营巡走检核军务,包括武备、士兵操练、后勤等各项军务。魏景寿得了萧琮吩咐,原本要安排战锋营副营主职务,接着再去护军营和游奕营,总之将各营轮个遍,消磨清川郡主的行程,谁知道这位郡主不像在威胜军中那么好说话,“由军主安排”,开口就要了点检参军,魏景寿能说不给么?在这位郡主薄凉的眼神下,魏景寿真不敢说出个不字,心底只庆幸,经过世子之前巡军查漏,振武军上下干净得很,没什么好查的。

    但清川郡主根本没打算在振武军中查出什么“不妥”,这也不是她在河西军践习的目的,她要看的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中将领的能力,这些,河西军能隐藏吗?

    清川郡主冷冷一笑。

    她每日骑马在军中“点检”,又让身边侍卫与营中将领切磋武技,她兴致起来时,还会出言指点……她人长得漂亮,气度高贵却不傲慢,说话行事都大气,很容易让人生出好感,军中许多营团将尉都很乐意郡主过来“点检”,不出几日,就在军中混开了,总之,人缘是相当的好。

    魏景寿听到亲信回报后,禁不住眼角抽抽,如果不是这位郡主身份高贵,他真想翻个白眼说“这就是个老兵油子”,对军中太熟悉,知道怎么和上下打关系,三句两句话就能切入到人心,这份对人事的熟悉和手段,简直就像是在军中混了几十年的老兵。魏景寿不禁对这位郡主生出几分钦佩,以太子嫡长女这种高贵的身份,却能这般熟悉军营中下层的人事,和校尉旅帅这些低阶军官也能相处得宜,这对高高在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清川郡主在振武军中受到欢迎,也是因为振武军中正在进行武技大比,她的评点对参赛者是很有用的,不是虚泛而谈,是非常实用的指点。

    眼见参赛军官和兵士见到有清川郡主在校台上时就兴高采烈的高声欢呼,魏景寿很想捂脸,他真的不想说这位郡主在军中比世子在军中更受欢迎。

    魏将军很快找了个很强大的理由,谁让郡主是女人呢?对于漂亮又强大更兼身份高贵的女人,男人都是仰慕的,何况是军营这种雄性扎堆的地方呢!世子长得再俊那也男人啊,喜欢男人的兵还是比较少的。

    魏景寿的左副将慨叹:“郡主来得巧啊!”

    今年正是河西军三年一度的五军大比期,有团战、个人战,胜者可得军功积累和钱帛兵器等奖励,历来是河西军的盛事,而五军大比前,各军先有竞比选拔。清川郡主从威胜军出来时,威胜军也正在准备大比,所以左副将说她今年到河西军践习“来得巧”。魏景寿摸着胡子心想:真的是来得巧,还是故意挑的这个时候?

    振武军大比时间比较长,要进行一个月,清川郡主并不是每场都会去,还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营中各处“点检”,这一点检让她发现了一桩有趣的事。

    说有趣,不是说这件事本身有趣,而是指这个事引起了清川郡主的兴趣。

    这日她巡检的是军中医病营。

    她去的时候一位医师正在训斥几名年轻的医生,她扬手止住要行礼的几名军医,带着几名侍卫站后面静静的听着。

    “……告诉你们换药前要先用盐水洗手,绷带也要用盐水煮过,你们耳朵长哪去了?眼睛不认字,耳朵也听不懂话了吗?还有伤病服,要用开水煮,开水煮!懂不懂?一个个图省事,这人命能图省事吗?……”

    这位医师的脾气看来很暴躁,跳脚骂了好一阵,清川郡主在旁边听明白了,这是振武军新施行的医疗清毒条例,下面的医工、医生们刚刚上手,还没形成习惯,所以遭骂了。

    她对这个清毒条例起了兴趣,招手叫近负责医病营的医官,问他:“何谓清毒?”

    那医官恭敬回道:“就是清洁致病的毒邪,因为毒邪易生于肮脏之地,所以必须保持医具用品的干净,才能使伤患治伤后不再被毒邪侵入而死。”

    清川郡主咦了一声,让医官取来一份清毒条例,阅过后目中掠过异彩,温和的问那医官:“这清毒制度在医伤上很有创见,不知是哪位医师所建?”

    医官回道:“禀郡主,此非营中医师所提,而是兵曹参军事萧世子巡军后提出,再由营中医师修改而成。”

    清川郡主扬了下眉,赞了句:“不错嘛。”她相信是萧琮提的才怪了,若不然,在威胜军为何不提,到了振武军才提?难道是到了这边灵感涌现?呵呵。

    她在医官和两名医师陪同下巡视医病营,随行的两名侍卫落在后面与营里的医工、医生、典学搭话,不露痕迹的探问情况。

    半个时辰后,清川郡主带着侍卫出了医病营。

    探问情况的两名侍卫上前几步,跟在她左右身后。左边侍卫低声禀道:“他们的口风很紧,都说是世子提的。但有一名医工神色有异,应该另有内情。……世子的随从中有一人懂医,巡查时问的问题比较多。”右边侍卫禀道:“最初是叫消毒条例,后来修改时,定为清毒条例。”

    清川郡主目光一闪,消毒,呵呵,这个词可是少用得很呐!

    消毒,消除世风毒害,这是文人写文章用的词,医家可不会用这个词。

    清毒的清,是清洁之意,打扫干净,用在军中更直白。“那个人”用“消毒”而不用“清毒”,可见不熟悉军中情况。但应该是博通文学和医道,才能将文学上的“消毒”引申用到医家上——这是创造名词的引申义了。

    清川郡主微眯了下眼,萧琮身边,应该有个精通医道的士人,但他的职事不是医者,那应该是幕僚?如果是随同出行的幕僚,为何在威胜军中没有作为?难道是顾忌她?

    ——如果真是顾忌她,就该在她离开振武军后再施行。再者,河西军每年的伤病亡人数都要上报兵部,并且派军医检校下来巡查军中伤病情况,河西军一旦全军施行这个清毒条例,就瞒不了下来巡查的军医检校官。

    萧琮既然没有顾忌她的必要,那么,问题就应该出在那个“幕僚”身上。

    这个“幕僚”的身份就很耐人寻味了。

    作者有话要说:提醒下,第79章是修改过的,在修改之前看过的,请回看一下。因为有同学表示对上章的“作者有话说”不明白——那是因为你没看79章修改后增加的内容啊。

    医生:这个词在古代可不是指医者的统称,在唐代,是表示医者的一种技术等级,大概相当于职称。唐代医生的技术职称有四等:医师、医工、医生、典学。

第八十二章 意志() 
山上的夜十分安静;院内只有树没有草,连虫鸣声也不闻。

    屋内灯火通明,道观照明点的不是蜡灯;而是松脂,松脂里又掺了龙脑、檀香等合成香料;清凉幽香沁在室内,使人心神宁静却又保持头脑醒明,是道观和佛寺都喜欢用的香;宁神又能清心。

    沈清猗的心却并不宁静。

    萧琮与无量观主在住持静室下棋;顺便商谈道门与萧氏在河西道合作的细节,沈清猗在屋里写信。

    抬头写下“阿琰”她就顿住了;久久不能落笔。

    该怎么给她写这封信呢?

    沈清猗心里幽叹一声;垂着眼睫,看着毫端的墨滴了下去,落在浅绿色的砑花信笺上。她心里紊乱,随手就着那小团墨画出一只墨虾,前面两只虾脚钳着两根细长的头须,仿佛纠结般……她眼色幽深的盯了会,便搁下笔要揉了那信纸。

    抬手时却又顿住了,清幽的眼底闪过晦暗不明的光。

    她长长的眼睫垂下,半晌,提笔在墨虾右侧画了一片帆影。

    狼毫濡墨,写道:“我去道门,预计一载后可归。此为太清掌教所提,于萧氏有利,于我亦有利,权衡之下,当去。你四哥不同意我去,但此事关乎萧氏利益,非他能决。他已尽到丈夫之责。你四哥处境颇有难处,这一两年内,需得有子嗣,魏五娘子当于年底或明年初嫁入萧府,此事我无异议,你知便可,勿作置喙。赴道门虽突然,但但事临之,则安之。冥冥中让我与孙师相遇,这或许就是天意。……”

    字清峭,瘦挺,折处藏锋,如屈铁断金。

    “此去,唯挂念于你。”笔力有些滞涩。

    她迟疑了一会,又提笔将这句涂去。

    踌躇再三,最终落笔道:“此行应安,勿忧。”“勿念”二字在心中盘桓良久,终是未落于纸面。

    ***

    静州大营的新兵营帐里,萧琰此时正与萧继、慕伏二人商议新兵训练之事,并不知道沈清猗因她而生的百转萦回的心思。

    距离她进入新兵营已经有半个月,这半个月中她都在观察新兵训练。从开初进营就对全团新兵摸底后,加上这半个月的训练观察,又陆续往新兵档里添加内容,萧琰对第一团的二百名新兵每个人的长处、短项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她开始思考新兵训练后的去向。

    一般来讲,新兵训练三个月后,就要分入缺员的老兵营,然后才是进行阵法的操练和进一步的技能训练。在新兵营担当兵官的,分到老兵营后,肯定是要降职的,团主旅帅一般是做队正、火长,不可能让你做老兵营的旅帅团主,老兵也不会服。

    按理萧琰他们也要经历这一过程,分进老兵营后,只要有能力背景又够硬的,这种世家子弟很快能升上去,至少也是个旅帅。

    但是,目前摆在萧琰面前的有一个更好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静南军新增的两个营的建制。

    “你们说,这次招新兵,会不会直接组建两个新的营?”她问两位伙伴。

    慕伏擦刀的手猛然停了,他抬头看着萧继。

    要论内幕消息,那肯定是萧八知道得多,不然白瞎了有个军主母亲这后台了。

    萧继摸着下巴道:“新增一营建制,按道理是这样。”总不可能将老兵拆散了,和新兵混编营,这样固然可以加强新兵营的战斗力,却同时扯低了被打散的老兵营的战斗力——明智的主将都不会这么做,宁可一个全新的新兵营在战场上损耗大,也不愿意新老混编拖累老兵营,因为老兵的命比新兵贵。

    萧继说了这句,又笑嘻嘻道:“听说许都尉调到新兵营之前,是战锋营的副营主。”

    战锋营的副营主来训练新兵?

    三人对视一眼,目光都灼亮起来。

    “看来是真的了!”慕伏一拍大腿,刀也不擦了,兴奋道,“这么说,我们不会被打散了。”若以新兵建营,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分入到老兵营中最多只做个火长,以他现在的职位,只要带兵不差,以后正式建营他的起。点就是旅帅——慕伏这头小野狼也禁不住荡漾了。

    “也未必不会打散,”萧继看不得他得意,泼他冷水道,“如果以新兵建营,我们第一团就是精兵,全营最优秀的都集中在第一团了,其他团怎么办?上战场全打光,只剩咱们一团?许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