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

第22节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第22节

小说: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威特父亲大不相同的是,当今的父母大多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孩子在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与众不同”,这样就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傲情绪。    
    据专家们研究表明,那些靠天赋产生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之所以没能如愿地在未来成为栋梁,正是缘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世上再没有比骄傲自大更可怕的了,骄傲自大会毁掉英才和天才。    
    由此可见,家长和社会对孩子过多的夸奖与肯定,会让孩子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从而看不起别人,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除此之外,优越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表现出来的骄傲情绪也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情绪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度。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优秀,逢人就夸。这样做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却极其不利,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导致看不起别人,狂妄自大。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比如通过给孩子讲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让孩子知道“天外有天”,世界上总是会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存在。切不可因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盲目自傲。    
    告诉孩子人各有长短,即使是最卑微、最弱小的人,也有其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样,再强大的人也都有他自己的弱点。不可用自己的长处去与他人的短处比较。    
    3。过于优越的环境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感觉,从而看不起一些条件普通的同伴。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要防止孩子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从而削弱进取意识。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好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家长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任何的骄傲情绪。家长应谦虚友善,胸怀坦荡。家长的示范和家庭的良好氛围,最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自私自利的习惯

    我们不否认,人性中最古老、最深切的禀赋就是自私,但如果人人都标榜看穿了尘世,信奉自私为座右铭,那么这个世界必将暗无天日,这个社会必将走向衰亡。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友爱,无私。自私自利的孩子只能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在生活中,不难见到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只顾自己,尤其是在对自己的财物上特别吝啬。自己的东西无论如何不会给别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碰一下。自私自利的孩子没有关爱他人的观念,也不知道心疼父母。请看下面这些例子。    
    李栩是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但是,他却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坏习惯。李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在家里,他是绝对的权威,但凡他的东西,就是爸爸妈妈也不准动一下。比如说,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点心,如果爸爸妈妈说:“小栩,我们尝一点吧?”他肯定会一口回绝。    
    家里要是来了小客人,李栩就像如临大敌,他绝不会让小客人碰他的玩具。吃饭的时候,他还会目不转睛地瞪着客人,说:“那是我最喜欢吃的牛肉,不准你吃!”弄得大家都非常尴尬。周末,李栩去奶奶家,只要见了奶奶家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提出带回家。要是爷爷奶奶提出要上他家去玩儿,他一定会阻拦,弄得他的爸爸妈妈非常尴尬。    
    像这样的孩子其实都是父母惯出来的,而父母自己又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有一位母亲说:“我觉得孩子自私、小气的毛病不管是怎样形成的,都是可以改正的,关键是父母要用心,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改正这些缺点,弥补不足。我的孩子也有自私和小气的毛病。最突出的就是自己的东西不肯让别人动一下,好像生怕别人借去不还。有一次测验时,孩子的铅笔忽然断了笔芯,身边恰恰没有卷笔刀,他急得团团转。结果还是同学把卷笔刀借给他用,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件事给他影响不小。我们借这件小事启发他,我说:‘你看看,你如果不帮助同学,下次再也没有人帮你了。’孩子还是有记性的,他的心理慢慢发生了变化。现在,孩子已不像以前那么自私,有什么玩具也能和伙伴一起交换着玩了。”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特别娇惯,有好吃的全留给孩子吃,有好用的也都留给孩子用。渐渐地孩子就认为什么好的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丧失了分享的观念。所以,做父母的不能什么都围着孩子转,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平等,以免助长了孩子的占有欲和自私自利的性格。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2。作为家长,务必要在对待孩子自私、霸道的事情上坚持正确的主张,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对孩子坚持占有的物品,该动的一定要动,而且还要煞有介事地动,让其习以为常,才不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占有所有的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    
    3。从孝敬长辈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注意培养孩子孝敬长辈、先人后己的好思想。如,平时吃水果时,让他把最大的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去,逐渐养成有好吃好用的东西大家一起吃、一起用的好习惯。让孩子自己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从中体会别人的艰辛,可以让孩子养成体谅他人的好习惯。    
    4。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不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更不可有鼓励孩子自私行为的言行,一旦孩子看到眼里,便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模仿家长的行为。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怯懦胆小的习惯

    在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多数孩子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怯懦胆小,自卑怕事,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    
    懦弱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和才华与其他孩子一样,但由于这种性格缺陷,在能力上往往得不到正常的发展。他们怕与人共处、与人竞争,没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长大之后,在事业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有较大的困难。    
    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那个可怜的小公务员看戏时不幸与部长大人坐到了一起,把唾沫星子弄到了部长大衣上,他就变得神经质般的惶惶不安。无论他如何解释,部长大人好像都没有原谅他的意思,这个小公务员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竟然一命呜呼了。    
    当然这是文学作品,在生活中,也同样有这样性格怯懦的人,自己为自己制造烦恼,自己吓自己,影响情绪。    
    孩子的怯懦性格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关系极大。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心智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莎拉是个胆子很小的孩子,她从小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对她精心呵护,日常生活几乎大包大揽地代办,慢慢地,莎拉养成了内向、胆怯的性格。    
    后来,莎拉开始到父母身边生活,爸爸脾气比较暴躁,莎拉在他面前经常吓得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做。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莎拉给客人倒水,一不小心,茶杯摔在了地上,爸爸当着客人的面劈头盖脸地就骂道:“你真是个笨猪!”生性敏感的莎拉羞愧得无地自容。    
    当天晚上,莎拉做了一个恶梦,看见爸爸恶狠狠地用手指着她的脸。从那以后,莎拉看到爸爸就紧张,越紧张越是出错,每当这时,爸爸都毫不留情地加以训斥。莎拉最后患了恐惧症,每天晚上做恶梦,一点风吹草动都紧张得不行。    
    懦弱这种性格缺陷,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应予及早矫治。    
    造成孩子胆小怯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无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    
    那么对胆小的孩子应该如何帮助教育呢?要矫正孩子懦弱性格,家长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2。注意气势激励。怯懦性格的最大弱点是过分畏惧,要克服这一弱点,就要借助气势的激励。教会孩子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培养自己无所畏惧的气势,如:“你能编个故事给我听听吗?”“当然能!”激励他相信自我。    
    3。注意培养不怕失败、勇于行动的良好心理素质。许多小朋友所以怯懦,无非就是害怕失败。但越害怕失败就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又越怕失败,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怯懦就更加深。比如经常有目的地给孩子讲不怕失败、战胜困难的小故事。    
    平时,有意交给孩子一些他感到怯懦的、困难的任务去完成,当他想打退堂鼓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随着这类锻炼机会的增多,孩子的勇气就自然积累起来,就不会感到怯懦了。    
    4。走出家门,到热闹的公共场所去锻炼。如利用休息日、节假日经常带孩子到热闹的公共场所去,让孩子与小朋友、大人交往,如:去公园、动物园、儿童娱乐园等玩,到少年宫去学游泳、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等。    
    5。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大人的过分呵护,什么都替孩子包办,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过惯了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对大人产生了依赖感。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事就怕。要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性格,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生活,如:自己睡觉、夜间独立上厕所、自己到商店买东西等。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磨蹭拖沓的习惯

    天天快上小学了,可还是个让人心急的“小磨蹭”,做起事来总是慢吞吞的。从吃饭穿衣,到画画儿、写字、做游戏,他的作业永远不能按时做完,常常忘掉该做的事情。每当需要为某事做好准备时——上学、上床、洗澡、去亲戚家,如果父母不冲天天大叫“现在,现在就做!”他是决不会准备好的。    
    对此,天天的父母也很犯愁,曾特意带着他向专家请教,问天天是不是脑袋笨。    
    对于像天天这样做事磨蹭的孩子,父母们还可能会这样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做每件事都磨磨蹭蹭的?他是不是从我这里遗传了拖沓的基因?因为我做事就是那样的。”或者“我们家没一个人做事拖拖拉拉,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拖沓只是一个习惯,并不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也不是性格缺陷。家长在着手帮孩子改掉这个毛病时,必须让孩子知道这一点:拖沓是我们都可以改变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爱磨蹭的孩子的确是很常见的,但除了极少数外,通常并不是因为孩子“脑袋笨”造成的。就拿天天来说,当专家对他进行面对面的观察和测试后,发现他的智力在同龄中属于中等水平,而且通过对他进行多项非智力因素的测查,证明孩子的发展都不差。    
    造成孩子做事慢的因素通常有两个:一是孩子“手笨”,即做事情时,动作不熟练。由于孩子的神经、肌肉活动不够协调,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导致他做事情比较缓慢。二是孩子的时间观念差,做事情缺乏紧迫感。也就是常说的“慢性子”。孩子的时间概念通常要到5岁左右才开始形成,而大约在8岁以后才逐渐稳定。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为还可能与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有关。有的家长平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报,有的家长也会因疲倦或懒惰做事拖时间,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等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不妨先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