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

第21节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第21节

小说: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的任性呢?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家长可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在孩子任性时,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高高兴兴地服从大人的要求,如去商店买东西,孩子不肯走时,可以说:“你看小朋友笑你了,你看把衣服都弄脏了,明天怎么上幼儿园呀?”等,把其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向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又比如孩子去儿童乐园玩滑梯,玩个没够,不肯回家,你可以说:“你看那边有什么好玩的,去看看。”这时孩子会停止玩滑梯跟你走。不过家长不可骗孩子,要真带孩子去你们说的方向看看或买点东西给孩子吃。    
    2。有的孩子任性发作时很激动,家长一时难以说服。这时候,应让孩子先冷静下来,再给予教育,切忌“武力”解决。家长要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的,合理的应予承认,尽可能给予满足,一时不能满足的,也要给孩子讲清道理。不合理的要求,家长一定不能迁就,否则,孩子会更加任性。    
    对于每当要求不能满足就要纠缠不休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不去理他,使他自觉没趣,即使哭了也会停止。这时再给他讲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使孩子明白哭闹既没有用,也没有道理,下次也就不再闹了。    
    3。对比诱导法。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可使用对比诱导法,用他所了解的英雄伟人的事迹与其行为对比,使其好胜心和自尊心受到刺激,使他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问题,主动地改变任性的行为。    
    4。家长既有权威又能尊重孩子的民主型教育。这样的家长能培养出情绪稳定、善于控制自己和约束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很少任性。    
    5。纠正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家长要注意检查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任性。家长的任性往往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任性。所以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此外,切忌以家长的任性来对待孩子的任性,这样做,孩子的任性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因为家长实际上起着“示教”和“榜样”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只有先纠正家长的任性,孩子的任性才能迎刃而解。    
    6。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7。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平等相处。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孤僻离群的习惯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社会的动物,因此,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一个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会化过程,使自己逐渐成熟。”    
    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孩子存在孤僻离群、不爱与人交往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更容易形成这种习惯。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由于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放纵不管,使孩子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生活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    
    研究显示,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热情、活泼、大胆、勇敢,很容易融入周围的环境。    
    儿童生来应该是爱说好动、天真活泼的。但如果他们长期不与人交流,缺少父母的情感关爱,就会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冷漠、害怕交往。    
    贞贞的童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又要每天上班,就请了个小保姆来照顾她。这时本是一个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但是贞贞却成天只能默默地跟玩具做伴。    
    日复一日,孩子在这样无声的环境里度过了漫长的两年,到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把小贞贞送去幼儿园。在上学的第一天,当贞贞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时,却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还一直喊着:“妈妈,我不上学,我要回家。”    
    在幼儿园的日子里,贞贞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    
    从孩子的天性来说,都是乐群好交的,那些孤僻离群的孩子大多数不是缘于天生,而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    
    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来改正孩子孤僻离群的坏习惯:    
    1家长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孩子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家庭的温暖,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父母要积极改善与孩子的关系,不要用伤害的语言或消极语言批评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每天抽时间与孩子游戏、散步、交谈,使孩子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心中得到爱的满足,建立安全感。    
    2.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龄孩子的群体中。托儿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在与同龄人一起生活过程中,孩子会相互教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孩子在家里,父母往往处处都依着他,可在群体之中,就得平等相处,这实际上克服了独生子女本身的不足。参加集体活动是提高交往活动的重要途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结识许多的小伙伴,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乐于助人,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3.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孩子和朋友交往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事生非的孩子,在家里,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在幼儿园,老师应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使他看到整个班级是团结的、守纪律的,一个人捣乱、逞能是不受欢迎的,使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慢慢孩子就会同化于集体之中。    
    4。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的机会。父母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伴多交往。比如:家长可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到公共场合玩或常带孩子走亲戚、访朋友;也可以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中来和孩子一起玩。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孩子与人交谈的机会,让他(她)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5。改正不良品质。帮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于团结的个性品质,如骄傲、吝啬、自私等,培养孩子无私、诚实、向上、勇敢的品格,只有这样的孩子,在小伙伴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不守信用的习惯

    信用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孟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全无信用可言的人,一定会为众人所不齿;不要轻率许诺,轻诺必寡信。言必行,行必果,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古人曾有“曾子烹彘”的故事:曾参与妻子带着儿子去集市,在集市上儿子哭闹不停,他的妻子告诉孩子如果不哭了,回家后就会有猪肉吃。    
    等回到家,曾参拿起刀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不过是哄着他玩罢了!”但曾参说:“孩子虽小,但不可以戏弄他,现在你对他说谎,将来他会照样对你说谎,如果母亲欺骗儿子,他会从此不信任你。”曾参最终还是把猪杀了,他言出必行、不失信于儿子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教育儿童的典范。    
    一位外国妈妈,应邀到中国山东的一户人家来做客,她带着一个8岁的女儿。女主人很会做饭,有一天说:“今天我做西餐给你们吃,你们尝尝中国人做的西餐好不好吃。”    
    那个8岁外国女孩想中国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就说我不吃。后来女主人做好了西餐,把冰淇淋端上来的时候,这个外国女孩眼睛都亮起来了,这么好看哪,一看就知道好吃。她说:“妈妈,我要吃冰淇淋。”    
    中国妈妈是按份做的,刚好没有做小女孩那一份。于是,她说,这样吧,你吃我这份。没想到外国女孩的妈妈说:“NO,我的女儿她今天说过了她不吃冰淇淋,因此,她今天不能吃冰淇淋。”她女儿急了,赶忙说:“我今天特别想吃冰淇淋,我今天一定要吃冰淇淋。”妈妈还是不同意。小女孩哭得是鼻涕一把泪一把,但她妈妈就是不让吃,中国妈妈说:“给她吃吧,孩子嘛,说话不算话,给她吃。”外国妈妈坚决不让她吃,一点余地都没有,就不让她吃。    
    家长应该从小就教给孩子:说话一定要算数、一诺千金,培养自己崇高的人格,做个让人信赖的人。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你认为他年龄小可以马马虎虎地对付,那你就错了,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而且他会随时翻出来照着做。    
    纠正孩子不讲信用的习惯,家长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让孩子知道守信的道理。孩子还小,常意识不到不能遵守诺言带来的后果,往往在受到同伴的孤立后才感到痛苦。家长就通过讲道理或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懂得,自己承诺了的某件事而不去做,别人就会感到很气愤。不守信用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同时如果孩子一旦对他人做出某种承诺,家长应督促孩子努力去实现。    
    2。家长要做到言而有信。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兑现。如果因突然有事不得不改变原计划,也要和孩子解释清楚,不能草率应付。由于孩子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往往超过了实际水平。    
    有时孩子虽然答应了,但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根本做不到,这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不是斥责孩子,应告诉孩子承诺任何事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要自己能力所及的,答应了就要做到。这样才能慢慢使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客观地分析事物。    
    3。教育孩子在答应别人的要求之前认真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愿意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认为自己的条件还不具备,就不要轻易答应对方。    
    4。凡是自己已经答应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少年儿童有时因为考虑问题不周全,可能会遇到困难,那也不要轻易放弃,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骄傲自大的习惯

    巴甫洛夫说过:“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大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骄傲自大的孩子往往不屑于与别人交往,心胸变得很狭窄。他们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骄傲自大的孩子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    
    教育家卡尔•;威特在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就非常注意表扬的方式,为的就是不让小威特骄傲自大。    
    对于儿子的善行,老威特会加以表扬,但为了防止他自满,不会过分表扬。在向小威特传授知识时,他也注意不让儿子自满,比如,他交给威特许多知识,但不告诉他这是物理学上的知识,那是化学上的知识等等,为的是防止小威特狂妄自大。    
    在小威特长大一些以后,他父亲就这样谆谆善诱他:“无论怎样聪明,怎样通晓事理,怎样有知识的人,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只有粟粒大的一点知识就骄傲的人,实际上是很可怜的。”“不要把人们的表扬放在心上,喜欢听表扬的人必然得忍受别人的中伤。被人中伤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稍受表扬就忘乎所以的人更是愚蠢的。”    
    威特父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小威特防止他骄傲自满的,尽管这样做要花很大的功夫,但他最终还是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与威特父亲大不相同的是,当今的父母大多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孩子在这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