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凤回巢 >

第302节

凤回巢-第302节

小说: 凤回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舞姬的声音又娇又软,听得人骨头发酥。

    太子的俊脸忽红忽白,十分狼狈。

    殿里众人的目光,此时都落在太子身上。别人也就罢了,主要是元帝全身怒气惊人,压得人不敢抬头不敢大声喘气。

    男人嘛,好色真不算什么大毛病。

    关键是好色到了宫里的舞姬身上,还让舞姬怀上了骨肉,这就有那么一点点过了头。

    小辈们没资格张嘴,各自悄然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

    平辈的几位藩王,也不宜多说。除了齐王在一开始劝说过元帝几句,魏王韩王俱都一言未发。免得小心眼的太子恼羞成怒,迁怒到他们身上。

    元帝不耐烦听郑舞姬说话,冷冷地说道:“你闭嘴!”

    郑舞姬全身一颤,不敢再吭声。

    元帝又看向太子:“她说的是否属实?”

    太子一咬牙,硬着头皮答道:“父皇恕罪。那一日,儿臣喝多了,不免行事荒唐。说过的话,也早已全无印象……”

    “好一个行事荒唐!”元帝冷笑不已:“喝了几杯酒,连宫中的舞姬都要沾惹。下一回,是不是就要挑宫里美貌的宫女或者年轻的嫔妃了?”

    听到最后一句,太子站不住了,立刻跪下请罪:“父皇息怒!就是给儿臣天大的胆子,儿臣也绝不敢这么做。”

    进了宫的女子,可以全部视做皇帝的女人。太子沾惹宫中女子,确实犯了忌讳。元帝不知道的时候也就罢了,知道了焉能不动怒?

    ……

    太子一跪下,元帝也不再怒骂,只冷冷道:“今日你就将这个郑环儿带回府去。如何处置发落,由你们夫妻两个看着办。”

    说完,便拂袖而去。

    太子面色如土。

    王皇后瞄了跪在地上的太子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皇上已经走了,太子也不必再跪了,快些起身吧!”

    太子讪讪地站了起来。

    齐王清了清嗓子说道:“二哥也不必懊恼。父皇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怒气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些日子,少不得要训斥数落你。等父皇气头过了,你再好好向父皇解释赔礼。”

    太子听得气不打一处来。

    这哪里是安慰,根本就是火上加油,在看他的笑话!

    太子忍住冷哼的冲动,面无表情地说道:“多谢三弟安慰。”

    齐王丝毫不介意太子的冷脸,笑着说道:“二哥还是快点领着美人回府吧!不管如何,她到底还怀着你的骨肉。这么一直跪着,怕是会伤了肚中的孩子。”

    又是锥心一击!

    不仅太子面色难看,太子妃的脸色也没好看到哪儿去。

    太孙和顾莞宁也都皱了皱眉。

    私底下再瞧不上太子,太子也是太子府的主心骨。太子做了蠢事,连带着太子府众人都面上无光。

    而且,这种风流艳事,做儿子儿媳的,也不好随意插嘴。

    只能等回府再说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 波澜

    一个时辰后。

    太子府,雪梅院。

    太子妃满脸愠怒地看着太子,咬牙说道:“府里的美人还不够多么?殿下再喜欢美人,也不该将手伸进宫中去。如今惹了这么一个麻烦回来。触怒了父皇母后不说,也给众人留下了笑柄。更让臣妾颜面扫地!”

    太子难得地尴尬了一回,下意识地扫了站在一旁的太孙和顾莞宁一眼:“你们两个先回梧桐居去,孤和你们母妃有事商议。”

    太孙淡淡说道:“父王的事,儿臣本不该多问。不过,此事已经惊动皇祖母皇祖父。三皇叔他们也都知晓。不出两日,郑舞姬怀了父王骨肉一事,就会传遍众人耳中。父王该不是觉得,此事和儿臣毫无关系吧!”

    太子哑然无语。

    郑环儿微不足道,要紧的是她现在肚子里还怀着孩子……这个孩子留还是不留,着实是一个难题。

    不留有些可惜。太子府到底子嗣单薄了一些,若能再添男丁,自是喜事一桩。

    若是留下,就得给郑环儿一个名分……

    说来,此事确实和闵氏母子息息相关。

    太孙看着太子,又缓缓说道:“皇祖父最重子嗣,这个孩子,皇祖父想来是希望父王留下的。不然,也不会让父王将人带回来了。”

    如果没有留下孩子的意思,元帝大可以让王皇后“处置”了郑环儿。区区一个舞姬,死也就死了,不会惹来多少注目。

    思绪纷乱的太子,此时也陡然清醒过来,沉声道:“你说的没错,孩子确实要留下。”

    太子妃面色有些难看:“殿下莫非真的打算纳郑环儿为侧妃?”

    没等太子吭声,又说了下去:“死去的于侧妃虽是庶出,到底是于家的女儿。李侧妃也是正经的官家小姐出身。这个郑环儿,不过是个舞姬。焉能让她为侧妃?”

    太子妃语气不佳,太子的心情也没好到哪儿去:“孤只说留下孩子,又没说纳她为侧妃。先收拾一处院子,让她住下。等平安生下孩子,若是男婴,就给她一个侍妾的名分。如果生的是女婴,直接赏她一碗汤药。”

    这话说得格外冷酷无情。

    太子妃总算松了口气。

    好在太子还没太糊涂。

    一直静默不语的顾莞宁忽地张口道:“儿媳冒昧问上一句,父王敢肯定郑环儿肚中怀的孩子,就一定是父王的吗?”

    “万一郑环儿心怀叵测,妄图混淆皇家血脉,难道父王就这么一声不吭地认下不成?”

    太子:“……”

    这话听着刻薄又刺耳。

    仿佛有一大片绿云,在太子的头顶徘徊。

    太子阴沉着脸想发作,太孙又张口道:“阿宁思虑的不无道理。若是父王的骨血,自然是要留下。不过,总得先查一查郑舞姬的身世来历,是否暗中和别人有苟~且之事。免得父王无端受辱。”

    太孙一张口,分量又自不同。

    太子将怒气压回去,面无表情地说道:“就是你们不说,孤也一定会查个清楚。”说着,又吩咐太子妃一声:“你命人给郑环儿安排住处,挑几个伶俐些的宫女‘伺候’着,不要让她出院子半步。”

    这些年,这般令人膈应的事,太子妃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尤以这一回最令人气闷难受。

    太子妃抿了抿唇角,点了点头。

    太子也无话可说了,略坐了片刻,便起身离开。

    ……

    太子一走,太子妃便红了眼圈,转过头,用帕子轻轻擦拭眼角。

    太孙看着一阵心疼,轻叹一声安慰道:“事已至此,母妃也别太难过了。父王喜好美色,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母妃早该习惯了。”

    太子妃哽咽着说道:“他再喜欢美人,也不该沾惹宫里的舞姬。算一算,正好是你皇祖父五旬寿辰的那一日。在那样的日子里,他都不忘寻欢作乐。实在令人失望又寒心。我尚且有这样的感觉,想想你皇祖父,心里不知何等恼怒。”

    是啊!

    太子这般行为举动,也怪不得元帝大动肝火。

    今日齐王等人也都在场,元帝不得不为太子留几分颜面。只训斥几句,就放了太子回来。还将郑环儿也一并赏给了太子。

    只是,元帝心中一定对太子十分失望。

    这才是最要紧的。

    一个失了圣心的储君,地位是否还能安稳如初?

    太孙神色也凝重起来,低声道:“母妃,我总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蹊跷?什么蹊跷?

    太子妃一怔,下意识地看了顾莞宁一眼。

    顾莞宁目光微闪,淡淡说道:“只怕是有人暗中设了圈套,引父王入觳。否则,一个怀了身孕的舞姬,如何能在宫中掩人耳目,直至今日才被察觉?”

    太子妃倒抽一口凉气,震惊不已:“谁人用心如此恶毒?为何要这般陷害你父王?”

    说陷害,其实也有些夸张了。

    如果太子能管得住自己,就算郑舞姬再美丽妖娆再风情万种也没用。说到底,还不是太子贪恋美色,才会轻易被算计了去。

    不过,这些戳心的话,也没必要再对着太子妃说了。

    顾莞宁和太孙对视一眼,两人的脑海中,同时浮出一个答案。

    谁从中得益,就是谁!

    “母妃先别着急。”太孙温和地安抚太子妃:“不管这个人是谁,迟早总会浮出水面。现在最重要的,是迅速安置好郑环儿。将风声压下去,免得损了父王的名声。”

    顾莞宁也道:“殿下说的有理。父王身为东宫,可以风流多情,却不能糊涂昏庸,轻易被人算计。”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母妃心中就是有再多委屈,此时也得维持镇定。表现出东宫太子妃的气度来。不必急着对郑环儿下手,免得触怒皇祖父。”

    太子妃也不是蠢人,很快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明知道有人从中捣鬼,此时也不宜声张?免得你父王被人耻笑,又令你皇祖父失望?”

    “是。”顾莞宁干脆利落地点了点头:“来日方长,日后总有算账的那一天。现在不知有多少人在盯着东宫,母妃一定要沉得住气。”

    太子妃深呼一口气,点了点头。

第四百五十四章 迁怒

    安抚完太子妃后,太孙和顾莞宁一起回了梧桐居。

    “此事十有**是齐王从中捣鬼。”太孙脸上笑意全无,目中闪过寒意:“和王家结亲,是为了拉拢讨好皇祖母。设计陷害父王,是要让皇祖父对父王失望寒心,生出另立储君的心思。”

    一招接着一招。

    齐王果然好手段。

    回京城未满三个月,已经彻底扭转劣势。

    顾莞宁也皱起了眉头,低声道:“以齐王的手腕,既是暗中设局,怕是难寻蛛丝马迹。”

    齐王的精明厉害,夫妻两个前世都领教过。

    太子和齐王一比,确实太过平庸。唯一的优势是身份占长,又生了一个颇得圣心的好儿子。

    太孙略一思忖,张口道:“不管如何,先要稳住阵脚。这个郑环儿,生死都不足惜。只怕齐王会暗中滋事,借机大做文章。从明日起,我就回宫中,盯紧齐王在宫中的动静。皇祖父那边,也得竭力周旋。”

    不管如何,太子都是他的父亲。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遇到一个偏心又平庸的父亲,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能跟在后面收拾残局。

    在齐王父子还未俯首前,太子的东宫储君之位,绝不能有失。

    顾莞宁和太孙心有灵犀,已然猜到了他心中的念头,轻声道:“你安心地进宫去,府里有我在,不会有事的。”

    太孙眉头略略舒展,握住顾莞宁的手:“阿宁,辛苦你了。母妃若有做的不周全之处,你不妨多多提点。”

    太子妃心慈手软,未必能完全掌控内宅。有顾莞宁在,就不必担心了。

    顾莞宁挑了挑眉,自信从容地一笑:“放心吧!郑舞姬一事,绝不会传开。更无人敢嚼舌。”

    ……

    隔日,太孙回了宫中。

    郑舞姬一事,知晓的人并不多。王皇后又下了严令,不准任何人提起半个字。因此,宫中风平浪静。

    知道内情的韩王世子,忍不住拉着太孙到一旁,悄然询问:“二皇伯到底打算如何处置那个郑舞姬?”

    太孙淡淡应道:“这是父王的事,身为儿子的怎么好过问。”

    韩王世子碰了个软钉子,讪讪一笑,不再多言。

    元佑帝还在气头上,连带着见了太孙,也没什么好脸色。扔了一大堆奏折给太孙:“一个时辰内全部看一遍,一一写上批阅。朕待会儿会亲自看。”

    太孙听政只有三个多月,只学着看奏折,从未真正批过奏折。就算是元佑帝自己,也无法在一个时辰内批阅完这么多奏折。

    这摆明了是故意刁难。

    太孙没有多言,恭敬地应了一声。将一摞奏折搬至面前,迅速翻开浏览,思忖片刻,便提笔批阅。

    元佑帝也在看奏折,眼角余光却一直留意着太孙的一举一动。见太孙冷静沉着不疾不徐,心里的那点迁怒,蓦然散了大半。

    太子犯下的错,和太孙有何关系?

    只是,天子一言,犹如千斤,不宜随意变更。

    元佑帝收回目光,心想等过了这一个时辰,意思意思地数落太孙几句也就是了,倒是不必深究了。

    ……

    一个时辰后。

    太孙捧着一大摞奏折来了:“皇祖父,这些奏折孙儿都看完了。也都试着写了批阅。请皇祖父一一过目。若有不对之处,恳请皇祖父直言指点。”

    元佑帝目光一扫:“你真的都看完了?”

    太孙简短地应了声是。

    元佑帝直到此时才想起太孙素来聪慧,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