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36节

我要做皇帝-第436节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这些脑袋的主人是谁,汉与匈奴都明智的不去提及。

    于是,匈奴与汉,各自都保存了自己的面子。

    在这个协议达成后,长城的互市贸易,重新开放。

    只是,协议签订后,且居且雕难就对自己的左右道:“汉匈两国,十年之内,必有一战!”

    作为匈奴贵族中难得的清醒者,且居且雕难,非常清醒的知道,自平城之战后,匈奴与汉,彼此都是很不服气。

    之后数十年,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则加剧了这种气氛。

    汉人始终念念不忘平城之耻,吕后之辱。

    反观匈奴,却依然沉浸在过去的胜利和自己的强大之中。

    以前,且居且雕难,还没有什么感觉。

    他觉得,汉朝人有本事就来草原上呗。

    只要汉朝不具备进攻草原的能力,那他们就算是再怎么有怨气,也是白搭。

    匈奴骑兵能从广阔的汉匈边境上,不断的打击汉朝的防御薄弱点。

    但在汉朝这些日子,让且居且雕难感到恐惧。

    他看到了从萧关到长安的轨道马车。

    一辆重载运输马车。一次就能将数千石的物资,从长安运抵萧关。

    而汉朝,现在开始修建从萧关到晋阳的轨道。

    一旦这条轨道竣工。这就意味着,汉朝具备了向长城防线进行快速增援的能力。

    这也就罢了。

    真正让且居且雕难恐惧的是,汉朝骑兵的规模。

    他曾经听过过去的使者描述过的汉朝内地军队。

    基本上都是步兵,骑兵很少见。

    但这次来长安,且居且雕难,一路上,都看到了许多巡逻和训练的汉朝骑兵。

    虽然他们的骑术很粗糙。战术也很简单。

    但量变最终一定会导致质变。

    最重要的是,且居且雕难很清楚,汉人是农耕为主的国家。他们主要依靠人力来工作。

    那些使团中的汉人,也曾经跟他说过,在汉朝,养一匹战马的成本。等于养五个士兵。

    汉朝的皇帝。养这么多的骑兵,总不是拿来当摆设的吧?

    他们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和精力,维系和增强自己的骑兵部队,肯定不是拿来当防御力量使用的。

    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显了。

    汉朝人处心积虑的在准备着战争。

    而单于庭,对此茫然无知。

    这让且居且雕难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

    这个世界上,清醒的人,都是最痛苦的人。

    且居且雕难也是如此。

    他清醒的看到了未来的战争。但,他没有办法去告诉单于庭:汉朝在准备战争。大单于,请速速决断!

    因为,整个王庭,都认为,汉朝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对匈奴发动战争。

    大匈奴控铉四十万,天下无敌。

    西方的部族,更是沉浸在对西方世界的征服与奴役之中。

    他们不想也不愿意将他们的力量抽回幕南,在长城脚下跟汉朝的乌龟壳年复一年的拉锯。

    且居且雕难很明白,他假如这么说,一定会被人笑话,甚至打压,乃至于排斥。

    现在的单于庭,西进才是政治正确。

    特别是知道了月氏人的行踪后,西进更是成为了单于庭的主流意见。

    任何提议南下的人,都会被怀疑是给右贤王张目,为伊稚斜说话。

    甚至,就是同在使团中的其他匈奴人,也对且居且雕难的看法,非常有意见。

    汉朝主动进攻大匈奴?

    开什么玩笑?

    汉朝的长城,就是汉朝人的睾丸,大匈奴的无敌铁骑能一年四季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照顾那些长城脚下的城市和城镇。

    一旦战火重燃,汉朝人承担得起这样的伤亡吗?

    当年平城之战,还有河南之战,汉朝人都取得了优势,但那又怎样?

    还不是只能乖乖的和谈!

    对此,且居且雕难,嗤之以鼻。

    若是河南之战前,甚至是三年前,汉朝内部不稳的时候,或许会是如此。

    但可惜,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就在汉朝国内失去了立足点。

    而三年前吴楚失败后,汉朝没有内患,就能集中一切力量,专心致志,针对大匈奴。

    现在的汉朝,就如同一头幼虎,匍匐在草丛中,冷眼看着狼群捕食。

    狼群却以为它还没长大,不具备威胁。

    但,且居且雕难知道,当这头幼虎从它匍匐的草丛中走出来的时候,它肯定会让狼群大惊失色。

    因为,它马上就要成年了。

    它要取回失落的王冠。

    那个秦帝国长城军团回防国内后,落在了草原的王冠——河套。

    从河套地区,向汉朝进攻,骑兵能在三昼夜,就前进到萧关。

    但同样,汉朝骑兵,从萧关出发,三天后,就能出现在河套。

    而河套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一旦汉朝控制河套,整个幕南,所有的部族,都在汉朝的打击范围之内。

    且居且雕难很容易的就能得知,一旦汉朝开启战争,河套,肯定是他们的主要进攻方向,甚至是唯一的进攻方向。

    只是,匈奴国内,谁会相信他?

    莫说是其他人了,就是他自己,若不是亲自来到了汉朝,看到了汉朝的变化和逐渐强大。

    打死他也不会想到,这个五年前,还在匈奴骑兵的打击下,只能被动防守,甚至,最后还要屈辱性的接受匈奴的一切条件的国家,在五年后,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且居且雕难忧心忡忡的长叹一声,然后摇了摇头。

    他的地位太低了,别说是影响单于了,就是王帐里的大当户,估计也很难单独见一面。

    “难道,我大匈奴未来注定要败在汉朝人手里?”且居且雕难推开窗户,看着窗外北阙的风光。

    阳光之下,汉人的街道,繁华而热闹。

    一排巡逻的士卒,踏着整齐的步伐,从街道中央走过。

    几个汉人士族模样的男子,凑在一颗柳树下,窃窃私语。

    且居且雕难的视力很好,虽然隔的很远。

    但他还是看清楚了那几个男子的模样。

    其中一人的样子,让他看了神色聚变。

    “这不是那位被大单于送来汉朝当礼物的奴隶?”且居且雕难非常意外:“他怎么会如此打扮,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八节 考举再开

    库里提奥斯完全不知道,有人正透过北阙公车署中的窗户观察他。

    他现在非常快乐。

    自从被汉朝皇帝接见了之后,他的待遇,就陡然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直接从夷狄,变成了夷狄之国的使者。

    这两者的区别,就好比黄金和青铜之间的差距。

    现在,库里提奥斯,享受的是汉朝的千石官员待遇。

    一个叫少府的机构,为他提供了单独的住处,还为他准备了仆人以及下人。

    除此之外,一位博学的学者,出任了库里提奥斯的老师,负责教授他语言和文字。

    在长安待了将近一个月后,库里提奥斯如今有些汉人的模样了。

    至少,他已经明白了,在汉国,衣襟是不能随便秹,衣襟向左还是向右,在汉国,是区别野蛮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另外,束发也很重要。

    头发披散,或者留短发,那是野蛮人才干的事情。

    真正的文明人会选择束发,并且按时清洗头发和身体。

    这让库里提奥斯大开眼界。

    另外一个与罗马…希腊模式完全不同,但却同样灿烂无比的文明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

    通过简单的学习与科普后。

    现在库里提奥斯已经知道,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真正的名字,应该是中国。

    而中国人自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三皇五帝。

    那是一群,在久远的远古时代。存在过的一些贤王。

    他们用着自己的言传身教,深深的影响了所有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

    直至今天。中国的国家机构和政府机构以及思想文化,依然深受那些远古的贤王影响。

    最高的统治者皇帝。也常常在命令和法律条文里,提及那些伟大人物的名字与言行,以此来强调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律法的合法性。

    甚至,就是皇帝这个称呼。

    也是由三皇五帝而来。

    抬头看了看张贴在一颗柳树下的一张白纸。

    库里提奥斯有些尴尬的摸了摸下巴。

    中国的文字,对他来说,简直太难了。

    那些方块字的笔画与结构太过于复杂了。

    哪怕是他,这样一位在罗马都算得上号的聪明人,至今也只认得几个简单的汉字。

    至于书写,那就更不可能了。

    库里提奥斯只能期待自己的几位刚刚结识的汉朝朋友。能帮他翻译翻译,那张贴在树下的白纸上的文字了。

    在中国这么久,库里提奥斯的最爱和最喜欢的中国造物,就是白纸了。

    这种轻便简单整洁易于书写的人工造物,在库里提奥斯看来,简直就是文明最好的载体了。

    与中国的白纸相比。

    罗马的羊皮纸,可以丢到厕所去擦屁股了!

    没多久,库里提奥斯的几位朋友回来了。

    “考举又要开始了!”一位年轻的士子手舞足蹈的说道:“陛下已经下诏,今岁七月初八。考举重开,明天起,所有士子皆可报名!”

    其他人也都是兴奋不已。

    他们留在长安的最大动力之一,就是考举。

    通过考试。获得官职,然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哎,恐怕。今年,我等儒门子弟。又要被打压了……”另外一位士子摇摇头叹道。

    去年的考举,儒家被法家、黄老派、墨家甚至是农家,联手狙击。

    朝中的列侯阶级们也强势反弹。

    最终,儒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许多考中的士子,都被波及,甚至有些人,本来明明都已经够资格能留在长安城的九卿衙门为官,最终,却被迫下放到了地方。

    而将那些清贵的职位,留给了列侯子弟。

    今年,恐怕,又要重演去岁的悲剧了。

    “没办法,谁叫我等儒门子弟,人微言轻呢……”有人愤愤不平的说道。

    长安的列侯和朝臣中,倾向儒家的人太少太少了。

    甚至,就是墨家,现在也比儒家在朝廷中的人脉更广。

    前任少府令岑迈,现在的郎中令义纵,据说,都与墨家关系很好。

    另外,当今天子,也是墨家的最大靠山。

    据说,天子每旬必去一次墨苑,与墨者们交谈。

    甚至还会常常让人从宫里将酒肉以及被褥等物,赏赐给墨苑。

    甚至,有传言,墨家的弟子,压根不需要通过考举。

    他们只要在墨苑里做出了成绩,天子,就会给予他们想要的一切。

    这让儒门弟子们,看着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库里提奥斯不知道这些事情,听了也是满头雾水。

    因此,问道:“诸君在说何事?什么考举?”

    其他人看了,呵呵一笑。

    面对这位可爱的夷狄使者,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好好给他上上课,普及一下常识。

    教化夷狄,那可是大功啊!

    于是,纷纷七嘴八舌的跟库里提奥斯介绍起了考举的来龙去脉和历史。

    库里提奥斯听了,却是更加迷糊了。

    想要让习惯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罗马人了解中国‘唯才是举’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传统,确实有些困难。

    但,好在儒家的人,别的长处可能不如其他诸子,但,耐心方面,他们是一绝。

    于是,大家就细致的给库里提奥斯说明了一下考举的制度和办法。

    库里提奥斯总算明白了过来。

    原来这是中国独创的一种全新的选拔官员的模式。

    不通过血统,不以爵位评论,单纯以知识作为评判标准。

    通过三轮由浅至深的考试。选拔地方和各个中央机关中的下层官吏。

    这个名为考举的模式,没有任何限制。只要你是中国人,无论是奴隶还是贵族。都可以参加。

    通过三轮筛选后的人,可以出任镇长、百夫长一类的官职。

    而在未来,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可以成为国家的重臣。

    现在的中国贵族里,就有不少人,是从这个模式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他们中职位最高的,甚至做到了相当于罗马总督的位置。

    这让库里提奥斯目瞪口呆,简直无法置信!

    在罗马。别说是总督了。

    就是一个镇长,也需要有公民的身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