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第688节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688节

小说: 崛起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将要在这场代号为“赤色卫兵”的作战行动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部队,却是由希特勒同志的同胞,金发碧眼的德意志超人组成的红色旅!

    “即使人们不再忠诚,我们仍然忠诚。

    我们的队伍永远屹于这片土地。

    对于更好时代的描绘警惕了我们的青年。

    一个存有美德和以牺牲为荣的时代。

    我们永远与汝一起,永不屈服。

    请相信我们如同相信德意志的橡树和日月……”

    伴随着高亢、雄壮,让人热血沸腾的音乐声,党卫军军歌《当人们不再忠诚》在斯大林居住的孔策沃别墅的草坪上响起!

    这真是很难让人置信的一幕啊。

    将近1500名穿着者笔挺的德国武装党卫军军服的男人,在草坪上排出了整齐的方阵,并且在军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唱起了党卫军的军歌。

    而孔策沃别墅的主人约瑟夫。斯大林则在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陪同下检阅了这支看上去仿佛是纳粹党卫军的部队。

    “嗨!希特勒!”

    “嗨!希特勒!”

    当歌声嘎然而止的时候,1500名党卫军官兵又整齐划一的向斯大林行了德意志礼,还高唿……嗨!希特勒!

    斯大林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些“纳粹”的表现非常满意。

    “看上去和真的一样,”斯大林对身边的罗科索夫斯基说,“不过,他们为什么要扮成党卫军而不是普通的国防军?”

    这些党卫军当然是假的,要不然苏德战争这会儿就该结束了。

    “因为扮党卫军比较像,”罗科索夫斯基解释道,“虽然德国党卫军也是国防军的一部分,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特别是军官。德国国防军的军官大多有一些贵族气质,很难模仿,而党卫军的军官大部分来自中下层。”

    德国国防军传承自普鲁士陆军,是“老欧洲”的劲旅。而“老欧洲”的军官都是贵族化的不一定是贵族,但是看上去要像贵族。

    因为“老欧洲”的军官讲究养成教育,想要成为军官往往要十来岁的年纪就进入幼年军校,接受严格的训练和熏陶,而且还要学习各种贵族礼仪,基本上就是按照军事贵族的要求培养的(这样做也是为了提升军队和军人的荣誉感)。所以长大后看上去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贵族气质。而要让大多是无产阶级出身的德国国际主义战士去装贵族,那是很容易露馅的。

    而党卫军的军官成分就非常复杂了,三教九流都有,而且大部分都没接受过长期的军官养成教育,没有那种让人讨厌的贵族气质。

    另外,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布尔什维克党其实是有渊源的,两者都是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支派。所以在很多术语和“切口”上都很接近,让布尔什维克去冒充纳粹难度要比冒充普鲁士贵族军官容易多了。

    因此,比较熟悉德军内情的罗科索夫斯基就决定让红色旅战士装纳粹,而且还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了为期10天的特训,而今天就是“汇报演出”的日子。

    听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介绍,斯大林又点点头,然后转身向别墅走去,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也跟着斯大林一块儿往别墅大楼方向走去。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一走进屋子,斯大林就问身边的两个红军元帅。

    “初步选择在4月5日。”朱可夫给出了确切的日期,“天气预报说,从5日开始一直到10日,加里宁州将会有持续的雨雪天气。然后气温将逐步上升,冰雪将会大面积融化。”

    也就是说,4月5日…10日是最佳的进攻时间,10日之后泥泞季节就会来临。

    “4月5日……”斯大林思索着说,“列宁是1917年4月回到俄罗斯的,然后俄国革命就引来了全面转机,我希望今年4月能够成为卫国战争的转机。”

    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互相对了下眼色,朱可夫说:“4月份一定会有转机的,我们至少可以达成拖延莫斯科保卫战发生时间的目的。”

    在朱可夫看来,这就是转机了。

    “对!”罗科索夫斯基回答,“美国在夏威夷群岛的进展非常顺利,现在已经控制了半个尼豪岛,工兵也上岛开始建设机场了。一旦机场建成,美国强大的岸基航空兵就能抵达夏威夷群岛,日本必将会遭受惨败。”

    罗科索夫斯基是按照美国人通报的口径在说夏威夷群岛战役,虽然美国人在尼豪岛上陷入了可怕的血战,但是他们通报给苏联盟友的消息还是一派乐观的苏联人实际上知道尼豪岛血战的情况(有国际主义战士通风报信),不过按照苏联的标准,美国在尼豪岛上的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为了这么个要紧的岛屿,就是死上10万红军也是值得的,而美国人苦战多日所付出的代价还不到3万(伤亡和失踪),估计最后死伤个五六万也就拿下来了。

    而拿下尼豪岛后,布置上足够多的p51、p47、a…36(p51的俯冲轰炸版)和b…25啥的,就能去打瓦胡岛了。

    至于死伤,往多了算也就三五十万,在斯大林、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这些人眼睛里,这些损失根本不是问题,哪怕再翻一倍,只要能拿下瓦胡岛也值了。

    所以苏军统帅部对夏威夷群岛战役那是一片乐观啊。

    ……

    “帝国元帅。”

    新任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莫德尔元帅在彼得格勒皇村的司令部里面向前来视察的赫斯曼行了个抬手礼。

    “瓦尔t,”赫斯曼回了个礼,然后又和莫德尔握了下手,“前线的情况怎么样?”

    他和莫德尔的私交是很不错的,两人的年纪都差不多,在少年军校时就认识。在间战期间,莫德尔也是“施莱彻尔…赫斯曼一伙”的人。世界大战爆发后,赫斯曼也没少提拔自己的这位老朋友,不仅让莫德尔升到了元帅,而且还让他替代屈希勒尔出任了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官。

    “非常平静。”

    莫德尔一边和赫斯曼一块儿向金碧辉煌的叶卡捷琳宫(莫德尔的司令部设在这里)走去,一边回答说:“平静的有些不大正常。”

    “不正常?”赫斯曼问,“你认为苏联人在准备反击?”

    莫德尔点点头,说:“其实我认为他们的反击早就应该开始,比如在冬天的时候就开始。”

    “他们或许在等待js…2重型坦克吧。”赫斯曼说,“这种坦克可以对付虎式。”

    因为叛徒的报告,德国现在对js…2重型坦克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也有了对付的办法e…50坦克就因此增加了5吨重量,把正面装甲变成了130mm/50度倾角。理论上,130mm/50度倾角的装甲相当于202mm的垂直装甲,哪怕是均质钢板,这个厚度也足够抵挡苏联的122mm口径(js…2的主炮)破甲弹了。

    “有这种可能。”走进了一间设在叶卡捷琳宫内的地图室时,莫德尔对赫斯曼说,“也有这样的可能……苏联人在等待泥泞季节。”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名将直觉”吧?反正莫德尔已经从眼下战场的平静嗅到了一丝威胁的味道。

    随着彼得格勒的完全光复,苏联红军已经到了垂死挣扎的地步,斯大林想来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干等着北方集团军群和曼施坦因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向莫斯科发起钳型突击的。

    “赫斯曼站在一副巨大的地图前,看着地图上一大堆密密麻麻的部队番号和箭头,“瓦尔t,你认为苏军可能在泥泞季节反攻?”

    “存在这种可能性,”莫德尔有些忧虑地说,“因为苏军反击的目的并不是打垮我们,而是迫使我们推迟既定的进攻时间。以达到拖延战败时间的目的……如果他们能拖过日本,或许就有转机了。”

    “他们拖不过日本人的。”赫斯曼摇摇头,“日本人顽强的很!”

    “但苏联也很顽强,”莫德尔稍稍皱了下眉头,“而前线的白俄和波兰人,都有点混乱和低迷。如果苏军要反击,估计会从白俄或波兰人的阵地上突破。”

    “有这种可能。”赫斯曼是个很能听取他人意见的统帅(他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瓦尔t,你准备怎么防御?”

    赫斯曼知道莫德尔在另一个时空可号称防御大师的,现在手里面有那么多兵力,肯定不怕红军反击的,所以他并不怎么担心。

    “苏军很有可能会孤注一掷发起勐攻,所以我准备让第6装甲集团军收缩主力,”莫德尔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趁着泥泞季节没有到来,先把装甲部队后撤50…100公里,这样就能有效保持装甲集群实力了。”(未完待续。。)

第1007章 舒拉和潘菲洛夫

    莫德尔将装甲部队后撤的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怕装甲部队在泥泞季节撤退时丢失大量装备虎式h型坦克和e…50a坦克都是重型车辆,最怕陷进烂泥地,拖都拖不出来。

    如果苏军不顾一切集中兵力进攻某一段,那么德军进行后撤是难免的,面对js…2和t…34/85组成的坦克海,哪怕有e…50a也不能保证一寸阵地不丢。而且二战的机械化战争都是机动作战,寸土必争那是一战的打法,二战没有这样的。

    可虎式h型和e…50a这种坦克在泥泞季节的行动能力都是个悲剧,即便能开走,机器的磨损也会让设备提前大修。总之麻烦得很,不如提前后撤个50…100公里。把前沿阵地全部让给装甲掷弹兵,他们装备的88mm反坦克炮和“犀牛”反坦克歼击车只要运用得当,一样可以重创js…2和t…34/85。

    至于“犀牛”坦克歼击车和德国装甲掷弹兵师装备的4号坦克还有灰熊突击炮现在都是烂大街的货,根本不怕损失。而且“犀牛”和4号坦克的重量相对比较轻,在泥泞季节中的机动性也相对较好,容易转移。

    不过莫德尔的战场直觉再好,也不可能猜到一向在战场上显得笨手笨脚的苏联红军,这一次居然能打出非常精彩的渗透和奇袭了。

    ……

    莫斯科时间,1944年4月4日。现在距离计划中苏军中央方面军在加里宁州方向发起总攻的时间,已经不到24个小时了。

    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帅气的武装党卫队少校军服的奥托。布劳恩同志走向一辆重型轮式装甲侦察车的时候,整个人紧张得有些发抖。

    今年44岁的布劳恩参加过一战,后来又在1918参加过巴伐利亚的武装起义,1926年还被捕过一次,因此也算是久经考验了。

    不过和以往的那些考验相比,这一次的任务危险了至少10倍大概也只有去卢比扬卡2号交代问题比冒充德国党卫军渗透敌后更危险了。

    虽然这一次的任务危险到了极点,但是布劳恩等人却没有足够时间接受必要的训练短短10天的特训只教会他们使用德国的装备,认识一些德国纳粹的大头目和唱几首德国歌曲之外,还有就是一再告诫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自杀!

    如果面临被俘,自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奥托。布劳恩是没有资格享受战俘待遇的。不仅因为他身穿着德军军服,不具有合法交战人员的地位(根据《日内瓦公约》规定),严格意义上算是间谍。而且还因为他是德国人,而不是苏联人。

    无论是叛国罪还是间谍罪,都可以经由军事法庭审判后处决。

    所以被俘就是必死!

    因此负责“红星行动”的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就非常好心的给每一个红星突击队员准备了自杀的毒药。据说可以没有痛苦的结束生命,现在毒药就装在奥托。布劳恩的上衣口袋里面。

    除了毒药是可靠的之外,奥托。布劳知道这次准备的非常仓促的行动就别的什么东西是可靠的了。

    他们不知道将要渗透的地段的守军番号和虚实;他们没有可以乱真的证件也不知道任何敌人的口令;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支德军部队……

    虽然红星突击队员都是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但是所有的人都离开祖国多年,对德国和奥地利的情况根本不了解,敌人只要稍加盘问,红星队员们就会露馅。

    最夸张的是,扮演党卫军少校的奥托。布劳恩甚至不知道德国党卫军少校拿多少马克的薪水,可以吃什么样的“特供”特供就是特别供应权,苏联和一切实行配给制度的国家都拥有类似的规定,会给有一定地位的人物提供高于普通人的配给标准。

    在苏联这边,布劳恩就是个“吃特供”的干部,在他想来党卫军少校相当于苏联内卫部门的少校,官阶不低,也应该有一份不错的特供吧?可是完全没有人告诉他这方面的信息。

    布劳恩心说:这种不严谨的作风,在纳粹德国那边一定是不允许的。

    “嗨!希特勒!”

    几个站在重型轮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