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千年幻境:凝固的时光 >

第9节

千年幻境:凝固的时光-第9节

小说: 千年幻境:凝固的时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晶。两诗题材都和特洛伊战争有关。《伊利亚特》记述希腊最英勇的将领阿喀琉斯因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夺其女奴而愤然退出战场,使希腊联军连遭失败。待他最亲密的战友也阵亡后,他才投入战斗,击毙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奥德赛》则介绍希腊军中智勇双全的英雄奥德修斯战后回国时漂泊10年、历经艰险的故事。
  赫拉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宙斯与狄芙的儿子,婴儿时期就拥有无敌的神力。成人后接受宙斯的考验,完成包括杀死密涅亚巨狮、九头蛇怪许德拉在内的十二件英雄壮举,并且解救了被锁禁在悬崖上的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利斯是力量与勇气的象征。
  俄狄浦斯原是底比斯国王赖亚的儿子。神的预示说他命中注定要犯杀父娶母的大罪。当他出生后,他的父母就用铁钉戳透了他的双脚,命令一个放羊人把他扔到山里去。那位放羊人不忍心,便放了他,他后来成为科林斯国王的养子。长大后的俄狄浦斯知道了神谕,误以为自己会伤害的对象是科林斯国王和王后,于是逃往底比斯城。在路上,俄狄浦斯与一位老人发生争执并杀了对方—那正是他的生父,底比斯国王赖亚。后来,俄狄浦斯又因为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而受到底比斯新任国王克瑞翁的奖励一一迎娶国王的姐姐并得到王位,而克瑞翁的姐姐正是赖亚的王后,俄狄浦斯的生母。后人经常用俄狄浦斯的悲剧来比喻不可违抗的命运劫难。
  第四章:神圣之地——卡巴多契亚
  辽阔的欧亚大陆在黑海边有个小小的结点,那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地跨两大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Istanbul),它还有一些广为人知的名字,比如君士坦丁堡和后来的拜占庭。这里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这座城市曾经来过许多人,又走了许多人。雄才大略的罗马皇帝、滚滚而来的十字军骑士、笃信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乃至流连于此的现代访客。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雄伟大桥、穿梭往来的船只以及热闹非凡的市场把这座城市变成了土耳其的一面镜子。在那里可以找到许多文明驻足的痕迹,然而没有谁能够禁锢住伊斯坦布尔的美丽与得天独厚,就如同它一半属于亚洲,一半属于欧洲的奇异风光,当然,还有它所在的国家——土耳其。
  这是西亚的古老国家之一,是历史上的突厥人迁居小亚细亚半岛后建立的,其前身是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它在鞑靼语中代表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这里北接黑海,西邻爱琴海,外贸和航运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欧亚交通的必经之路,至今还随处可见古代丝绸之路的驿站遗迹。安那托利亚高原把两大洲的特点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土耳其民族自己的特色。这片土地的神圣来源于自然的赠予及历史的契合,古老的安那托利亚高原慷慨地迎接一批又一批的进入者,他们造就了传奇的国度,亦为这里平添了一份神秘与超然。
第一节:神之烟囱
  卡巴多契亚是一个火山岩高原的总称,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东南,面积4000平方公里。这里是一个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都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在这片迷人的世界里,仅仅依靠物理法则的作用,大自然就塑造出了一片离奇魔幻的风景,随后人类又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它们进行了加工和重塑。
  同所有关于民族起源的传说一样,卡巴多契亚的历史也始于远古的混沌时期,它的设计者是一位阴森可怕的角色——埃尔吉斯火山。如今,俯瞰卡耶塞城的巍峨火山早已沉寂。夏天,畜群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冬天,滑雪者和喜欢冒险的人从高达3916米的顶峰直冲下来。但在数百万年前,火山曾猛烈喷发过,火山灰和砾岩覆盖了卡巴多契亚的大片土地。这次重生的大火并不意味着灾难和毁灭,相反的是它恰恰预示着美好前程的开始。
  埃尔吉斯的喷发使大量岩浆与火山灰铺洒在原本冰冷坚实的台地上,冷却后的火山熔岩形成了柔软松脆的凝灰岩,塑成了卡巴多契亚的雏形。千万年的岁月无情地剥蚀着脆弱的岩层,经年的风雨把这种延展性极好的岩层雕刻成了奇异的“拜瑞巴卡”,一个奇怪的名字,意思是“神之烟囱”。它们或疏或密地坐落在起伏的荒凉高原上,尖尖的塔峰和风蚀的锥顶巍然屹立,像是嬉戏的孩子们留下的精巧玩具。人们的想像力为这些奇特的岩石赋予了生命:它们被看作恶魔巨人,被安拉变成石头的入侵者或是小精灵和仙女。劳里诺的蒂罗里斯的传说——那位集12个人力量于一身的矮人国王,在这里被按照中东地区的传统重新演绎了。
  距尤加普城只有几公里的地方有一处侵蚀地貌最明显的山谷,数百个高度从几十米到100多米不等的石锥紧密排列,聚集在一起仿佛是要拍摄集体照。人们惊讶于这鬼斧神工的壮观景象,形象地称之为“神之烟囱”。
  在这些石锥的顶部,人们总能发现一块坚硬的黑色岩石,它独特的位置也解释了这种地貌的成因,科学家称这种过程为变异侵蚀。那些巨石被火山喷发腐蚀成多孔的凝灰岩,保护着下面的熔岩层免遭风雨的侵蚀,日久天长之后,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形态。岩锥是被自上而下风化的,但看起来却像是一片石林,直刺云霄。
  直到20世纪初,卡巴多契亚的旅游业才发展起来,“神之烟囱”一直不为西方人所知。直到1907年,一位耶稣会会员偶然发现了它们,并把令人难忘的记录带回了祖国,他激动地形容道:“石头被奇特的山谷切割成不同形状,周围的景色让人膛目结舌……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如今,千奇百怪的巨型石锥依然伫立在起伏连绵的沟谷中,它们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居住者,是自然之神在荒凉大地上创造的艺术品,人们拜渴这一伟大奇迹的同时亦在寻找幻想中的真实。也许是一只休憩的骆驼,也许是几位羞涩的少女,魔境的魅力总是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第二节:陵庙之城
  火山不仅为卡巴多契亚雕刻了“神之烟囱”,还为安纳托利亚高原周边地区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人们聚居到这里繁衍生息,如同大多数农业民族一样,他们把掌管土地和丰收的女神奉为圣母,用最肥美的牲畜供奉她。肥沃和富足引来了农民,随后是商人,最后是异族的统治者。卡耶塞是当地的最大城市,外族统治卡巴多契亚地区的遗迹在那里最为集中。
  在城市的考古博物馆里,陈列着从附近的库尔特比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库尔特比又被称为喀尼什,留下许多朴实憨厚却带有文化特色的陶土艺术品。博物馆还收藏着写有楔形文字的石片,有古代的商业协定、信件、合同等。通过它们,学者可以了解在公元前2000年时期统治这片土地的赫梯人的生活。这个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伟大民族驰骋在文明懵懂的历史上,他们的武器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和弓箭。在冶铁方面颇具名气的赫梯是西亚地区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国王把铁视为专利,不许外传,以至铁贵如黄金,其价格竟是黄铜的60倍。赫梯人打击敌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战车,在战场上,他们驱赶披着铁甲的马拉战车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使来敌闻风丧胆。
  在这里还能找到罗马时期的雕塑,发达的商业活动和卡巴多契亚的富饶同样吸引了罗马帝国,他们把卡耶塞命名为塞撒里。由亚历山大大帝带来的希腊化运动在罗马帝国时期同样盛行,今天遍布卡巴多契亚的仍然是这一时期留下的建筑和雕塑。战争的季风将带有海洋气息的艺术风格吹入安纳托利亚,昭示着新统治者的据傲姿态。
  贾斯廷皇帝治下的拜占廷帝国在卡耶塞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城堡,它是城市最后的防御掩体,黑色火山石砌成的城墙和塔楼沿承了古拜占廷的风格。这座城堡过去经过了数次翻建,现在成了一个繁华的集市,也成为异族文化统治的历史见证。
  塞尔诸克人是土耳其穆斯林的一支,公元1000年前后生活在卡巴多契亚。他们在卡耶塞留下的古迹充分展示了城市的富有。相当讲究的清真寺和设施齐全的伊斯兰学校标志着塞尔诸克人统治的成熟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对于这些民族来说,安纳托利亚是希望之地。突厥人,包括塞尔诸克人和其他部族,离开中亚地区,长途跋涉迁往欧洲,最后到达了安纳托利亚。伟大的诗人那西姆·西克曼特用诗记录了这次远征:“这个形如马头的国家,她从遥远的亚洲疾驰而来,把身躯楔入了地中海。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在建筑方面,塞尔诸克人非常注重陵墓的建造。实际上,人们一直把卡耶塞叫作“陵庙之城”。他们的陵墓大多是呈圆柱形的石砌建筑,像一座小小的堡垒,上部为弧形的拱顶,当地最美丽的一座陵墓便是如此;而上面雕刻有精细的花纹和浮雕的白色石头陵墓则属于塞尔诸克的一位公主。根据陵墓的外形,土耳其语中把它称为“回旋的陵墓”。除此之外,卡耶塞还拥有大量的古墓。中亚地区有把熏香的尸体保存在帐篷中的习俗,这种传统在卡耶塞同样盛行,只不过石墓取代了帐篷。
  几个世纪后,高贵的塞尔诸克帝国被更讲求实际的奥斯曼帝国取代了。这是另一支土耳其穆斯林部族,他们在卡耶塞建立了一些集市。这些集市现在又恢复了,而且生意红火。卡帕里集市是当地最美丽,色彩最丰富的一处集市。里面出售的都是当地人使用的日用品。这座集市建于1859年,能容纳500多家店铺。在这里你仍能感觉到过去几个世纪这里独有的氛围,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热情的招呼,以及遮天蔽日的高大穹顶。这种半永久性的商铺来自于古老的传统,那时候的卡巴多契亚还没有受到旅游业的冲击,由于城市地处商路上的要冲,因此它的财富大多来自这些市场。
  当地的手工艺人按照世代相传的古老工艺编结地毯,在绷好的麻绳上用毛线或丝线打结。土耳其地毯是世界闻名的,每个到卡巴多契亚的游客肯定要买一块地毯回去。一张好的地毯可以受用一生,而且越用色彩、光泽越漂亮,古老的地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最昂贵的地毯由丝织成,珍贵的原料直接由蚕丝加工后编织成令人目眩的地毯。一块名为“奥克西帕克”的地毯在1平方厘米的毯面上共有676个节点,是所有地毯中最多的,并因此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凯里姆”是一种有几何图案的地毯,它用手工编织而不是结成的。作为安纳托利亚的特产,它也是传统地毯的一个变种。“凯里姆”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霍尤克城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它的碎片,年代是公元前7000年。“凯里姆”的花纹多种多样,不同的颜色和几何图案代表不同的神及传说中的人物,双面斧、角号和双头兽则代表了生命规律的双重性,还有阴阳结合的大自然,它赋予万物以生命,保证了时间生灵的生声不息。通常地毯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年代和用来着色的染料,制作“凯里姆”使用的天然染料比人工合成的染料更有光泽,色彩不会因为时间久而褪去,这样的地毯价格也更高。
第三节:地下洞天
  卡巴多契亚是一间镜子屋,一种无序的拼图游戏,一个创造性王国。这种创造性不是来自奇思怪想,而是体现了一种随意的、几乎魔幻般的设计。在这里,人类和自然无意间携起手来,在大地上创作了一幅艺术精品。
  灵巧的双手是卡巴多契亚人刻意培养的一种技能,不仅仅在编织地毯方面,这一地区人类活动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高超的打凿技术。在看似平凡的小镇凯马克里的土丘下有一座真正的城市——耶拉蒂塞里,那是卡巴多契亚人在质地较松的火山岩地下层中挖出来的,直到1964年才被人们发现。人们可以通过狭小的信道进入地下城。那是一个完全从松脆的凝灰岩里凿出的迷宫,一个真正的城市。它从地面开始向地下延伸,分布在8个不同的水平面上,深入地下达45米。
  地下城除了有供人们居住的房间之外,其他如储水槽、储藏室、聚会所、酒窖、厨房、厕所,乃至圈养牲畜的地方,应有尽有,大概为了避免过多的炊烟向外排放,厨房和厕所都是共享。即使步下最底层,也不会感到呼吸困难,因为每座地下城都有良好的通风设计,通风孔由第一层深人到最底层。房间、仓库、礼拜堂和走廊周围都挖了通风井,从而保证了气流的通畅。整个建筑群能让1000人在地下连续生活几个星期。
  这种类似蜂房的地下建筑群在该地区还有36个,它们都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