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

第53节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53节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军第64师师长武庭麟第65师师长刘茂恩(兼)军长刘茂恩第40军第39师师长马法五补充团团长李振清独立第46旅旅长鲍刚军长庞炳勋独立骑兵第14旅旅长张占魁    
    注:第29军于1937年9月6日扩编成第1集团军,下辖第59、第68、第77军以及第181师、骑3军。第59军军长张自忠,下辖第38师(黄维纲)、第180师(刘振三)。第68军军长刘汝明,下辖第119师(李金田)、第143师(李曾志)。第77军军长冯治安,下辖第37师(张凌云)、第132师(王长海)、第179师(何基沣)、第181师(石友三)、骑3军(郑大章)。附表3-1-2中国军队第二战区指挥系统表(1937年8月)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7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第35军第211旅旅长孙兰峰第218旅旅长董其武第2补充团军长傅作义(兼)第17军第21师师长李仙洲第84师师长高桂滋(兼)军长高桂滋第61军第101师师长李俊功独立步兵第2旅旅长方克猷独立步兵第7旅旅长马延守第200旅旅长刘谭馥军长李服膺第66师师长杜春沂新编步兵第4旅旅长于镇河第206旅旅长孙福麟独立步兵第1旅旅长陈庆华新编步兵第5旅旅长安华亭新编步兵第6旅旅长王子修新编骑兵第2旅旅长石玉山第68军第119师师长李金田第143师师长李曾志军长刘汝明第13军第4师师长王万龄第89师师长王仲廉军长汤恩伯第19军第70师师长王靖国(兼)第72师师长梁春溥军长王靖国第94师师长朱怀冰第117师师长李兴中骑兵第1军骑兵第1师师长彭毓斌骑兵第2师师长孙长胜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骑兵第3师师长徐梁骑兵第7师师长门炳岳骑兵第10团军长何国柱炮兵司令周玳辖炮兵第21、第22、第23、第24、第25、第27、第28各团及战车防御炮营、装甲车队等空军北正面飞行支队(陈栖霞)辖第7大队及第28、    
    第29两个中队,共有飞机63架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副总司令彭德怀第115师师长林彪第120师师长贺龙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注: ① 晋北危急时,第14集团军从第一战区调至晋北,归第二战区指挥,参加该方面作战,并增加了郝梦龄的第9军。② 第61军军长李服膺于平型关战役后撤职,改由第72师师长陈长捷升任,该师师长改由梁春溥充任。③ 第13军军长汤恩伯并任第7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刘汝明任副总指挥。             
   
060                                         
  第四部分:华北作战        
南口地区争夺战 
TOP                        
     
    平绥铁路自北平经察南的张家口、晋北的大同,至绥远西部的包头,是联系华北与蒙疆的大动脉。平绥路东段的重镇南口,是北平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那一带地形复杂,多高山峻岭,关隘重叠,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天险之一。从南口经居庸关后,从宣化到张家口,是一个东西狭长的盆地,平绥铁路纵贯其中,并有公路相平行,形成连通西北、华北及东北的干线,而平绥路南口两侧为筑在高山上的内外长城。山上只有羊肠小道,所以南口有“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的说法。日军要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省,然后分兵晋、绥,南口当然是它的必争之地。而中国军队要保卫察、晋、绥三省,就必须固守南口。所以南口的得失关系重大,南口作战成为保卫察、晋、绥的关键性战役。  
    为巩固平绥线,蒋介石于7月30日就电令位于绥东地区的汤恩伯所部第13军从速集中,准备向张家口挺进。31日,蒋介石致电第29军第143师师长兼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令炸毁青龙桥及八达岭一带铁路,勿为敌人利用,并星夜赶筑国防工事;当日,又致电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和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令第84师高桂滋所部迅速向张家口集中,协助刘汝明固守察省。8月2日,蒋令第21师与第84师合编为第17军,高桂滋兼军长,归汤恩伯指挥。当日拂晓,汤恩伯从集宁乘专车,于14时抵达张家口,在郭磊庄车站与刘汝明、高桂滋举行军事会议,商定了南口、张家口及独石口一带的防务配置。决定部署如下:    
    1. 西自洗马林,沿蠢恳台、神威台、常峪口,东迄关底止,副总指挥由第143师兼师长刘汝明担任,其主力控制于宣化、张家口。    
    2. 自龙虎关起,沿赤城至宁疆堡,由第84师师长高桂滋担任,其主力控制于雕鹗堡、赤城等地。    
    独石口由副总指挥刘汝明派骑兵部队警戒。    
    3. 自清安堡起,沿永宁、延庆至南口止,由第13军之第89师担任;第4师位置于沙城以北地区,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    
    以上各项决定,约定8月5日完成。    
    8月3日,汤恩伯根据郭磊庄决议,在他的集宁总部下达第一道防御配备令。其要点为:    
    1. 第13军以下花园、沙城为根据,前线在南口沿长城线以北,左亘宁疆堡,对河北、热河方向构成防御线。    
    2. 主决战方向保持于怀来—南口线,及怀来—延庆—永宁线。    
    3. 决战日期,伺敌向我进攻,发现其弱点时即行转移攻势。    
    4. 第89师为第一线部队,由右自南口沿长城线,左亘宁疆堡构筑坚固之防御阵地而固守之,师部驻康庄、怀来间。该师对石凤山、马黄峪、龙门口一带酌为警戒,并严密搜索敌情,随时注意该方面之变化;对居庸关、南口、永宁城、延庆、怀来、青龙桥一带,更须扼要坚固设防。    
    5. 第4师为总预备队,位置于沙城及下花园,并于夹河亘侯家堡、杨家山、黄羊山、清宁堡、黑岱山之线构成对东北之阵地。    
    6. 炮兵第27团开到怀来待命。    
    7. 各部队铁路运输,先行运兵,续运行李辎重,必要的弹药装具随部队行进。    
    第13军部署于河北边境,其兵力、火力远不如日军,但全军将士决心力抗强敌。8月1日,第13军约2.8万人自绥东开拔。出发前,大家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全部抛掉了,“除了在战场所需要的武器之外,别的什么也不带,以示决心”。8月2日,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南口、张家口一带及其间的交通要点。白天火车不能行驶,中国军队的运输只能改在夜间。8月5日,王仲廉的第89师全部到达前线,旋即接替第29军刘汝明部在南口、延庆等地的防务。    
    第89师接防后立即侦察地形、构筑工事,决定利用南口一带多崇山峻岭、关隘重叠的复杂地形,配置纵深阵地,缩小南口正面防御阵地,固守两翼高山,将南口车站、龙虎台、大红门等地改为前进阵地,而将主阵地移至南口两翼山麓、山腹。其具体设防地点是:第265旅第529团附工兵1个连,进驻南口至居庸关及右翼苏村口、唐峪口,左翼关公岭等地;第530团(欠1个营)担任得胜口防务;第265旅控制第530团的1个营,位置于青龙桥;第267旅(欠第533团)附骑兵连,守延庆、永宁城、靖宁堡等地;第533团控制在康庄附近,为总预备队。另派工兵1个连在右翼陈家堡子南之山口,对白羊城警戒,师部进驻康庄南之榆林堡;责成通信营营长骆东藩星夜完成通信联络。王万龄的第4师在右翼布防,师部设在横岭城;汤恩伯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怀来。部队一开进防地,马上着手修筑工事。但由于布防于高山深隘之中,山石坚硬,时间又紧,只能挖一些简单的壕沟掩体,或仅“堆石为垒,聊作遮蔽而已”。    
    高桂滋的第84师原定先期到达,在龙关、赤城、宁疆堡一带布防。但由于在张家口过境时遭日机轰炸,并遇种种自然障碍,8月7日才全部到达南口战场其应布防地区。    
    阎锡山7月31日电令炮兵第27团调归汤恩伯指挥。自陕北赶到的第17军李仙洲第21师原定8月12日由汾阳上车,经同蒲、平绥路运往南口,由于敌机的轰炸,平绥线运输力减弱,其先头部队于14日到达怀来,后续部队于8月19日才到达。这时战况紧急,战场人员伤亡严重,第21师部队陆续到达后不得不逐次投入战斗。    
    自晋南驰援的朱怀冰第94师,预定8月10日开到南口战场,但直到13日部队才运到柴沟堡。幸亏其先头团14日晚赶到延庆,增强了得胜口的守备力量。朱怀冰师的作战地区是永宁、延庆、三道关、宁疆堡之间,兵力仅五六千人。    
    8月6日,蒋介石致电汤恩伯:“最近敌必向我南口猛攻,此时兄部只有一心对当面之敌作战,不可再顾虑多伦、张北之敌。”8日,蒋又致电汤:“察南布置应注重固守据点,对于长城各要口,应配备相当兵力防御,如遇敌主力来犯,则退守据点为最重要。此时除南口应死守不失外,其他如怀来、宣化、延庆、龙关、涿鹿、桑园堡尤为重要。”    
    第13军于8月7日晨全部到达南口地区后,按照预定计划进入阵地,军指挥所设在怀来。8月8日,中日两军即展开了前哨战。    
    日本“中国驻屯军”命令独立混成第11旅团8月11日攻击南口。在攻击之前,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8月4日便开始派出小分队对南口镇实施战役侦察;8日拂晓对得胜口、9日对虎峪村实施武力搜索;从10日起,以兵力一部攻击南口车站及其东侧的龙虎台高地。由于龙虎台是南口的屏障,所以中日两军从8月11日开始,在这里进行了反复争夺。    
    8月1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猛攻南口守军阵地,另以1个大队(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地区的长城线助攻,并以一部在得胜口佯攻。南口中国守军第89师第529团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虽伤亡惨重,但仍顽强抵抗。战至13日,日军攻占南口镇。接着,日军沿关沟向居庸关攻击前进。中国守军利用山地有利地形坚强阻击,日军受挫。在南口镇西侧向长城线实施助攻的日军坂田支队也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顿兵于阵地之前。至8月16日,日军的进攻仍然毫无进展。    
    南口战斗展开以后,中国统帅部得悉日军主力即将发动向平汉路和津浦路的两线进攻,于是命令第一战区部队迅速完成此两线的防御准备,并命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地区的防御作战;同时令第1军团派一部兵力进至房山西北地区,掩护第14集团军前进。8月14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迅发所部,收复察北,以固绥围,一面援助汤军,以全公私,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国家民族,实利赖之。”    
    8月16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令刚从日本进入华北、在昌平以南集结的第5师团加入战斗,并指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作战。首先以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在坂田支队左侧展开,增强向长城线上中国守军的攻击力量。在此之前,汤恩伯已令第4师一部在长城线上的横岭城占领阵地;16日,又令新到达前线的第94师第564团与第21师第122团合编为吴绍周支队,在石峡附近沿长城线占领阵地。17日,日军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夺取了长城线上的最高峰1390高地。随之,日军第5师团主力逐次展开于长城线上1390高地至镇边城之间,向守军发动攻击,并将1050高地附近作为攻击的主要突击方向,企图以翼侧迂回战术突破长城线夺取怀来,以切断居庸关方面中国军队的退路。在此情况下,汤恩伯又令第4师第12旅加入横岭城附近地区的战斗。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策应平绥路东段的作战,曾命令刘汝明第68军和赵承绶骑兵军分向崇礼、张北、尚义、商都和化德一带伪蒙军攻击。但“察军对张北之攻击(令)仍迟迟未下。且其攻击部署,系临时收编之夏子明各部担任前线”,而刘汝明军的“基本之143师,仍分驻张垣、宣化、涿鹿一带,多未使用”。到8月18日,因日军逐渐增加,察军退取守势;加之张家口地势北高南低,平绥路在此拐弯,向北突出,形成不利因素。只有另派或增加有力部队夺取张北,驱除日军,才可确保张家口、掩护平绥路。鉴于以上情况,18日傅作义召集幕僚研究,决定“先以全力歼灭张北之敌,并将骑兵推进至多伦,保持张垣安全。然后再转移兵力,增援南口”,并将此意电告阎锡山。但阎锡山复电:“即率大军增援南口。”傅作义经一再考虑,仍拟维持原计划,以应事机。阎锡山又派王靖国军长传达命令:“先解南口之危。”傅作义迫不得已,表示服从上命,遂停止了向张北方向的进攻,将全部兵力运往南口前线。    
    日军第5师团加入作战,使中国守军第13军防线处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