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

第52节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52节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任务未付诸实施,因而失掉实际意义。    
    在举行国防会议期间,国民党于8月12日召开了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构。蒋介石为这个会议的主席。按照其职责,他可以不按平时的程序处理一切事务。至此,中国也进入了战时体制。    
    四、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与红军改编    
    战争形势迅速发展,使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迅速建立起来。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后,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在庐山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继续谈判。蒋介石宣布承认陕甘宁边区,但在红军改编方面尚有分歧,谈判陷于僵局。淞沪战役展开后,蒋介石于8月19日表示同意中共方面的主张,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并发表了红军改编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他说:“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且均与本党三中全会之宣言及决议案相合……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惟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予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和蒋介石的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毛泽东对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的建立作了高度的评价。他在9月29日发表的《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指出:“共产党的这个宣言和蒋介石氏的这个谈话,宣布了两党合作的成立,对于两党联合救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根据与国民党所订协议,于8月22日将在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第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下辖各师的领导干部是: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弟,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整编完了后,八路军即东渡黄河,进入华北前线参加对日作战。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发令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共编4个支队:第1支队,司令陈毅,副司令傅秋涛;第2支队,司令张鼎丞,副司令粟裕;第3支队,司令张云逸(兼),副司令谭震林;第4支队,司令兼政委高敬亭。1938年5月,新四军挺进苏南,在大江南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附录:大本营颁《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训令    
    (1937年8月20日)    
    大本营训令令字第一号    
    兹颁《国军战争指导方案》,仰即遵照实施之,此令。    
    大元帅蒋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二十日    
    国军战争指导方案    
    一、 本大元帅受全体国民与全党同志之付托,统率海、陆、空军及指导全民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对于侵犯我国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敌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    
    二、 大本营之组织如系统表(见附表第一)。    
    三、 大本营对于战争指导,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因此将军令、军政、财政、经济、宣传、训练划为六部,分担任务。各部应本主旨,适切运用,紧密联系,俾获最后之胜利,为共同一致之最高原则。    
    四、 为统帅指挥之便利计,将全军区分为五个战区,主战场之正面在第一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二战区。    
    五、国军对敌第一期作战预期至本年10月下旬为止。各部在此期间内应达成如后之任务,以确立我第二期对敌作战之基础。    
    甲,第一部    
    第一战区    
    迫近该当面之敌,实行柔性之攻击,以吸引其主力,俾我第二、第三战区之作战得从容展布,但如敌军企图真面目与我决战时,则应毅然尽全力以防制之。    
    第二战区    
    打破敌军惯用包围行动之企图,使其对我第一战区不敢放胆施行正面之攻击,同时牵制热河以东之敌军,使其对青岛、淞沪之作战不能转用兵力。    
    第三战区    
    迅将目下侵入淞沪之敌陆、海军及其空军陆上根据地扫荡扑灭,以准备敌军再来时之应战,同时对于浙江沿海敌可登陆之地区,迅速构成据点式阵地,阻敌登陆,或乘机歼灭    
    第四战区    
    除对敌海、空军之扰乱成战备态势外,应充分准备参加第一期之作战。    
    第五战区    
    本战区之特性,为对敌强行登陆之作战,故以立于主动地位,确占先制之利,根本打破敌军登陆之企图,此为作战指导上之第一要义。纵使敌军一部先行登陆,务必迅速围攻而歼灭之,不使后续兵团借此为安全登陆之掩护,此为作战指导上之第二要义。必要时在指定地区的范围内,扼要固守,绝对限制敌军之进展,运用机动部队而歼灭之,以确保我国军南北战场连系之中枢。    
    海军    
    淞沪方面实行战争之同时,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以内之敌舰,并绝对防制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协力于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    
    空军    
    空军应集中主力协同陆军先歼灭淞沪之敌(以敌舰及炮兵为主要目标),尔后任务另指定。    
    第一至第四预备军    
    除命令所指示者外,各依指定地区,迅速集中完毕后,根据各区前方会战之经验,各自实施(必要时可与中央各军事学校联络)适当之战时教育,并保有随时应战之机动性。    
    诸直属部队    
    与预备军同。    
    后方勤务部队    
    直接受第一部指导,适应各战区之要求,完成通讯交通诸设备,充实弹药器材各项补充。对积极运输之要领,务必分散配置,顾虑对空遮蔽,以免敌空军及炮兵之轰炸,且能不失时机补充前方,并考虑第二期作战之物资充足为要。    
    乙,第二部    
    政略内求社会内部之安定,以树立长期抗战之基础;外谋国际舆论之同情,使敌国受到孤立无援压迫。    
    丙,第三部    
    安定金融,整理税务,紧缩支出,筹发公债及募集外债。    
    丁,第四部    
    扩张产业,广辟资源,以极力讲求自给自足之方法。纵使国际间之交通被敌国遮断,我国军与民众战时生活上必需之资源,不因此而受重大之威胁。    
    戊,第五部    
    使民众晓然与抗战之重要,非努力抗战,即不能保我种族之生存,并使国际认识我国抗战系为保障世界和平,以期获得国际同情与援助。    
    己,第六部    
    以军事化之目的,组织及训练民众,使人人皆有为国牺牲决心与技能,并防止汉奸、间谍之暗中活动与蔓延。    
    六、 为达成上项任务起见,如何策定方案、预定实施步骤,参谋总长督令第一部与各战区司令长官、海军司令、空军司令、各预备军司令长官、各直属部队长官等,分别详细核定候核,其余各部,即自行酌定。同时发表“大本营组织系统表”如附表第一,“国军战斗序列”如附表第二。             
   
059                                         
  第三部分:“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          
中国军队防守华北的作战部署 
TOP                        
     
    平、津失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判断日军必将向中国内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为适应全面抗战的形势,迅速组建了新的统帅机构,划分战区,调整部署。  
    当时判断日军进攻的重点(也即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在华北方面。而“主战场之正面在第一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二战区”。规定第一战区的作战任务是:“近迫该当面之敌,实行柔性之攻击,以吸引其主力,俾我第二、第三战区之作战,得从容展布。但如敌军企图(以)真面目与我决战时,则应毅然尽全力以防制之。”第二战区的作战任务是:“打破敌军惯用包围行动之企图,使其对我第一战区不敢放胆施行正面之攻击,同时牵制热河以东之敌军,使其对青岛、淞沪之作战不能转用兵力。”中国统帅部对平绥铁路线十分重视,认为“平绥路为第二战区之生命线,亦中苏连络之生命线,更为我国军旋回作战之能实施与否之中枢线,应以南口附近为旋回之轴,以万全、张北、康保等地方为外翼。要固守南口、万全,国军作战方有生机;要攻略张北、赤城、沽源,国军方能展布。如南口、赤城、沽源之线始终为国军保有,则平、津方面之敌,决不敢冒险南下,故本战区之作战任务为:第一步,以该战区现有之兵力,最低限度必须固守南口、万全之线,以俟第一战区转移兵力之到达。第二步,第一战区转移兵力到达后,向赤城、沽源之线转移攻势。第三步,依战况之推移,对于山西东北方面,厚积兵力,以期永久固守。”为加强华北的防御力量,统帅部从8月上旬开始急向华北调集兵力,调整部署。    
    至8月中旬,各部队的部署已基本上就绪。第一战区方面,以津浦路北段为右地区,由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部防御,部署于静海、马厂、固安、霸县、雄县地区;以平汉路北段为左地区,由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部防御,一部位于琉璃河、高碑店地区,主力位于房山、保定、徐水地区;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部为第1机动兵团,位于北平以西地区,准备策应平绥路上昌平、南口的作战。第二战区方面,以第35军、第13军等部组成第7集团军,由傅作义任总司令,汤恩伯任总指挥,部署于察哈尔地区,阻击沿平绥路东段前进的日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部,位于晋北地区,防御平绥路西段;阎锡山自兼总预备军总司令,位于太原地区。另外,第8路军(于9月12日改为第18集团军,划归第二战区)总指挥朱德部为第2机动兵团,部署于蔚县、涞源一带,准备策应平绥路上宣化及万全方面的作战,并负责袭击日军的后方。    
    华北防御作战第一、第二战区中国军队的战斗序列如附表3…1-1、3-1-2。    
    附表3-1-1中国军队第一战区指挥系统表(1937年8月初)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蒋介石(兼)    
    第1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副总司令冯治安、    
    万福麟第29军军长宋哲元、第37师师长冯治安(兼)第38师师长张自忠第132师师长王长海冀北保安队司令石友三冯治安(代)第67军军长吴克仁第107师师长金奎璧第108师师长张文清第53军军长第116师师长周福成第130师师长朱鸿勋第91师师长冯占海万福麟(兼)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第1军团(第26路军)军团长孙连仲第27师师长冯安邦第30师师长张金照第31师师长池峰城独立第44旅 旅长张华堂第2集团军    
    总司令刘峙——第52军第2师师长郑洞国第25师师长张耀明军长关麟徵第3军第7师师长李世龙第12师师长唐淮源军长曾万钟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第17师师长赵寿山第47师师长裴昌会独立炮兵第7团团长张广厚    
    第14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第14军第10师师长李默庵(兼)第83师师长刘戡第85师师长陈铁军长李默庵第14军团(第27路军)第42师师长柳彦彪第169师师长武士敏第38军教导团军长冯钦哉第32军军长商震第141师师长宋肯堂第139师师长黄光华第142师师长吕济第15军第64师师长武庭麟第65师师长刘茂恩(兼)军长刘茂恩第40军第39师师长马法五补充团团长李振清独立第46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