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汉:白日薄西山 >

第30节

汉:白日薄西山-第30节

小说: 汉:白日薄西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廷见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家于患难之中。一时群起响应,声势颇大。
    董相国愤怒了好些天,关东联军从统帅到诸位太守将领,他皆委以重任,使之镇守关东,没想到没有一个向着自家,
他开始对整个京畿和关东地区疑虑重重。
    到处是阴谋。
    董卓觉得,要寻求对付关东联军的方略,还得向周毖和伍琼询问。
    他先召伍琼来内厅商量。伍琼穿着朝服来了。他安慰了董相国几句,说这些人不过是乌合之众,相国兵马乃天下劲
旅,击之如摧枯拉朽。董卓见他忠心耿耿,大为高兴,亲自送他至内厅门口。伍琼拱起双手向董卓行礼辞别,董卓也抬
手致意。这时,他见一道寒光直穿胁下。董卓身体虽肥,但一点都不笨拙,微微往旁边一闪,然后一把拿住伍琼的手臂。
    伍琼心里暗暗叫苦,没想到董卓的膂力如此之大。董卓叫来卫士将刺客缚了,他也吓得汗透内衣。
    “卿想造反吗?”
    “你不是我的君王,我也不是你的臣子,何反之有?你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天是我的死期,故来诛杀奸贼。恨
不能车裂你于市朝之上,以谢天下!”
    伍琼死后,周毖也被捕杀。此后,董卓让吕布不离左右,因而无人下得了手。
    董卓大会朝臣,请大家议论大发兵马、讨伐关东联军之事。尚书郑泰出来唱了反调:“夫政在仁德,不在兵众。”
话没说完,董卓就打断了他:“如卿之言,兵马皆是无用之物?”
    董卓对这帮人怀疑到了极点。
    郑泰马上就打消了董卓的疑虑:“臣的话并非如此。臣只是以为关东军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明公您出自西州,少
为将帅,娴习军事。而袁本初公卿子弟,生长京师;张孟卓(张邈字)乃东平长者,平素坐不窥堂;孔公绪(孔佃字)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他们皆无军旅之才,临锋决敌,非能与公匹敌。何况,他们起兵皆没有天子的委命,师出无名,
尊卑无序,因而不可能同心协力,齐进齐退。且关东承平日久,民不习战,而关西屡遭羌寇,妇女都能挟弓而战。天下
人所畏惧的,无过于并、凉之人与羌胡义从,而明公拥之为爪牙,好像驱虎狼以赴犬羊、鼓裂风而扫枯叶,谁敢御之?
明公现今秉国公正,讨灭中官,树立忠义,奉辞伐罪,又谁敢御之?然而,无事征兵以惊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为盗,
放弃仁德,自亏威重啊!”
    郑泰的话,让董卓放了心,更让朝臣们放了心。董卓即拜郑泰为将军,命他负责讨伐关东联军。第二天,董卓又起
了疑心,收了昨天的成命,拜郑泰为议郎。
    正月里,关东联军还是同西北军交了锋。
    由河内太守王匡率领的关东联军先头部队,到达洛阳东北的河阳津渡口,打算渡黄河南进。董卓派出两支人马迎敌。
一支向平阴渡进发,做出从这里渡河进击的态势;另一支则悄悄地从小平津渡河,向北行进了一段,再向东绕至敌后。
王匡的人马遭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关东联军锐气大挫。
    很快,董卓作出了一个具有长久战略意义的选择,迁都长安。
    进军京师的期间,董卓明白了一个道理,大汉确实如袁本初所言:恩泽深厚,兆民戴之。今天下大乱,但大汉天子
这个名称,可以成为一切举措的最正当的借口。京师是大汉二百多年的首都,这里根基牢固,难以动摇,要控制天子,
进而自己称帝,必须把天子挟持到自己的根据地——关西。
    他准备迅速行动,先将天子迁出京师,自己率部分西北军击垮关东联军。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关东联军的威胁;另一
方面,董卓得到了一个情报:南匈奴单于于扶罗率数千骑兵与河北诸山谷黄巾的一支——郭太所率白波谷黄巾合兵一处,
寇掠郡县,兵马已至河东平阳。如果他们渡过黄河,从东京洛阳去西京长安的通道将被切断。
    董卓在正式召集公卿商议迁都之前,上表奏请拜河南尹朱俊为太仆。作为自己的副手,他对朱俊在军事上的才干十
分欣赏。先帝驾崩之际,河北诸山谷的黄巾曾经寇掠河内,逼进京师,朱俊就任河内太守,带着家兵将黄巾击退。董卓
想让他谋划洛阳一带的军事。可朱俊将军对董相国派来的使者说:“国家西迁,必负天下之望,以成山东之衅,臣不知
其可也。”
    使者说:“相国召君受拜而君拒之,没有问君迁都之事而君却言之,这是何故?”
    “做相国之副,非臣所能胜任;迁都不是个好办法,这是国事之所急。臣辞所不堪,言其所急,正是做臣子应该做
的。”
    董相国还是议论迁都了,他打算先耐着性子和这班文臣们讲道理。他说:“高祖都关中,十有一世;光武都洛阳,
于今也十有一世了。我看了《石苞谶》这部秘书,上面说应该迁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
    一阵沉默之后,司徒杨彪出来说:“移都改制,是天下的大事。从前关中遭王莽之乱,残破不堪,故光武皇帝改都
洛阳,历年已久,百姓安乐。今无故捐弃宗庙、园陵,恐百姓惊动,必乱如沸粥。至于《石苞谶》,乃妖邪之书,岂可
信用?”
    董相国又道:“关中肥饶,故秦得以吞并六国。且陇右出产木材,杜陵有孝武皇帝的陶灶,作砖瓦,一朝可办。至
于百姓,何足与议。如有作乱,我以大兵驱之,别说是西去长安,就是东去沧海,也可办到!”
    杨彪还在争辩:“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请明公三思!”
    董相国的耐心有些不够了:“公欲阻碍国之大事吗?”
    太尉黄琬也不知趣,对董相国说:“正是因为此乃国之大事,杨公之言,难道不值得明公考虑吗?”
    董相国听了,沉下了脸,不作回答。
    司空荀爽见势不好,怕这二位再这么迂下去,就掉了脑袋。赶忙出来对他们说道:“相国难道高兴迁都吗?山东兵
起,非一日可禁,故而迁都以图之,此乃是秦、汉开国时的形势。”
    董卓听了,面色缓和,宣布散会。
    会后,杨、黄二人又上驳议。
    二月五日乙亥,董相国以灾异之故,策免杨、黄,以光禄勋赵廉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杨、黄二人有些怕了,亲自去给董相国赔不是,董相国也是个好面子的人,马上拜他们为光禄大夫。
    现在,董相国还是放心不下,他还想到了一个威胁,那就是自己的根据地关西地带,驻扎着西北军的总节度皇甫嵩
将军。此人与自己有隙,会不会在后面对自己下手。他与皇甫将军之间的隙缝可谓越来越大了,也可以说是发展到了仇
恨的地步了。
    董相国进了洛阳,就打听得皇甫将军的叔父、已故护羌校尉皇甫规将军有一后妻,寡居京师。董相国听人说皇甫家
的寡妇年轻貌美,而且写得一手好字。董相国想起来,自己从前受皇甫规将军节度时,接到的军令板上,确实是一笔好
章草。
    董相国出身职业军人,身边尽是些狐媚妖姬,没见过什么大家风范的女人,于是他派人以重金作为聘礼送到皇甫家
门前。第二天,皇甫家的寡妇轻车来到相国府,跪在门口,向相国婉言陈辞,谢绝婚事。
    董相国见她果然仪范出众,风采动人,颇是垂涎。可是她居然敢不从命,董相国怒火中烧,他让侍者拔出刀来,围
住这个弱小的女人,说道:“孤之威令,欲令四海风靡,哪有一妇人能够抗命的?”
    谁知皇甫家的寡妇是个烈性子,她站起身便骂:“你这个羌胡之种,毒害天下,还不够吗?妾之先人,清德传世,
夫君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当初,你不是他手下的走卒吗?竟敢对长官的夫人行此非礼?”
    董相国在自家大门口,被一个女人破口大骂,还被揭了老底,怒不可遏,他下令卫兵将皇甫家的寡妇绑在马车上,
鞭杖齐下。
    皇甫将军的妻子对打手说:“何不下手重些,请干脆点吧!”不一会儿就断了气。
    董相国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心悸。
    他不敢贸然地调动皇甫嵩,于是先调京兆尹盖勋回来做议郎。与京兆尹毗邻的扶风郡正是皇甫将军的驻地,盖勋又
是皇甫的老战友,调他进京,可以观察皇甫嵩的反应。
    帝国的左将军皇甫嵩手上有三万兵马,盖勋一接到调令,就去找皇甫嵩,劝他举兵声讨董卓。皇甫将军告诉他等等
再说。
    董相国这里等不及了,他又征拜皇甫嵩进京,担任城门校尉。
    皇甫嵩的长史梁衍对皇甫将军说:“将军如果去了,小则受困辱,大则遭祸殃。现在天子先来长安,董卓自留洛阳,
不如以将军之众,迎接至尊,然后奉诏讨贼。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董卓可擒也!”
    皇甫将军摆摆手,命人准备车马去洛阳。盖勋见状,也一同去了。
    董相国放了心,他还提升盖勋为越骑校尉。这是因为有一天开军事会议,朱俊向董相国说了一套战术。董相国最讨
厌别人在自己面前奢谈军事,他对朱俊一挥手:“孤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触乱军法,脏了我的刀!”
    盖勋立即反驳:“往古之时,殷高宗武丁,英明过人,尚且求人箴谏,何况是您呢?反而要杜人之口?”
    董相国先是一愣,然后大笑:“二位爱卿,孤刚才失礼了!”
    初平元年二月十七日丁亥,天子的车驾西迁长安。
    立国四百多年的大汉,到了她的劫期。
    董相国命部分军队负责驱赶京师吏民西迁,将西京的国政委与王允。自将精兵屯驻于毕圭苑。董卓是不打算回来的,
也不允许今后还有人回到关东,于是他下令烧毁大汉立于洛阳的宗庙、宫殿、各级官署直至民宅。财物也是他所关注的,
于是国库荡然,京师的富室几乎都以谋逆罪而被西北军的军事法庭草草判决,家财悉数没收运往长安。董相国觉得这些
东西还不够他将来的开国费用,又密令吕布率人开掘大汉列祖列宗的陵墓和一些公卿的墓冢。
    京师周围二百里内,人烟绝迹,鸡犬之声不闻;西去路上,百姓饥饿倒毙,备受兵士抄掠,积尸盈路,野狗豺狼,
成群出没。
    只有一样东西,董相国和他的将士们都看不上眼,那就是大汉皇家图书馆和太学里汗牛充栋的典籍。董相国觉得,
这些竹简和丝帛是制作火把的绝好材料,当然他的兵士们还作了发挥,他们将大批的帛书当作车篷和口袋。这些典籍是
大汉最值得骄傲的宝藏,在秦始皇用大火和酷刑扫荡文化之后,大汉开国初期的帝王们一点一滴地从民间将五经六艺以
及诸子百家之言收至中央,又网罗博士,召收弟子,研读经典,培育出一门门的学问。财富可以迅速地复制,而文化则
逝者如斯。当初光武皇帝定都洛阳时,用马车从关中长安以及全国各地往洛阳运送典籍,共计两千辆次。这次西迁,王
允特别让人抢救图书,可惜只运出七十车,路上又丢弃了大半。董相国的这把火,使得大汉最为深远的立国根基毁于一
旦。以后的王朝,只能将从民间收集到的古文写本的五经立为官学,而大汉发展出的熔天地人为一炉的博大而实用的今
文经学,至今都寻不出个真面目了。
    蔡邕现任五官中郎将,奉驾西迁去了。他不知道,他立在太学里的石经,已被焚烧太学的大火烤焦、发脆,在一阵
大雨之后,轰然裂断,纷纷倒塌。
    蔡中郎的心也和石经一样焦热,当然,他已经顾不上担忧石经了,因为发生了一件更令他担忧的事情:他的爱女文
姬失散了。
    文姬与父亲走散了,她茫茫然不辨东西,只觉得京师到处是火、兵、马、刀、剑、血、泪。忽然,她迎头碰上一队
西北军,这群军士骑在马上,押着几辆牛车,叫嚣着而来。
    文姬躲闪不及,被兵士抓住。她大声分辩,兵士们哈哈大笑,对她哇里哇拉喊了一通,把她扔到车上。她明白,这
些人不是羌就是胡,不通汉语。上了车,文姬就吓晕过去了。车上全是妇女,车身四周的木栏上,系满了血淋淋的人头。
她们告诉文姬:这些,都是她们的丈夫。她们是京师郊区的民众,二月的今天,是他们祭祀土地神的社日,当祭祀正在
进行时,来了这队军士,他们开始了屠杀。
    等到文姬醒来时,她们已到了河东境内的黄河渡口。这里等候着匈奴的兵马,他们是来趁火打劫的,而且与董相国
的军士们进行奴隶贸易。羌胡乃至匈奴,这些民族在当时之所以是彻头彻尾的野蛮民族,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把自己种族
之外的人当作牲畜财产,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之中,还没有人类这个词语。
    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