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汉:白日薄西山 >

第28节

汉:白日薄西山-第28节

小说: 汉:白日薄西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又倒向袁绍。他干脆让袁绍担任总指挥,命他为司隶校尉,假节,可专命令。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接着,
大将军又让洛阳的司法部门指控中官,让董卓继续进兵,并让他速派快马从驿道驰奏太后,声称将进兵平乐观。
    何太后终于害怕了。她下了懿旨,辞退了所有的中官,命他们各自回宫外家中,只留了大将军的亲近在宫里办公。
    第二天,大将军的府第外面跪满了中官们,他们叩头谢罪,请大将军从宽发落。袁绍见状大喜,示意大将军下手处
决。可何进却对中官们说:“天下汹汹不安,正是由于诸君。董卓马上就到,诸君还不早早回乡避难?”
    袁绍无奈,只得让人通知各地州郡,说大将军命地方长官收杀中官,逮捕其亲属。
    一头白发的张让跑去见自家的儿媳、何太后的胞妹,跪下便叩头:“老臣得罪,你也得和我一道遣回故乡。惟累世
受恩,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再能进宫伏侍皇太后和陛下一次,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
    张家儿媳去找母亲和姐姐哭闹,于是诏中官可以回宫入值。
    九月一日戊辰,大将军自上次嘉德殿逃命之后,第二次独自进入南宫面见太后。他也带了两个心腹将佐吴匡和张璋
同来,到了宫门口,大将军让他俩按朝例在外等候。他对妹妹说,这样不行,必须将诸常侍杀了,告谢天下,大汉方可
安宁。
    大将军一进宫,张让就找到中常侍段珪:“大将军一直声称有病,先帝驾崩,他不临丧,不送葬。现在突然入宫,
意欲何为?难道窦氏之事又要发生了吗?”
    “我先去太后窗下听个明白,张大人可速去召人。”段珪说。
    大将军谈完话,尚未走出南宫,一个小黄门叫住了他,说太后与天子请大将军留步,去嘉德殿说话。
    大将军很高兴,妹妹终于回心转意了,让天子也到场,而且是去嘉德殿这样的正式议事朝堂,一定是要颁诏了。
    刚进殿,大将军就发觉不妙,因为御座上没有天子和太后。回身一看,几十个中官手持刀剑拦住了去路。
    张让站了出来:“大将军阁下,天下溃乱,也非全是我等的过错。当初先帝因太后杀了王美人而要废后,我等涕泣
救解,又各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和悦天子之意。我等之所以如此,就是想日后依托阁下的门户啊!可你现在却要诛灭
我等,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没等大将军有所辩解,气愤到极点的尚方监渠穆,拔剑猛刺,何进惨叫倒地。
    不一会儿,正在尚书台值班的官吏们接到诏书:拜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卿许相为河南尹。尚书台的官吏见
这一人事安排相当突然,便对送诏的中官说:“请大将军出来共同议定!”
    “可以!”说着,中官把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掷向办公桌:“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等了这许多长的时间仍不见大将军,吴匡和张璋显然焦急万分。这时,宫门紧闭,他俩知道事变,立即派人去大将
军府报信,同时开始攻打南宫的大门。
    不一会儿,虎贲中郎将袁术率兵赶到。袁术下令包围南宫,进而火烧南宫青琐门。青琐门,以门上有工艺精巧的青
色雕镂而得名,大火一起,化为乌有。
    张让、段珪一边命中黄门卫士坚守南宫,一边去见太后,报称大将军率兵反叛,烧毁宫殿,攻打尚书台。也顾不上
太后有什么反应,张常侍和段常侍命卫士簇拥着太后、天子以及陈留王,劫持一部分官吏,从南、北宫之间的复道向北
宫奔去。
    复道有两层,这伙人从上层阁道逃跑,跑了一半,段常侍从一扇窗户看见尚书卢植持戈站在下面。卢植也看见了他,
用戈指着段常侍大喊:“尔等中官,竟敢劫持陛下和太后,快快下阁伏罪!”
    段常侍情急之下,把何太后拖出来,从窗口猛推下去。卢尚书的手下忙接住了太后,可阁道上的人却跑了。
    宫外,袁绍行使起了总指挥的权力。他让叔父、太傅袁隗矫诏召樊陵、许相入朝,两人一到,即被斩首。他和何苗
带着一队人马刚到朱雀阙下,就遇上一群从宫中跑出的人。袁、何二人麾兵上前,竟捕得大长秋赵忠,就地诛杀。
    吴匡见到何苗,他知道何苗与大将军不同心,恨其入骨,又怀疑何苗与中官共谋。于是他对部下说:“杀大将军的
就是车骑将军,吏士们能为大将军报仇吗?”
    吴匡是大将军的卫士长,他的部下和他一样,对大将军死心塌地。听了吴匡的话,都哭着喊道:“愿致死!”这时
正好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带着西北军的先头部队赶到,吴匡便领着他们攻杀何苗,把他的尸体抛在御花园中。
    晚上,袁绍命将北宫的大门封上,搜杀南、北两宫的中官。
    从早至晚,大搜捕一直在进行着,两宫大乱。许多士兵不认识谁是中官,将官们说,见到不长胡子的就杀。
    可是,并非不长胡子的就是中官。许多办公机构里的官吏不长胡子,有些在宫中干活的工匠也不长胡子,可大兵们
不管,杀人杀得性起,恨不得见人就杀。于是许多不长胡子的正常人做了刀下冤鬼。有几个聪明的急中生智,赶忙脱下
裤子,露出命根子,才保住性命。
    九月三日庚午,张常侍和段常侍见无法支撑局势,便和几十个常侍及中黄门卫士,带着天子和陈留王打洛阳城东北
的谷门步行出逃。他们翻过京师城北的北邙山,向黄河渡口方向奔走。袁绍的兵马只顾在城里搜杀,他根本就没有留意
在此危急关头,必须首先保护天子。所以袁绍不知道他们的出走。
    只有两个人,始终在寻找天子,他们是尚书卢植和河南尹王允。王允让自己的部下、河南郡中区的警备长官贡闵带
兵跟随卢大人前去。
    天黑的时候,他们在黄河岸边小平津渡口追上了天子一行。
    卢尚书向天子跪行大礼之后,贡闵便上前对张、段两位常侍喝道:“今不速死,吾将杀灭尔等!”说完,他手起剑
落,一个中官倒下了,就这样,他一连杀了四五个。
    张让、段珪等人吓得面无人色。最后,张让镇静了下来,这个老宦官颤巍巍地走到天子面前,叉手再拜,叩头不止。
然后,他对天子说:“臣等就此辞别陛下了,望陛下自爱珍重!”
    他们跳进了黄河。黑夜的暗流把他们带向深处。
    张让最后的告辞,是值得玩味的,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大汉帝国的天子和中官的关系。本朝自光武皇帝光复以来,共
计十三帝。从第四位天子孝和皇帝起,凡是能于在位期间主持朝政的,无不出于中官的忠心扶持。近者如孝灵皇帝自不
待言。远者如孝和皇帝,外戚窦氏立他为帝时,他才十岁。永元三年(91)正月,帝加元服之际;中常侍郑众经过周密
策划,一举翦灭大将军窦宪的势力,孝和皇帝得以亲政十五年。孝殇皇帝为孝和皇帝少子,百日即位,两岁即亡。邓太
后又立其十三岁的堂兄孝安皇帝。如果不是老太后于建光元年(121 )去世的话,年寿仅三十二岁的天子,恐怕连最后
五年的亲政的机会都捞不到。孝顺皇帝作为孝安皇帝的独生子和钦定的太子,却因为皇后阎氏的反对而被父亲废为济阴
王,当孝安皇帝驾崩,阎太后的家族又想在皇室之中选择一个便于操纵的幼主时,中黄门孙程等人在一个黑夜割袍起誓,
发动了崇德殿政变,迎立了十一岁的济阴王。孝顺皇帝亲政达十九年,年三十驾崩。此后,梁氏外戚拥立了孝冲、孝质
两位相继夭折的幼童天子,于是他们又立了十五岁的孝桓皇帝,十二年后,孝桓皇帝才得以在厕所之中与小黄门唐衡、
中常侍单超等人密谋,打倒了大将军梁冀。
    一个偌大的帝国,君主不能没有权威。在大汉的君主废立被外戚们玩弄于掌中之际,士大夫们往往没有坚决拥戴皇
权的信念,因为他们是官僚,在他们眼中,君主只是帝国的象征物,而庞大的帝国机器的运转,靠的是官僚行政机制。
所以当外戚们玩弄幼主时,士大夫们总以为这是皇室的家事,因而以消极的态度处之。可是中官们一开始却有着义愤之
心,中常侍郑众就是一个名声相当好的中官,他的同事蔡伦的名声也很好,在当时,这一点要比他发明了造纸术更为人
所知。但这个集团的成员与外戚一样,都是不忠实于或者不知道忠实于帝国法律的人,他们拥护了君权,却不知道君权
到底是什么,因而常常做出维护了君权却破坏了帝国正常行政的事情,故而也就从根本上破坏了君权。随着他们私欲的
膨胀,他们的拥君与外戚的行为又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们拥戴的君主中,没有一位称得上是明君的。
    且说张让等人跳了黄河,卢尚书让贡闵护驾还宫,自己先行回京,召集公卿百官迎驾。
    夜深了,难辨道路。贡闵保护着天子和陈留王借着萤火虫的微光向南行走。走了几里之后,兵士们发现了一辆老百
姓用的板车。他们把受了惊吓又困得要命的天子和陈留王放上车,推行到洛舍,贡闵下令休息。天子哭闹着要找母后,
贡闵束手无策,倒是陈留王安慰了哥哥几句,天子这才睡去。
    次日天明,贡闵找来两匹马,让天子独乘一匹,自己抱着陈留王共乘一匹。到了北邙山南面的山坡下,终于见到前
来迎驾的公卿大臣们。第一个上前参见的是故太尉崔烈。
    突然,西边传来军号和马蹄声,滚滚尘土中,不知来了多少兵马。天子又吓得啼哭起来。公卿及兵士们也很紧张。
    旌旗开处,董卓高大肥硕的身影出现了。他驰至近前,滚鞍下马,朝着天子走来。
    天子哭得更凶。一个大臣上前拦住董卓,喊道:“有诏却兵!”
    董卓将他拨到一边:“诸公身为国之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播荡,却什么兵?”
    崔烈上前呵叱道:“董卓回避!”
    董卓大怒,指着崔烈的鼻子吼叫:“我等昼夜兼程,行三百里而来,你竟敢说什么回避?看我不能断你们的头!”
    董卓凶神恶煞的样子和他身后的刀光剑影,把众人都吓住了。
    董卓走到天子面前,天子见他一脸横肉和虬髯,脸都白了。董卓说:“下臣甲胄在身,不行大礼了。陛下到了这一
步,都是因为您让诸常侍和小黄门胡作非为,以取祸败。陛下责任不小啊!”他又问天子出城的经过,天子面色迷惘,
语无伦次。
    董卓又走到陈留王面前,脸色和悦了许多,他张开手臂:“在下便是董卓,让我来抱你上马。”
    陈留王比天子要镇静得多,他也不回答,任凭董卓将他抱上马。一路上,董卓问他这两天的经历,陈留王一一为之
叙述,董卓笑着说:“王爷幼而聪慧,令下臣钦佩。下臣听说,王爷是董太后带大的,下臣也姓董,论起来,也可以算
是太后的同族吧!”
    大队人马开进了京师。天子一回宫,朝廷下了大赦令,改元昭宁。命武猛都尉丁原为执金吾,掌典禁军。拜董卓为
司空。在检点皇家法物时,发觉传国玉玺丢失了。
    这时,鲍信招募的兖州兵马也开至京师,他见董卓带来了兵马,便去找袁绍说:“董卓拥强兵,必有异志。今不早
图,必为所制。可趁其新至疲惫,突然袭击,一举可擒!”
    袁绍沉吟不决。鲍信见势不妙,带着兵马回兖州去了。
    董卓虽然粗野,但不乏智谋。他带进京师的步骑不过三千,一入城,他就收编了何进、何苗的部曲。为了让京师的
公卿乃至禁军们慑服,他密令部下在夜里悄悄出城,第二天大张旗鼓地入城,就这样连搞了好几天,京师的人不知道来
了多少西北军。
    西北军的军纪让京师的百姓们心惊胆战,无论是汉人军士,还是羌胡军士都喜欢抢劫、杀人、奸淫。
    九月五日癸酉,董卓大会公卿。他昂着头说道:“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
更立陈留王,众卿以为如何?”
    大殿上鸦雀无声,无人敢出来言语。
    “当初霍光定策,延年按剑,有敢违抗大议者,皆以军法从事!”
    大殿上又回响起董卓恐怖的声音。
    可是,卢尚书站了起来:“从前太甲既立,昏昧不明;昌邑王罪名过千百,故而有伊尹、霍光废立之事。当今天子
富于春秋,行无失德,不可与前事相比!”
    董卓的脸上显出怒容:“罢了他的座,拉出去斩了!”
    兵士们进来,将卢植拖了出去。
    侍中蔡邕进前:“将军息怒。卢尚书和将军一样,皆是为匡正汉室。如将军一怒而诛之,天下人岂不误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