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129节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129节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聪明;他设法让僖宗忙忙碌碌,同时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他的支配 
  地位在875年被委任掌管神策军时显示了出来。现在他不需请示皇帝便能任 
  命官员,分赠赏赐,皇帝显然无保留地信赖他处理朝廷事务的能力。田令孜 
  千方百计给皇帝的内库增加收入,其中包括计划籍没京师富商的财产。任何 
  反对他的计划的人都有被处死的危险,甚至政府中最高的大臣们也害怕公开 
  与宦官作对。 
       除了满足他个人的野心之外,田令孜寻求普遍提高宦官威信的办法,880 
  年他任命京师和地方的高级宦官职务时采用了迄今为止只是在任命宰相时才 
                   ① 
  用的庄严仪式。田的极端冷酷和他对皇帝的牢固控制当然引起僖宗外廷官员 

① 《资治通鉴》,卷252 第8166 页;《旧唐书》,卷19 下第689—690 页;《新唐书》,卷9 第263 页。 
① 他的传记见 《旧唐书》,卷184 第4771—4772 页;《新唐书》,卷208 第5884—5889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53 第8225—8226 页。 

… Page 433…

  极度不满,毫无疑问,他在朝廷的地位更摧毁了大臣们中间的一切共同使命 
  感,而且粉碎了恢复唐朝皇权的任何希望。 
       唯一强大到足以和田令孜抗衡的角色是另一个宦官杨复恭。与田令孜不 
  同的是,他是最有势力的宦官“世家”的成员,他的祖先在神策军充当高级 
                      ② 
  将领近百年之久。他的经历和一个普通的朝廷官员是很相似的。在被枢密使 
  杨玄翼收为养子之后,他先后担任过一些地方的监军使,并在镇压庞勋叛乱 
  中起过重要的作用。然后他回到京师任宣徽使,869年接替义父杨玄翼为枢 
  密使。杨复恭代表宦官集团中与朝廷机构完全合作的那一部分人,他忠于王 
  朝,而不是忠于任何皇帝个人。他认为,田令孜是暴发户,就像懿宗朝的官 
  员对懿宗的宠臣的看法那样。田令孜对杨复恭在政府正规机构中的地位造成 
  了直接的威胁,所以他们之间开始权力之争是不足为奇的。然而,田令孜对 
  新皇帝的个人支配地位和他对宫廷禁军的指挥证明是决定性的,杨复恭被降 
  职,暂时退休,像一个官员那样退隐林泉。他受过很好的教育,在懿宗统治 
  的晚年宦官与官员们共同起来反对懿宗的宠臣时,他似乎与某些外廷官员有 
  很好的关系。也许杨家和其他重要宦官家族所表现出来的效忠王朝超过效忠 
  皇帝个人的态度,有助于缓和他们和外廷官员之间的紧张关系。 
       正如杨复恭的经历显示出极像一个高级文官的经历类型那样,他的“堂 
                                                  ① 
  兄弟”杨复光也担任过许多高级军事职务。和他的“堂兄弟”一样,杨复光 
  也受过相当好的教育,他的传记描写他是一个大义凛然和有决断力的人。在 
  懿宗统治时期,宰相杨收怀疑杨复光密谋反对自己,曾将他逐出京师。当黄 
  巢叛乱时,杨复光被委以一系列极端重要的军事的和交涉的使命。他对政府 
  对付叛军的政策有重大的影响,并协助付诸行动。他在这些年中的成就博得 
  了人们很高的尊敬。 
       尽管杨复光在黄巢叛乱时为王朝效劳,宦官与官僚之间的紧张关系仍在 
  继续。虽然宦官参加政府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他们的势力和影响所及超出 
  了可以容忍的范围。甚至在政府从流亡中回来以后,田令孜仍然控制着僖宗, 
  因此他成为京师和京外官僚们猛烈攻击的目标,他在朝廷的地位仍是任何努 
  力重新控制京师以外各地区的活动的主要障碍。僖宗统治下的三个最有影响 
  的宦官——田令孜、杨复恭和杨复光——试图把义子安置到重要的地方职位 
  上,以此将他们个人的势力伸展到外州。仅杨复光的义子任刺史、地方将领 
                                    ① 
  或更高职务的就在10人以上。 田令孜在京师以外地区的阅历比起杨氏兄弟 
  来要差得多,他也曾试图用任命其兄弟陈敬瑄为家乡所在州节度使的办法来 
  建立他的地方势力。在建立个人与封疆大吏的关系方面,宦官们不过学朝廷 
  大臣们的样子,但是,以这种个人的结合和联盟来代替对政府的效忠,其结 
  果又进一步损害了唐王朝的力量。 

                        僖宗时期的外廷:贵族统治的复辟 

       僖宗统治的最初几个月和他父亲亲政时相似,都采用只委派豪门大族的 
  次要成员或没有多少个人力量和影响的官员担任最高职务的办法,来加强对 

② 他的传记见 《旧唐书》,卷184 第4774—4775 页;《新唐书》,卷208 第5889—5892 页。 
① 他的传记见 《旧唐书》,卷184 第4772—4774 页;《新唐书》,卷207 第5875—5877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58 第8419 页;《旧唐书》,卷184 第4775 页;《新唐书》,卷186 第5428 页。 

… Page 434…

  新政权的支持。南朝萧梁家族上了年纪的后裔萧倣在873年腊月被任命为宰 
                                                                      ② 
  相,以取代腐化的和受人怨恨的韦保衡,后者已被逐出朝中。萧倣是一个正 
  直和节俭的人,他坚定地反对懿宗对佛教的过分庇护。他曾是一个著名的节 
  度使,在865—868年负责大修黄河堤防。他的祖父、叔父和侄子都曾担任宰 
  相,所以他的任命是稳健和保险的。萧倣很快便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叫裴 
  坦的人同为宰相;裴坦是在整个唐代与皇族有密切联系的著名裴氏的一个小 
  支系的成员。裴坦在得到任命后不久便病死,他由懿宗朝一个不甚知名的宰 
  相刘瞻所代替,刘曾于870年被贬出朝廷。 
       然而,下一个任命暗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变化,即权力回到原来已有根 
  基的政治和社会贵族集团手中,它们的地位在懿宗朝曾被系统地削弱了。874 
  年阴历八月,在新任命的宰相刘瞻可疑地死去以后,政府指定崔彦昭为相。① 
  崔彦昭是宪宗朝宰相崔群的侄子,“东北”旧贵族集团的典型代表,清河崔 
  氏的成员,因此也是山东(即河南和河北)那个排他性的“七姓”集团的成 
  员。9世纪上半期这个集团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是很深远的,在他们中间崔氏 
  显然有特殊的重要性。当9世纪30年代宦官与官僚之间剧烈斗争时,崔氏的 
                                 ② 
  头面人物领导官僚的一方。武宗朝的宰相中崔氏有三人,宣宗时有四人。在 
  懿宗时期有意使这个集团黯然失色之后,874年任命崔彦昭的决定是一件具 
  有重大意义的事。 
       崔彦昭不仅有给人深刻印象的家庭联系,他还是一个聪明而有学问的 
  人,在任职时表现出处理实际问题的出色能力,特别是在河东任节度使时(870 
  —873年),他成功地抗击了沙陀突厥的进攻。根据所有这些原因,他的拜 
  相是多年来较为积极的宰相任命。但任命他为宰相的真正意图是无法知道 
  的。唐王朝面临极为困难的问题,所以要求强大的和统一的领导,这样一种 
  普遍的意识一定是他得以任命的一个因素。此外,在僖宗童年时显然掌握着 
  任命大权的宦官们,对无法预料的皇帝宠臣——像在懿宗朝曾控制朝廷的那 
  些宠臣——的兴起的恐惧,也许超过了对旧的政治精英集团的成员上升的担 
  心。 
       有一位宰相的任命进一步证实政府不但决定要对前一皇帝的政策反其道 
  而行之,而且要恢复以前某些政策受害者的权力。874年阴历十月,郑畋被 
  任命为宰相,他是另一个名门大族的成员。③尽管郑畋早在几十年前的科举 
  中名列前茅,他在宣宗朝仍被投置闲散,因为他的父亲反对当时掌握朝政的 
  白敏中和令狐绹。直到9世纪60年代后期刘瞻被任命为宰相后,郑畋才开始 
  得到翰林学士这一重要的任命。郑畋以他的敏捷的才智、透彻的见解和令人 
  眼花缭乱的文学风格在同僚中赢得了尊敬。但是,当870年刘瞻和他的政治 
  伙伴被贬逐出京师时,郑畋几乎立即遭到另一次挫折。他被派遣到遥远南方 
  一个无足轻重的沿海州中去做刺史。 
       僖宗在874年的阴历十月又同时任卢携为相,从而首次补齐了四个宰相 

② 《资治通鉴》,卷252 第8167 页;萧倣的传记见《旧唐书》,卷172 第4480—4482 页;《新唐书》, 

卷101 第3959—3960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52 第8171 页。崔彦昭传记见《旧唐书》,卷178 第4628—4630 页;《新唐书》, 

卷183 第5380—5381 页。 
② 见王谠:《唐语林》(上海,1957 年),卷3 第76—77 页。引自王寿南:《唐代宦官权势之研究》, 

第40—41 页。 

… Page 435…

                                                          ① 
  的职位,这是整个僖宗朝在京师的宰相的标准数。卢携出身于河北范阳卢氏 
  望族的一个不引人注目的支系。卢携是一个和他的同僚郑畋很不相同的人 
  物,两人之间的唯一关系是他们都是东北贵族集团的成员。他在855年中进 
  士,在宣宗和懿宗两朝接连升官,担任重要职务。作为一个大家族的庶出成 
  员,他与懿宗朝的许多高官没有差别。但是他对9世纪60年代逐步造成的普 
  遍危机以及外地州镇的悲惨状况是有清楚的认识的。 
       由于他的任命,政府中的四名宰相是满员的,他们是萧倣、崔彦昭、郑 
  畋和卢携:他们都有很高的名望、丰富的经验、能力以及个人的正直品质。 
  他们组成了一个远比懿宗时期的任何宰辅大臣更为能干的集团,因为懿宗很 
  少任命这样高水平的宰相,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从不多于一人或二人。新任命 
  的宰相们最紧迫的任务是结束在懿宗时期迅速蔓延的腐化现象。他们受命仅 
  几个月,政府就以大大提高了的公正和效率进行工作,与此同时,前朝一些 
  精心追求形式的做法被废除了。② 

                            社会问题与盗匪活动的增加 

       朝廷中的新领导面对一种令人气馁的局面。僖宗嗣位后不久,874年初, 
  当时的翰林学士卢携向皇上呈上一份感人的奏疏,详细叙述了自9世纪60 
                                      ① 
  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危急状况。这确实是令人沮丧的描述:前一年是一个干 
  旱和饥荒的年头,作物只有一半收成,秋天的庄稼几乎颗粒不收,冬天的蔬 
  菜很少。饥荒地区面临着大批人饿死的危险,百姓被迫以野果和树叶为食。 
  但是即使面对这样的灾难,政府仍不能豁免任何附加的赋税,农民为了完纳 
  正式的赋税被迫卖掉房屋的木头,将自己的子女卖为奴婢,他们的妻子受雇 
  为仆人。 
       卢携极力主张立即采取救济的措施,在百姓“无生计”以前应停止征税。 
  朝廷决定听从他的建议,但官员们发现这样做是不可能的,皇帝发布的救灾 
  诏令被看成发了一纸空文。 
       这有力说明了这几位宰相在处理各地许多大问题时面临的基本情况;甚 
  至考虑最周详的政策在面对如此大量的和难以处理的问题时也几乎不可能贯 
  彻下去。但是他们确实很周密地考虑了国家的状况。 
       875年正月,一项涉及全面政策的诏令作为皇帝的大赦令的一部分发布 
      ② 
  了。这是唐代发布的诏令中最长和最详细的一件。它彻底地和有根据地仔细 
  讨论了当时许多严重的社会、财政和制度上的问题,并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方 
  案。它表现出惊人的乐观态度,如果不是在这样不祥的时间里发布,它可能 
  产生一种有利的效果。它显示了对王朝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争端的清醒认识, 
  并证明了唐代后期的衰落不能仅仅归咎于行政管理的无能。因为政府至少暂 
  时是由一些明智的有才之士所掌握,他们全都富有经验,了解民情,而且对 
  王朝忠心耿耿。 
       到9世纪70年代时盗匪活动已很普遍。盗匪的发生率在黄、淮之间人口 
  稠密的平原地区最高,在那里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