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 >

第89节

中国百科全书-第89节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

  (?~999) 辽景宗、圣宗朝名将。字韩隐。契丹族。于越耶律曷鲁之孙。保宁元年(969),由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荐于景宗,遂受器重,授西南面招讨使。八年,升南院大王。乾亨元年(979),宋太宗赵炅统军攻北汉都城太原,耶律斜轸奉命与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敌烈援北汉,在白马岭战败。宋军乘胜灭亡北汉,进围辽南京幽都府(今北京)。辽军迎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分左右翼夹击,大败宋军,宋太宗乘驴车逃走。同年,以燕王韩匡嗣等南攻宋,败还。辽圣宗统和元年(983),为枢密副使、守司徒。承天皇太后执政,耶律斜轸在太后前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互易弓矢鞍马,约以为友,进为北院枢密使。三年,为都统,与驸马都尉萧恳德领兵征女真。次年,宋军兵分三路攻燕云。耶律斜轸为山西路兵马都统,随承天皇太后救燕,取蔚州(今河北蔚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朔州(今山西朔县)等地,俘宋将杨业,以功加守太保。后封魏王。十七年,从承天皇太后南下攻宋,死于军中。

  (韩志远) 
 


    
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

  (?~998)  辽景宗、圣宗朝名将。字逊宁。辽皇族。应历(951~968)末,任惕隐(职掌皇族政教的官)。景宗乾亨元年(979),宋太宗赵炅亲征辽,破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南京统军使萧讨古等所部,围南京幽都府(今北京)。耶律休哥代耶律奚底率五院军驰援,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所率六院军分进合击,大败宋军于高梁河。耶律休哥身负三伤,乘轻车逐宋太宗至涿州(今河北涿县)。二年,升北院大王,总领南面戍兵,败宋军于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因功获得于越尊号。统和元年(983),改任南京留守,兼南面行营总管,总南面军务,许便宜从事。任上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成效颇著。四年,大破宋军主力幽州道行营都部署曹彬、幽州西北道行营都部署米信等部于岐沟关(今河北涞水东),封宋国王。复从承天皇太后南征,充先锋,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北)大败宋将刘廷让军。耶律休哥在戍守南边时,能省赋役,恤孤寡,且戒戍兵无事不得犯宋境,以便于军民休息。十六年死。

  (张正明) 
 


    
耶律乙辛
    耶律乙辛

  (?~1083) 辽道宗朝大臣。字胡覩衮。辽五院部人。辽兴宗重熙(1032~1054)间,由文班吏累迁护卫太保。道宗清宁五年(1059),为南院枢密使,不久改知北院,封赵王。后平耶律重元之乱,拜北院枢密使,进封魏王。咸雍(1065~1074)间,加守太师,受诏对四方军旅许便宜从事。他擅权跋扈,势振中外,贿赂公行。大康元年(1075),皇太子耶律濬始预朝政,总领北南枢密院事,使其不法行为受到限制。耶律乙辛曾诬告太子母皇后萧观音和伶人赵惟一有私,致道宗赐皇后死。三年,又与北府宰相张孝杰勾结,诬太子耶律濬谋篡位。道宗废耶律濬为庶人,并派刺客杀耶律濬于囚所。此后,道宗对他的用心逐渐有所觉察。五年,他虽获得于越尊号,但改官为知南院大王事;近一年后,又贬官为知兴中府事。七年末,以鬻卖禁物入外国的罪名,被囚系。九年,他密谋逃亡,事泄,被缢杀。

  (张正明) 
 


    
耶稣会士
    耶稣会士

  (Jesuits) 耶稣会(The Society ofJesus)成员的统称。外文通常在人名之后用S。J。表明;在中国又多指在华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耶稣会为天主教修会之一。又名耶稣连队。

  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伊纳爵·罗耀拉在巴黎创立,1540年教皇保罗三世批准。其最高权力机构是耶稣会公会,隶属于教皇,下分省会、协作区、独立的副省会等。耶稣会士须立“三绝”誓愿,绝对效忠教皇和服从总会长。1773年,教皇克雷芒十四曾解散该会。1814年,教皇庇护七世又予恢复。耶稣会成立不久,即开始向亚洲、非洲、美洲派遣传教士。它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始于明嘉靖年间。第一个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于嘉靖三十年(1551)抵广东海面上川岛,次年卒于该岛。三十九年第一批耶稣会士抵达澳门。万历四年(1576)澳门教区成立。崇祯六年(1633)前,所有派往中国的欧洲诸国耶稣会士,均由里斯本出发,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

  万历三十二年,中国内地耶稣会从澳门教区独立出来。四十三年经总会长阿瓜维瓦批准,成为独立的副省会。至明末,历任中国耶稣会首领和副会长的有卡布拉尔、孟三德、利玛窦、龙华民、罗如望、阳玛诺、傅泛济、艾儒略。自1552年至1800年,在华外国耶稣会士约七百八十多名,中国耶稣会士约一百三十多名。来华耶稣会士中,葡萄牙籍最多,其次是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西班牙、奥地利、波兰、瑞士籍的。耶稣会在中国发展很快,崇祯十年有教徒四万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达三十万。康熙六年有教堂一百五十九座,遍布于今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江苏、广西、广东、山西、陕西、山东、四川、云南、河北等省及北京。

  利玛窦墓碑北京阜成门外车公庄

  中国耶稣会的开创者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他于万历十一年入居肇庆。在耶稣会远东巡视员范礼安领导下,为耶稣会在华传教需要,他制订了一整套入乡随俗的“调和策略”,主要内容包括:结交中国士大夫和中国朝廷;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人文科学;遵行儒家习俗,尤其赞同中国教徒实行祭祖祭孔礼仪。这一策略为后来大多数耶稣会士所执行。他们结交的士大夫,如沈一贯、叶向高、徐光启、邹元标、焦竑、沈德符、李贽、李之藻、章潢、方以智、何乔远、袁宏道、袁中道、杨廷筠等均是万历、天启、崇祯朝的重要人物与知名之士。其中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受洗入教,成为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南明时的耶稣会士中,毕方济与弘光、隆武、永历三帝结交;瞿安德在永历朝掌管钦天事;卜弥格曾作为王太后使节出使罗马。在中国学者与文人帮助之下,耶稣会士翻译、撰写了许多种有关天文、历算、地理学、物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著作,把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传播到中国。其影响显著者,数学有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译的《几何原本》;天文学有徐光启督领、耶稣会士邓玉函、龙华民、罗雅各和汤若望参加修撰的《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地理学有利玛窦编著的各种版本的世界地图和艾儒略的《职方外纪》;物理学有邓玉函口授、王徵绘译的《奇器图说》;语言学有利玛窦《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和金尼阁《西儒耳目资》。

  对耶稣会士传播的基督教,明末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徐光启等认为它可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南京礼部尚书沈漼等人则认为它“诳诱愚民”,“志将移国”。因而导致明末思想界护教与反教的论争。这种论争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术界从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角度,对明清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成就、影响和作用等,相继发表过一些著述和评介。一般认为,明清传教士作为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活动中,向中国传播西方知识,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文化,对丰富当时中国学者的知识、开阔中西学者的眼界,对明末清初思想、学风的变革,都有一定贡献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对于传教士是否向中国引入了近代科学,尚存在争论。有些学者认为,当时的传教士是“宗教反改革的先锋”,其学说是为“宗教反改革服务的”,是为反对近代思想与近代科学服务的,其思想体系是陈腐不堪的经院神学,是与近代科学和近代思想格格不入的,因此他们传入中国的多非近代科学,在思想理论上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可言。

  (林金水) 
 


    
也里可温
    也里可温

  (Erkehün)  元朝人对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又译作也里克温、也立乔。或称迭屑(tarsa),即唐代《大奏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见的“达娑”,是袭用波斯人对基督教徒的称呼。也里可温一词的语源迄无定说,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源自希腊语ερχων。基督教的聂思脱里一派在唐初传入中国,称大奏景教。845年唐武宗灭佛,所有西来的宗教都被禁止,景教遂趋绝灭。辽、金时期,它在中国西北和北方的一些游牧民如乃蛮、克烈、汪古等部中又颇为盛行。蒙古几次西征中,大批西亚、东欧的基督教徒被裹胁或俘掠东来,充任官吏、军将、工匠或勒充驱奴,其中大多数随着蒙古统治者进入内地,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据载元初仅大都地区就有聂思脱里派教徒三万多人,设有契丹、汪古大主教区管理,西北地区还有唐兀等大主教区的设置。罗马天主教则是在1294年左右由教皇派遣东来的圣方济各会士孟特·戈维诺所传入。戈维诺在大都城中曾建有教堂两所,先后受洗礼的约有六千人。所有组成为左卫、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的阿速人都是天主教的信奉者,人数达三万。罗马教廷在1307年正式任命孟特戈维诺为大都大主教与东方总主教。随后在泉州也建立了主教区。

  元朝对于各大宗教的基本政策是广蓄兼容。基督教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一样,可以自由传教,为皇帝祷告祝寿。在中央设立崇福司,秩从二品,掌领马儿(mar,景教主教的尊称)、哈昔(hasia,僧侣)、列班(rabban,教师)、也里可温、十字寺祭享等事。仁宗延祐二年(1315),改司为院,省并天下也里可温掌教司七十二所,足见当时基督教在全国分布之广。在元朝的公牍中,常以也里可温与各路诸色人户并举,也说明这种人遍及各路,人数相当多。以镇江为例,就建有大兴国、云山、聚明、四渎安、高安、甘泉、大光明、大法兴等八所聂思脱里教派的道院;在三千八百四十五家侨寓户中,也里可温为二十三家。元政府对待也里可温人户,同佛、道、答失蛮和儒户一样,优免差发徭役,但规定“种田入租,贸易输税”。这些教徒依仗政治上的种种特权,多方逃避赋税,因此这一条规定屡申屡坏。当时的大商人中,不少是基督教徒。任平章政事、领崇福使的爱薛,镇江府路副达鲁花赤马薛里吉思,御史中丞马祖常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基督教徒。其他以政事、特长而见于记载的基督教徒甚多,他们中有的已具有颇高的汉文化修养。

  随着元朝的灭亡,基督教又一度在中国泯灭。直到明朝后期,才又见天主教东来的记载。

  参考书目

  周良霄:《元和元以前中国的基督教》,《元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北京,1982。

  (周良霄) 
 


    
也先
    也先

  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又译额森。出身于准噶尔部,姓绰罗斯氏,顺宁王马哈木孙,脱懽子。祖孙世掌瓦剌之政。正统四年(1439)脱懽死,也先嗣位,称太师淮王,常与明朝有贡使往还。可汗脱脱不花仅以元裔之名为君,不相临制。也先在脱懽兼并蒙古各部的基础上向外扩张,西攻哈密,又大规模地出讨蒙兀儿斯坦,并与沙州(今甘肃敦煌)、赤斤蒙古(今玉门市西北)诸卫首领通婚;东破兀良哈,胁逼高丽。使东至女真,西至赤斤蒙古的广大地区,皆受其约束,正统十四年(1449)大举侵明,在土木之变中俘虏明英宗,并胁裹英宗包围北京城,后被于谦击却,议和,送还英宗,恢复贡市。此后,他杀脱脱不花,自立为大元田盛(天盛)大可汗,建号添元,设左右丞相及行省,又采取一系列统治措施。但也先的统治为时很短。先是女真诸部起而为乱;后兀良哈因不堪其征敛与骚扰,也起而反叛;内部又因其合兵南侵,利多归于己,而弊则均受,引起部下不满。也先荒于酒色,恃强益骄,致其众日益离心,走散大半。景泰五年(1454)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杀,瓦剌势衰。

  (贾敬颜) 
 


    
野利仁荣
    野利仁荣

  (?~1042) 西夏开国重臣。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疏族。学识渊博,熟悉历史。西夏建国前后创制典章制度,多参与谋划。曾建议根据西夏境“蕃汉杂处、好勇喜猎”的特点,“顺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