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巅峰 >

第200节

重生之科技巅峰-第200节

小说: 重生之科技巅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寰宇公司的突然插上,一下就将比尔赶下了封面,只好将这个位置,让给萧强,这个让美国人为之疯狂的新偶像。   
谈话节目,是在双方的翻译帮助下进行的。   
为了保证速度,双方都请了翻译。在对方发言的时候。做同步翻译。这给萧强的感觉,好像是一场正式的国务会议,而他就是一个领导人一样,让人好笑。   
其实这次谈话,大家说的议题都很严肃。   
那些花边新闻。该挖地,都挖得差不多了。而且,时代周刊是一份严肃杂志,对于挖掘这样的八卦消息,也不太感兴趣。   
对于寰宇的发家,记者并没有怎样询问。而是将话题,转向了对未来的展望上面。   
萧强地回答很朴实,相当的朴实。   
奥斯丁己经把牛皮吹上了天,他要还是用同样的方式来回答,就显得太不严肃,太哗众取宠了。下属帮他抬轿子可以,自己吹嘘,那就不是一个身为高位者、所应有的气度了。   
配合着这些日子,他已经熟悉的,经过精心排练的,被美国人称之为“邻家男孩的微笑”,萧强缓缓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例如软件业,他提出了两个词“亲和力”“娱乐”。   
亲和力,就是软件要对用户友好。不要搞得太复杂,要让用户容易上手,迅速掌握。娱乐,就是软件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大多数人。拥有电脑,并不只是将之作为一项工具,同时也是娱乐设施。   
因此。如何发挥电脑的娱乐性,萧强希望大家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多媒体实现,在显卡、声卡,已经影像设备上,多下点功夫。   
记者显然也是个喜欢娱乐的人,他兴致勃勃地和萧强,就电脑的娱乐性,谈了很久,在结束谈话地时候,也意扰未尽。他对萧强的判断,非常赞赏,认为指出了电脑的核心。是要为人服务。   
萧强在心底暗乐。如果不让大家都来开发更好的产品,视图操作系统地优势,又如何发挥出来呢?   
寰宇。已经为充分发挥现有电脑地功能、而做好了准备。   
我不着急,慢慢来,一步步。将别人。引向自己为他们准备好的方向……   
萧强看着时代周刊记者。那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成就威。所谓的成功,就是推动那些无关的人,向着自己地目标前进吧!   
在谈话地最后。记者还是就已经被人问烂了的问题、再次询问了萧强:“萧先生,您认为,您成功地最大秘诀是什么?   
“我成功的秘诀,是因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萧强不假思索地回答。   
记者听到翻译过来的回答。愣了一下,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每一个民族地人,都对自己的民族充满了自豪感,原来萧强,也不过如此。   
“您能具体谈谈吗?是不是你们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就了你今日地辉煌?”作为一名称职的记者,他还是礼貌地追问了一句。   
自夸吧。自夸几句。这次谈话就结束了吧。   
前面地谈话。很有趣,这个年轻的亿方富翁,确实很睿智。但后面就乏味了,也许。回去以后。我应该对此整理一下。这一段就掐去吧……   
记者冲着萧强微笑,但眼神却有些涣散。他的心思已不在会谈现场了。他已经在考虑,如何对这次地谈话进行删减处理,写出一篇激昂的文字。   
萧强注意到了他的视线变化,但依旧深情地说道:“我成功地最大秘诀。就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正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才发现,中国,其实是一个未经开发的钻石原矿!”   
“嗯?钻石原矿?”记者脑子一顿,将原来的心思全都抛菲。萧强似乎并不是从自己的民族性来谈。他想要说什么?   
“中国最多地是什么?人!生产地基础是什么?人!消费地基础是什么?人!”   
萧强用一连串自问自答,揭开了他所想表达地中心思想。   
“你可能已经知道。比尔开发windows用了三年时间。我开发view,也用了两年半时间。光是从这里,你们可能,很理解两者的差距。为什么如此悬殊。但如果你知道我们研发队伍,那你就会恍然大悟,我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了?   
许多媒体,称我地成功为偶然,其实我要告诉你,我的成功,是必然!”   
记者的兴趣一下上来了。   
萧强的这番言论,是他以前从来没说过的,这是一个独家新闻啊!   
他热切地将椅子向前靠了靠,将录音机放得近了点,谦虚地说道:“您能不能说得更加详尽一点?”   
“如你所愿!”萧强笑道,“我们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工程师,数以百万计!你说说,这是一个多么庞大地数字?   
寰宇为了开发这款操作系统,一共投入了七十名软件工程师、一百二十名程序设计员,仅此一项,我们就超过了微软七倍!此外,我们还有两千多名大学生。在进行软件的辅助工作,包括填列函数、寻找错误、编制实用小程序等等。你看,我和比尔、其实并没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场竞争,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所以,我地胜利。也是必然的。   
记者被他所罗列的数字、震惊了一下。美国不是没有足够的工程师、大学生。就头脑的灵活,可能还超过中国的人才。   
可是。美国人才多,却太贵了。   
以美国的中产阶级来说。他的收入,至少要达到三万美元。而高科技人才,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就是达到十万、几十万,也不奇怪。如果照萧强这种开发,微软为了设计这款操作系统,三年下来,还没有收获成果之前。先就倒闭了!   
“您……您的研发开支,是他地多少分之一?”记者压住内心的狂跳,有些颤抖地问道。这是个极大地发现,如果将这段谈话登出去,将会引起轰动性效应啊!   
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美国地计算机产业。还会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他一下觉得,先前地所有草稿,都应该推翻。这段话。才是本次访谈的精华所在!   
“秘密!”萧强神秘地一笑。“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中国是个还没有充分开发地钻石原矿。在中国投资,是一项战略性投资!”   
战略性投资!   
时代周刊的记者低头沉思了一下。会谈现场出现了冷场。   
对于中国市场。其实在八几年,中国开放的时候,就曾经掀起过一阵高潮。当时大家都想着,在中国市场上,赚取多少多少钱。   
那个时候,有一句名言。叫做:十亿中国人,每人购买一美元的产品,就能收获十亿美元!   
不过。因为最初,对中国政策是否会转变,而有所疑问,所以在中   
国投资地欧美企业,并不是很多。现在拥挤在中国珠江三角洲地。主要还是台湾、香港地商人。   
而且。中国市场太大,地域太广,真地想要全面占领这个市场,代价太大。   
那些少数到了中国的公司,有些人失望了。他们关闭了公司,重新回到美国。回到欧洲。   
但现在。萧强这一席话。猛地点燃了这个记者心头的火焰!   
利用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利用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在中国创立研发基地。不,还不如在中国直接开办生产线,更加有利可图!   
他稳定着己经快要跳出胸膛的心脏,问道:“中国的普通技术工人,月收入是多少?”   
“八百到一千人民币吧。”萧强仿似随意地回答道。   
记者差点没坐到地上。   
他所从事的这个职业、要求他们开阔地视野。他当然知道现在美元和人民币地兑换比例。年中的时候,这个价位是一比五,现在人民币进一步下跌,达到了一比五点二。他还听说,在中国的黑市中,这个兑换价位更高。   
即便照这个官方兑换比例计算,一个中国工人的开支,只需要一百五十多美元。到两百美元!   
这就相当于白打工一样啊!   
这个记者的心脏已经跳得非常之快。就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也忍不住在考虑,是否在中国投资,搞点什么……   
就他一个月两三万美元地超高薪水,在中国。足以给上百的工人开出工资!   
中国。果然是一块原矿地啊!   
“听说,中国国内,对工人的管理是很严格地。我们到中国去,恐怕找不到足够的工人吧?”记者完全放低了姿态,以求教地态度,向萧强请教道。   
萧强大声笑道:“以前是这样。不过,改革开放以后,这些问题,也渐渐不成为问题了。现在工人可以随意自己选择就业渠道方式。国家早己不对这些方面,进行管理控制了。你如果愿意,财力又许可,就是招收上百万受过训练的工人,也是轻而易举地事情!”   
“百……百万!”那个记者被这个庞大地数字。给吓得惊呆了。   
萧强看着他痴痴地表情,在心里叹了口气。   
改革开放。就必然要引进市场竞争。国内地企业,好多都无法适应国外地竞争,有些倒闭了,有些虽然没有倒闭,但也维系艰难。   
听说,随着寰宇地成功,国内对于技术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而且在寰宇精密仪器制造公司,所提供的高精密仪器地帮助下,取得了不小地进步。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产业升级。   
可是我们的底子太薄了,负担太重了。要想升级换代成功,又何止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许,让美国人到中国去投资。也能尽量多吸收一些下岗工人。在此有工作可干吧。我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能不能奏效,我也不知道……   
时代周刊的记者,有些心神不定地回去了。   
他彻夜未眠,将萧强的谈话,作了全面整理。尤其是最后一段话,他反复听了十多次,提笔写下的各种心绪思路变化,就达到了三张纸。   
第二天。他睁着一双通红的眼睛,来到了总编室,和他密谈了很久很久。   
没有多久,一队一百多人地庞大记者队伍。就离开了美国,来到了那个陌生的国度。他们是访了很多地方,听取了许多地方政府的规划设想,询问了那些仍然在中国开办公司的外国企业,了解了当地的就业情况。   
从十二月开始,一篇篇专访报道,从中国传到了美国。   
年底,一份中国特刊,出现在各个报纸销售摊点。   
在这份专刊上,对中国的巨大生产潜力、令人惊叹的人才储备。进行了全面的报道。这里面,即有好的观点,也有负面的评论。   
例如:他们如果发展起来,会对美国地经济。造成怎样的冲击?   
只不过,这篇报道,并没有引起美国人足够的重视。世界工厂?日本不就是世界工厂吗?他们对我们的霸主地位。构成了什么威胁?   
中国热,迅速从一本专刊开始,向所有的媒体扩散。   
在九零年到九二年,如果一份报纸杂志、没有关于中国的分析报告、它就不能称其为严肃的报道。无数的媒体,都向中国派出了驻外记者。   
中国工人低廉的工资要求、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时间,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他们的吃苦耐劳,不逊于日本。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在中期之内,都很难会出现工资飞速增长的可能。   
这太难能可贵了!   
基础设施,还稍显落后:电力供应,似乎有些紧张。   
不过,当地的政府正在全力建设基础设施,全国正在投建、大大小小的火电站、水电站。这种情况,应该能够比较快地得到改善。   
他们经过严密考证。得出结论:在中国投资,大有可为!   
在这个地方开办工厂,他们将获得超额利润,丰厚的超额利润!   
大批的公司,奔赴中国。   
他们并不打算占领这个市场。商业老板们都很冷静、这个市场还很小,还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动机、大规模消费市场。   
但是,这个庞大的人力市场,太珍贵了!   
这里面,尤其以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代表。   
全世界投资中国,在九零年底,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第一百五十三章 技术,原来应该这样玩   
到中国投资,在此后地整整好几年间,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人们在谈论到中国工人低廉的工资要求地时候,都会感到惊讶与不可思议。自然、也有劳工组积,对中国这样“不公平“的竞争表示了抗议,提出了许多异议。   
但是,追逐利润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那些大老板、大公司企业负责人。他们才不会管工人们怎么想。只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加丰厚的报酬,他们就会将工厂搬迁到中国去。   
而这,也是萧强所希望达到的最好结果。   
只是在十月一号,他通过时代周刊,向美国、向世界推销中国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能有多大效果。   
正因为这样,他才在访谈中,对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作了一定的夸张。   
九十年代,每年大约有二十到三十万毕业生,还远远谈不上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