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血沃黄龙石 >

第39节

血沃黄龙石-第39节

小说: 血沃黄龙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酣之际,男人们都憋不住要上厕所,虽然有个女流在座,但大家还是习惯于随地方便,他们站起来,走上两步对着大树就开撒,“哗哗”的声音谁都听得见,而且,要不了一会儿,热热的尿臊气就传到了酒席上。一个人在起身时碰歪了张心的儒冠,他不得不花较长的时间进行(www。kanshuba。org)看书吧。刘邦起身时,也不知是不是故意,一挥手,就将他的冠拍到了远处,然后上前几步,对着儒冠就撒起尿来。我相信张心已经羞得无地自容,好在吕雉还是一如既往地护着他,拍了拍张心的肩,然后一把推开刘邦,捡起热腾腾的儒冠,弯下腰甩了甩,再递给张心。张心将儒冠摆在身边,直到离开,也没有碰它一下,从此,我再没见他戴过类似的帽子。
  酒席到深夜才散,虽然张心被人戏弄,但至少已经与刘邦这帮人结交,有了继续交往的基础,而且,看得出来,吕雉对张心已经是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的维护,只要他们能起事,张心在这个集团里一定会有相当不错的地位,对于深入了解刘邦的成功历程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有利。张心自是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的郁闷,但在我面前发过几通脾气,骂过刘邦那帮人是粗鲁,没教教养后,也就不再有什么过激的行为,只是显得比以前更加的深沉而已。
  第二天,我们又到刘邦家,看到路边一片狼藉,那顶儒冠已经被人给踩扁。我听说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我国最先以儒家孝思想治国的朝代,但它的开国皇帝居然这样对等儒生,真是矛盾。
  过了几天,我们还没有出门,就有人来招我们饮酒,我们很高兴地跟了去,这次,张心再没有进行精心打扮,而是穿着平时一直穿着的衣服赴约。
  跟着来人,我们来到约会地点,已经有比上次多得多的人围坐在一起,这里并不是真正的酒店或者酒馆,只是一家私酿比较有名的人家的小院。历朝历代,对经商与商人都有着极为严酷的管制,不管是商铺的经营时间还是经营场所,甚至商人衣食住行的规格都有严格规定,经商的地点也与民居相区隔,不得混居。对于酒类会耗费大量粮食的商品,在一定时间、空间里被完全禁止,如果违反,轻者判为城旦、流徒,重者砍头丢命,但是,只要你能有一定的能力或者能量,就算是明目张胆,也不会有人管。
  今天来喝酒的人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多,南腔北调,足有二三十人,把个小院挤得满满的,中间一溜案板,从主人的堂屋门一直连到院门口。来的人各种打头都有,穿软甲的,着小吏服的,像流浪汉的,像屠夫的,也有冠带整齐的,三教九流,不亦乐乎。还有好赌之徒,借着人多,摸出工具来,就着还没摆上酒菜的案板就铺展开场伙来,转眼就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路过的人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站一小会儿,有认识的,打一下招呼,有的甚至沙土的萝卜,一带就来,干脆加入进来。
  我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刘邦跟萧何,他们正和一个年纪稍长的人说前什么,脸上的表情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严肃,全没有平日里那种一无所惧的豪气。有段时间,他们几个都侧头朝这边望了好一阵,但转回去后,又都摇了摇头。最后,他们大概已经作完充分的交流,一起微笑着走过来,与所有弟兄一起打招呼。
  正式开席,我们才知道,这次请这么多人来,是因为刘邦要出一趟远差,目标地是骊山。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都在低声骂着“死皇帝”、“暴君”、“暴秦”。我从电视上看到过刘邦这次任务,他以亭长的身份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役徒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刘邦估计到不了骊山,役徒就会全逃光了,所以走到芒砀山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而那些人也讲义气,不愿独善其身,就跟着刘邦在芒砀山上落了草,做了一段时间的草寇。这应当算是刘邦事业真正开端。
  当张心听到有此一说,本来有些拘谨的脸上现出喜悦的表情,他居然鼓起勇气敬了刘邦一碗,第一次豪爽地一饮而尽,令我刮目相看。
  张心对刘邦说:“三哥,欲有所为,只需号令,某必当追随。某虽一介文人,但,出生入死,绝无二话。当早听三哥奏凯。”
  以当时刘邦的认识来说,张心的话可能令他不知所云,但既然有人忠诚于自己,自然也是好事,所以,刘邦也是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高兴,回敬了他一碗,拍了拍这位小兄弟的肩头。
  这次,因为人多,谁也顾不上谁,张心也就自然了很多,跟刘邦的几个贴得最近的兄弟有了酒语上的交流,算是已经相熟了。樊哙则几次找到我,要找个开阔的地方,再比划比划,我自然不与他计较,承认不是对手,但也没有拒绝,比划几下,居然对武艺有了一个些感悟。
  回到太公的家,张心让我赶快收拾行装,天亮就要出发,刘邦的事业转眼就要起步,我们绝不能落下,目标,芒砀山。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十九章 神化芒砀山
更新时间2012…6…14 18:54:04  字数:2678

 说起芒砀山,对我们来说,那根本算不了什么山,只是听说那里的人文古迹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多而已,想想也是,它处在中原文化核心圈内,自然少不了先辈的足迹,而我们的民族又是一个极为崇尚先辈的,所以,芒砀山如此,也就不足为怪。但我和张心两人都未曾到过那里,就算是在现代,我们也找不到他的位置,在古代,要靠自己去找,那就更难,因此,第二天,我们出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城里问芒砀山怎么走。好在本城的人要到京城咸阳去,都得路过这山,所以没有问几个,居然就搞清了方向,开始朝着目标前进。
  我们也曾向吕雉辞行,告诉她我们有急事要到咸阳去,刘邦并没有邀我们同行,我们一路急赶,到芒砀山居然比刘邦早了好几天。
  我们先找了个路边客栈住下来,这个地方本来人烟稀少,但因为是交通要道,来往的客人并不少,所以多数农家也兼做客栈生意,跟现在的农家乐差不多,也没什么手续,当官的来查,给点好处就算了事。政府在此也设有驿站,条件好点,但就算空着,普通百姓也不能住。
  估计刘邦押送的人并不少,至少有好几十吧,规模应该比较大,路过此处,定会有不小的动静,所以,我们只需稍加留意,绝不会漏掉。起初,我们在四周转了转,从远处欣赏一下这座名山,山确实不高,但林木茂密,层层叠叠,起伏不断。写书这当儿,我的思绪不得不回到我现实所处的时空,几十年里,原本处处林木森森,田地只是点缀的地方,哗一声,树没有了,全成了田地,再哗一声,田地也没有了,全成了高楼。只要我们的历史倒回去几十年,眼前所能见到的都会完全不同,这样急速的变化,真让人难以接受,几千年几乎一成不变的环境,几年,一二十年,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好还是不好,谁也没有这样关注过。如今,媒体上只有一个词喊得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响亮——“某某速度”,仿佛只有速度才能证明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一般。如果你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芒砀山,你一定不会认识它,进入森林里,你一定会迷路,怪不得刘邦能带着一大群人隐藏在这座山中而官府对他们无可奈何,最后养虎为患,掘了自己的坟墓。据当地人说,这座山里有多种猛兽,以前经常有进山的人失踪,而且山里也没有什么出产,所以一般人是不会进到里面去的,更不会有人深入其中。如此一来,少了人的影响,山中的林木就长得更加森郁,也就显得更加神秘,各种先人的遗迹的传说就变得更加神乎其神。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听一位上了点年纪的人说,密林里的夫子山中就有一位隐居多年的读书人,成天与野兽相伴,吸日月精华,参天悟地,已经多年未曾露面,算来不是成仙就是已经死掉了。虽然我只是将其当成一个传说,但张心却很是上心,他觉得,此处虽不能算是名山大川,但其地处中原腹地,往来交通,正是各种文化、信息汇聚流通之地,难言没有高人在此卧藏,穷极天下之势。
  第二天,当我们再次找那位上了年纪的人询问详情时,他说昨天我们刚走没多久,那人就来过镇上一趟,办完事儿,就直接进山了。既然有此人在,真有需要,再进山去寻,也不为迟,当务之急,还是要先等刘邦一行人来。
  这天午后,下起雨来,开始很急,后来小了,但却未曾停下来,一直下到第三天。这条通往咸阳的大道虽然比较繁忙,但并没有引起当政者的重视,雨不停地下,人不停地踩,车马不停的碾,路面就变得异常的泥泞,道路中间,基本不能行人。许多人滞留在小镇上,小镇就变得空前的热闹,喝酒闹事经常发生,闹得所有的人不得安生。也正是这几天,被押送前往咸阳的队伍有好几拨,看那些民工,一个个被折磨得面黄肌瘦,苦不堪言,但为了不至延期到达,冒着雨水,踏着泥泞,他们还得继续赶路。视押送者态度的不同,他们身上所受皮鞭的轻重也不一样,趁镇上人多引起的混乱,有好些人就一哄而散,很快没入芒砀山中,押送者徒叹奈何。
  一天后,数十名官兵开到这里,开始在镇上搜查,后又转入山中,但不知是他们已经深入到山中或者被消灭,反正一直没见他们出来。
  又过了几天,天已经放睛,地上蒸腾起的水气,氤氲不散,使整片森林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刘邦的队伍还是没有来,张心搬着手指头算了好'TXT小说下载:www。3uww。com'久,还是觉得不对劲,于是,他提出我们不再在镇上等,直接进山去找。
  我们准备了近十天的粮食开始进山,想来这座山并不大,一进一出四五天也就够了,多带一些以防万一,但再多,我们也不好带。
  进山没有多久,我们来到一座小山包前,发现了一座简陋的茅屋,里面果然住有一人。看样子,那人正是前几天镇上人所谓的读书人,他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傲气,并不理会我们的到来,只顾捧着沉重的竹简阅读。
  张心摸了摸自己的头顶,因为曾被刘邦羞辱,他从那以后,再没有戴过儒冠,只扎着头巾,头发不长,挽成的疙瘩也不明显,但他还是斯文地一拱手。
  “先生,久仰大名,特来拜访。”
  那人年龄确实不小,声音却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响亮,他回答说:“路过之人,饮水,自便,歇息,自便,毋扰我与先贤共读。”
  说完便不再理会我们。看看天色尚早,我们便多歇了一会儿,看有没有机会与他聊聊,但任张心如何提问、引导,他就是不再开腔,只是自顾读书,竹简被他翻得“哗哗”作响。
  如此讨教,只能自讨没趣,我们只好继续上路,夜里就在山里歇了,点上一堆火,还不算太冷。如果不是出这趟任务,任谁也不可能想到会体验到如此的艰苦,吃、宿,跟原始人没有什么区别。现代人,包括那些游荡在城市里的乞丐或者流浪汉,都无法想象我们经历的艰难困苦,但当我们体验过后,也就不再把这当成一回事儿,难也罢,苦也罢,反正都得过,无法逃避。因为这一段时间来,过的日子都还比较好,今天再次回到从前的日子,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不过,好在更难的日子都过过,不久就适应了。
  第二天,我们继续朝深山里走去,第三天下午,果然找到了正躲在密林深处的刘邦一伙。有我们带去的那一点粮食,也算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刘邦兴奋地对张心说:“温弟真是雪中送炭,有此兄弟,刘季无忧也。”
  张心更是迫不及待地向刘邦等人介绍我们一路寻他们的艰辛。
  吃饱后,刘邦提议我们再回到镇上,为他们多换些吃的回来,张心自是满口答应,马上就要动身。
  刘邦说:“温弟不必心急,明早动身,未尝不可。”
  张心说:“三哥,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粮食,将士才能安心潜藏,坚定起事,分分秒秒,如金似玉,岂能耽误。”
  刘邦听他这样一说,自然高兴,便没有再说什么,派了三个人给我们,专门负责在林子边上接应,负责运粮。
  我们放弃休息,趁着夜色出发,看准方向,马不停蹄地朝前赶,一路上,张心卯足劲跟我们比赛,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