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血沃黄龙石 >

第34节

血沃黄龙石-第34节

小说: 血沃黄龙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刘三一言,可否?”所有的人都停下动作与声音,那人接着说,“为兄只一言,酒可尽兴,但不得伤了兄弟之情,否则,不如不喝,可听得?我先敬二位,皆我刘三好兄弟。”说完一饮而尽。
  “三哥多虑,我兄弟二人,只是笑谈,笑谈。”
  争执的两人立即停下来,互敬一碗,算是了了这段账,现在,我已经完全能够肯定那个戴竹冠的人就是刘邦无疑。这时,远远地有一个装备有些简单的士兵押着一个弯腰驼背的人过来,也看不出他的年龄,在这个时空里,除了语言的障碍外,就算是对人的年龄的误解上,因为此时的人大多不刮胡子,而且因为生活质量的差别实在太大,所以很难准确判断他们的岁数。
  刘邦见此,立即高声招呼,士兵立即押着犯人一起来到了这方。
  刘邦端着酒碗起身迎接,到了面前,他先让士兵畅快地喝下那碗酒,再和他交谈起来。原来,士兵是个公差,正准备押送一个因兄弟战前失踪需要顶替的军户到县里报到。以前我跟很多的现代人一样,以为古时的军人都是招募的,到了这里才明白,古时的军人全是职业性的,而且世代相传,并且,军户的地位比一般的农民都要低下,基本没有什么自由。打仗出征,有的还得自己准备武器装备,真不知道战斗力从何而来。战国时,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强,除了拥有卓越的将领以外,军户们立功受赏得爵的管理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规范明确也应当算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人说完,刘邦又让人端过一碗酒来,公差又一饮而尽,然后带那人走远。刘邦望着那两人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提着碗默默地回到人群中,正在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匆匆而来,很快加入进去,在大家的招呼下,连喝了三五碗。
  张心很肯定地告诉我,那位后来的书生是萧何,如果没有萧何,就一定没有刘邦,如果没有萧何,刘帮也许最多只能当个将领。历史上,只要是汉族的政权,夺取天下时都少不了读书人,这些读书人虽也曾被称为谋臣,但他们骨子里的,还是读书人,所行的那一套,都是已经存在书中数百上千年的思想观念。
  萧何的声音有些小,他很慎重地讲着些什么,所有的人都静静地听着,而且不自觉地将头尽力朝前伸展着。不过,看起来,他还没有能讲完,大多数人就兴奋起来,有人居然拍起石头来。刘邦此时再一次显出与众不同之处,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萧何,听他讲着。萧何刚讲完,好几个人开始自顾自议论,刘邦望着萧何陷入沉思,萧何也望着他,一言不发。
  有人见刘邦与萧何都沉默着,便说:“大丈夫立于天地,当建功立业,天不佑秦,正是天下豪杰并起之时,不可不以应天时。”
  “是矣,你我兄弟,自当齐心协力,共蒙事业。”
  接下来,几个人都一起附和,但刘邦却没有开腔,萧何也只是含笑望着这些人。
  “三哥,你言,我等,听你的。萧主吏,你言,我等何为?”
  刘邦说:“喝酒,言酒语,不可有此言,天下事,自有天下人管,我等何需操此心。喝酒,以和兄弟。”于是端碗饮尽。
  萧何也说了几句,但我们听不清他的话,估计他是让所有的人安静,不要再议论这件事,此事到此为止,再议论,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萧何给这些人讲的是什么事呢?我无法估计,但张心却有他的推测,以现在的时间来看,天下的大事并不多,且能引起豪杰震动的事情更少,所以,应当是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登基的事情。他的这种推断,我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认同,如此说来,一年后,群雄并起,楚汉争霸就将开演。而且,以此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胡亥的事,天下豪杰尽知,但为什么秦始皇不能提前为保自己的江山而有所防备呢?人终归还是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精英,到达了一定的高峰后,最能毁灭你的反而是自己,所以毛主席说,一个人要戒骄戒躁,确实很有道理。老百姓不戒骄不戒躁,害自己吃亏,如果是精英们不能戒骄戒躁,不但会害人,更会害自己害后人。
  刘邦还说:“兄弟在,天下幸事,自当珍惜,世道离乱,我得独乐,幸甚!”
  有人说:“三哥,可不像三哥常日里的话语,英雄,当有用武之地。”
  还有人说:“三哥,听你一言,我等必将马首是瞻。”
  刘邦说:“诸兄,言重,请自尊重,来日方长,不争一时,喝酒,幸甚!”
  那位提盾人说:“听三哥,听三哥,我等畅饮,来,来,来。”
  接下来,所有的人都似乎对饮酒不再那么感兴趣,刘邦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整个酒席显得有些沉闷。虽然有人可能对萧何所讲之事很好奇,不停地追问,但多数人都沉默了。酒席散了,多数人都不愿意分开,紧紧地跟在萧何与刘邦的身后。
  我们远远地跟在他们的后面,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我们只能循着声音朝前。也许这个地方离刘邦的住处有些远,我们跟在后面,摸黑走了很久的路。
  终于,刘邦和那群人进了一家小院,院子里的房舍黑黢黢的,看不清结构,一个不到半个平方的小窗里透出些微的火光。门打开后,一道光才射出来,照着门前的一段石板路有些朦胧,一个女人站在门口迎接这群人。因为火光太暗,看不清那女人的样子,但据我推测,那个人一定会是吕雉,一个漂亮又能干且狠辣的角色。
  所有人进了屋,我们也准备离开,刚转身,却发现身后早就站了两个人,他们正是在小溪边盾不离手和经常沉默的那两位。从他们一动不动挺直的身板来看,我们已经被误会成不怀好意的窥探者,怎么办?是说明我们的来意,还是硬着头皮过去?要动手,我们肯定不是对手,对方是刘邦的手下,肯定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将,如果我一个,逃掉不是没有可能,但无论如何,我不能置张心于不顾。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十一章 迂回战术
更新时间2012…6…12 6:50:31  字数:2648

 张心很快镇静下来,问:“此处可是沛郡丰邑中阳里?”
  那两人并不搭话,此时,屋里的人已经走出,朝我们走来,也许,这是我们正而八经接触刘邦的好时机。
  萧何首先问:“找何人?”
  张心回答:“泗水亭刘亭长!”
  刘邦应着:“正是在下,有何贵干?”
  张心说:“路过,听闻亭长大名,想结识亭长。”
  刘邦说:“不敢,有劳先生,区区在下,不足劳烦先生,请回。”
  张心说:“时已晚,改日登门拜访,可否?”
  刘邦说:“不必,区区在下,不敢有劳先生,不送。”
  刘邦带着那群人朝屋里走去,边走边说:“续酒!”
  那两人也从我们身边走过,盾牌不经意地碰了我的身体。
  天色已经有些晚,要想找一个过夜的客栈,比较困难,因为在当时,客栈除了政府办的,民间的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少。这些客栈的条件也是相当的差,地上搭一个仅一二十厘米高的土台,在上面辅上稻草,再在草上蒙一层粗布,盖的也是黑得能挤出汗汁的被子,里面是揉碎的草叶与其它我并不清楚的东西的混合物,只能算是有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冷倒不怕,屋里可以生火,再让店家将稻草加厚就成,但虱子却防不胜防,但也没关系,本来自己身上也有,睡在客栈里,只是多了几个生手而矣。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身上奇痒难挨,但当肚子的困境成为主要矛盾时,问题就自然解决了,也许还有长期未能洗澡,皮粗肉糙的原因,后来,就算日子好过点,也没觉得特别难受,有时致皮肤溃烂,用两指将脓血一挤,也就算处理了。从这里你可以想见,古人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确有道理,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结果,对一个民族的开放心态是有很大损害的,这也许正是一个民族缺乏开放心态的结果,表面上是重农抑商,实质上是统治者对开放的一种防范,因为开放的结果就是信息的自由传播,这必然对统治者的一家独大别无分号的管制方式产生冲击。
  我们找到一户人家,求他们留宿,那家人很爽快地适应了,而且绝没有谈费用问题。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过夜方式,这种方式似乎比住客栈更方便,也更安全。住客栈,你很可能受到官家的盘查,深更半夜也不得安宁,在人家借宿,条件很简单,一个土台,主人现抱一大堆稻草铺上,也不用蒙布,也不用被子,在屋中点一盆火,直接就可以躺下。唯一的不足是这家人一般不能供应伙食,需得自己解决,有没有盥洗设备没必要探究,因为当时的人还没有养成这样的良好习惯。卫生间也没有,只要有客人来,主人会将一个粪桶放到门外,或者直接放到屋角里,任你方便,味道是难免,但你和它共处一段时间后,你便会觉得这样的安排是最为方便的方便方式。也许有人会担心安全,怕遇到黑店或者主人家见财起歹,但你放心,在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后,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能让你放心的人很多,只要不是官家的人,那些普通的人是很黑,因为他们并没有洗脸打扮自己的习惯,而那些把自己收拾得白白净净的人,才是你得时刻防备的黑手,从古至今亦然。第二天一早,如果你一走了之,这家人也不会为难于你,反倒会站在屋檐下,院门口,目送你离开,就如同自己离家的亲人。他们会收下你的酬谢,但绝不会以此为荣,也绝不会想到将此发扬光大,以图更大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力所能及的给予远离故土的人以帮助。而在我们的时代里,黑手们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洗白,却不知不觉地将人民染黑,这世界仿佛被颠倒过来,但在我的眼里,那里却遍地黑鬼,但在这里,你却能发现众多黑手的掌心却白净如雪。
  一路走来,我们相当辛苦,但今天,我们安顿下来却没有急着入睡,一方面是我们终于见到了历史上一群伟大的人物,而且是在他们未成名之前,接下来,我们将见证最伟大的时刻,另一方面,我们得考虑如何能更近而又更合理地靠近他们,以便更好地记录他们成功的足迹。此时,我跟张心的观点却有些出入,我是想只要能以最近的距离观察他们,既能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能不引起他们的反感,但张心却希望能打入他们的内部,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每一步的思想基础,如果可能,还得参与他们的一些行动,获得最为真切的一手资料。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我服从张心的主张,这是必然的,也是我的义务。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以目前的情况判断,直接接近刘邦,以我们完全不同于他们的行为方式,一定会引起他的防范之心,如果通过他的家人,再图渗入他那个团体,这样的曲线迂回,可能更为顺理成章。
  第二天,我们一路打探,来到了刘仲的家,刘仲家房舍十多间,好几间都用木条支撑起很大的窗户,比起刘邦的小院,果然气派了不少。我们送上一只鸡,一筐蛋,一些水果,提出想请他引见他的父亲,因为我们听说刘太公治家有方,儿子皆能治产业,想请教一二。果然,我们在刘仲的引见下,见到了刘邦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我们奉上一些生活上常用的器具以作见面礼,刘太公很是高兴,这些东西虽然并不贵重,但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适用,我们之所以送这些不太值钱的东西,主要是考虑避免太过急切反而于事不利,金钱可以买到人的礼遇,但却买不到别人的信任。
  其实,我们也没请教些什么,只是像一般农家串门一样,询问一些庄稼种植、收成,近来天气等情况。在谈到太公几个儿女时,张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太公及儿子赞不绝口,也很兴奋地逐一了解几个儿子现在的状况,并要太公带我们去见见这几个儿子。我自然知道张心的打算,见他如此善于表演,心里觉得很是好笑,也觉得这时的人真是淳朴得可爱,那么容易着道。
  临出门时,太公向躲在门后的老太太交代了几句,张心忙问老太太高寿,老太太娘家姓氏。当他听说老太太姓温后,急忙说他也姓温,与老太太正是本家,依辈份来说,老太太应当算是他的老姑,于是非要叫老太太出来行拜见礼。太公也真把这当成事儿,带着我们又回到堂上,拉出老太太来,张心跪到地上,一伏到底,向老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