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远古天香 >

第102节

远古天香-第102节

小说: 远古天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次度回喜房。再次紧紧拥着心爱地人睡着。

    终于。允心中已有决定。“让我陪着你。这样你我都不会寂寞。也不会失去彼此。我坚守着我们地诚若…………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你是我唯一无法取代替地新娘……

    “皇上!想到一个人,他或许可以救活皇后。”跪在地上的潘太医颤颤道。

    “快说!”就象是抓到了救命草一样,迫切地抓着潘太医的手臂。

    “听闻药王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只要找到他,皇后就可以有救了。”

    “切!我以为你有什么办法,根本就行不通!”站一旁的香儿翻了一个白眼说道。

    众人齐齐看过来,好奇她为什么这么说。

    “药王地能力谁人不知谁人不瞧?你一个小小奴才就乱加评论?”潘太医一脸的不悦。

    “我虽是一名小小的奴婢,但是你们可知道皇后是谁?她可是药王最得意的弟子,皇后所种的毒是皇后自己新研制的毒药,连皇后本身是白毒不侵都可以毒倒,可见毒性的厉害,由于是新研制的毒药,那当然是还没解药,现在皇后已经云霞好几个时辰,想要起死回生?除非大罗神仙。”

    允听了眉头蹙得更深,手背着来回度着,突然停下了脚步,露出一丝笑意,这是昨晚灵儿闭上眼睛那一刻起,唯一出现地笑。

    “唐齐,你快去请我早年随地那位高僧。”

    唐齐一听,喜上眉头:“对!那师傅可不一般,神得很,倒有点象香儿说的大罗神仙。”说罢就飞身离去。

    快马加鞭请来了高僧惠盛法师,法师俯首探了一下灵儿地鼻息,再搭了搭她的脉,安然自若道:“皇后种地毒是这世上绝无仅有,没有办法解,而且……”

    “大师欲说无妨。”

    法师捋捋胡须闭目沉思了一会道出:“皇上真的一定要皇后复活?就算是付出惨重代价也再所不稀?”

    “是地。”允投放出坚定的眼神。

    “实不相瞒,皇后的毒暂时无人能解。”顿了顿:“不知道皇上可曾听说三元二次空间?”

    “三元二次空间?没有!这跟灵儿有关吗?”

    “三元二次空间是拟而又是真实存在的,通俗来说,它是我们生活这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相并存,但是我们凡夫俗子的肉眼和肉身无法看到,也无法感受到的。在我佛来说,要想随意到达,就要修其身心,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来去自如。”

    “听了大师的话,还是没能听出这与灵儿的关系,请大师指点。”允对这位高僧还是很恭敬的。

    “皇后的毒在这好几个光年里都无法解,要不是皇后嘴里含着一颗消魂珠,恐怕她早已经云霞天宫了,在这里无人能解,但在遥远的国度可以,那个国度的医术远远超出我们这里,到时候,皇后的毒一定能解,再次苏醒过来。”

    “大师所说的国度在那里?”

    “千年之后!”

    允一个惊讶,许久才暗笑:“大师是不是开玩笑?谁能活上千年?曾经始王想长生不老,多方周折到最后也是长眠于地宫,那都是异想天开的事情,不真实,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没有!”答得干脆利落,毫无任何情感波动。

    允微微一笑,表情平静的如同窗外的春意,安静而微冷。

    “皇上大可放心,老纳自有办法让皇上进入三元二次空间,得尝所愿。”

    由于允给她含着一颗消魂珠,保住了她的肉身,还命人出去寻找水晶和翡翠玉石,在最短的时问内制造出最坚固、最好的水晶棺,让她长眠于此。

    灵儿的死讯已经传入燕王耳里,但他听到这消息时,身子僵硬,脑袋一片空白,他不相信,这是他回神后的第一个反应。

    撕心裂肺的怒吼,咆哮如雷,震得府里的每个人胆战心惊,愤怒的瞧着来报之人,提起一口气,憋着心痛拧语出声:“你是骗我的对不对?她不是刚大婚吗?不是刚坐上皇后的宝座吗?皇上那么的爱她,怎么可能让她香消玉损呢?”

    来人颤颤栗栗抖得厉害,整个身子可以说已经瘫在地上。看到燕王愤怒的情况,今天他的小命是不保了。

    一个飞踢,人已经被踢出一丈之远,那人口吐鲜血后昏了过去。

    奔跑,疯狂的摔着东西,直到心里有些许的平静后大喊一声:“备马!进宫!”

    “现在天时很晚,这个时候宫门已经关闭,明日一早再进宫吧!”高益赶紧谦恭的垂下眼眸。

    “本王要进宫,有谁能阻拦?”威严的一声令下,仿佛号令天下一般气势宏伟,不容人反抗之意。

    郑和嘴虽然也面带哀伤,但一看到燕王有一种兵临相对的样,嘴角弯出一抹很好看的唇型,灵儿,你真的不负为父的期望,死得其所了。

    快马加鞭来到了宫门口,守门的侍卫一看是燕王马上纷纷跪下:“叩见燕王殿下!”

    朱棣不屑的睨了一眼:“起来吧!开宫门!本王要进宫晋见皇上。”

    侍卫互看许久未敢起身,恭敬的道:“关宫门时辰已到,王爷还是明一早再来吧!”

    “什么?你好大的胆,居然敢叫本王明再来?信不信我在这就治你的罪!”朱棣咬牙切齿的狠瞪跪一地的侍卫。

    “卑职只是奉命办差,请王爷恕罪。”

    “你阻拦本王面见皇上,还请我恕你的罪?”啪!马鞭狠狠的落在了讲话人的身上,划开了一道鲜红的痕。

    不管朱棣鞭打守门的侍卫,他们都一直跪地保持着一个姿势,任由他怎么打都不开宫门,朱棣一气之下正想挥军硬闯,没想到被郑和阻止了,这样做是很鲁蛮行事的,搞不好有反叛之嫌。

    这件事已经传到了允的耳里,他握紧拳头,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听复儿说,灵儿是被宛儿下的毒,儿宛儿又是燕王的人,再看今晚的事,允认为他其反叛之心已昭然若揭,此人绝不能再留。

    建文帝朱允继位后并没有君临天下的喜悦,反而满脸愁容。因为他在作为皇太孙参与国政的时候他就已经深深意识到大明经济繁荣的背后已经隐藏了巨大的危机。这些危机之所以一直没能得到彻底的改变,最大的障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正文九十五章双龙相争A     朱元璋在世时,朱元璋生性多疑,喜爱杀戮;严政伴随而来的是凝重的政治气氛和君不信臣;臣过于怕君的局面。他善武,看不起文官;在修定之时;甚至规定文官不可以封公侯。这造成文官的地位非常低下,轻易不敢议论国政。而对武官特别是和他一起开创帝国的功臣;他又非常忌惮,称帝不久就大肆残杀功臣。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无论文臣或者武将全都人人自危。大臣们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环境里;一旦异变出现;朝中重臣;文武百官恐怕没一个能与大明共渡难关的。

    除了严政;朱元璋的另一个政策更令得后世大明中央皇权面临巨大的挑战。

    洪武年间朱元璋先后于洪武三年(1370)、洪武十一年(1378)、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次共封25人(二十四子和一个从孙)为藩王,分镇全国各地。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藩王的权势极重;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朱元璋本意是要以藩王来确保朱家江山;但是这个政策在解决大明边防问题的同时却留下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问题。如此做法将大明的后世之君置于异常尴尬的境地;皇令出不了都城;皇权不如王权;一旦藩王产生异心天下必将大乱;大明岌岌可危。

    朱允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峻性,但是苦于朱元璋还在,一直没能解决,朱元璋驾崩后,初登帝位的他,意识到必须立即改变这种情况。虽然;朱元璋去世当晚,他亲口教育朱要持严政,善待叔父,诚心诚意的去求待各藩王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保我大明千秋万代。永固天下,虽然后面还有如若他不肯,那就只有削藩王,保住江山。杀朱棣的口御,但是朱元璋尸骨未寒,就要他做出诛杀叔父血腥的事,满朝文武会答应吗?

    数月后。建文帝刚下朝正在御花园散步,一边走一边想着心事。

    就在今天在朝堂之上,他向满朝的文武大臣试探性放出要进行新政的消息。当然,他知道撤藩远比取消严政来得困难,所以对于撤藩。他只透露了要削弱藩王权利的可能,结果令他喜忧参半。喜的是对于取消严政,满朝文均持赞成地意见,忧的是对于藩王问题。大部份大臣都持反对意见,这说明藩王在朝上已经势力不小。

    想到这里。他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抬手唤过小成子:“传御膳房送三个人的点心过来。”小成子跪着应了一声。匆匆去了。

    一会,点心送上。朱允闲来无事正坐在亭子里看着湖里的荷花出神地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太监唤道:“兵部尚书齐泰。太学东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晋见!”

    不久,两个穿着整齐官服满脸惶恐一高一矮的中年人来到朱允面前三呼万岁跪下行礼,朱允等他们行礼过后才微笑道:“二位爱卿平身!”

    两人起身退到一旁,朱允又指着身旁的两张石凳接着说道:“两位爱卿方才下朝不久,想来并未用膳,坐下陪朕用些点心吧,”

    两个人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又很惊讶,自从皇后云霞后,这位新帝就很让人琢磨不透,息怒很难从他的脸上看出,忙跪下谢过皇恩,小心翼翼地坐下。

    他们二人是在下朝地路上被宫里地太监追上传旨晋见皇上地。此时正不知皇上召见自己有何用意。忽又听朱允说道:“二位爱卿是朝廷重臣;国之栋梁。今天朝堂之上;一番见解颇得朕心。只是如今朝廷之上。反对削藩者甚多。爱卿可有实施之法否?”

    原来今天朝上对于削藩一事。大部份地大臣都持反对意见。就算不是持反对意见也基本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只有兵部尚书齐泰。太学东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表示赞成并详数藩王对大明地几大害处;深得朱允赏识。下朝后朱允苦思良久。对撤藩之事一定要拿出一个计策来不可。于是传旨两人入宫想听下两人有没有可行之法。

    兵部尚书齐泰抬起眼角偷偷打量了一下朱允。只见朱允正热切地看着他们两人。齐泰心想:看来皇上真地是决意削藩了。这可是我大展拳脚地机会。不能错过。遂站起身来跪在桌前出声道:“皇上此番新政臣有一策献与皇上想来此计定能促进新政地施行并降低新政施行其间地阻力。”

    朱允一听。忙说道:“哦?爱卿有何计谋且详细说来!”

    齐泰直直身子。继续说道:“皇上;太祖洪武皇帝所立之严政及藩王之制;在洪武年间确乃治国良策;实使大明内无盗贼之乱外无边防之患。然如今立国日久;人心思稳;太平初现。再延用旧制恐为不妥。皇上今初登大宝;理应顺应民意。废旧制而立新制。推仁政而弃严政。崇皇权而削王权。臣下以为新政推行之难。难在削藩。因此新政推行之初。实不应过早触及藩制。皇上可先行仁政;善予于民。待仁政推行以后;天下百姓富裕。四海归心。此时再渐行削藩之事;定能事半而功倍。”

    朱允听完紧皱着地眉头才微微舒展开来。虽然还不能达到我想要地。但以目前状况来看。算是可行方法。拍案笑道:“好!先仁政后撤潘!卿家此计甚好!朕明日即布告天下;推行仁政;卿家二人当为仁政推行树立榜样。”

    二人慌忙跪下拜倒:“是;皇上!”

    黄子澄见朱允对齐泰之言甚为高兴,思索一番,他知道朱允最想要地最终目的…………除去朱棣。

    连日来,朱棣频频质问允皇后地下落,是死、是活?要是死了,葬于何处?要是没死,能否见上一面?等等此类追问,语气带着杀气。而朱允早已经对他杀灵儿之事狠之入骨,狠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作风,现在人都已经死了,连尸首都不放过,心里暗暗偷笑,你找吧!就是让你把整个大明翻过来,你也不会找到她地,我也不会再让你伤害灵儿,就算是尸首也不可以。

    黄子澄上前接着说道:“皇上!臣对削藩一事也有一计,请皇上明鉴!”

    朱允一听,高兴了。“哦?爱卿请说!”

    “是;皇上!众藩当中,以权势论,燕王为最。臣以为削藩之时应先削弱小之周、齐、代诸王,剪其羽翼。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削燕王;如此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想来削藩一事定然不难。”

    朱允听完哈哈大笑:“好爱卿之言实乃良策;待新政推行以后;朕当按爱卿之言进行!来;两位爱卿请起,坐下陪朕用膳!”心情大好得没话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