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七辑) >

第173节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七辑)-第17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琳达长长地吐着气,闭起眼睛。
  迪格里兹也闭上了眼。
  所以,他们都没有看见,在琳达的衣服皱摺中,有一粒晶莹的沙子,正闪闪发光。





《是谁抄袭谁?》作者:杰克·刘易斯

  纽约州昆恩村
  第219街 90—26
  杰克·刘易斯先生尊敬的刘易斯先生:
  兹将来稿《九度空间》奉回。小说不错,起初我们打算发表,后来才得悉它已经在《宇宙史诗》杂志上刊登过。
  您当然清楚,这篇署上您大名的小说实际上是18年前由一位名叫托德·特罗别里的作家所写的。我们对您的忠告就是——永远别剽窃别人的作品,只有自己的才是最珍贵的。
  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太空奥秘》杂志社
  科幻专栏编辑
  多伊·盖茨

  4月2日
  纽约州纽约市
  《太空奥秘》杂志社
  多伊·盖茨编辑尊敬的盖茨先生:
  我从来不认识什么托德·特罗别里,在接到您的信以前我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我真诚地把拙作寄给你们,而您却指责我在抄袭,这实在是对我的极大侮辱。
  《九度空间》一文是我在一个月前所写,如果与托德·特罗别里的作品有些类似的话,那一定是偶然的巧合。
  您的来信还促使我想起另外一件事,因为我寄给《星尘》杂志的一篇小说也在前两天被退回了,退稿单上有铅笔写的“和托德·特罗别里过于雷同”的字样。
  如果不属于机密,那么请问这位托德·特罗别里究竟是谁?在我从事科幻写作的这些年来,我的确还没见过这个名字。
  您忠实的朋友杰克·刘易斯

  4月5日
  纽约州昆恩村
  第219街 90—26
  杰克·刘易斯先生亲爱的刘易斯先生:
  4月5日的来信已收到。我们的编辑部并不想侮辱任何人,但我们很难相信您竟会不知道托德·特罗别里的作品。
  特罗别里死于11年前,他的作品在死后才被广泛流传。特罗别里是电子学的专家,对这个领域的丰富知识是他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他从那里吸取了不少独特的主题,写成许多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我们今天的所谓现代派作家真可以向他学到很多东西。我这里指的是学习,而绝不是像您那样逐字逐句抄袭。您在信中说这是偶然的巧合,那么请问:难道在第一次发牌后在所有玩家手中都会出现同花顺子吗?这种巧合的概率要比百万分之一还小!
  恳请谅解,但我们绝不会如您所想像的那么天真。
  《太空奥秘》杂志社
  科幻专栏编辑多伊·盖茨

  4月11日
  纽约州纽约市
  《太空奥秘》杂志社
  多伊·盖茨编辑阁下:
  您的诽谤和你们杂志所发表的那些东西同样令人作呕,我将立即停止订阅这份刊物。
  余不多及。
  杰克·刘易斯

  4月14日
  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
  法朗特街1898号
  科幻俱乐部先生:
  我非常想读到托德·特罗别里的作品。请告诉我,从哪儿能弄到有关的杂志或小说选集,哪怕是刊登它的广告也行。此致敬礼杰克·刘易斯

  4月14日
  纽约州昆恩村
  第219街 90—26
  杰克·刘易斯先生亲爱的刘易斯先生:
  我们也同样渴望读到托德·特罗别里的作品。而我们能向您提供的唯一办法就是去问问它们的出版商,只要他们还没有歇业的话;还有一条路就是去旧书店的书架上翻找。
  如果您幸运地找到了,请告诉我们。我们将不胜欢迎。此致敬礼科幻俱乐部主席莱依·阿尔伯

  4月22日
  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
  《异界》杂志社
  德·格罗斯编辑亲爱的格罗斯先生:
  寄上刚刚脱稿的稿件一份,我取名为《太空大劫难》。在写作该文时,我进行过不少真正的科学探索,所以我能接受的最低稿酬为每字二美分。希望您能喜欢这篇作品并刊登在《异界》上。谨致以真诚的问候杰克·刘易斯

  5月11日
  纽约州昆恩村
  第219街 90—26
  杰克·刘易斯先生亲爱的刘易斯先生:
  万分抱歉,我们不可能刊用《太空大劫难》这篇故事。小说写得的确非常出色,但如果我们刊登它,那么稿费也只能直接寄给托德·特罗别里先生的继承人,因为原文是特罗别里所写的。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异界》编辑部德·格罗斯

  5月19日
  纽约州纽约市
  《太空奥秘》杂志社
  多伊·盖茨编辑亲爱的盖茨先生:
  我曾写信表示过与你们杂志断绝来往,但是事情的变化竟如此不可思议,我只得再次写信给你们。
  所有的杂志异口同声地拒发我的稿件,理由如出一辙:它们似乎是从托德·特罗别里那儿抄来的,而且说除了署名外全文一字没改。您曾在来信中提到过,一篇小说的巧合概率要小于百万分之一,那么对于四篇或五篇小说呢?我担心这个概率简直该是无穷小了吧!
  但我依然衷心请求你们相信我,我的小说中每一个字都是我自己亲手写的!我从来没有抄袭过托德·特罗别里,也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一行作品。在我创作以前甚至没有听说过他的存在。
  所以我脑海中出现如此奇异的想法,以至于只敢向科幻编辑们私下透露。我设想这位特罗别里先生,在进行电子实验时,终于突破了时空的障碍,这种事在你们杂志上不是常有描述吗?我不妨假定——尽管这种假定不算太谦虚——在所有当代科幻作品中他最最喜欢我的作品,于是他想占为己有。
  您能理解我的意思吗?从前的人站在我身后,一字不漏地剽窃了我写在稿纸上的小说!也许这对你们来说是过于科幻了吧?
  请告诉我您对这种解释有什么想法。
  杰克·刘易斯

  纽约州昆恩村
  第219街 90—26
  杰克·刘易斯先生亲爱的刘易斯先生:
  我们认为您最好还是去请精神病医生诊治一下为好。

  5月25日
  纽约州纽约市
  《旗帜杂志》社科幻栏目编辑
  赛姆·迈因斯先生亲爱的迈因斯先生:
  这次寄上的不是小说的原稿,而是一些信件的副本和各家杂志的回复,这是为了使您不致怀疑它们的可信性。
  所有的书信都按时间先后排序,也不需要对它们作任何注释。我想把这些来往信件加以公布,也许能从读者中找到这些鬼蜮勾当的谜底,所以我把它取名为《是谁抄袭谁?》。
  杰克·刘易斯

  6月3日
  纽约州昆恩村
  第219街 90—26
  杰克·刘易斯先生亲爱的刘易斯先生:
  用信件来往的形式创作科幻小说的想法很新鲜,只是我担心您依然还是晚了一步。
  在12年前的8月,托德·特罗别里先生曾在《死神的舞蹈》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科幻小说,里面恰好收罗了作者与编辑们的来往信件,这似乎是命运的作弄,因为小说的题目也是《谁抄袭了谁?》请别灰心。如果您还有什么更加别出心裁的点子,请把大作赐寄我们。
  谨候佳音。
  《旗帜杂志》社科幻栏目编辑
  赛姆·迈因斯
  6月10日





《手术奇谈》作者:班布里

  孙维梓 译

  主持人的话
  窗户是一个引发人诸多想像的美好事物。即或是作为一个词,其语感的丰富性,也足以让人徘徊其意绪之中,寻幽探秘了。
  作为“科幻之窗”这个栏目的主持者,其实就是替大家当了一个推窗人。我当然希望推开窗户时,替广大读者打开的是最大的视界。文学上怎样才算得大视野?我想就是尽量多样风格意蕴的作品,尽量多种国制与文化背景的作家。
  《手术奇谈》这篇出自土耳其作家之手的作品,其幽默风趣,构思机巧之处并不让于过去我们介绍过的西方作家。所以,我自己是对这个栏目有更充足的信心了。
  (怡雯)

  小吃店里的食客寥寥。
  我和一位陌生的邻座默默地点了菜,后来红裙子服务员上了汤。她把盘子放在桌上的神情活像怕烫坏塑料桌面似的,跟着转身离去,只朝我对面这位秃顶先生投去胆怯的一瞥。我发觉戴着白色发夹的收银员望着此人的眼光,也像见到老虎一样。
  “他们怕得不得了。”那人一边把汤匙放进汤内,一边洋洋得意地说。
  “是在怕谁?”我左右环顾问道。
  他笑得那么开心,可眼睛朝另一个方向瞅着。
  “您等着瞧,看看这顿饭会怎样,我保证您在这儿还从没吃过这么好的菜。”
  他身上是一件吊儿郎当的灰上装,那种波兰料子只能在头三天里穿穿。秃顶上稀稀拉拉几根白毛,像是头部周围的一道光圈。在头顶及前额之间有条长长的暗红色的细纹,大概是旧日被抓的伤痕。
  我也拿起汤匙,目光偶然落在墙壁的镜面上,意外发现身后有个睁大眼睛的男子在内室门帘后面伸头探脑,他也在惊愕地瞅着对过那位顾客。我估计此人是小吃店经理,他和服务员在交换含意深长的眼色。
  尽管我这位穿灰上装的邻座压根儿没朝那个方向去看,但不知怎么他却发觉了圆睁着双眼的经理。
  “这里的人都认识我,”他说,“不管哪家小吃店我都去过,他们都从来不敢把隔夜的肉丸子卖给我……你觉得这汤怎么样?”
  汤味确实没说的,可称得上鲜美绝伦,我一开始吃时都不敢置信。三匙汤下肚后我又从镜子中窥视这家小吃店,觉得非常纳闷。既然汤那么好,为什么这家店没有远近闻名?为什么电视台不来报道?《周末》报记者为何不来采访这里的厨师长?这实在是独一无二的肉汁浓汤,热气腾腾,一进嘴便口颊生香,全身舒畅,和欣赏一部联欢节放映的电影差不多。
  “真奇怪!”我嚷道,“我从来没想到能吃到这样的……”
  那人作个懒洋洋的手势打断我的话,他的灰色眼睛暗淡无光,而且目光也不集中。
  “下道菜您想要什么?是带酸奶油的炸肉块吗?那好,我也要这个菜。”
  他对服务员声明他改变了主意:打算把煎牛排换成炸肉块。服务员既无热情也没发作就同意了,但我再次看到她和经理无言的目光交换,接着就闪进厨房。
  我的邻座默默进餐,后来他抬起头,表示有话要讲。
  “您听说过关于彼得连科教授所做的手术吗?有段时间这件事广为流传,甚至被叫做是什么彼得连科手术。”
  “噢……似乎听说过一点。”
  “事情是这样的,”他说,“那年春天,一个年轻人驾摩托沿萨多大弯道行驶,就在K省那里。驾车前他喝过酒,头脑发涨。当时有位老太太横穿马路,结果这年轻人以每小时90公里的高速撞上卡车的车厢,被抛出30米远,直接摔在医学院的大门前。摩托车粉身碎骨不算,那青年的上半部颅骨连带脑子都飞出去了,像被刀切的一样。他立刻就就被抬到医学院二楼的手术台上。值班医生正好是彼得连科教授,换上别人肯定不干,但彼得连科真是男子汉,他拿起上半个颅骨(是被一起带来的)放到原来的位置上,立即进行麻醉、缝合、输血等等。他本人整整10天没有离开这青年半步,一心扑在手术善后处理上。一个月后那青年开始康复,这时才发现教授匆忙中出了个大差错:大脑被转了180度,左右对换了位置,后脑部分到了前面,而前额部分却转到了后面!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怎么办?难道能重新切开颅骨并再度缝合吗?这种冒险的事任何医生毕生最多也只敢做一次,所以只好随着它去,”他停了一会审慎地望望我说,“想得到吗?那个青年就是我。”
  他发觉我诧异的目光接着又说:“我是说我就是那个青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21年了。”
  “太不可思议啦!”我忘记了喝汤,“那么您现在的感觉怎样?”
  “倒也没什么,”他说,“没关系,但是当然出过不少笑话。”
  我们把汤喝完,还得等候下一道菜,服务生不知怎么并不急于去端。
  “可谓是奇事层出不穷,”他沉思地说,“最有趣的是一切都乱套了。似乎是我的视神经被接到听觉区,而听觉神经反而和味觉区挂上了。你知道,人脑皮质本来具有各自的中枢,负责分析声音、光线、气味等等,这些都由神经传递过去。由于我的大脑装反了,于是许多地方就错了位,一些感觉变成了另一种。”
  “怎么能这样呢?……难道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