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六宫无妃 >

第284节

六宫无妃-第284节

小说: 六宫无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底,也就是南朝人的腊月除夕那一个月,封地将预计送来多少头牛羊,多少头马驹,多少粮食,多少瓜果……这些,绝非是空穴来风的吹牛说大话,而是列明了每一种东西的幼仔数目、养殖数目,预计可达到的收入等等,来做出的客观的估计。

  激烈争吵8

  李奕向来沉稳,做事踏实,若非十足的把握,他绝不可能奉上这样一份清单。

  罗迦看到这厚厚的清单,简直看得目瞪口呆。这并非是什么金银珠宝,但是,这比金银珠宝更加宝贵——因为,他做梦也没想到,同样是一千倾地,竟然会出来这么多的东西!这是那些鲜卑贵族们的同样面积的十倍产量。

  而且,因为土地制度分配的变更,昔日的奴隶,今日的农民们,大量开垦荒地,相当于生生把一千顷封地,变成了两三千倾。

  芳菲也看得喜不自胜。她对于这一块,最初的了解,来源于在北武当山脚下生活的一年多。短短时间,从不知付饭钱的囚徒,到了解人间疾苦,那种质的飞跃,是不可估量的。

  而且,被再次发配到北武当的沿途中,又走了那么几个月,走走停停,更是了解国人的生存状态。

  殊不知,这两次的不幸和发配,竟然成了她一生政治经验的积累。原来,坐井观天是不行的,总要走出去,皇宫之外的世界,和宫里,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想,以后的北武当之行,自己一定每年都要参加。那几乎长达半年的拉练,实在是太重要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李奕进贡的当地的茶叶,一些珍贵的皮毛。

  罗迦欣喜若狂,这时,真的是太需要好消息来刺激了,他挥舞那厚厚的清单册子:“芳菲,朕要扩大封地,再给你两千倾土地。让李奕看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呵,陛下,此时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

  “现在,正是大家借口多得很的时候,你再厚厚赏赐我,更是会刺激大祭司的神经。”

  “怕他作甚?朕连皇后都不敢赏赐了,还算什么皇后?”

  芳菲知他倔强,笑道:“此时,李奕的方案,明显带了土地改革的性质,他们见了,肯定会敏感,所以,在事情大成之前,当然先不要放风出去为妙。”

  激烈争吵9

  罗迦不以为然:“这有什么?朕又不公告天下,这样,朕就把江淮前方的屯田那一块再交给李奕,屯田的外围,都是荒地,许多无主……”

  反正,说来说去,他想干嘛就干嘛就对了。芳菲明知此时做出这样的安排不妥,但是,也不愿再跟他争辩,让他误认为天下人都在反对他,这时,自己就要完全顺着他,安慰他,彻底站在他这一边。而且,他如果是赏赐的无主之地,又在屯田之外那么远,那样,消息闭塞之下,根本是一年半载也不可能被那些鲜卑贵族知晓的。

  到真的丰收了,成功了,自然也时过境迁,正好合适。

  陛下也不纯粹是意气用事。

  她想到此,也很是高兴,悄悄地捂住嘴巴,嘻嘻笑道:“陛下,我是不是很发财了?”

  “那是当然。你看看这清单上列明的,可都是你的财产。芳菲,你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富婆了。哈哈哈,不过,小东西,你的这些私房钱,可都是国库。你不要得意太早了,可都是要归入朕的内务府的……你的私房钱,就是朕的私房钱……”

  “哈哈,我就不能得意么?”她简直得意非凡了,“反正既是国库里的也是我的,我一个人又吃不了那么多,用不了那么多。再说,还是我掌管内务府呢,到时,我不高兴,就不要陛下你赏赐那些美人,嘻嘻……陛下,你没有任何私房钱了……”

  罗迦故意愁眉苦脸的:“这可如何是好?朕以后就无法讨好那些美人儿了……”

  “当然了,没有大量的赏赐,谁还来讨好你啊?嘻嘻……”

  可见,就算是皇帝,如果男人不肯花钱,也是讨不了女人欢心的,古往今来,要斩断老公包小三之路,便是要斩断他的财政大权。

  芳菲见他板着脸面,更是狡黠:“陛下,你是不是后悔了?”

  罗迦失笑,阴霾了许久的心情,终于有了一丝亮色。

  激烈争吵10

  这一日,罗迦在御林军统领魏晨等的陪同下,微服出巡,查探平城的情况。他本是叫芳菲一起去的,但芳菲推说头疼,便没去。她其实是非常想去微服私访的,可是,此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打算,当着陛下又不好进行,唯有等他走了,自己才好出面。

  等他一走,芳菲才起来,穿了大氅,也不引人注目,便悄然往东宫而去。

  刚出去,就见到太子匆匆而来。

  芳菲大喜,立即停下脚步,屏退左右,带太子进了立正殿。这些日子,她一直在等待机会,但是,陛下倔强,她必须时时刻刻陪伴在他身边,要私下找太子商议,那是不可能的。

  不料,太子竟然也在等着这样的机会!

  她脸上便带了笑容,情知,太子也是寻了很久机会的。

  屋子里只剩下二人,太子坦然道:“皇后,我是见父皇出门了,才来的。”

  原来,他一早就来了,但是,因为囿于父皇,就没露面。

  她十分诚挚:“殿下,我刚出去,也正是想去找你!陛下在的时候,不好说话,现在,你有事情,不妨直言。”

  太子微微有些犹豫:“皇后,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想必你也是完全知道的。如此,我就不再拐弯抹角了。……”

  芳菲仔细地听着,一点也没有打断他。

  “以前,父皇下令废黜祭祀法令,我也是赞成的……但是,谁想到,竟然发生了如此可怕的现象,芳菲,太阳忽然死了……你想想,太阳死了,这世界岂不毁灭了?”

  芳菲不经意地看着他,就算是此时,他说起当天的情况,神色之间,还是难以掩饰地露出一些恐惧,显然当天的情形,令他触动很大,留下了极深的阴影。这跟她料想的情况一模一样。一般人,受了这样的刺激,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当然会归纳到天神一类的问题上。

  积累争吵11

  她试着为他解惑释疑:“殿下,这个现象,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这不过是太阳暂时被乌云遮挡了一下而已……”

  “哦?皇后,你也信通灵道长那一套?他在胡言乱语!”

  芳菲虽然也不懂为何会有“天狗吃日”,讲起来也没有通灵道长那么顺畅,却反问:“你怎么知道道长在胡言乱语?”

  “你自己想想,元嘉之治过去多久了?上百年了!当时道长在哪里?他这一生,几乎都在北武当!他怎么知道人家当时发生了什么?而且,宋文帝时恰好就遇到这种事了?他在哪里看到的记载?一个人,就算渊博,难道能渊博成这样?我看,他根本就是在信口胡诌……”

  芳菲一时语塞。而且,她的内心深处,当然也认为是道长在随口胡诌。

  虽然她并不怕那个什么太阳死了,因为太阳不会死,但要再向太子释疑,却显然不可能了!

  “就算你我知道他胡诌,可以勉强自己相信,但是,其他人呢?其他人会相信他?广大的老百姓会相信他?那些鲜卑贵族会相信他?”

  “!!!!”

  “既然他连我们都说服不了,他凭什么要求被国人民,从此就完全彻底地,信任他那个什么胡说八道!”

  芳菲听得有些刺耳,通灵道长,至少,也是出自一片好意!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他就算是胡诌,能说出那么一大通话,也算是很不错的了!至少,是替陛下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以前我可以不管,一切都依着父皇,无条件地顺从他,支持他,可是,这一次,事关我们北国的兴衰。如果真的天降大灾,谁担当得起?”他的语气微微急切起来,“我也知道父皇这次不高兴,我也不想忤逆他,可是,我是他的儿子,而不是乙浑这样见风使舵的奸臣,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父皇,让他做出正确的决策……”

  激烈争吵12

  她微微咬着唇,没有做声。

  “皇后,现在父皇完全相信通灵道长的话,对于大臣们的奏折,什么都不肯听了……”

  她想,有么?

  陛下难道在这一点上错了么?

  根本没有!

  此时不听道长的,难道去听大祭司的?

  自己和太子的立场,为什么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了?

  “父皇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他已经逐渐地,在疏远所有的鲜卑重臣了,东阳王和任城王,都是德高望重的皇室前辈。但是,他们说,父皇对他们都不理不睬,现在,父皇就只信任道长,信任乙浑那个混蛋……”

  他的语气愤愤然的:“皇后,你该知道,乙浑不是什么好东西!”

  她摇头:“不,你父皇并未信任乙浑!”

  可是,面对太子愤然的眼光,她却不知该怎么解释!这种微妙的互相掣肘的关系,自己怎能说?陛下不过是利用乙浑来牵制他们而已?

  如果没有乙浑这样的人,政局,真要失衡!

  百姓们,总认为贪官,奸臣,该马上杀了;可是,为人君者,方知道,如果一个国家全是直言不讳的,或者是顽固的直臣,那么,陛下在很多事情上,就下不了台阶了!

  本质上,这件事件是陛下的一个把柄,一个污点,正直的人们,的确该去反对他——但是,反对的结果,成全忠臣们的结果,唯有把自己烧死!

  这难道就是他们那一帮忠臣需要的么?

  她有些恍惚,自己,该成全他们的忠义么?太子只知道,对于日食很感到惊恐!但是,自己呢?他知道自己也很惊恐么?

  太子还在试图做着最后的劝说:“但是,皇后,父皇相信你,对你言听计从,只有你才能说动他……”

  她低声道:“殿下,你要我怎么劝说陛下?你希望我从什么角度劝说他?”

  PS:今日到此;各位周末愉快,接下来,你们猜,芳菲和太子会彻底决裂么?

  翻脸相向1

  “要父皇恢复祭祀法令,至少先安抚民心,让百官安静下来……”他看着芳菲忽然变得惨白的脸,急忙道,“恢复祭祀法令当时并不是指恢复昔日那种惨无人道的人殉,只要有个仪式……用什么猪牛羊代替就行了,这是稳定人心……皇后,父皇的脾气,我很了解,越是多人反对,他越是不会听,生怕一妥协,就会折损了他的权威。可是,现在已经不是权威不权威的问题了,而是非常时刻,就要采用非常手段……”

  芳菲忽然想起他那一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殿下,昔日在高太傅的教导之下,一定是读了不少南朝诗书的,不然,也说不出这样的话。可是,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毕竟是北国的思想,北国的传统。毕竟,从小到大,除了高太傅,他接触的都是鲜卑贵族,尤其高太傅死后,李奕调离,他的身边,就完全是鲜卑贵族了。要想他不受到深刻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她有些恍惚:“殿下,你那年,其实,不是那么赞成废黜祭祀法令的吧?”

  太子一怔,想起那一次,也是这样的情形,不过没有这么紧张而已。但是,当时父皇咄咄逼人的追问,言犹在耳:“太子,你也希望冯昭仪所生的小公主,被送到神殿做祭祀品?”

  就是这句话,逼迫他马上做出了决断。如果当时没有这句话呢?

  “皇后,实不相瞒,如果当时,不是因为你,我可能没那么果决地站在父皇一端,当时,东阳王,任城王都求过我,你知道,他们是很正直的两位老臣,是皇室家族的元勋贵戚……”他的语气也十分诚挚,“我现在的处境,父皇希望我凡事和他一条心;但是,父皇近年来,倾向于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老功臣们又很是抵触,他们希望维护自己和鲜卑人的利益,希望我能出头,劝说父亲……这种滋味……唉,皇后,希望你能理解……”

  翻脸相向2

  芳菲知道,他这的确是推心置腹了。一国的储君,处于父皇和朝臣的拉锯之中,稍有不慎,便会让自己的位置变得岌岌可危。倾向朝臣,会得罪父皇;倾向父皇,又不能不顾自己的威严——她忽然领悟,太子身边,是应该有一派人马的。

  东阳王也好,任城王也罢,那些鲜卑老贵族,已经把希望全部压在他的身上,动辄要他出马,向陛下施加压力!

  如果他没有任何表示的话,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太子的支持态度。

  以前有三王子相争的时候,这是非常重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