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565节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565节

小说: 三国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江东军就此退去,会不会太便宜他们了?

李贤正琢磨着要不要给孙权一个教训,耳畔忽然传来一声通禀:“报,大将军,吕夫人求见”。

“喔?请她进来吧”

“喏!”

吕夫人也就是貂蝉,自从避祸下邳之后,她一直深居简出,极少在郡府中出现。

今日前来,却神情惶然,好似出了什么大事。

“大将军,妾身这厢有礼了”

“夫人免礼,来人呐,看座”

貂蝉一路疾行,额头已经出了细汗,她顾不得擦拭,只是急切地问道:“大将军,我听说高伯平、张文远出了事,他们怎么样了?”

李贤默念了一句非礼勿视,嘴里道:“夫人宽心,两位将军平安无事,只是军卒折损严重,短期内怕是无法再战了”。

貂蝉长长地吁了口气,道:“大将军,如今高伯平、张文远已经是朝廷大将,我一个妇道人家本不该多嘴,可是,若非他们,我与琦儿早已经横尸荒野,如今关心则乱,还望大将军勿怪”。

李贤报之以善意的微笑:“夫人不必如此,此乃人之常情”。

貂蝉犹豫一番,又道:“高伯平、张文远俱是沙场悍将,我听说,此番曹丕决堤放水才打败了他们。只是,河水改道,民不聊生,妾身听说大将军在兖州赈济流民,妾身也想尽一番绵薄之力,不知可否?”

“当然可以,只是,不知道夫人打算如何行事?”

“妾身手中还有一些银钱,就用他们来买些粮秣,赠与百姓吧”

李贤微微颌首,“夫人善心,我代兖州百姓在此谢过了”。

貂蝉红着脸,道:“实不相瞒,这些财物多半是取自兖州,如今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李贤愣了片刻,方才恍然。

感情这些财物都是吕布在兖州得来的呀……

章武二年,各地无战事。

连年征战,连年讨伐,如今好不容易暂息兵戈,李贤决定施行一项谋划已久的政策。



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才的都是最重要的。

李贤若想结束乱世,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前几年,招贤馆的设立虽然招揽了大批人才,可是,李贤扩张的太快,招贤馆征召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各地的需求。

如今,冀州、幽州、兖州、荆州尽入囊中,这本是天大的好事,不过,却带来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官员!

征服一个地方,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换上自己的官员,推行自己的政策。

可是,由于人才的匮乏,李贤不得不暂缓官员更替一事。

连地方官员都不能彻底信赖,这样的城池即便打下来又能如何?

地方豪族俱是墙头草,李贤实力强大,他们便投靠李贤,若是曹操大军来攻,说不定他们又会改换门庭。

若想牢牢控制地方,必须掌握地方权力:财权、军权、政事权。

一直以来,李贤知道自己的短板所在,只是没有机会补救。

如今,好不容易空闲下来,李贤决定做成这一件大事!

公开取士,统一招募士子官员。

历史上,隋炀帝杨广为了对抗关陇门阀,想出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此举一出,门阀大为震动。

自古以来,官员俱由地方豪强担任,开科取士,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挖断了豪强垄断地方的根基。

相对于孝廉制度,开科取士让寒门士子看到了鱼跃龙门的机会,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其实李贤才不管他进步不进步,只要实用就好。

毫无疑问,科举制在实行了一千多年,已经证明了它的效果,确实是维护统治的良药!

一刻钟之后,田丰、徐庶等人齐聚大将军府。

李贤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说道:“诸位,我打算公开取士,择优录用”。

徐庶并不意外,实际上,自从李贤设立招贤馆,他便知道早晚有这一天。

田丰倒是震惊的很,“使君,这公开取士与招贤馆有什么区别?”

李贤耐心解释起来,“名义上,招贤馆只是郡府设立的机构,馆内招揽的人才也只是受我委派,事后才得到朝廷承认,可是,此番公开取士就不同了,只要他们通过考试,便是我大汉官吏的一员,是有品级、有俸禄的!”

田丰激动不已,“使君,此举一出,当尽收天下士子之心!”

汉时文风极盛,尤以荆州士子为多。

一直以来,由于李贤出身低微,郡望士子拉不下脸面前来投靠。

如今,如果能有一个台阶让士子们缓冲一下,想必李贤很容易得到支持。

糜竺倒是表达了不同意见,“使君,设立招贤馆已经引起了诸多非议,若是公开取士,名门望族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只怕他们会闹出事情呀”。

李贤明白,治理天下,离不开郡望大族的支持,一味的打击不是办法,只有拉拢一批,分化一批,这样才可以彻底收服地方。

“无妨,开科取士虽以才能为先,不过,也不是说彻底绝了士族的上进之路,只要他们派出子弟前来,我们可以酌情录用嘛”

徐庶颇为赞同,“使君所言极是,眼下正值用人之际,一味苛求公平,只会将助力推倒敌人那里去,不过,在下认为,郡望士子可用,但不可大用”。

李贤笑道:“也不尽然,只要德才兼备,我可以给他们机会”。

徐庶不再否认,只要李贤心中警惕就可以了,没必要针锋相对。

又商议一番之后,李贤便写好奏章,交到了皇宫。

毕竟是大事,事先与太后、皇帝通通气,省得小人挑拨离间。

宫内,伏太后读罢奏章,嘴里道:“李贤这是要拉拢人心呀”。

天子年岁尚幼,不懂得人心险恶,只是笑道:“母后,大将军对我们不错,这奏章便准了吧”。

伏太后摇了摇头,道:“皇帝,你可不能因为个人喜恶来决定朝廷大事,开科取士,有利于国计民生,这是好事,自然要准”。

天子耷拉着脑袋,“母后说的是”。

伏太后苦口婆心,“敦儿,你是天子,是皇帝,切记,绝不可因私废公”。

“孩儿记下了”

“唉,先皇去的早,只剩下我们孤儿寡母,敦儿,你可要记住了,无论什么时候,当以性命为先”

刘敦瞪大了眼睛,“母后,这是皇宫呀,难道还有人敢来杀我们吗?”

伏太后略一沉吟,嘴里道:“宫内人心险恶,先皇便死于内监之手,敦儿,切记,谁都不可信,我们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

刘敦小大人一样微微颌首,道:“母后,我记下了,我知道,毒死父皇的刘常侍侍奉父皇十多年了”。

“你怎么知道的?”

“内侍们闲聊间说出来的”

伏太后不再多言,只是放下奏章,叹了口气。

翌日朝会,天子准了李贤的奏章。

满朝大臣议论纷纷,他们出身望族,向来与李贤不是一路人。

,这是要挖墙角呀!

设立招贤馆,那些寒门子弟已经占了不少职位,此番若是开科取士,地方上岂不是都要换成李贤的人?

有心死谏,可是,文官之首董承没有表态,众人心中抑郁,又不敢触怒李贤,只得沉默不言。

会后,董府门庭若市。

董承无奈,只得将人请入府中。

“侯爷,李贼猖狂之至,竟想开科取士,此举一出,我等置于何地?”

“是呀,李贤小儿把持朝政,多有不法,如今公开取士,就是要釜底抽薪,将我等舍弃呀”

“还请侯爷入宫,与贵人相商,诛此****!”

……

董承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低喝一声,道:“说完了吗?”

众人茫然失措。

“你们若是说完了,我来说几句”

“侯爷请说”

“李贤不是傻子,他想治理天下,仅靠那些泥腿子,寒门子弟是万万不成的,所以大家不必担心,郡望依旧是朝廷根本”

第七百二十八章士子

章武二年是新皇继位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注定不会平静,地震、蝗灾、水患,接踵而至,若非朝廷赈灾得当,徐州、兖州、冀州早已经饿殍满地。

然而,正当天下人的目光为兖州所吸引的时候,一个劲爆的消息传来:天子下诏,决定公开取士,无论是谁都可以到下邳一试。

兖州、冀州、徐州、青州、幽州,各地的郡府衙‘门’已经将告示贴到了城‘门’口,士子文人跃跃‘欲’试,便是江东、益州、河东的士子都有蠢蠢‘欲’动之势。

是什么吸引了天下士子?

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这是其一;过关斩将者,月旬之内安排官职,这是其二;试卷糊名,统一阅卷,这是其三。

新颖的选拔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暗箱‘操’作,通过笔试、面试双试者又可以得授实职,这可是数百年间从未有过的事情。

但凡文人士子,俱是眼高于顶之辈,区区考试而已,他们压根不放在眼中。

不少人已经开始议论,通过遴选之后官授何职才不算埋没了颜面……

当然,也有理智之人开始打听试题,试图走些捷径,只是,李贤早有防备,试卷也好,考官也罢,一概保密。

朝廷越是如此,说明越是重视此次考试,郡望士子也就罢了,他们把此次考试当成了镀金的过程,考中与否干系不大,可是,寒‘门’子弟就不同了,大汉开国数百年,孝廉制度早已经被郡望豪族垄断,罕有寒‘门’子弟出头为官,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他们自然珍惜无比。

之前,李贤虽然设立了招贤馆,遴选之后也可为官,可那毕竟是郡府设立的机构。

通过招贤馆做官,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像是投靠李贤,传出去毕竟有碍视听,可是这一次就不同了,天子下诏,举国选才,一旦选上了,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只是这一点就值得博一次!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写在公告中的文字,据说是大将军李贤所作。

汉时游侠极多,士子也多以博闻强记为荣,李贤鼓动士子出‘门’游行,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各地士子奔走呼告,相约结伴而行。

下邳,府库拨款修缮了学监,又新建了不少房舍,以备大用。

这一次公开取士,天下文人士子齐聚下邳,可是数百年从未有过的盛况。

李贤丝毫不敢大意,公开取士本是好事,可是,如果传出舞弊丑闻可就‘弄’巧成拙了。

为了以示重视,李贤特意调出一千军卒将学监团团围住,在大比之前,严禁任何人出入!

当然了,一味的严苛也不是办法,这一日,李贤乘坐马车来到学监,其后,有车马带来了酒‘肉’,他是来“劳军”的。

‘门’口守卫的军卒急忙行礼,李贤微微颌首,道:“此次公开取士,事关重大,你们一定要尽忠职守,替我把好这一关,明白吗?”

军卒‘激’动不已,“大将军宽心便是,我等必效死命!”

李贤微微颌首,他迈步进了学监,问道:“沮院丞呢?”

“正在誊写试题”

“请他过来吧”

“喏!”

沮院丞便是徐州书院的院丞沮授,自从袁氏败亡之后他便闲置在家,李贤多次征召,沮授一直避辞不受。

此番,之所以出山,是因为李贤与田丰一道登‘门’拜访,讲明“开科取士”之利。

沮授也是寒‘门’子弟,他自然明白寒‘门’子弟的难处,如果此番大事可成,此后,天下寒‘门’便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沮授才接受了李贤的任命,担任徐州书院院丞,同时负责誊写、修改试题一事。

当然了,真正的出题人其实是李贤,沮授只不过负责完善试题罢了。

此番开科取士,毕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除了李贤之外,任何人都没有经验。

李贤出题,虽然刁钻,但是仔细想来却富有涵义。

沮授不是死板之人,只要题目能够选出真才实学之人,他不会在乎谁是出题之人。

不知何时,沮授出现在李贤跟前,嘴里道:“下官见过大将军”。

李贤微微一笑,道:“沮院丞为国事‘操’劳,十分辛苦,我今日却是来送礼了”。

沮授微微一滞,李贤已经掏出了礼单,道:“这是清单,一会儿还要院丞辛苦一番,将它们分发下去”。

“多谢大将军”

“不必多礼,嗯,请落座”,李贤一直站在原地等候,并没有坐在席上,这其实是给了沮授一个面子。

毕竟,沮授也是袁绍麾下的军士,以礼相待,总归没错。

“将军请!”

二人又谦让一番,李贤与沮授才各自落座。

座前有条木案,上头摆放了茶碗。

李贤微微击掌,两名书童便沏好了茶。

沮授很喜欢李贤培植的茶叶,浓郁的茶香令人回味无穷……

“沮院丞,这茶如何?”

沮授诚心赞誉:“‘唇’齿留香,实乃人间一绝!”

李贤笑道:“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我认为,治国更如同这茶,‘操’之过急是品味不到香茶的妙处的,唯有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才能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