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狂士 >

第245节

大唐狂士-第245节

小说: 大唐狂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攸宜当然知道这必然是狄仁杰在背后指使,否则李臻还不敢做得这么明显,但更让武攸宜难以接受的是,圣上竟然在封李臻为平州都督后,又准许他可不受自己的节制,这就是明目张胆地给李臻撑腰,简直让武攸宜气炸了肺。

不过昨晚武攸宜接到了契丹酋长李尽忠的求和信,他心中稍稍舒服了一点,至少契丹人还知道自己才是唐军主将,而没有把求和信交给狄仁杰。

虽然武攸宜是在武则天圣旨的逼迫下才不得不起兵前往榆关,不过此时他心中又暗暗庆幸,幸亏他起兵及时,才有希望抢到最终的胜利,而不会又被狄仁杰抢先夺走胜利的果实。

武攸宜回头大喝道:“加快速度!”

十万大军加快了行军速度,向榆关浩浩荡荡赶去…

次日上午,十万唐军主力终于赶到了榆关,军队在榆关外扎下了大营,大帐内,武攸宜专门接见了几名从营州逃回来的校尉,几名校尉详细地向主将讲述了他们逃回来的经过,最后姓周的校尉道:“霫人不愿再为契丹人卖命,又担心家人安危,便连夜逃走,我们才得以脱身,一路回来时,发现契丹军队都在后撤,士气普遍低迷。”

武攸宜沉思一下又问道:“霫人和奚人平时和契丹人关系如何?”

“回禀大将军,霫人和奚人平时也受到契丹人欺压,不过他们得到好处后,又会跟随契丹人为虎作伥,在对付汉人时更为残暴,但遇到作战不顺时,他们又会比契丹人退缩得快。”

旁边另一名校尉补充道:“他们就是两条三心二意的狗。”

众人顿时又笑了起来,这时,一名士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大将军,狄相国和李将军来了。”

武攸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对几名校尉摆摆手道:“你们先下去吧!”

几名校尉被领了出去,武攸宜这才令道:“请他们进来!”

片刻,狄仁杰和李臻走进了大帐,狄仁杰微微笑道:“大将军能及时率军赶到,是唐军之幸也!”

和第一次见面时的热情相比,武攸宜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既不出帐去迎接,也没有给他们什么笑脸,他很勉强地请他们坐下,沉着脸冷冷道:“我本不想来抢你们的功劳,怎奈有人向暗中圣上告了状,我只好被迫赶来,请狄相国和李将军放心,我绝不会抢你们的功劳。”

说到这,他又瞥了一眼李臻,重重哼了一声。

李臻却仿佛什么都没看见,坐在一旁不慌不忙喝茶,一言不发,由狄仁杰来和武攸宜对话。

狄仁杰见武攸宜耐不住性子发火,便知道此人城府不足,他也不作恼,依旧满脸笑容道:“传闻契丹老巢被突厥侵袭,契丹不得不退兵求和,不知大将军怎么看这件事?”

武攸宜心中顿时警惕起来,狄仁杰在试探自己呢!他对这件事异常敏感,很显然,狄仁杰和李臻并不满足于榆关获胜,他们还想夺取更多的利益,武攸宜心中冷笑一声,眉毛一挑道:“我确实接到了李尽忠的求和信,但我已派人向圣上汇报,是否接受求和当然应该由圣上来决定,不过作为清边道总管,我有责任率军收复辽东。”

说到这,他回头对李臻道:“既然圣上任命李将军为平州都督,我希望李将军能恪守职责,好好守住平州,不要擅离职守,否则军纪难容,我虽然处罚不了你,但我相信圣上不会再偏袒一个以下犯上,随心所欲的将领。”

武攸宜的话说得很重,就是警告李臻不要再抢他的功劳,留在平州,不准他出榆关进入辽东。

这时李臻笑了笑道:“我并非打算抢大将军的功劳,我只是想提醒大将军,契丹很可能是诱敌之计,诱唐军仓促北上,我相信李尽忠并没有投降的意图。”

“你相信?”

武攸宜对李臻的提醒不屑一顾,他连声冷笑道:“你凭什么说这句话?难道李尽忠身边有你安插的探子,所以你才知道这些底细?李将军,我劝你还是收起争功之心吧!我才是攻打契丹的主将,别以为自己打一次胜仗,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

这时旁边狄仁杰又劝道:“李将军并非是要争抢什么功劳,突厥人进攻契丹后方的消息确实可疑,我不是说突厥不会这样做,突厥人或许有这个想法,但他们一定会派使者事先和朝廷联系,他既要夺取契丹人的财物,也要得到大唐的人情,这才是突厥人做事的一贯作风,而不是无缘无故袭击契丹人,所以,这里面必然另有隐情。”

武攸宜哪里肯听狄仁杰的解释,他已经不耐烦了,立刻站起身下达了逐客令:“好了,我还要处理军务,没有时间和二位细谈,二位请吧!”

狄仁杰和李臻对视一眼,皆暗暗摇头,这个结果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武攸宜执迷不悟,看来他一定要率大军进兵辽东了。

第0324章尾随进兵

李臻和狄仁杰最终没有能劝服武攸宜,当天晚上,武攸宜便率领十万大军出了榆关,浩浩荡荡向营州杀去。

房间里,狄仁杰负手来回踱步,他心中十分焦虑,这次朝廷出兵偏少,武攸宜将所有军队都带去辽东,河北空虚,一旦唐军在辽东大败,契丹人的铁骑恐怕就会席卷河北,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而他又阻止不了武攸宜率军北上,现在恐怕也只能靠圣旨才能阻止武攸宜的冒险,但他给圣上的快信在两天前才送出去,圣旨到来至少也要四天以后了,那时还来得及吗?

这时,狄仁杰若有所感,一回头,只见李臻站在门口,狄仁杰笑问道:“这么晚还没有休息吗?”

李臻走进来道:“我考虑良久,最好我也率军北上,接应唐军。”

狄仁杰没有直接回答李臻,他让李臻坐下,令士兵送来两杯茶,狄仁杰喝了一口热茶,这才缓缓道:“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其实武攸宜说得没错,圣上之所以封你为平州都督,就是希望你守住平州,把北上辽东的战事交给武攸宜。”

停一下,狄仁杰笑了笑又道:“这也是帝王的平衡之术,她虽然不希望武攸宜用军权来压你,才准你不受他节制,但她也要考虑武攸宜的感受,况且武攸宜还是统帅主力,你若再抢他的功劳,整个武氏家族都会视你为敌。”

李臻摇了摇头,“可这并是抢夺功劳的问题,而是十万唐军会被契丹全歼的严重后果,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狄仁杰笑了起来,李臻勇气让他想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那时他何尝不是和李臻一样,血气方刚,敢作敢为。

“事实上,我们也不能肯定契丹是不是诱兵之计,我们也只是推测,如果突厥人真的袭击了契丹的老巢,那么李尽忠就真可能想和唐军议和了,况且榆关不能没有人镇守,你率军走了,榆关怎么办?”

李臻无言以对,半晌沉声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唐军全军覆没吗?”

“不!”

狄仁杰毫不犹豫地否认了李臻的担忧,这让李臻愕然,刚才狄仁杰劝自己冷静,不要出兵,现在却又否认,他是什么意思?李臻不解地望着狄仁杰。

狄仁杰淡淡道:“我刚才并非劝你不要出兵,我只希望能明白出兵的后果,希望你能明白圣上封你为平州都督的深意,如果你能理解了,那就可以出兵了。”

“可是…”李臻依旧困惑道:“我还是有点不懂,既然出兵有诸多后果,那我出兵的责任——”

“你出兵的所有后果由我来承担!”

李臻这才明白了狄仁杰的一番苦心,他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他低下头,又轻轻摇了摇头,“或许我们可以再等一等。”

“你不用担心!”

狄仁杰明白李臻的担忧,笑道:“事情也并非像你想的那样坏,我是观军容使,我有权修正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况且我是营州太守,出兵营州不是理所当然吗?”

狄仁杰轻轻拍了拍李臻的肩膀笑道:“去吧!榆关由我来守,我已写信给檀州张九节,从他那里再调一些军队过来,可能明天就会到了,相信我能守住榆关。”

李臻默默点了点头,起身行一礼,快步离开了房间,狄仁杰负手望着他的背影走远,欣慰地点了点头,这个年轻人心系大唐,有勇气有担当,如果能成为自己的女婿,倒也是他的福气。

天刚亮,李臻留两千军队给狄仁杰,他率领五千军队北上营州,就在李臻离去的当天下午,檀州太守张九节率领三千军队赶到了榆关,加强了榆关的防御。



李臻率领五千军队一路北上,这支军队由三千卢龙军和两千新兵组成,另外在全歼契丹军队时,又缴获了数千匹战马,李臻挑选三千匹健壮的战马托运粮食兵甲,使士兵们能够轻兵简行,行军十分迅速,当天下午,他们便渐渐赶上了武攸宜的后军。

不过李臻率军队走的是另一条旧官道,和唐军主力平行北上,双方相距约二十里,入夜,李臻的军队在一座山谷内停下休息,士兵们没有带营帐,每人裹一张毛毯,露天而宿,行军了一天,士兵大多疲惫不堪,拥挤在一起沉沉睡去。

紧靠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之下,唐军简单地扎了一座行军帐,大帐内灯火微明,李臻正和校尉们商议北上之策。

李臻将一幅地图挂在树桩上,对校尉们道:“如果契丹人是诱兵之计,最大的可能性是袭击唐军的后勤辎重,没有了粮草供应,十万大军支持不了多久。”

李臻又用木杆指着地图下方的榆关道:“如果我没有料错,随后夺取榆关也是契丹人攻击唐军的重中之重。”

下面一名校尉接口道:“但契丹人也可能会攻打檀州,攻破檀州,他们也能从密云南下幽州,一个月前,他们出重兵攻打檀州。”

李臻笑了笑继续道:“无论是攻打檀州还是榆关,都必须出重兵,一个月前契丹人之所以打檀州而不打榆关,就是因为他们兵力不足,相信这次也一样,而契丹人的战略是为了全歼唐军,所以他们一定是攻打榆关,暂时顾不上檀州。”

“请问将军,我们怎么应对?”另一名校尉问道。

“我们先等情报,关键是要保住唐军的后勤辎重,所以我们不能离唐军后勤辎重太远,必须时刻警惕。”



在这次李臻率军进军辽东过程中,跟随他一起北上的内卫武士变成了临时斥候,他们五人一队,分做五队先一步北上,探查契丹军的情况。

在距离榆关约两百里,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山,叫做白狼山,这里实际上属于燕山余脉,在千万年的风雨侵蚀下,白狼山中形成了一条极深的峡谷,叫做白狼谷。

白狼谷长五十余里,最宽处有十余里,最窄处也有两三里,其间沟壑纵横,又隐藏着无数条小的峡谷,被茂密的森林和灌木覆盖。

这条白狼谷虽然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却不是北上营州的必经之路,甚至连官道也没有,原因是走这里比较绕路,至少比走大山以东的直线多走了四十余里,这对于长途跋涉的商旅来说,能少走四十余里,还是比较诱惑。

更重要是,整个山谷中没有村落或者驿站补充饮食,再加上野兽横行,行路人更是寥寥无几。

傍晚时分,在白狼谷中的一个岩洞中,五名唐军内卫斥候正在洞中休息吃饭,岩洞颇为宽敞,像一座石制宫殿,在洞深处,有不少动物的尸骨,估计这里是某一头猛兽的老巢,不过现在已被内卫斥候临时占领。

内卫武士虽然不是正规军,但他们却比军队士兵更强悍,个个武艺高强,处理各种临机事务有丰富的经验,堪称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临时扮演了军队斥候的角色,却丝毫不亚于真正的斥候。

五名内卫武士由一名队正率领,队正名叫杨洪烈,关中人,三十岁不到,在内卫从军已经有七年。

因为内卫即将扩容,那么资历深厚的杨洪烈极有可能会被升为校尉,也正是这个缘故,他也格外卖力,主动请缨率领手下前来探查敌情。

“杨队正,万一没有什么契丹士兵怎么办?”一名手下笑问道。

“是啊!据说契丹人要和唐军议和,他们军队已经北撤了,怎么还会再南下?”另一名武士也补充道。

“议你个头!”

杨洪烈笑骂一句,又拾起一根树枝敲了两人一下,说道:“你们跟随将军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应该知道将军的手段,难道他的头脑还不如你们两个猪头?”

“杨队正说得对,既然将军叫我们出来巡查,就一定会有情况发生。”

“老张说得不错,你们两个猪头给老子好好听着,老子这次一定要立功,才能升为校尉,你们好好卖力,别坏我的仕途,否则休怪老子对你们不客气。”

两名手下都吓得低下头,不敢再吭声,这时,旁边姓张的内卫武士又笑问道:“我就是有点奇怪,为什么我们不去探查官道?唐军主力又不会走这里,如果契丹军要伏击唐军,应该在官道上伏击才对。”

杨洪烈哼了一声,半响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