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逆袭唐末之枫羽帝国 >

第521节

逆袭唐末之枫羽帝国-第521节

小说: 逆袭唐末之枫羽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黄揆的不务正业,导致长安附近一带根本没有什么百姓,没人种粮食,黄揆自然也无法收上赋税了,大军的军饷自然也没着落。伪齐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完全是凭借了大唐留下的家底子,但是却架不住坐吃山空。

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粮饷了,黄巢倒也不用再为前线操心了,毕竟已经没有了前线。可是眼下,长安城中还有数十万大军嗷嗷待哺呢,军饷能够拖欠,也能够用东西抵偿,但是粮食却非常紧要,能拿古董瓷器玉器抵偿军饷,可总不能让大军去吃这些东西填饱肚子吧!

最让黄巢头疼的,其实也就是粮食的问题了。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七章 正副留守

不管黄巢在殿中如何大骂怒吼,其余人反正是脑袋低垂,始终不肯也不敢开口多说一句话,不过所有人内心都在诅咒这件事的罪魁祸首,但是‘元凶’黄揆已经在前不久自杀了。但如果追究其死因的话,恐怕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其真正原因,其实是整日纵酒享乐,操劳过度累死了而已。不过向来是死者为大,所以即便所有人都认为黄揆才应该承担所有责任,这个时候也不敢当着暴怒的黄巢再继续追究下去,只得任由黄巢发泄怒火,众人只是颤巍巍的等着事情的结束。

好在的是黄巢并没有发泄多久,一个重要人物的到来使得黄巢不得不暂时压住怒火,重点商讨一下眼下的形势,这才让众人堪堪松了口气。

抵达含凉殿的是长安留守张礼,不过张礼却是赤着上身,背着一捆荆条上的殿。加上近些日子因为军务繁忙的原因,张礼的这副打扮配上那没来得及收拾的满面虬髯,活脱脱一个山野出身的樵夫。

“张礼!你这是何意?!”刚刚听闻殿外传报说张礼到了殿外,黄巢的怒火才稍稍退减一些,但是看到张礼入殿之后的模样,不禁更加勃然大怒,虎目圆瞪,冲着张礼低吼道:“简直就是胡闹!堂堂长安留守竟然这副打扮!你莫非是故意这样,想让这事传出去,再让唐军笑话我大齐无人,用一个砍柴的做大将军不成?!”

“罪臣不敢!陛下言重了!”张礼上前几步,径直双腿跪地,俯首在地,随即语气便瞬间哽咽起来:“罪臣张礼,恭迎陛下回城!陛下不在京城这段时间,罪臣有负圣望!还望陛下恕罪!”

“你有何罪?!起来吧!像什么样子!”黄巢不耐烦的甩了甩手臂,狠狠的瞪了张礼一眼,其实他也明白张礼口中所说的有罪,但是黄巢又不能将黄揆的罪责全部推在张礼身上。

原来,秦王黄揆才是真正的京城留守,而张礼只是任副留守一职,只是黄揆什么事情都不做,加上黄揆原本的那些心腹都一步步的远离他之后,张礼这个副留守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实际上的长安留守,总管长安一切的军民,钱粮以及京城的守卫职责。可惜的是,张礼完全接手的时候长安就已经是一堆烂摊子了,他也不是什么古代管仲,诸葛孔明一类的贤相人物,尽管一直以来还算兢兢业业,也只是将大齐走向衰亡的形势稍稍减缓一些罢了。

“还请陛下恕罪!否则,罪臣不敢起!”让所有人包括黄巢在内都感到诧异的是,张礼竟然根本不起身,口口声声的非要黄巢降罪才肯,这一举动让众人也不清楚张礼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好了!朕刚才已经向诸位大臣询问清楚了,长安的事情,错不在你!你也不用担心,继续做好你的事情即可!”黄巢深吸一口气,虽然很是愤怒张礼的顶撞,但是无奈手下已经连番失去多位心腹大将,他可不想这个时候再在京城内闹出太大的动静,但是刚刚说完,却见跪在地上的张礼依旧没有起身的意思,不仅如此,看样子张礼还要继续请罪,黄巢不得不赶忙摆摆手,垂头沉吟片刻,重新看着张礼,沉声说道:“既然你一心请罪!那朕就如你所愿!”

“谢陛下圣恩!罪臣张礼甘愿受罚!”张礼的脸上没有任何的变化,表情平静的向黄巢拜了一拜,朗声回应。

“既然如此,那朕就暂时罚你,正式接任长安留守一职!统领长安城全体军民!”黄巢的目光不停的在下面的众人脸上扫视,最终停留在了跟随自己回城的李谠身上,也不管跪在地上满面诧异的张礼,继续沉声任命:“李谠暂时任长安副留守,协助张礼守卫长安城!”

闻言,众人皆是大惊失色,没想到张礼那完全就是做样子的负荆请罪竟然得到了这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名义上的长安留守成为了黄巢亲口所封的长安留守,不过,其中有一人却不这么想。

“陛下,恕臣愚钝!”张礼并没有立即谢恩,而是继续跪在地上,微微抬头,望着台阶上的黄巢,小心翼翼的提醒道:“陛下如今既已回城,何故还需要罪臣这个长安留守?”

这话一出,其余人也猛然醒悟过来,留守是什么职位,只有天子出巡或外出亲征时,才会指定亲王或重臣留守京城,以便行事。如今,确实如张礼所说,既然黄巢已经回到了长安,那为什么还要重新指派张礼和李谠为长安的正副留守,想到这里,众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纷纷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黄巢,似乎想要寻找出正确的答案。

可惜的是,黄巢没有表露出任何真实的想法,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张礼,眉头微微皱了皱,沉声说道:“朕刚才已经说了,留守一职只是暂时!而且你也自称罪臣,那朕就给你这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你若是敢在朕的眼皮子低下犯错,朕就新帐旧账跟你一块算!至于长安的兵马,暂时还由你负责,朕也只是刚刚回城,许多事情都还不熟悉,处理起来想必也会相当吃力,恐怕还会有什么疏漏,还是过一阵子再说!何况朕也累了,想稍作一番休息!”

说着,黄巢停顿一下,目光陡然转的凌厉无比,俯视着下面的张礼,沉声询问:“张礼,朕说的这么仔细,你可听明白,弄清楚了?”

“明白明白!清楚了,臣清楚了!”张礼被黄巢的突然转变吓的一个机灵,赶忙拱手叩头,连连应声:“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完成陛下重托!”

“好了!现在该起来了吧,留守张大人!”黄巢撇了撇嘴,有些不满的似问非问一句,随后等张礼起身之后,才开口询问:“刚才朕已经了解过一些近来的情况了,诸位所说几乎一样,都是指出眼下我军的粮饷不足,导致军心有所涣散,恐怕会大大影响到战斗力!”

“的确如此!”张礼点了点头,较之刚才脸上也有了一些表情,稍作沉吟之后,张礼才一脸郑重的对黄巢说道:“不瞒陛下,如今我军的粮饷已经数月都减半了,就算这样,我军的粮饷依旧在迅速下减,如果照此下去,恐怕很难熬到今年冬天!”

正文 第五百八十八章 没看走眼

伪齐控制下的长安城的情况,远在前线的时候黄巢就料想到了一些,可回到大明宫之后,根据朝中众人所说,黄巢才明白真实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的多。但是当他听完张礼对长安城,特别是长安城守军的情况做出的详细分析与解释之后,黄巢才意识到自己的大齐政权实在是濒临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至于为什么是濒临而还没有彻底的病入膏肓,张礼自然也要对黄巢做出一番自己的分析,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一个必要的原因。

“其实,陛下也不用太过担心!”看着瘫坐在龙案后的黄巢,张礼的内心终于舒坦了不少,刚才自己的表现不仅争取到了真正的长安留守一职,而且看样子黄巢还特别依赖自己,不禁也就开始打起了内心的小算盘。

“据臣所了解到的情况,眼下我们大齐还没有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见黄巢缓缓直起了身子,满面认真的看着自己,张礼内心更加得意起来,冲着对方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眼下,长安城中有我们大齐二十余万将士,即便是与整个唐军交战,我军依然可有一战之力!”

“张大人,刚才你自己不已经说过了吗,我军现在没有粮饷支撑,还怎么去跟唐军交战?”没等疑惑的黄巢发问,刚刚被封了长安副留守的李谠就站了出来,眉头微皱,一脸不解的盯着旁边的张礼,内心也很是疑惑对方到底在卖什么关子,不禁有些不满的追问道:“难不成,张大人你还能凭空变出我们几十万大军所用的粮饷不成?不然,还是张大人你能让咱们的大军不吃不喝?”

对此反问,众人都想发笑,但是鉴于黄巢还在上面坐着,下面的众人也只得强忍着笑意,一个个的脸色都快憋成了酱紫色。其实在场的所有人里,除了刚刚回到长安城的黄巢和李谠等人很是担忧粮饷的问题之外,其余人都不是很在乎这件事情,因为从前阵子开始,城内就传遍了一件事,皇城禁卫统领王腾王将军正在与以金氏商会带头的江南一带的富商巨贾谈及这件事,至于其真实性并没有人怀疑,唯一考虑的只是时间问题,也就是粮饷什么时候能够抵达长安城。

“李大人你真会说笑,我哪有那个本事,要是真有,不早就为陛下分忧排难了吗?”张礼对李谠不客气的反问倒也没生气,只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随后看着一脸茫然的黄巢,伸手向一旁指了过去,笑着解释道:“陛下!粮饷的事情,臣因军务繁忙实在没能抽出时间!不过全都由王腾王将军负责的,想必王将军一定能给陛下带来好消息!”

“哦?”闻言,黄巢的目光立马转到了病怏怏靠在椅子上的王腾,对于这个亲戚来说,其实黄巢并没有给予太高的期望,之所以让王腾做皇城禁卫统领,完全是由于王腾的特殊身份罢了,在黄巢看来,自己的亲戚总归要比一些外姓心腹更加可信一些,特别是当朱温,尚让,霍存,葛从周等人接二连三的叛变发生之后,黄巢愈发的不相信身边的心腹了。

此刻听闻张礼说王腾竟然有办法解决大军的粮饷问题,登时有些过于惊喜,如果不是张礼亲口所说,如果不是满殿大臣的表情,黄巢根本不相信王腾竟然有这么大的能耐。随即黄巢也顾不上王腾的病逝了,一脸着急的追问了起来:“王将军,你有何妙计,让朕也听听!到底如何才能解决我军的粮饷问题!”

说着,黄巢心思一转,当即伸手指向王腾,仰头哈哈大笑:“当初朕还真没看走眼!诸位爱卿,你们可还记得,当初朕要让王将军负责皇城守卫的时候,你们中可还有不少人觉得王将军不能够胜任呢!如今,你们可看到了,王将军不仅能够胜任,而且还能在百忙之中兼顾别的事情,而且还是关乎我大齐数十万将士的粮草大事,这可是头等要事啊!”

闻言,众人中不少人都略有不满,当初确实是有不少人反对王腾负责皇城的守卫,但是今非昔比啊,眼下黄巢竟然为了在王腾面前证明自己,而不惜用他们以往的事情来做对比,怎能不引起不满。不过,众人也只得讪笑着连连拱手,弯腰行礼,齐声歌颂:“陛下英明!陛下慧眼!”

黄巢要的自然就是这个效果,看着众人的表现不禁满意的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赶忙将目光重新投向了王腾,笑着追问:“王将军,你只管说就是了,不过既然身体抱恙,简单的介绍一下就行!”

“是啊!王将军,这可是盖世之功啊!”刚刚顶上了长安留守帽子的张礼如今在地位上已经超过了王腾,特别是据他所了解的消息,王腾虽然的确在与金氏商会商谈大军的粮饷问题,但是由于事关重大,貌似事情一直没有什么好的进展,可谓是雷声大,连雨点都没落下一滴。

此时的张礼无疑是在等着看王腾如何交代粮饷的问题,不过除了张礼那略带幸灾乐祸的表情之外,其与众人却满是期待,特别是满朝大臣,虽然早就得到了消息,但是其中的详细他们却是一无所知,更别说是了解到张礼所知道的那些了。

“陛下,这个,这件事吧,还要从长计议。。”王腾看着死对头张礼的神情,不禁先在心中恶狠狠的咒骂了对方不知道多少代之后,才一脸为难的看向黄巢,表情讪讪的低声应道:“毕竟,毕竟这件事事关重大,其中很多细节需要多加斟酌。。”

“嗯?”闻言,黄巢的脸色顿时一沉,他已经清楚的听出了其中的端倪,似乎根本不是斟酌多少的问题,两道浓眉不禁拧在了一起,语气也瞬间转冷了些许,沉沉的追问道:“这还有什么从长计议的?王将军,你不会不知道,咱们的大军已经等不及从长计议了吧?这难倒还用斟酌什么吗?”

“陛下,您先别急!想必王将军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好做主的问题,何不先听听王将军的解释呢!”张礼心中暗自冷笑,但面上却是一脸真诚冲着黄巢和王腾连连拱手,表现的极为和气,甚至是让外人看来,张礼此时与王腾是一个阵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