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中华异史 >

第215节

中华异史-第215节

小说: 中华异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这种惨状使得陈氏险些昏过去。
  听到陈氏这样说,张献忠心中一动,虽然他并不太相信什么因果循环,但毕竟他还是有些迷信的,他甚至有些怀疑是否是那些被他杀死的人的冤魂在搞鬼。张献忠一生妻娶无数,儿子也生了不少,但是只有这个曌儿活到现在,因此在张献忠的心里,他也将曌儿当做了自己的心头肉,只是由于要做出一副威严的样子,因此倒并不太表露出来。
  张献忠之所以没有将陈氏废掉,倒有一半原因是曌儿,他可不想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痛恨自己。曌儿的病也让他十分的揪心,只不过这些天一直忙于战事,因此倒显得有些顾不上了。
  以前曌儿虽然也曾生过这样重的病,但是还从来没有持续这么久,从发病之日起算起,到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要是再不好的话,那么恐怕真的就完了。
  想到这里,张献忠心念一转,遂说道:“那就依你,先停两天。”他转头瞪着跪在那里发愣的汪兆龄,呵斥道:“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传令?命令全军从今日起暂停进攻城南的官军,而且全部给老子缩回大营,没有老子的命令,谁也不许出去!至于粮食的事情嘛,就把那些剩下的马匹杀掉充饥。”
  看着汪兆龄慌不择路的奔将出去,陈氏再次向张献忠叩首道:“臣妾多谢万岁龙恩!”
  张献忠道:“罢了,罢了!快站起来吧,朕又不是不通情理之人。”
  陈氏站立了起来,但仍是低着头站在张献忠的对面,一言不发的看着地面。
  张献忠很不喜欢陈氏的这种沉稳举动,他更喜欢尹氏的那种风骚劲儿,不过现在他还没有心思去想别的问题,他的心中已开始担心起儿子的病情。
  张献忠问道:“那几个大夫怎么说?”
  陈氏说道:“一筹莫展,都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重的病,只是说要慢慢调理。”
  “慢慢调理?哈哈!慢慢调理……”张献忠口中喃喃的反复的说这这句话,他的眼睛中又闪出凶光,他恶狠狠的说道:“那些个庸医,竟敢这样骗老子,看来老子不把看家本领拿出来,他们是不会知道老子的厉害了!”
  张献忠那满含杀气的话刺入陈氏耳中,就象是一根一根的竹刺不停的刺着她的神经。片刻的犹豫之后,她那低垂着的头猛的抬起,她有些惊恐的望着张献忠,说道:“万岁,不可再开杀戒啊!那些大夫是这城里最好的大夫了,如果杀了他们,恐怕就没人能够给曌儿医治了!还请万岁开恩!”说完,陈氏又跪了下去。
  张献忠不满的哼哼道:“妇道人家就是心肠软!难道你不知道,要想让人听你的话,就必须大开杀戒吗?你不杀,他就不怕,他不怕,就不会服你,这些道理都是最最要紧的,看来你白跟了老子这么多年了!”他顿了一顿,走上几步,靠近墙壁,伸出手去,摸着厢房墙壁上挂着的那几幅山水画,又说道:“这江山多好啊,好山好水,让人舍不得放手。”他在画上摸了许久,随后转回身子,望着陈氏的后背,说道:“这开国的君王哪个手上没有血?别的不说,就说这明朝的朱元璋吧,他亲自下令杀掉的人,没有十万也有五万!没有他的心狠手辣,他的子孙怎能坐稳江山?没有士民百姓的血流成河,怎会有明朝的两百多年江山?”
  张献忠抽出腰刀,一刀将身边的一张小桌子砍为两半,语气变得更加阴沉,“他们不交粮食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他们还口口声声说老子是流寇?老子已经登基了,老子就是皇帝了,皇帝再也不是流寇了!他们不服?好,老子杀,杀,杀!老子杀得他们服!”张献忠瞪着两只眼睛,在屋子里四处搜索着,仿佛屋子布满了仇人一般,他伸出腰刀,在空中虚劈几下,高声骂道:“老天无眼!不让老子快活!老子要杀天!”他向前走上几步,挥刀又将一张小凳劈为两半,随后回头瞪着陈氏,缓缓的说道:“你不让我杀那些大夫,那好,老子答应你,可是假如曌儿一病不起的话,老子不仅要那些庸医给曌儿陪葬,老子还要你给曌儿陪葬!”
  ******************************************************************************
  “一团后退!二团、三团殿后!”一名士兵背着枪沿着部队的后侧快速奔跑着,一边跑一边高声传达着上司的命令。
  随着这个命令声,排列成一条长阵的镇虏军开始变换阵形,一支部队迅速调整方向,并向着后边跑去,而另外的两支部队则很快聚拢到一起,仍旧将枪口对准对面那条小河的对岸,监视着对岸的动静,河上的几座浮桥已经被炮火轰的七零八落,看起来这次的防御又取得了胜利。
  秦侃站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木台子上,竭力向河对岸望去,只见对岸的张献忠军队已经纷纷撤退进了各自的大营,刚才还站的满满的阵地上立刻显得空荡荡的,除了那少数被炮火轰毙的尸体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活动的东西。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转身走下木台子,吩咐一名师长:“这里你来指挥,若有异动,就立刻派人来禀我。”
  秦侃领着十几名卫兵径直向后方走去,直到一刻钟后,他方才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
  帐篷中的两个人正在谈话,他们见秦侃走了进来,立刻站起来,向秦侃抱拳施礼。
  秦侃看着那站着的两个人,不觉一愣,他问其中一人:“万先生,这位是……”
  万明灿向身边这人看了看,随后说道:“这位是曾英大人的部下,也是他的义子,他是来向秦将军通禀军情的。”
  那人赶紧说道:“标下于大海,是曾英大人的参将,此次奉曾大人军令,前来贵军与贵军商议下一步的战事。”
  秦侃点头道:“此次全仗曾大人率军协助,方能将张献忠南去之路堵死,请于兄代秦某向曾大人道谢。”
  于大海赶紧说道:“秦将军客气了,咱们都是朝廷的官军,这官军自古是一家,还分什么你的我的,只要将军需要,只管说,我部定然全力相助!”
  秦侃笑着说道:“我听说贵军俘虏了三万张献忠部下,不知是真是假?”
  于大海说道:“我军确实俘虏了三万余人,不过却还是没有贵军多啊,听说贵军一共俘虏了五万人呢!”
  秦侃道:“张献忠的部下没有吃的,见我军大营之中尚有炊烟,便前来投降,就这么来了五万人。”他看着于大海那坑坑洼洼的脸,问道:“曾大人派你前来,有什么嘱咐吗?”
  于大海说道:“禀秦将军,曾大人派标下来,是想向贵军通禀一声,那杨展杨大人率领部下已从嘉定(今四川乐山)、峨眉一带赶到了南面,现已开始向西北开进,最晚明日就能抵达河边。”
  “杨展?”秦侃在脑海中努力搜索着这个名字。
  看到秦侃的样子,于大海便解释道:“杨大人是崇祯十二年的武进士,张贼入寇川中之时司职参将,率部与张贼激战,不幸兵败被俘,后来逃出,在叙州集起残部,退守嘉定、峨眉。在嘉定、峨眉之时,他安顿士民,奖励垦荒,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自给有足,是如今川中最富庶的地方,粮饷充足,此次,他随军还带来大批粮草,可解我军缺粮之燃眉之急。”
  “哦?”听到杨展带来了粮食,秦侃心中一动。他带兵入川之时,曾以为四川乃天府之国,必定粮草充足,再加上南下湖广之时走的匆忙,因而并未随军携带多少粮食,他原本打算就地筹粮的,但却不料进了四川以后才发现,由于张献忠到处流窜,而各地残余明军也在四处骚扰,使得整个四川的农田抛荒严重,不仅百姓面临饥谨的威胁,而且连那些手握重兵的各地军阀也严重缺粮,此时的四川已经由一个天府之国变为了饿殍之地。
  为了筹集粮草,秦侃几乎搅尽脑汁,但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粮草,因而如今的镇虏军中已经主要是以野菜为食了。
  听到于大海说杨展运来了粮食,秦侃精神一振,追问道:“那不知杨大人运来多少粮食?”
  于大海说道:“具体数目标下也不知道,不过应该不少吧。”
  秦侃搓着手,来回的走了几步,随后说道:“太好了!杨大人来的正是时候!”
  于大海说道:“是啊,我们曾大人也是这么说呐!杨大人赶到以后,那张献忠就没几天活头儿了!”他顿了一顿,忽然又说道:“前些日子我军派去南京送信的人已经回来了,他禀报说,南京的勤王战事已了,不过天子遇刺驾崩,新天子登基以后就封威毅侯为楚国公,看来以后秦将军必定飞黄腾达,标下在此先给秦将军道贺了!”
  秦侃摆了摆手,说道:“这些话不说也罢!如今还是先把张献忠解决了再说吧。”
  于大海这才知道秦侃不喜欢别人拍他的马屁,当即又与秦侃说了些曾英交代的事情,随后便告辞而去。
  待于大海走后,秦侃对万明灿说道:“今日一战又收降张献忠军队五千人,他们全都已经饿的只剩皮包骨头了,一进大营就去争抢野菜窝头,看样子张献忠确实已经粮尽了。”
  万明灿皱了皱眉头,问道:“那我军的粮食还剩多少?”
  秦侃说道:“米已经没了,就只剩下些粗粮了,搀和着野菜的话,还能对付几天,就看杨展能送来多少粮食了。”
  万明灿点头说道:“没想到这个杨展还是个文武全才,居然能将这嘉定、峨眉一带建成乱世中的桃源,当真是了不起!”
  “报告!”一名士兵在帐篷外喊道。
  “进来!”秦侃转身说道。
  那名士兵走进帐篷,向秦侃敬了个礼,随后说道:“我军的援军来了!”
  “援军?”秦侃与万明灿同时一愣,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有援军到来,秦侃急忙说道:“快将他们迎进大营。”
  当那援军的三名首领走进帐篷后,秦侃又是一愣,他失口道:“怎么?是你!”
  那人哈哈一笑,说道:“怎么?秦将军没有想到是我?”
  秦侃也哈哈一笑,说道:“那是,我怎么会想到莫先生居然会领军前来呢?”他转头望着另外两人,说道:“更让我吃惊的是,候爷的哼哈二将居然也会随着莫先生而来,怎么?莫非候爷也来了?”
  莫不计笑道:“非也,非也!如今候爷已经不是候爷了,候爷已经是楚国公了!”
  秦侃一拍自己脑门,连声说道:“对,我糊涂了,前几天在信中已经说得很仔细了,我怎么又给忘记了呢?”他抬头看着莫不计,问道:“信中可没说你们要来呀,而且洪兄与方兄是楚国公的左膀右臂,你们不在他身边,万一有歹人心生歹意,那可怎好?”
  莫不计说道:“怎么?我等远道而来,秦将军居然不请我们坐下,莫非你的大营之中连椅子也被吃光了吗?”
  秦侃呵呵一笑,急忙亲手搬上三张椅子,请莫不计等三人坐下,并吩咐卫兵上茶。
  待三人坐稳,秦侃迫不及待的问道:“听说桂王已经派军前往湖广,但楚国公又不让我回师往救,这可把我给急坏了,生怕被桂王人马断了后路。”
  莫不计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茶,随即皱了皱眉,他放下茶杯,说道:“秦将军尽管放心好了,楚国公已经领着全部镇虏军顺利回师湖广,只一仗就将桂王的三万人打得落花流水,而且还收降了五千多人,现在的湖广已经没有什么危险了!”
  秦侃舒了口气,他眨了眨眼睛,又问道:“那桂王既然吃了败仗,那他会不会再来报复呢?万一他发个圣旨,那么我军岂不是会成为全天下的敌人?”
  “这个……”莫不计抬头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的万明灿,他还搞不清楚万明灿是什么态度,所以一时说不出话来。
  万明灿也注意到了莫不计的表情,他站了起来,哈哈一笑,说道:“早就听说莫先生心眼儿多,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他叹了口气,说道:“万某虽然曾经在朝为官,可是后来却被朝中同僚排挤,不得已告老还乡,闲居近十年后,就遇到了威毅侯,虽然万某已有些心恢意冷,但为天下黎民计,万某仍愿意以残老之躯,跟随秦将军入川,准备将那张献忠平定之后,再协助朝廷安定天下。可是,如今万某已经明白了,这大明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原以为靠着大明天子也许能够将大明就此中兴,却不料天子遇刺驾崩,而那桂王登基以后,不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安定天下民心,反而一意屠戮功臣,这可让万某心中十分的不忿,如今万某已然看清楚了,这大明的皇帝真的是靠不住了,万某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书呆子,万某心中清楚的很,所以莫先生尽管说就是了,若是不想让万某知道,那万某也可回避片刻。”
  见万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