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

第79节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79节

小说: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听着我心里的烦躁慢慢地退却了。思绪飘出窗外,己然飘过剥落的栈道,飘过巴山蜀水,飘到了我的童年。

  儿时的乡下每年开春都要唱社戏。扎着羊角小辫的我骑在爷爷的肩上,啃咬着一串冰糖葫芦。在锣鼓声嘎然而止时随着一声:“后帐里转来……”,一个人踏着鼓点颤巍巍地迈着疲惫的步子徐徐从帘子后面走了出来。刹时间整个戏场一下地鸦雀无声。兜售零食的小商贩也停住了忙碌的脚步,不再在人群里穿梭。

  爷爷吧嗒着烟斗对我说:这人——就是诸葛孔明。

  于是我记住了这张泛着暗黄色的面容,记住了那身着皂衣手执宝剑披头散发向荧荧如豆的七盏油灯下拜的瘦弱身躯,那为汉室向苍天祈祷着欲借几载生命的身影。还有那板胡悒悒郁郁的腔调。

  ——这出戏就是《祭灯》。

  后来慢慢从零零星星的传说中得知诸葛亮平时是不拿宝剑的。手里拿着的是一柄他妻子赠他的羽扇,头顶的是一方纶巾。长大上了初中,读到《出师表》的古文。当读到:“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那悒悒郁郁的腔调又一次在心头响起……

  我喜欢《祭灯》这出戏,是因为它里面有着生命的厚重和人生的一种感动。

  隔壁的《祭灯》唱完了好久,我的思绪才回到了床前。床前,妻子正蹲着给我捏着毫无知觉的双腿。

  那夜,我破天荒地竟然没有失眠,睡得很好。我甚至梦到了小时侯放牧过的羊群。山坡上长满着鲜嫩的小草。那草的绿色映照着我的整个梦境,直至染绿了我第二天的心情。妻子和年迈的母亲高兴的不得了。

  自那以后,每到傍晚,妻子就把我扶着靠坐在床头。静候着隔壁传来那在八百里秦川上流淌而来的秦腔。而隔壁总会准时地“开戏”。《下河东》、《铡美案》、《五典坡》、《周仁回府》等等秦腔名剧中的唱段一一唱来。我病中的日子也因秦腔而争添了许多生命的颜色。

  妻子陪着我一夜一夜地听着。令我惊异的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唱段很少有重复的。我被这秦腔的粗犷和洒脱所感染,病也竟然有了一点点起色。我已能在屋里让人扶着慢慢走几步了。电视也打开让女儿看动画片了。家里充满着春天的气息。

  深秋的个傍晚,我仍旧靠在床头,等待着隔壁传来秦腔那激情迸溅的声音。可隔壁静悄悄地再没有秦腔唱起。我无比的失落,爱人陪我静静地坐着。直至深夜。

  此后的日子里隔壁再也没有传来一点声音。我心里空落落的。直到初冬落下第一场雪。爱人到她那不景气的厂子上班了。屋里的炉子烧的很暖和。我在床上拿着一本书随意地翻着。大门的门铃响了起来。母亲开了门,进来了一个陌生的男人,他提着只很大的提包,走起路来腿有点瘸。他径直来到了我的卧室。在我诧异的眼神里,他腼腆地笑了笑。问我:“您身体好些了吗?我就是隔壁唱秦腔的人。”

  这,在他一开口我就听出来了。听了一个多月的秦腔,他的声音我太熟悉了,只是我们没有见过面而已。我热情地让他坐,他连连摆着手说:“不了不了,我那婆姨在隔壁捆铺盖,立马就要走了。”

  我问他最近咋不唱了?他说前一阵子摔伤了。

  他点燃了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粗重地将吸进去的烟吐了出来。

  他在提包里掏出了好多盘秦腔的光盘,说是给我的。望着茫然的我他沉默了一会给我讲了一故事:

  一个人和妻子赌气离家出门打工,他来到了千里之外的个地方,租了一间房子。

  一天他哼着秦腔,他哼完了一段时才发现门口站着一个面容憔悴的女人在听。就在他愣神的刹那,那女人说话了,问他:您会唱《祭灯》吗?

  他当时自豪地说:会啊!还会好多呢!

  那女人显得很激动。问他能不能在每天傍晚大着声唱一段?她的语气近似于乞求。他开玩笑地说,唱一段10块钱。那女人爽快地拿出了一叠钱给他。钱的面额大小不一,最大的是五元的。那女人的体温在每张钱上,一如春天的阳光所发出的温度,祥和而温馨。

  他数完第二遍之后就答应了。她只要求前几天唱《祭灯》,以后就由他唱。他为自己意外轻易地得到了300元而兴奋着,每天傍晚他就卖力地唱着。

  直到有一天他在另一个建筑工地上意外地碰到了那个女人。当时那女人正和几个男人一起抬着一块楼板。她纤小的身材在杠子下显得异常柔弱。他向别人问起这个女人的来历,当地的个民工叹了口气说,她丈夫已在床上躺了一年多了。他听了后就想起了在他赌气离家时的妻子也生着病。他神思恍惚地上了脚手架……

  我没听完就已泪流满面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9期









自由的大江自由的鹿
  作者:庄礼伟

  2005年1月5日凌晨,金沙江边车轴村老杨家的孩子、中甸土著心目中的雄鹰、年轻的人类学学者、原住民权益和自然生态的勇敢守护者、大家的朋友、刚满32岁的萧亮中,在繁华京都一处清贫狭窄的出租屋中,因劳累过度猝然病逝。

  亮中一直是健康和充满活力的,能长期在野外工作,还同歹徒搏斗过。但大概自上大学起,他就一直在透支故乡健康的自然赋予他的健康身体。在硕士论文后记中他曾提到: 

  撰写车轴村新民族史时,他彻夜不眠、腰酸、眼痛和双手痉挛。但他又说:“我长久地陷入田野的兴奋和乐趣中。”后来,他又为金沙江边斯土斯民的权益超负荷奔走和撰写文案,最后像一个战士一样仆倒牺牲了。据悉,在去世前几天,他还在为包括《南风窗》在内的媒体修改关于保护金沙江的稿件。

  与亮中的相识始于1999年。2004年最后一天,他还来电话,对笔者谈虎跳峡,谈新单位,谈三联书店聚会时的段子。认识亮中之后,我最羡慕他有一个真真切切的故园:有原地繁衍的家族和长久稳定的乡邻,有淳厚秀美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有近乎遗世独立的静谧祥和。

  亮中曾说,希望能对研究对象保持客观态度的同时,仍然对它有一种亲切感。据我所知,一些研究和倡导民主政治的人未必对民主程序有亲切感,而亮中幸运的是,他太喜欢他所研究的对象了。在田野里寻找民间智慧的过程中,他扎扎实实地从一个人类学学徒向一个独立的人类学家过渡。当然,在“虎跳峡事件”中,亮中有他独特的情感投射(大坝建起后车轴村将沉入水底),但我们不能据此说亮中不客观,到过亮中笔下和镜头中的虎跳峡河谷并在10万土著人烟中穿行过的人,就知道亮中的努力是多么的值得。

  亮中的笔名叫江鹿,表达了他要在故乡美丽原野上自由奔跑的愿望。我想亮中内心也一定会有离乡漂泊的痛苦:一只来自金沙江边的鹿是如何才能情愿走在三环路的废气中?

  亮中在北京的生活被回到故土的梦缠绕着,而当年他是为追逐另一个梦来到北京,这就是全球视野中的学术与文学之梦,这样他可以有更浑厚的内力来反观故乡。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的这两个梦强烈地交织在一起:像所有的英雄传奇一样,他用在外乡修炼到的本领来捍卫故乡。

  2004年,包括亮中在内的一群学者、记者、环保工作者发起了保卫长江第一湾与虎跳峡的活动,要求决策部门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将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自然与人文遗产留给世界,留给子孙后代。亮中研究着、也经历着这样的全球时代:在金钱和权力严重污染之下,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然而亮中说:即便是把黄金填满金沙江河谷,也换不来自由流淌的大河,和祖辈栖居的家园。

  在虎跳峡上游的金沙江,江水自由奔腾咆哮。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江河?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残害荼毒,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国家的主权应当得到尊重,而一个和谐自在的自然生态圈或人文生态圈也有它的主权,同样也应当得到尊重。

  亮中不仅是土著社群的代表,也是一条自由奔流的大河的代表。自然界积聚着在人类社会中已被消磨殆尽的辽阔激情与同类间的温情,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然也能给人类以“人文关怀”。

  然而在某些利益团体看来,任何自然与人文资源都可以商业化,都可以在它们饕餮无厌的胃袋中被消化。亮中站在他的家乡和外部世界之间,面对来自外部势力的野蛮冲撞,他张开双臂说:我不许你们进来!

  亮中和他的战友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公民行动样本,也提供了一个知识和知识分子“在地化”的典型个案。他们也时刻秉持理性,并不绝对和简单地“反坝”:在环境影响评价、人文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能够通过的地方,是可以建坝的。他们呼吁的是一个公正合理的公共决策机制。在他们的努力下,“虎跳峡事件”成为中国迈向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公案,这个公案强调:保护弱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保护少数应当成为习惯于大一统的中国的新文明、新礼俗、新典章。

  亮中不是狭隘的地方主义者,我所了解的亮中有宽阔、率真的胸怀,他关注和尊重许多超越乡土和族群的事物和价值;但他确乎是一个乡土主义者:热爱乡土、眷恋乡亲、沉迷于发掘乡土的智慧和价值。其实亮中本人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稀有和消磨殆尽的一个珍宝,他身上的少数民族气质、学者气质和文学气质,很像从湘西走向世界最后又回到湘西的沈从文。

  “多少个夜晚的梦中,我都会看到水流往上漫起来……我们要快!”亮中在大雪纷飞中、在持久的焦虑中走了。他投身的事业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9期









30年后谁养你
  作者:毛丹平

  “30年后谁养你, 答案似乎是唯一的, 自己养自己。

  “养儿防老” 也许是一个备选答案, 但我们60岁的父母大约已经摇头了, 怎么能指望今天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们, 几十年后养4个老人?

  这背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我们希望过一个什么样的老年生活?今天的努力工作, 希望换来一个苟且的老年吗?从中等生活水平来看, 即便今天的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和住房, 有事业有成的儿女, 他们还是会对 “养儿防老” 摇头, 因为他们的退休金无法面对今天的物价, 而在需要子女们资助医药费或其他大额开支, 甚至日常生活的吃穿用度时, 担心要看儿媳, 女婿甚至儿女的脸色。

  事实上, 养老计划的重要性在于, 30年后, 退休之后, 不仅要活着, 而且要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要在有闲的时候还要有足够的钱, 使自己能够精彩, 舒适, 稳定, 坦然地活着。

  所以, 在麦肯锡和Limra对美国最富裕家庭(个人)的个人理财调查中, 养老计划几乎是所有富人们最关心的理财目标, 而财务尊严和财务独立是养老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毕竟, 对于富人们来说, 也许养老的财务安排包括一年365天中有200天要打高尔夫, 而且出门要坐头等舱。

  如果我们放弃了“养儿防老”的念头, 那靠什么养老?

  大家都知道社会养老保障的三个支柱, 社会保险, 企业年金, 个人商业养老计划。在我看来, 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 只有一个方法, 那就是及早, 最好就在今天开始, 给自己做一份退休养老计划 。

  首选, 要确定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生活水准, 不要比现在大幅下降, 一般大约是现在日常开支的80%左右。如果想要有其他精彩节目, 如每年去旅游或者上老年大学, 则要预算这笔开支。另外, 要预留一定的老年护理费, 不要指望子女病床前尽孝, 要祝福他们未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其次, 要考虑通货膨胀和费用增长率, 这是两个不同概念。比如东北大米每斤从1元涨到2元, 这是通货膨胀;人们不用摩托车而改为汽车, 这是整体消费水平增长。

  算一算如果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 在退休时要准备多少钱, 比如30年后维持相当于5万元每年左右的退休生活需要400准备万元, 你准备好怎么做了吗?

  为养老要做的准备, 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将目前储蓄中的一部分, 用作养老准备;二是将每年收支节余做定期定额投资。由于养老计划追求本金安全, 适度收益, 抵御通胀, 有一定强制性原则, 所以要将养老储投与其他投资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