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

第56节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56节

小说: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韦瑟霍格的首字母“W”位列字母表第23位,按卡罗琳的想法,按首字母征兵要很久才轮到她的父亲。卡罗琳的稚气建议当然没有被罗斯福总统采纳,但后来据相关人士回忆,总统当时确实为小女孩的纯真和童心所感动,因此还给她亲笔回了信。

  1980年.一个名叫朱丽的10岁小姑娘给卡特总统写信道:“亲爱的总统先生.今年11月26日我就要满10岁了。有一天在电视上,我看到当年有一个10岁女孩问肯尼迪总统,能不能和他住上一个星期。现在我也请求:能不能呆上我在白宫呆上一个星期?我在学校学习过白宫的知识。我还保留了你的3张相片。你能答应我吗?”

  卡特总统以平易近人著称,在国民中很有人缘。对于这样的少年仰慕者,白宫工作人员自有办法。他们规定有白宫开放日,定期邀请各地小客人来参观。朱丽虽然没有和卡特总统呆上一周,但最后还是一起度过了几个小时。

  1984年4月18日,南卡罗来纳州七年级的学生安迪·史密斯致信里根总统:“我的房间被母亲宣布为‘灾区’,她所说的‘灾区’,无非是指我的衣服和鞋袜混乱无序。可是,你知道我对整理房间一点都不感兴趣。因此,我请求联邦基金出资雇人清理我的房间。”

  里根回了封信:“我相信你的母亲宣布你的房间为‘灾区’完全合理,既然是你母亲的裁决,按联邦援助基金的程序,应该向你的母亲提出申请。

  “我们暂且不理援助程序,联邦援助基金今年压力不小,飓风、洪水、森林火灾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干旱接踵而至,相比之下,你的卧室之灾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我倒有个建议,你可借此机会发起一场自助行动.配合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志愿者项目。”

  当时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高达1000亿美元,里根政府正在发起一项志愿者活动,鼓励民众自己解决当地的问题,而不要过多地依赖政府支援。

  虽然是向总统求助,但他们并没有将总统想象成教世主。从孩子们理直气壮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其说他们是在求助,还不如说是在命令。而总统为什么不生气呢?

  向总统倾诉内心的烦恼

  还有些小孩,将总统先生当成解惑之人,将生活中的烦恼毫无保留地向他们倾诉。

  1963年2月11日, 一名叫理查德·米灵顿的男孩写信给当时的总统肯尼迪:“美国人如此注重身体健康,而且有总统你作为我们的表率,为什么很多为人师表的教师却仍然大腹便便呢?” 理查德进而建议肯尼迪总统:“总统先生,为了保证我的建议得到落实,国家应该出台一个规定,所有老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和漂亮的体形。”

  无论如何,儿童给美国总统们的信,足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表达愿望的权利,不管这个愿望是多么幼稚可笑。

  摘自读者2005年第6期









最 后 的 善 良
  作者:王虹莲

  他是一个劫匪,坐过牢,之后又杀了人,穷途末路之际,他又去抢银行。

  是一个很小的储蓄所。抢劫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不顺利,两个女子拼命反抗,他把其中一个杀了,另一个被劫持上了车。因为有人报了警,警车越来越近了。他劫持着这个女子狂逃,把车都开飞了,撞了很多人,轧了很多小摊。

  终于他被警察包围了,警察让他放下枪不要伤害人质,他疯狂地喊着:“我身上好几条人命了,怎么着也是个死,无所谓了!”说着,他用刀子在她颈上划了一刀。

  她的颈上渗出血滴,她流了眼泪,她知道自己碰上了亡命徒,知道自己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了。

  “害怕了?”劫匪问她。

  她摇头:“我只是觉得对不起我哥。”

  “你哥?”“是的,”她说,“我父母双亡,是我哥把我养大,他为我卖过血,供我上学,为了我的工作送礼。他都二十八了,可还没结婚呢,我看你和我哥年龄差不多呢。”

  劫匪的刀子在她脖子上落了下来,他狠着心说:“那你可真是够不幸的。”

  围着他的警察继续喊话,他无动于衷,接着和她说着她哥。他身上不仅有枪,还有雷管,可以把这辆车引爆。但他忽然想和人聊聊天,因为他的身世也同样不幸,他的父母早离了婚,他也有个妹妹,他妹妹也是他供着上了大学,但他却不想让他妹妹知道他是杀人犯!

  她和他讲着小时候的事,说她哥居然会织手套,在她13岁来例假之后,还曾去找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帮她,她一边说一边流眼泪。他看着前方,看着那些喊话的警察,再看着身边讲述的女孩。

  他拿出手机,递给她:“来,给你哥打个电话吧。”

  她平静地接过来,知道这是和哥哥最后一次通话了,所以,她几乎是笑着说:“哥,在家呢?你先吃吧,我在单位加班,不回去了。”

  听着她和自己哥哥的对话,他伏在方向盘上哭了。

  “你走吧。”他说。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快走,不要让我后悔!”

  她下了车,走了几步,居然又回头看了他一眼。

  她刚走到安全地带,便听到一声枪响,回过头去,她看到他倒在方向盘上。

  劫匪饮弹自尽。

  很多人问过她到底说了什么让劫匪居然放了她,她平静地说,我只说了几句话,我对我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哥,天凉了,你多穿衣裳。”

  她没有和别人说起劫匪的眼泪,说出来别人也不相信。但她知道那几滴眼泪,是人性的眼泪,是善良的眼泪。

  摘自读者2005年第6期









蝴蝶要飞走了
  作者:宁宇

  在加拿大温哥华东南郊,有一座公墓。墓地被高大的红松、白杨围了个严实,绿茵茵的草地起伏伸展。这里非常安静,除了少数扫墓人外,根本不见人影。

  就在这墓碑林立的地方,有一座墓穴却没有立碑,也没有留下死者的名字。不知谁葬在这里,无人探寻追问。只是偶尔会有一两束鲜花,沾着晶莹的露珠,寄托着朋友的思念。

  几年后,墓碑终于立起,并刻上了名字:蝴蝶女士之墓。

  蝴蝶是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赫赫有名的大明星、电影皇后。她拍的电影几乎家喻户晓,红透半边天。她晚年迁居到温哥华后,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除了与其他四位要好的结拜成姐妹的女友来往外,很少抛头露面。可以说,基本上过着隐居的生活。

  她没有孩子,在香港领了个养子。带着养子媳妇,安家在这个远离祖国的静静的港湾。也许,大红大紫尘埃落定后,晚年才尝到生活的平凡恬静,舒适可贵。

  一天,  一位从日本移居到温哥华的老华侨找到她。她并不熟识,看不出当年共事的伙伴的面影。老华侨解释了半天,她才记起30年代那件早已忘却的小事。这种事情,对于大明星蝴蝶来讲,犹如空气中的灰尘,早已飘散不见踪影。然而老华侨却终身不忘记,记忆犹新——

  那是蝴蝶在上海大舞台演出的一个晚上,当时老华侨还是一名年轻的小工,负责拉舞台的大幕。不知是紧张还是别的原因,大幕出了问题,弄的台上演员僵场,台下观众起哄。事后老板大发脾气,当场狠狠训斥这名拉幕小工,骂得他狗血喷头。蝴蝶看不下去了,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你为什么要怎么凶!他还是一个孩子,下一次注意就是了。”老板岂敢惹恼这位大演员,只能灰头灰脑收了场。

  当时拉幕小工心中暗暗立下誓言:将来我发了,定要回报您!不久,小工到了日本,先到餐馆打工,后来自已开酒店,经过风雨沉浮,成家立业,成为一名富翁。70年代,他终于打听到蝴蝶已移居温哥华,便卖掉家产,举家定居温市。他知道蝴蝶生活比较拮据,但送她钱款一定不会收,便在离她住处不远的地方,以蝴蝶名义购了一套高级公寓,赠送给她。

  老华侨了结心愿,不久辞别人世。蝴蝶的养子嗜赌,把蝴蝶积蓄赔光,最后打起卖公寓的主意。这时蝴蝶已病重,不久便离开人世。葬进公墓时,养子竟然无钱立碑。隔了几年,才由朋友出款树碑刻字。

  我听说,大陆和台湾地区有关部门,都曾经邀请蝴蝶回来访问,上海还把她住过的小楼修缮一新。但是,蝴蝶不知什么原因未能成行。她漂泊在外,处境凄凉,晚年确实让人感慨。

  给我们讲这故事的朋友,也是蝴蝶的好友。一天,她从蝴蝶唯一还健在的姐妹那儿,要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她与朋友聚会的照片,一张是她60岁的肖像。朋友告诉我,蝴蝶是1975年从香港移居加拿大的,1989年81岁时去世。

  辞世的时候,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蝴蝶要飞走了!”

  摘自《读者》2005年第7期









《丁香花》,你在天堂能听见吗
  作者:江枫

  2004年,一首叫《丁香花》的网络歌曲感动了中国。这首歌的作者和演

  唱者名叫唐磊,是深圳的一个网络歌手,各大媒体把他誉为“刀郎之后,中国第

  二个‘自下而上’的红歌星”。然而,你可曾知道,在这首歌的背后,有着一个

  比丁香花还要凄美的故事——

  “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曾梦捷是个苦命的女孩。1984年

  1月26日,她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镇,刚落地不久,父亲就撒手人寰。她

  自幼体质羸弱,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母亲无奈把她送到远在四川达州的伯父家。

  经医院检查,梦捷得的是严重肺炎并发脓肿,虽经抢救保住了小生命,可右肺部

  分已呈坏死状。

  从此,伯父就收养了这位苦命的小女孩。她管叫伯父“老爸”,伯母“老妈”。

  这个家的每个成员都对梦捷关爱有加。她每天都要吃很多种药,依她自己的话说,

  是“一桶一桶地吃”。就这样,她被“一桶一桶”地灌养到了12岁。

  1996年夏天,在外地上学的哥哥回家看母校的老师,归来时突遇大雷雨。

  哥哥打电话回家要雨伞。梦捷知道后,提着伞就冲进了倾盆大雨中。没想到这次

  淋雨竟把梦捷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当天晚上,她就咳个不停,一咳就吐血,一咳

  就昏死过去。家人立即将她送到成都抢救,她的右肺被全叶切除,成了一个地地

  道道的残疾人。

  那时梦捷已在达州一中上初中,完全明了自己是怎么回事了。她也在一个偶

  然的机会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起初她绝望、哀伤了好一阵子,时日一长就把生命

  看得淡了。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原本就好静的她在老妈细心呵护下,多数时

  间徜徉在书海之中。

  梦捷每天只去学校上半天课,但成绩却出奇地好,不为别的,只为“老爸老

  妈”争气,不辜负他们的养育之恩。至于上大学,她说:“我这种朝生暮死的身

  体,光体检就无法通过,还谈什么考不考?”这种先天性的失落让她常常长时间

  站立在阳台上,幽怨的目光总是湿漉漉的。

  特别是2002年8月5日到成都例行检查的结果出来后,梦捷更加沉默寡

  语了。她的痼疾已经影响到心脏,她知道“那一天”快来了,她已经听到了生命

  倒计时的滴答声。

  老爸老妈打算送她到北京治疗,可她坚决不同意。“为什么你这样倔强?为

  什么不肯治病?”“老妈”问。“你们再要逼我治病,我就去死!”一家人都不

  敢吭声了,其实谁都明白小梦捷的良苦用心:她不愿再麻烦这个家庭了。

  就在梦捷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无法去上学了,只好呆在家里,难捱的时光

  就像地平线一样漫长。

  哥哥很爱妹妹,梦捷的病是他心头最大的痛。每次放假回家,他都不敢面对

  妹妹那双幽怨的眼睛。妹妹那般有才华、那般有爱心,可没有未来——她快要死

  了。

  他想给妹妹做点事,让她忘掉病痛和死神。2002年9月4日,哥哥用暑

  期打工挣的钱给梦捷买了一台电脑。他告诉妹妹:“这里面有一个多彩的世界,

  你进去看看吧。”

  “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梦捷成了一个网民。也许是缘分吧,她

  第一次上网就点开了碧海银沙语音网,来到了著名的“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