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

第37节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37节

小说: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进兵马俑博物馆,领队的弦拧得更紧了。他转达馆里要求:“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拍照,违者罚款!”接着一番叮嘱。前脚说完,后脚进馆,忽然就有人大声的“oh!oh!”起来。大概因为在大厅中有回声,那声音大得简直叫你震惊。领队急忙召唤我:“又是您的‘麻烦多’!快看看去!”

  “Oh!oh!great!wonderful!(伟大!奇妙!)unimaginable!(不可思议)”看着,看着,她竟然忘情地“咔嚓咔嚓”地照起相来。我忙制止她,但晚了。一个保安气势汹汹赶来,一把按住凡玛的照相机。

  保安说这是规定,没办法。凡玛不说话,更不求情。她慢慢打开相机取出胶卷盒,我以为她要交出胶卷。谁知她“啪”的一下交到保安手中的是相机。胶卷,她先举到保安眼前,然后放到自己的胸衣里。哈!鬼精灵。这回她说得可是很温柔:“回去我要说中国!我要展览中国!非常非常的惊奇。对不起,胶卷给我留下吧,相机你罚去。Sir!”我的心感动了。我想保安也一定和我一样:心暖暖的,保安,这个陕西大汉似乎有着女人心肠,看来是笨嘴拙舌。他只瓮声瓮气地说:“都给你,都给你。展览吧,展览吧。”走了。

  那天一直到回饭店,我都很不平静,为自己祖先磅礴壮观的伟大杰作,为我中华文化的魅力,当然也为我那个浑身带棱带角的弟子。然而,没有一会儿,领队气呼呼来了:

  “您的大弟子这回不但自己又颠儿了,还拉走五个。去小吃街了。多专亏纯子报个信。饭都订了。您看费事不。”

  等吧,十一点回来了。个个吃得油光焕发。六个孩子争着告诉我,她们吃了什么。羊肉泡馍、刀削面、拉皮儿、辣羊蹄……我的意大利弟子手提一个血灌肠。她把那肠儿在我眼前晃呀晃,请我吃:“老师,最科学的食品。马可·波罗的书上就说,中国饮食文化是最神秘的。”其实我早已看出了,我的弟子想说的是:“为什么不安排吃西安的风味小吃?”果然,她要求明天补课。

  我早听说,灌肠的血都是生吃的,真不敢恭维。顺便我说了食品卫生呀,带队的责任呀。但小姑娘的脸在发红,鼻子周围的雀斑在变深。我知道她心里又在冒刺。

  她说:“吃生食是人的本性。”

  老师说:“吃熟食是人类从蛮荒到文明的进步。”

  她说:“但人类的文明使人的本能在退化。”

  是,深刻。我同意她说的,但到大街的小吃课不能补。

  小姑娘一扭一扭,昂着头带着一百个不满意走了。临走又给我留下一句:“自己民族的文化还不歌颂。”我笑了,还挺能上纲上线。

  我喜欢上了这个做什么都铿锵有声的小钢豌豆。她对我祖国的这份真情,我真的感动。可是我们很快就要分手了。

  在上海,日本学生飞回国了,我也要返回学校。凡玛朵却要返回西安看她没有看够的中国古代,然后还要去看神秘中国的神秘西藏。我真遗憾,还有课,真想同她一起去。

  我该走了。没有想到,这个浑身长刺的弟子,这个头上长角的弟子凡玛朵给我提着包,送我进站,送我上车。紧紧地紧紧地拥抱我,我甚至感到她的体温。她咬着嘴唇,强忍着眼泪塞给我一个纸包。

  我的车开了。

  坐定,打开纸包,一张小纸条烫着我的心:“老师你是真心,I love you!”

  纸条的下面是一个做工精美的小镜框。那里镶着的不是她给我的照片,而是画的一张彩笔漫画。那是我。额头上的头发卷成一个圈儿。一张圆脸上,三个大圈:眼吃惊得变成两个大圈儿;嘴惊奇得张成一个更大的圈儿。呀!那原来就是我呀!家门、校门、国门刚挤开时的我。

  小镜框的另一面还是一张彩笔漫画:那是她。鼻子周围点着一群小黑点儿。一张脸上还是三个惊讶得大得没法再大的圈儿。那就是她,第一次来到神秘中国的意大利留学生——凡玛朵。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4期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 (节选)
  作者: 张宏杰

  摆脱了日本人的榨取,韩国人在战后的废墟上,开始了他们的经济建设。1967年,乍一听说韩国人要在稻田上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本彻在了解到现代集团的这一设想后竟说:现代集团如果能造出汽车,我将用手指把蜡烛点着。几十年后的今天,本彻的话言犹在耳,现代集团已傲然成为世界汽车业的巨头。

  短短几十年间,几千年来一直积贫积弱被人漠视的形象不见了,人均国民收入92美元转眼成为过去。韩国已经化蛹为蝶,到处是挺拔林立的大厦和滚滚不息的车流,用金属的色泽和霓虹的闪烁向世界强烈地显示自己存在。

  中国人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接触到韩国这个国家的。

  在现代化的韩国,你处处可以见到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在大厦、大型企业、高速公路之间,还刻意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东西——从建筑到生活方式。甚至历史上汉文化圈的某些独特的文化生态,现在还活生生地生存在韩国。最初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又惊讶又感动。

  中国学者彭林在一篇访韩笔记中,记载了他访问韩国时在几位韩国学者家中见到的令他惊讶的情景。

  彭林先生拜访的一位学者叫河有楫。这位先生在现代的韩国社会里还依照古礼生活,日常起居,交友待客,祭祖敬宗,无不如此。母亲去世时,他按古礼守孝三年。彭林到河氏府上时,正是中秋。中秋与端午、春节是韩国的三大节日,在韩国极受重视,也是绝大多数家庭祭祖的日子。祭祀前一天,河先生斋戒沐浴,次日清晨,只见家里上下一片忙碌,在河先生的主持下,全家人按辈分跪列在祖宗神位之前,祭祀的过程与向在世之人敬献酒食完全相同。他的长子顺序为祖先献酒荐饭,时间和在世之人吃饭所用时间相当,长达一个多小时。这就是孔子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河有楫先生是知名的礼仪专家,每年春秋两季,韩国的一些书院举行传统的祭享时,都请他去指导。在那一天,他头戴儒冠,身穿黑色祭服,指挥若定。韩国学生在他的指挥下,毕恭毕敬,向孔孟行礼。

  在韩国,现在还有完全按传统方式教学的学院。比如京畿到南扬州市的“泰东古典研究所”。这个学校的课程以四书五经为主,学生必须像古时的书生那样在第一年背诵“四书”,“四书”中《孟子》最长,可分两次背完,一次4小时左右,其他的都必须一次背完。这里的读书方式完全是古代的,背诵时,即用“诵”的方式来背,抑扬顿挫,有声有调。

  这里的学生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到这里来学习的,各个专业都有。

  这些并不是政府的有意提倡,而完全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

  韩国人在现代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对本国文化的信任,另人尊重。

  可以说,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中,韩国是与中国最相似的国度。然而,两国人在许多方面的表现,却又是相当不同。

  韩国20世纪60年代还遍地秃山,现在全部都已绿化。在韩国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是干干净净,极少见到乱扔垃圾的现象。

  韩国人高度重视环保,饭店里用的是淀粉制造的绿色牙签,无论多豪华的宾馆都没有一次性牙刷、牙膏和拖鞋。在韩国购物,没有人会提供你塑料袋,你得自己购买纸袋。韩国人像爱护自己的客厅一样爱护国土。

  在中国旅游,沿铁路公路你会看到一条白色垃圾带,塑料袋快餐盒迤俪不绝。中国北方道路两边,秃山多于青山。南方的西双版纳的森林覆盖率已经由60%下降到了30%。

  中国曾喜欢看美国大片,近年来韩国电影电视风靡中国。《泰坦尼克》上演之际,在中国创了电影票价的历史记录,这部电影比任何一部影片赚的钱都多。然而当时在韩国居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抵制观看《泰坦尼克》,理由很简单,如果有300万韩国人看这部电影,那么韩国大量的外汇储备都会流到美国去。电影学家还分析说:“韩国人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好莱坞和欧洲片,他们对本国影片更为偏好。”

  中国人从小教育孩子不要吃亏。在中国的大学食堂,打饭时总是挤作一团。然而留学韩国的中国人却发现,韩国学生自动排队,饭票都是自己扔在盒子里,无人监视。到韩国生活的中国人发现,韩国公园里陌生的小朋友之间也会互相分给对方一些正在吃的零食,“初来时我有点部习惯,不敢让孩子接受。时间长了,我也慢慢教育自己的孩子分一些零食给其他小朋友吃。“

  韩日世界杯期间,韩国球迷的表现给全世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场上服装统一,用具统一,口号统一,数万人掀起红色巨浪,高呼“大韩民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震撼。而中国球迷人数也不少,可是都是四五十人各自为战,从服装到口号,五花八门,形不成合力,只感到杂乱。比赛完,韩国球迷都要收拾好身边的杂物带走。可是中国球迷所到之处,垃圾遍地,其中竟有许许多多的小五星红旗!

  韩国电影里面,总会有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对弱者的关爱。或者对社会的奉献思想。韩国电影对自己民族文化,民族内涵的表现上,一直都给予比较多的注意。

  而“韩流“最主要的载体…韩剧吸引我们的主要原因是它直指人心人性,用爱情、亲情、友情三大主题演绎人生悲欢离合,用健康向上的基调谱写人生真情。韩国电视剧注重刻画人物,笔触细腻,故事里面透着一股向上的执着,那里的主人公总是满怀信心的期待明天,让许多年轻人看了韩剧以后,觉得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困难都可以战胜。

  “韩流“从表面上看新潮热闹,骨子里却是保守朴实的。它有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的根,浸润着东方文化文以载道、有功于社会的人文传统。同时,它又健康自然,不夸张,不矫情,不声嘶力竭。这是它受到一致欢迎的原因。

  “韩流“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以他们民族的文化底蕴自信地与西方现代思维相撞击地结果。韩国十年来电影当中地风格、样式的多样性,探索的多样性,给中国电影人以深刻的印象。韩国电影不会象老美那样公式化,情节上大胆而且屡有惊艳的构想。以《我的野蛮女友》为代表的一些风格感非常强烈,非常富有刺激性的东西,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韩国电影比较适合后现代文化许多艺术上的观念,同时,又在影片中把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包括对于韩国人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的表现和反思,都作为一种商业性的因素,来有效的应用。

  韩国人通过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有利地整合着民族精神,在好莱坞横行全球的今天,维护了自己的民族尊严。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4期









爱的契约
  作者:艾尔克 

  我和玛吉结婚的时候,经济上很拮据,且不说买汽车和房子,就连玛吉的结婚戒指还是我分期付款购置的。可是如今却大不相同了,人们结婚不但讲排场摆阔气,而且还聘请婚姻顾问,签订夫妇契约。听说有些学校还要开设什么婚姻指导课呢!

  我真希望我和玛吉也能领受一下这方面的教益。这倒并不是说我们的夫妻生活不和睦。不,决非如此。要知道,我们在婚前就有了一个共同点——玛吉和我都不爱吃油煎饼。瞧,这不是天生的一对?然而我们结合的基础仅此而已。

  我想,签订一份契约也许会使我们的家庭生活走上正轨。于是,我决定和玛吉谈谈。

  “玛吉,”我说,“婚姻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可是我们结婚的时候……”

  “你在胡扯些什么?”她不由得一愣,手里的东西掉了下来。

  “瞧,香蕉皮都掉在地上了。”我有意岔开她的问题,“垃圾筒都满了,要是你及时去倒,就不会有这种事了。”

  “四个孩子,十间房子,你关心的却是香蕉皮。”她生气地说。

  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名为《婚姻指南》的手册:“这本书是我从药房买来的。”没等我说完,玛吉已拎起垃圾筒赌气地往外走去。没关系,结婚教会我最大的秘诀就是忍耐,忍耐就是成功。她回到屋里后,我接着说:“这里有一份夫妇契约的样本,是由一对名叫莫里森和罗莎的夫妇签订的,它适用于任何夫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