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

第147节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147节

小说: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您走上了卖唱之路。1996年8月,我带着您卖唱挣来的100元

  钱踏上了去北京的路。

  到了北京,班主任考虑到咱家的困难,把我的学费、书费和被褥费全免了,

  除此之外,又对我“格外开恩”,让我每顿交一块钱随便吃。尽管如此,这种无

  法再降的伙食开支,家里依然付不起。初到北京的两个月,我与您完全失去了联

  系,后来从小妹的来信中才知道,您把我送到学校,便到南方卖唱了。在第三个

  月,我接到了您寄来了150元钱。捏着那张汇款单,我哭了。透过模糊的泪眼,

  我似乎望见了您在寒风料峭的街头卖唱,似乎望见您陪着笑脸拉二胡,又把那一

  堆硬币换成大票给我寄来。我把那张汇款单贴在面颊上,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

  我在心中一遍遍地呼唤着:“爸爸,出门流浪苦上加苦,您要多保重啊!”

  我在理科实验班提前一年学完了高中的课程,便被免试送到清华大学化学系

  82班学习。暑假回来,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您的时候,您又一次破颜微笑了,您

  心地实在,语言木讷,从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愁苦悲乐,只有您的儿子

  最清楚,您这次的笑,是最开心的笑。

  前天,当我挎着书包离开家门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您能出现在我的面前啊,

  然而,您当时还在广州街头卖唱!我只好含着眼泪,面向广州向您深深地鞠了三

  个躬。儿子实现了当初对您的许诺,走进了全国最高学府,然而,儿子深深地懂

  得,“清华”与“成材”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清华园可以传授给我们知识,但

  却不能保证我们一定成材。要成材还得靠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在这里,儿子没有

  必要再向您许诺什么保证什么,爸爸,您的儿子从小就是个不怜惜汗水的人,我

  会在这块土地上下大力气耕作的。不久的将来,在我迎来人生的春华秋实、花芳

  果香的丰收年景时,第一杯酒应当敬给您——我可怜、可敬而又可爱的爸爸!

  儿子小伟敬上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20期









礼物
  作者:□'美'斯宾塞?约翰逊 刘祥亚 潘诚译  

  从前有个孩子,他从一位智慧的老人那里听说了礼物的故事,并渐渐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老人和孩子相识有一年多了,两人很喜欢在一起聊天。

  有一天,老人对孩子说:“它之所以叫礼物,是因为在你能收到的所有礼物中,你会发现它是最珍贵的。”

  “为什么它这么珍贵呢?”孩子问。

  老人解释说:“因为收到这个礼物之后,你会变得更快乐,无论每天做什么事,也都能做到更好。”

  “哇!”孩子兴奋地叫起来,虽然他并不完全明白老人地话。“我希望有一天会有人送我这样一个礼物,说不定那会是我的生日礼物。”

  说完,孩子就跑出去玩儿了。

  老人笑了。

  他不知道这个孩子要过多少个生日才能领悟礼物的价值。

  老人很喜欢看孩子在附近玩耍。

  老人常常看到他在附近地树上荡秋千,看到他灿烂地笑脸,听到他欢快地笑声。

  孩子过得很快了,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投入,别人光是看着他,就会觉得开心。

  孩子渐渐长大了,老人一直有意无意地留心着他做事的方式。

  星期六的早上,他偶尔会看到他的小朋友在街对面修剪草坪。

  孩子一边干活儿,一边吹口哨。似乎不管做什么,他都能做得很开心。

  一天早上,孩子看到老人,想起老人曾对自己提起的那个礼物。

  孩子当然对礼物非常熟悉,比如上次过生日得到的自行车,还有圣诞节早晨在圣诞树下找到的那些礼物。

  但是仔细想想,他发觉那些礼物带给他的快乐都不会长久。

  他好奇地想:“那个礼物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到底是什么使它比其他礼物更棒呢?”

  “什么东西才会让我觉得更开心,做事更顺利呢?”

  他想不出答案,于是穿过街道去问老人。

  他的问题非常孩子气。“那个礼物是不是像魔杖一样,能让我实现所有的愿望?”

  “不,”老人笑着回答,“那个礼物跟魔杖和愿望没有关系。”

  孩子还是不明白老人的话,回去继续修剪草坪时还在想着那个礼物。

  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一直没弄明白那个礼物的事。如果它跟愿望没关系,那它是不是指到某个特别的地方呢?

  它是不是指到某个地方去?那里的一切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不同的人,不同的穿衣打扮,说着不同的话,住着不同的房子,甚至使用不同的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怎么才能到那个地方去呢?

  于是他又去问老人,“那个礼物,”他问道,“是不是一架时空机器,可以把我带到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不,”老人回答,“等你得到那个礼物之后,就不会成天梦想去别的地方了。”

  时光飞逝,孩子长成了十几岁的少年。

  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越来越不满。他一直以为长大之后自己会变得更快乐。但他似乎总想得到更多——更多朋友,更多喜欢的东西,更多激动人心的经历。

  在感觉不耐烦的时候,他会梦想外面未知的世界。他的思绪不由地飘回以前与老人对话的时候,他发觉自己越来越想弄清那个礼物到底是什么。

  他又去找老人,问:“那个礼物是不是能让我变得非常富有?”

  “是的,在某种意义上,它会,”老人告诉他,“那个礼物可以让你获得许多种不同的财富,但它的价值并不是金钱做衡量的。”

  少年更加迷惑了。

  “您跟我说过,得到那个礼物后就会变得更快乐。”

  “是的,”老人说,“你还会变得更有效率,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从而变得更成功。”

  “‘变得更成功’是指什么呢?”少年好奇地问。

  “变得更成功就是指得到更多你需要的东西,”老人回答,“任何你觉得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说,我得先确定对我来说什么是成功?”少年问。

  “是的,我们都得先确定这一点,”老人说道,“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现在对你来说,成功可能就意味着跟父母相处得更融洽,在学校里得到更优秀的分数,体育活动表现得更出色,或者在课余得到一份兼职,并因为工作出色而加薪。”

  “再过些时候,成功可以意味着更有成就更富足,或者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这也是一种成功。”

  “对您来说,成功是什么呢?”少年问。

  老人笑了起来:“到了我这个年纪,成功就是能笑口常开,爱得更深,更好地服务他人。”

  少年马上反应到:“您觉得这些都是那个礼物帮您做到的吗?”

  “没错!”老人回答。

  “哦,我从没听其他人说起过这样一个礼物。我想它可能并不存在吧?”

  老人回答道:“噢,它确实存在。不过,我想问你可能还没弄明白。”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原来如此!

  他知道那个礼物是什么了。。。。。。。知道它过去是什么;也知道它现在是什么。

  礼物就是把握此刻;全神贯注于正在发生的事;珍惜和欣赏每天得到的东西。

  父母与子女 培根

  父母的快乐、忧伤与恐惧都是不会向子女显露的。他们不会说出自己的快乐,也不能吐露忧伤和恐惧。子女让他们的辛勤劳动变得甜蜜,但也使他们的不幸更加糟糕;子女让他们对生活愈加关爱,也让他们更加忽视死亡的威胁。

  动物都是可以生生不息的,但只有人类能通过代代相传留下自己的美名、功绩和德行。当然,我们也会看到那些无子嗣的人也留下了自己的身体通过后代而生生不息,却试图让他们的的精神源远流长。因此这类无子嗣的人其实是最关心自己继承者的人。创业者对子女期望是最大的,因为他们不仅把子女的看作是家族血统的继承者,还看作是所创事业的继承者。子女不仅是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造物。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子女的爱通常是不同的,有时是不足取的。所罗门曾说:“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不肖之子使母亲蒙羞。”我们会看到在有很多子女的家庭中,一两个最大的孩子受到大家的尊敬,而最小的又受到宠爱,惟有居中的子女会被疏忽遗忘,但他们却往往成了最优秀的。父母对子女的零花钱过于苛吝是不好的,这会使他们变是卑贱,甚至投机取巧,以至于自甘下流,后来有了财富他们也会挥霍无度。父母坚持对子女的权威,但在用钱上不妨宽松,这种方式被证实是最好的。

  大人(父母、师长、佣人),绝不应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挑起兄弟间的竞争。以至他们成年之后,依然不和,让家庭不安。意大利人对子女、侄子、近亲一视同仁,亲密无间。这是很可取的,实际上这很符合自然情况。有时侄子不是更像他的一位叔伯,而不像父亲吗?这是血缘关系使然。

  父母应及早考虑子女将来的职业方向并加以培养,因为此时他们是最易塑造的。但不要太过分的认为,孩子最关注,也就是他们终生所愿从事的。如果孩子确实有某种超群的天赋,那是应该坚持发展的。但就一般来说,有句格言是很有用的:“挑最好的…习惯会让它变得愉快而容易。”幼子通常比较幸运,但如果他们的兄长被剥夺继承权的话,事情就并非如此了。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20期









列车上的瑞典情侣
  作者:黎倩玲

  一

  在一趟由北往南的火车的硬卧车厢里,有两个来中国学汉语的瑞典青年。他们是一对情侣,每个人有一个中国名字,男的叫艾力,女的叫西兰。他们在北京读书,利用假期到南方各地旅游。

  火车上有许多民工,他们拖儿带女,想尽一切办法挤到硬卧间来,为了能在下铺坐一会儿,或者在走道的空间里站一会儿,总比站在人头拥挤的硬座车厢里舒服。

  瑞典青年埋头看英文版的中国旅游杂志,非常认真,以致卖午餐的餐车已经过去了,他们也不抬头叫饭。硬卧铺的人大多都叫了饭,有米饭和面食,民工则嫌火车上的饭贵,吃着自带的干粮和火车上供应的开水。

  也许饭菜的香味熏着了瑞典青年,他们收起了书本,开始午餐。艾力在帆布旅行袋里掏着,逐一掏出了几件衣服和一双鞋子后,把混在衣物里的面包、黄瓜和西红柿掏了出来,直接放在硬卧的皮革床垫上。西兰则从她的背囊里掏出了黄油和小刀,还有一瓶啤酒。只见他们盘着腿相对而坐,先把面包切成片,整齐地排列在床铺上,然后把面包片抹上黄油,再把黄瓜和西红柿切成好些小片,夹进两片面包里。这些“三文治”做好以后,他们开始了正式的午餐。

  正在吃饭的中国旅客们大多停下了筷子,盯着瑞典青年吃午餐。大家虽然不说一句话,可是通过眼神交流得出一致意见:怎么鬼佬这么脏?食物和衣物放在一起已经太不像话,食物放在床铺上更是不可思议,不洗手拿起就吃,简直不讲卫生。那硬卧铺上躺过多少旅客汗淋淋的背脊,踩过多少臭熏熏的脚印,可他们居然把这么脏的床铺当成碟子,还吃得津津有味。

  二

  对面坐的一位中年人可能倒了胃口,把咽不下去的饭菜连同饭盒丢在走道上。

  “哈罗!同志,请您把饭盒放到垃圾桶里去。”艾力有礼貌地向中年人招手,并用有力的手势指了指那只丢弃的饭盒,再用果断的手势指着垃圾桶,以不容抗拒的眼神“命令”他重新处理他的饭盒。同时,西兰也用微笑示意:去吧,这是你应该做的。两位瑞典青年停下吃饭,等待中年人的行动。

  中年人抬头看看篮球健将一般高大的艾力,犹豫了片刻,无可奈何地把饭盒放到垃圾桶里去。当中年人从垃圾桶回来,开始了反击:“你们这么脏,不卫生。”

  艾力和西兰不理解:“脏?什么意思?”

  中年人教训开了:“那床铺多脏啊,你们把食物放在那上面,会感染细菌导致肠胃炎的;那黄瓜和西红柿在菜场里堆放的时候多脏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