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读者 2006 >

第130节

读者 2006-第130节

小说: 读者 20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画不出画,难道人生就没了意义?我让她换一种生活。

  后来,她开了茶楼。

  一个画家,居然开了茶楼,因为她把诗书画结合在一起,茶楼的生意很好,再看她,脸上有了动人的芬芳。她阳光了,明媚了。换一种生活,就成为另一种人生。

  她不再想全国美展,自己赚钱办画展,也赢得了满场喝彩。

  问她感觉,她说,在路上,这就是路上的感觉。

  我喜欢那种路上的感觉,永远在路上,不停的奔波。

  有时候,换一种生活会换一种态度。

  有个阿姨,年少时喜欢钢琴,那时候没有钱买,可是她一直喜欢。现在,她买了一架钢琴,还报了一个钢琴班。天天去学钢琴,她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这架钢琴,在她贫穷的家里,富丽堂皇的钢琴显得异常突兀。她常常拉我去听她弹钢琴,她弹肖邦的作品,她说,肖邦是一个孤独的男人。弹钢琴时,她满头白发,神态肃穆,非常动人。

  我喜欢京剧已经十几年了,只是盲目地喜欢着,不曾执着过。

  在去学戏的公共汽车上,我常常会看身边掠过的风景。快秋天了,好多庄稼要熟了。因为喜欢,我觉得这一路是那么快乐,甚至连一周以来遇到的烦恼的事也都忘记了。这人生如戏,有多少时候在台上,多少时候在台下,何必那么在意得失呢?

  有时候会觉得精疲力竭,于是不再写字了,请了长假,一个人去旅行。

  我喜欢那种流浪的感觉,一个人,在路上。

  走走停停,没有固定的地点,想在哪里下车就在哪里下车。在异乡的城市,吃着当地的小吃,然后看着繁华或落败的角落,感觉生活原来这么美好。这些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其实都在路上吧?

  所以我极少抱怨。如果碰到过马路的小女孩茫然不知所措,我会伸出一只手说,来,我带你过去。

  是的,这是在美丽人间的生活,好也罢,坏也罢,都得走过去。那么,自己走吧,哪怕深一脚浅一脚,哪怕此一时彼一时。

  摘自《读者》2006年22期P60 
 

   
   

野村教画 
王小音

  小侄女朵朵在东京上小学,10来年却像国内的同龄小孩一样,一到周末就忙着素质教育,弹钢琴,拉大提琴,日本“小荧星”艺术团,甚至还要上“画画课”。

  野村就是朵朵的画画老师。这是个老太太级的女画家,油画出身。画的画色彩极为浓郁沉厚,笔触极为精到利落,半抽象的风景画。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几乎年年参加日本东京油画大展,个展15次,还得过“文部大赏”。今夏刚从德国个展回来。

  这样的一个日本画家,怎样教小孩子画画呢?每次问朵朵这样的问题,朵朵总是认真地思考,选择正确的中国字回答我,两年前的答案和现在的几乎一样:“不教的”。“怎么个不教法呢?你每次去上课两个小时是怎么样过的呢?”不管听的人是如何大惊小怪,野村真的是“不教的”。

  野村老师上课,总是先问你,你想画什么?朵朵会把自己想要画的东西告诉她。她就会鼓励你好好画吧。然后,就是你自己拉开架势,竭尽所能去画了。有时她会走到你身边,看看你画,然后告诉你这个颜色可以怎么上,但绝不会改在你的画上;有时她也会毫不干扰你,直到你画完,就像任何一个学生不会去干扰她画画一样。对学生的提问,野村老师自然是耐心细致,周到解答。每当学生画完了画,野村老师都会在画的背后或者邻页上用一手十分漂亮的日本书法写下批语。批的全是表扬,各式各样的表扬,各种角度的表扬,温暖,真诚。

  野村老师家隔壁有一家蔬菜店,她常常去买茄子、白菜、南瓜之类的放在桌上,让学生“写生”,你可以选一个、两个、或全部画,野村老师都随你的便,至于萝卜青菜怎么画,长短方圆,比例色彩,她还是不教的。当然,你也可以弃蔬菜不画,画自己想画的别的主题。听朵朵说马上要画鱼了,因为蔬菜店关了,开了一家鲜鱼店。

  春暖花开,野村老师会把孩子们带到屋后的小花园里,画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树木,同样她不会说:“先画这个,再画那个”。只说:“花儿开了真美丽,画吧。”

  还有一件和旁人“教画”颇为不同的事,野村常常安排——参观展览。她会预先和美术馆预约票子,出好通告给家长,家长可陪可不陪。她带着孩子们去了美术馆、博物馆。比如宫崎峻的画展;chihiro (已故的日本著名女画家)的画展。野村老师会在画前向学生及家长,讲讲色彩,聊聊画家,师生一起AA制品品茶,歇歇脚。这样的参观可以花费整整一下午。

  这样的一个“不教”的画画老师教出的一个学生考取了美术大学后还常常回来上课,学生们都很喜欢野村老师。听上去最有幽默感的师生段子是——学生们画完之后,齐齐要求单身的老太太老师:我们想去看看楼上您的家?野村老师欣然允诺给了朵朵们钥匙。朵朵们“笃笃笃”地奔上去,看完楼上的家后,又心满意足“笃笃笃”地回下来,把钥匙捧在手心里还给老师。观后感是:老师的家非常整洁!

  朵朵是个心净如水的小女生,温柔过了头的那种,画的东西,有见画如见人之感,画品人品极贴,一辆自行车安安静静,风中樱花安安静静,就连一只咖啡杯都被她画得无声无息,不卑不亢,极有分寸的安静着。想想这个构图放在国内的儿童画班里是各个老师要叫的:“太小了!构图不行啊!”但朵朵愣是放心大胆的画了灰色的小杯小碟,四周围不多不少,不近不远,不密不疏的点了一纸彩色点子,杯子就在这样的点子中安安静静地散发着感人的艺术气息,让你想不到这是一个十岁的美女小孩,却画出这样气定神闲,又有点忧伤的《咖啡杯》(见图)来。老师在画的反面写道:在朋友的陶艺展上买了一个咖啡杯,安琪(朵朵的大名)小朋友画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写到这里,对这位野村老师的敬意再次油然而生,作为同行,我理解她“不教而教”的方法,赞赏她“无为而为”的智慧,懂得她从中取乐的心。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22期P54 
 

   

一根筋 
'美'辛西娅·柯西 张霄峰 编译

  埃迪·阿卡罗梦想成为世上最伟大的骑师,但只要看他骑5分钟的马,就能发现他太笨拙了。这现实对他来说有点残酷。他总是一出发就被落在后面,之后不是陷入重围无法冲到前面,就是磕磕绊绊出事故。他在最早参加的100场比赛中,从未获得半点获胜机会,但是他从不曾气馁。

  阿卡罗的生活轨道从小学时就注定了。因为他又矮又瘦,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所以他总是逃学去附近的赛马场,那里有个驯马师允许他骑马玩。

  他父亲勉强同意他以赛马为业,尽管他父亲很清楚,他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那位驯马师曾告诉他父亲:“送他回学校吧,他永远成不了骑师。”

  没有人对小埃迪·阿卡罗抱以希望,除了阿卡罗自己。他决心不但要成为骑师,而且要成为世上最伟大的骑师。但是前提是有人愿意给他机会。

  他坚持不懈地争取,终于得以参加一场真正的赛马。比赛还没结束,他的马鞭和帽子都丢了,连他自己也差点从马鞍上坠下。等他跑完赛程,其他的骑师已经在返回马厩的路上了。他被远远地抛在了最后。

  此后阿卡罗四处寻找参加赛马的机会。最后,一位马主出于怜悯,给了他机会。他坚定不移地支持阿卡罗,尽管阿卡罗在参加的上百次比赛中从未获奖。他在这个不走运的骑师身上看到了一种东西,一种难以名状的东西。也许是潜力,也许是坚韧,也许只是固执。不管怎样,再也没有人提出要打发他回家。当然,阿卡罗也决不肯半途而废。

  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一文不名,四处漂泊,几乎没有朋友。他多次死里逃生,断了几根骨头,许多次他不足1米6的瘦弱的身躯被马蹄践踏,他总是重整旗鼓回到马鞍上。

  不知何时转机出现了。阿卡罗开始取胜,一个胜利接着又一个胜利。失败不再是他的专利,相反,每次他都把失败抛给了对手。

  在30年赛马生涯中,他共赢得了4779场比赛,成为历史上唯一在肯塔基赛马会上五次获胜的骑师。1962年他退休时已经成为百万富翁,有生之年一直是个传奇人物。

  从离开学校踏上赛道那一刻,埃迪·阿卡罗已经为自己的生命设定了终点线。尽管这场比赛持续了30年,但他从未放弃,直至撞到终点线。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22期P41 
 

   
   

因为是免费的 
作者:星竹

  老张一直是血压高,这天又觉身体不适,正好楼下来了一辆免费体检车,于是老张便去免费量了血压。免费大夫告诉老张,血压正常,无事!傍晚,老张却住进医院,是血压太高。人命关天,老张差点让免费大夫给耽搁了。但因为人家是免费的,一家人不好说什么。而王妈却被怀疑是肿瘤,吓得王妈全身虚汗。王妈一家人火急,灾难般忙乎。请假的请假,打车的打车,取钱的取钱。一通折腾后,医院告之王妈,无事。王妈一家人一肚子气,但想想误诊大夫是免费的,也就算了。 

  星期天,街头来了修电器的,是免费,是做好事。老刘便将电视机搬到街上,小病却被整成了大病,本来是无声,现在是又没了影儿。老刘极不痛快,但因为人家是免费的,老刘不好意思去和人家较真。 

  出门旅游,一名胜风景区送每人一袋当地食品,全部免费。尝后,大家都感到肚子不适,途中老跑厕所,几天都没玩好。大家都觉沮丧,但因为人家是免费的,大家都不知怎么办,反而觉得是自己先占了人家的便宜,所以吃了亏也就只好活该了。只记住了下次别再占便宜。 

  商店搞美容活动,免费为漂亮的靓姐们涂脂抹粉,一些女士便被免费小姐一通摆弄,左一块,右一块的涂得满脸香色。回家后皮肤却异样,红红肿肿的满是疙瘩。女士们本想投诉,但想想人家是免费的,只好忍肚子疼。 

  植树节,大街上搞宣传,每人发一份宣传材料,并免费送小红帽一顶,或小背心一件,大家拿回家去,发现小红帽,小背心都是无法穿戴的劣质品。 

  年底,某大型新华书店送挂历,只要顾客肯赏脸,肯迈脚进去,便送精美挂历一件,价值二十多元。谁想,拿回家去,大家却发现,2月给印成了3月,5月份还少了一天……严重错误。如按此挂历过日子,大家肯定找不到北。但想想人家是免费的,便没有人去找书店算账。 

  因为是免费的,所以中国人便不计较了。在中国,免费与占便宜被划成了等号。占了便宜你还说啥,不应该说啥了! 

  一次出国,也是旅游,所住的宾馆,要免费请我们吃一顿晚餐,中国人大都不感兴趣,因为中国式的免费,我们多少都领教过,但我们还是去了。谁想,每道食品都比平日强,真是味美色鲜。看着一桌丰盛,我们极兴奋,问服务人员,这顿饭怎么这么好,服务员回答:因为是免费的。 

  我们还给免费坐了一次游轮,到了海边,我们惊讶地发现,那是一条无比漂亮的高级游轮,外国领队告诉大家,因为是免费的,所以必须是最好的。 

  我们回国前,外国女导游在飞机场,免费为每人发放一件纪念品,我们发现,它比我们在商店里见到的同等工艺品强多了。我们同时还知道,因为它是免费的,所以才是最好的!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22期P49 
 

   
   

最爱舟舟的那个人走了 
千北

  陪他好好活下去

  1994年3月,43岁的武汉市机床厂厂医张惠琴被确诊患了乳腺癌。这一年,舟舟16岁。张惠琴在得知病情后首先涌入的念头是:我要将这个孩子带走,母子俩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舟舟是在愚人节这天出生的,患有21对染色体综合征,也就是说,他永远只能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他的弱智是写在脸上的,他不认识钞票的面额,他不能理解生活中任何超过幼儿理解力的问题。 

  张惠琴从医院回到汉口家里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上不停地流泪,她在想她的舟舟。车上有位母亲正在训斥只考了60分的孩子,张惠琴恨不得站起来告诉她:如果我的儿子能够上学,哪怕他只考一分,我都会感到欣慰。 

  张惠琴再也坐不住了,提前下了车。她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