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

第96节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96节

小说: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这时,必然会引起兵力的极大分散,这是事物的性质决定的。
  (3) 如果兵力不是十分小,并且退路被限制在一定的地点上,那么建立一支支援这一行动的预备队,是实施这一行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二十一章 入侵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所能谈的几乎只限于解释词义。我们发现现代著作家常常使用这个词,甚至自以为是地用它表示某种特殊现象。“入侵战争”就经常出现在法国人的著作中。他们想用入侵这个词来表示向敌国腹地的进攻,并想把这种进攻同有步骤的进攻,即蚕食敌人边境的进攻对立起来。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用语混乱的现象。一次进攻只是在国境附近进行,还是深入敌国腹地,是首先夺取要塞,还是首先寻找和不断追击敌人的主力,这都不取决于进行的方式,而取决于当时的情况,至少在理论上不能有其他的看法。在某些情况下,深入敌国腹地比逗留在边境要更有步骤,甚至要更为谨慎,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深入敌国腹地不是别的,正是一次猛烈的举攻获得成功的结果,因而同进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附录:关于胜利的顶点
  胜利者不是在每次战争中都能彻底打垮敌人的。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是大量经验所充分证明了的。这个问题对于战争理论特别重要,并且是几乎所有战局计划的依据,同时这个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就象一种颜色在阳光下反射出奇光异彩一样,似乎有很多的矛盾,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细致地加以研究,并且要探讨其内在的原因。
  胜利通常产生于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
  毫无疑问,胜利能增大这种优势,否则,人们就不会去追求胜利和以重大的代价去换取胜利了。胜利本身毫无疑问是能增大这种优势的,胜利的效果当然也能增大这种优势,不过它不能无止境地增大这种优势,它大多只能增大优势到某一点。这一点可能很近,有时甚至近到会战胜利的全部效果只不过增大精神力量的优势。现在我们就要研究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在军事行动的过程中,军队不断遇到增强自己作战力量的因素和削弱自己作战力量的因素。因此,问题在于哪种因素占优势。交战双方中任何一方力量的削弱,都应该看作是另一方力量的增强,因此,无论在前进时还是在退却时,双方无疑地都会遇到增强力量和削弱力量这两股洪流。
  我们只要研究在一种情况下引起这种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也就同时说明了在另一种情况下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
  前进时导致力量增强的最主要原因是:(1 )敌人军队遭到损失,这种损失通常比我们大,(2 )敌人在仓库、补给站、桥梁等无生命的作战力量方面遭到损失,而我们根本没有这种损失;(3 )从我们进入敌国领土的时刻起,敌人就开始丧失土地,因而也丧失补充新的作战力量的源泉;(4 )我们获得了这些源泉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得到了以敌养己之利;(5 )敌人的各个部分失掉内部联系,不能正常活动;(6 )敌人的同盟国同敌人脱离,而另一些国家则转向我们;(7 )最后,敌人丧失了勇气,甚至有的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前进时引起力量削弱的原因是:(1 )我们被迫围攻、封锁或监视敌人的要塞5或者敌人在我们取得胜利以前用来采取同样行动的部队,在他退却时撤回主力了;(2 )从我们进入敌国领土的时刻起,战区的性质就变了,它成了有敌意的地方;我们必须占领它,因为只有被我们占领的地区才是属于我们的,但是即使在我们占领了的地区,我军的整个机器也会到处遇到困难,而这些困难必然会削弱整个机器的效能;(3 )我们日益远离自己的补充来源地,而敌人则日益接近他们的补充来源地,这使我们不能及时地补充已经消耗的力量;(4 )敌国受到的威胁,引起其他强国来保护它;(5 )最后,由于危险的增大,敌人的努力程度会上升,而胜利一方的努力程度则相反地会逐渐下降。
  所有这些有利的因素和有害的因素都可以同时并存,犹如两个相对而行的人面对面碰在一起后可以按原来的方向各走各的路一样。它们中间只有最后一项是真正对立,的,它们不能同时并存,而是互相排斥的。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胜利的影响可以如何地不同,它可以使敌人惊慌失措,也可以促使敌人发挥更大的力量。
  我们想对上述各点逐点地做些简单的说明。
  (1 )敌人军队在失败后遭到的损失可能在初期最大,随后一天天减少,一直减少到同我方的损失差不多,但是敌人的损失也可能与日俱增。这取决于所处的态势和情况。我们只能说,在一般情况下,素质良好的军队常出现前一种情况,素质不好的军队常出现后一种情况;同时,除了军队的精神状态以外,政府的精神状态在这方面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区别这两种情况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不致于在应该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停止不前,或者相反。
  (2 )同样,敌人无生命的作战力量的损失也可能是日益减少或日益增加的:这取决于敌人仓库的位置和状况。不过,这个问题就其重要性来说,在今天已经不能同其他问题相提并论。
  (3 )第三个利益必然随着军队的前进而增加,但是,一般地来说,,只有当进攻已经深入敌国,也就是说已占领了敌人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国土时,这种利益才值得加以考虑。此外,这时还要考虑这些地区在军事上的特殊价值。
  同样,第四个利益也必然随着军队的前进而增加。
  但是,对第三和第四两个利益还必须指出的是,它们对正在作战的军队的影响很少能很快就感觉到,它们是比较缓慢地间接地发生作用的,因此不应该为追求这两种利益而把弓弦拉得过紧,也就是说,不应该使自己陷入太危险的境地。
  至于第五个利益也只有当军队已前进得很远,同时敌国国土的形状允许我们使它的几个地区同主要部分隔开时,才值得加以考虑。这时,这些地区就象被切断的四肢一样,通常很快就会失去生机。
  第六个和第七个利益至少有可能随着军队的前进而增长。关于这两种利益,我们以后还要加以说明。
  现在我们来谈谈引起力量削弱的原因:(1 )围攻、封锁和包围敌人要塞的需要在大多数场合将随军队的前进而增加。仅仅这个原因造成的力量的削弱,对军队的当前状况就能发生极大的影响,以致很容易就抵销了所有的利益。当然,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用很少的兵力封锁要塞,或者用更少的兵力监视它;而敌人也必须派出守备部队防守这些要塞。尽管如此,要塞仍然是敌人很重要的安全保障。要塞的守备部队通常有半数是由非正规部队的人员编成的。而进攻者要想封锁位于交通线附近的要塞,则必须留下比守备部队多一倍的兵力,要想正式围攻某一个大要塞,或者想使它断粮,就需要用一个小小的军团。
  (2 )第二个原因,在敌国境内建立战区的必要性必然随军队的前进而增大。由此而引起力量的削弱,即使当时对军队的状况不会发生重大的影响,但长期下去对军队的状况会比第二个原因发生更大的影响。
  在敌国国土上,只有用部队占领的地区才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战区,也就是说,在这些地区我们不是在野外留有小部队,就是在最重要的城市中或在兵站上留有守备部队。不管我们留下的守备部队多么小,总会大大削弱我们的军队,不过这种削弱还是最次要的。
  每一支军队都有战略翼侧(指自己交通线两侧的地方),由于敌人的军队也有战略翼侧,所以翼侧并不是我们明显的弱点。但是只有当我们在本国时情况才是这样。一旦进入敌国,翼侧这个弱点就显著了。因为在交通线很长而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掩护的情况下,敌人对我翼侧进行的最小的行动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而在敌人的国土上,到处都可能遇到这样的行动。
  前进得越远,战略翼侧就越长,由此而产生的危险也就越大,这是因为不仅这种翼侧很难掩护,而且我方交通线很长又没有安全保障,就更使敌人敢于采取进攻行动,同时,我方在退却时如果丧失交通线,可能产生的后果将极为严重。
  所有这一切都会使前进中的军队每前进一步都增加一种新的负担,因此,如果它开始进攻时没有占有非常巨大的优势,就会觉得自己的计划越来越受到阻碍,进攻力量越来越弱,最后,会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全和忧虑。
  (3 )第三个原因是,军队同补充来源地(不断削弱的军队必须从这里不断得到补充)的距离随着军队的前进而增加。一支出征的军队就好象是灯上的火苗一样,灯油越少,离火苗越远,火苗就越小,一直小到完全熄灭。
  当然,有了被占领地区的财富,这个祸害可以大大减轻,但也不能完全消除,因为有许多东西,例如兵员,必须由本国补充,而且在一般情况下,由敌国提供的供应总不如本国提供的迅速和可靠,再则,意外的需要也不能很快得到满足,各种误解和错误也不能及早地发现和得到纠正。
  如果一国的君主不亲自指挥军队(这在最近的战争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而且也不在军队附近,那么请示、报告所造成的时间损失也是一个新的、很大的不利,因为统帅的权限再大,也不能独自处理他广阔活动范围内的一切问题。
  (4 )政治结合关系的变化。如果胜利在这方面引起的变化对胜利者不利,那么不利的程度同胜利者前进的程度大体上成正比;如果这种变化对胜利者有利,那么有利的程度同前进的程度同样地大体上成正比。在这方面,一切同现存的政治结合关系、利害关系、习惯、方针等有关,同君主、大臣、宠臣和情妇等有关。一般只能这样说,当大国战败时,它的小同盟国通常很快就会同它脱离关系,所以胜利者将随着每个战斗而越来越强大。可是,如果战败的国家是小国,那么当它的生存受到威胁时,很快就会有许多国家自愿做它的保护者,有些曾经帮助胜利者打击这个小国的国家,如果认为这样做太过分时,也可能反过来帮助这个小国。
  (5 )引起敌人更强烈的抵抗。敌人有时会由于恐惧和惊慌而放下手中的武器,有时则会受到热情的激励而奋勇拿起武器,并在第一次失败后进行比以前更激烈的抵抗。人民和政府的特性,国土的情况,国家的政治结合关系都是推测敌人可能采取何种行动的根据。仅仅第四、第五两个原因就使人们在战争中的这种场合和那种场合所制订的和应该制订的计划多么不同啊!有的人由于胆怯和所谓按部就班地行动而失去了最好的时机,而有的人则由于鲁莽而一步就坠入陷阱,后来象刚从深水里拉上来的那样弄得狼狈不堪和惊慌万状。
  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指出,胜利者在危险过去以后,在为了扩大胜利成果正需要作新的努力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松懈现象。如果全面地观察一下这些互相对立的不同的因素,无疑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利用胜利和在进攻战中前进,都会使进攻开始的优势或通过胜利所取得的优势受到削弱。
  这样我们必然会问:如果事情是这样,那么是什么东西促使胜利者继续追求胜利,继续在进攻中前进呢Y难道这还能叫做利用胜利吗?在尚存的优势还根本没有削弱以前就停止行动不是更好吗?
  对这样的问题当然应该这样回答:兵力的优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如果不是打垮敌人,至少是夺取敌人的部分国土,这样做虽然对于军队当前的状况没有什么好处,但对战争和媾和却很有利。甚至当我们想要彻底打垮敌人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也许每前进一步,我们的优势都会受到削弱。但是却不能想当然地从这里推论说,我方的优势必然会在敌人失败以前完全丧失。敌人的失败可能来得早一些,如果利用最后极小的一点优势可以击溃敌人,那么不利用这点优势就是一个错误。
  因此,在战争中原有的或后来获得的优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且这一手段必须用来达到目的。但是人们必须了解优势能够保持到哪一点,因为超过了这一点所得到的就不是新的利益,而是耻辱了。
  战略优势在战略进攻中会逐渐消失,关于这一点,我们无需举特殊的战例加以证明;但这方面的大量现象却要求我们探讨它的内在原因。自从拿破仑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