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

第128节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第128节

小说: 战争论[1].克劳塞维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 、西里西亚在当时本来属于奥地利,是奥地利国土伸向东北的一个狭窄的突出部分,西邻萨克森,北邻普鲁士,东邻波兰,与波希米亚之间,隔有苏台德山。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1740—1742)结束后签订布勒斯劳和约,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所有。
  192 、普罗凡斯是法国东南部边疆的濒海地区,与北意大利接壤,阿尔卑斯山是它的天然屏障。奥地利军队曾多次从北意大利方向侵入普罗凡斯,  但由于退路易被切断每次都被迫退出。例如1792年,奥地利和皮蒙特军队曾占领普罗凡斯地区的尼斯和阿尔卑斯山口。10月1 日,法国革命军的一个师渡过瓦尔河后,奥地利和皮蒙特军队便退到萨欧尔热附近。  又如于拿破仑率另一支法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奥军不得不退出普罗凡斯。
  193 、就我们查到的资料来看,1744年法军并没有进入波希米亚和占领布拉格,这里的1744年可能是1742年之误。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军于1741年11月进入波希米亚,占领布拉格。1742年夏,普鲁士单方面同奥地利签订布勒斯劳和约,退出战争。法军鉴于自己远离本国孤军作战,危险极大,于是迅速从波希米亚退至莱茵河西岸。
  194 、1757年,腓特烈二世在萨克森的罗斯巴赫会战(见注51)和西里西亚的勒登会战(见注51)中均取得了胜利,但在1758年率领同一支军队在摩拉维亚围攻阿里木次(见注111 、132 )时却失败了,以致一直退到西里西亚。
  195 、1813年8 月,反法联盟同拿破仑的和谈破裂,战争再起。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瑞典等国的军队分为三个军团,即波希米亚军团(主力,由奥地利的施瓦尔岑堡指挥)、西里西亚军团(由普鲁士的布留赫尔指挥)和北方军团(由瑞典的伯纳陀特指挥),以优势兵力合击法军。拿破仑率法军在易北河中游德累斯顿地区企图从内线各个击破联军。
  196 、1814年战局中,按联军作战计划,标洛军从汉诺威出发经荷兰、比利时向法国北部进军,然后并入西里西亚军团。这一行动不仅帮助了奥伦治公爵回国复位,以及帮助了英军上陆,而且还牵制了姆米松指挥的法军。
  197 、1814年战局初布留赫尔率领西里西亚军团渡过莱茵河后,将约克军留在摩泽尔河地区,只带二万八千人向布里昂挺进,准备与施瓦尔岑堡率领的波希米亚军团会合。1 月29日于布里昂附近同拿破仑率领的四万法军发生会战(见注90),布留赫尔战败,退向特兰。此时,波希米亚军团有十一万人到达奥布河上的巴尔。 布留赫尔得到施瓦尔岑堡派出的很大一部分援军后,2 月1 日于布里昂附近的拉罗提埃同法军再次进行激战,由于联军兵力占绝对优势,法军败退(见注90)。
  198 、1812年战局初,巴尔克来率俄国第一军团从德里萨向维帖布斯克撤退时,把维特根施坦留在德里萨一带掩护通向彼得堡的道路。  拿破仑派乌迪诺率第二军渡过西德维纳河向波洛次克、谢别日方向前进掩护主力的翼侧。
  在克利亚斯提策附近,乌迪诺被维特根施坦击败,于是拿破仑派圣西尔率第六军去支援乌迪诺。
  199 、1812年战局初期,拿破仑率法军主力直逼维尔那,俄国第一军团退向德里萨,继而退向斯摩棱斯克。法军达乌部奉命向明斯克推进,企图切断俄国第二军团的退路,但俄军第二军团在第一军团撤退后也已经退却。当俄军的这两个军团在斯摩棱斯克会合后,拿破仑即将达乌部调回主力。
  200 、1805年,拿破仑在乌耳姆取得的胜利(见注83),打乱了奥军的作战计划,迫使卡尔大公率领在北意大利的奥军退却。
  1809年勒根斯堡会战(见注89)后,拿破仑派勒费弗尔将军率第七军进入提罗耳地区。提罗耳地区的奥军本想阻止法军前进,但因主力败退,也不得不退出提罗耳。
  201 、1806年普鲁士在马克保存一支三万人的战略预备队,准备在必要时在威斯特伐利亚另开辟一个战场。
  黑森选帝侯在战前同普鲁土订有协定:普鲁土获胜时,  黑森站到普鲁土一边共同反对法国;法国获胜时黑森严守中立。
  耶纳会战前夕,普军派魏马公爵率部出提林格山准备向弗兰肯方向袭扰法军后方。
  由于耶纳和奥尔施塔特会战失败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
  202 、七年战争中,奥地利的劳东将军主要在西里西亚作战。  克劳塞维茨假设劳东在帝国军队的活动地区——萨克森、巴伐利亚一带作战,战绩可能要好得多。
  203 、此处1815年战局可能是1805年战局之误,因为在1815年战局中反法联盟的军队没有援助和被援助的区别。
  1805年战局中的奥地利和1807年战局中的普鲁土都受俄军的援助,而且在战局末期都主要地依靠援军进行战争。奥地利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会战失败后和普鲁土在1807年的弗里德兰会战失败后,都同法国签订了和约,俄军即退出战场。
  204 、1809年春,奥地利向法国宣战,法军进至勒根斯堡和奥格斯堡一带。奥地利卡尔大公率奥军主力向勒根斯堡进军,  命令西勒将军率部为左侧纵队监视奥格斯堡方向。  拿破仑决定用配置在勒根斯堡的达乌部吸引住奥军主力,  自己率法军主力进攻奥军左翼,然后迂回奥军主力背后。4 月21日,西勒部于兰次胡特被击败,4 月22日,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军主力遭到法军前后夹击,战败,退向多瑙河北岸。
  205 、1759年7 月,法军占领明登。斐迪南公爵率联军于陶滕豪曾和库滕豪曾一线占领阵地。8 月1 日,法军炮兵向联军左翼陶滕豪曾进行猛烈轰击,但中央和左翼被联军击败。8 月2 日明登守军开城投降。
  206 、1800年秋,法国和奥地利休战,莱茵战区的莫罗将军率法军于伊扎尔河和茵河之间占领阵地,11月,谈判破裂,战争再起。12月3 日,奥地利约翰大公率军队向霍亨林登法军阵地进攻。  但遭到法军右翼两个师从翼侧的突然袭击,结果败退。
  207 、弗里德兰为东普鲁土的一个城市,位于阿勒河左岸,南、东有阿勒河,北有木仑河,西南有大森林。1807年6 月14日本尼格森率俄军于弗里德兰城西占领阵地,当法军突破阵地抢占了阿勒河上的桥梁后,俄军只有涉水撤退。
  208 、1807年2 月8 日艾劳会战后,3 月中旬,法军一部包围了但泽,  4 月开始围攻。5 月中旬,俄军一部企图从海上解围,没有成功,本尼格森也未去解围,结果但泽守军于5 月下旬向法军投降。
  209 、1800年,马森纳奉命在北意大利拖住梅拉斯将军指挥的奥地利军队,等待拿破仑率主力越过阿尔卑斯山。4 月4 日,  梅拉斯以优势兵力紧逼马森纳部;16日马森纳退入热那亚城,在前有奥军攻城后有英国舰队炮轰的情况下,坚守孤城一月有余,后因粮尽弹绝,在奥军允许守城部队安全撤离的情况下,于6 月4 日开城投降。
  1810年,马森纳远征葡萄牙,至托里希—佛德腊希营垒,进攻受挫,虽然给养缺乏,疾病流行,但一直坚持到1811年3 月才退出葡境。
  210 、1632年(三十年战争中期),华伦斯泰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军队同瑞典国王古斯达夫·阿道夫作战。  瑞典军队在纽伦堡西北菲尔特附近占领坚固阵地。华伦斯泰军队构筑营垒与之对峙,但不敢向瑞军挑战,两军对峙二月之久;以后瑞军虽向帝国军队进攻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最后不得不放弃阵地,向巴伐利亚退却。
  211 、1794年4 月,联军从尼德兰进入法国北部,包围了兰德赖希要塞。为了解围,皮舍格律率法军分三路进攻联军右侧。  梅嫩是联军右侧的一个重要据点,由汉诺威的汉梅尔斯坦将军率二千人防守。4 月26日,莫罗率领一路法军包围了梅嫩,4 月29日夜守军突围而去,损失很小。当时,香霍斯特任汉梅尔斯坦的参谋军官(军衔为炮兵上尉)。
               人名索引
                 三画
  土古特(1736—1818)——男爵,奥地利外交大臣。1795年曾组织英俄奥联盟反对法国。
  马森纳(1758—1817)——公爵,法国元帅,曾参加拿破仑的各次战争。
                 四画
  不伦瑞克公爵,即卡尔·威廉·斐迪南(1735—1806)——普鲁土元帅。1792年曾率普奥联军进攻革命后的法国,1806年耶纳会战中任普军总司令,被拿破仑击败。
  日罗姆,即日罗姆·波拿巴亲(1784—1860)——拿破仑的弟弟,1807—1813年为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孔代(1621—1686)——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统帅。由于在弗郎德勒和荷兰作战时获胜而著名。
  牛顿(1642—1727)——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巴尔克来(1761—1818)——公爵,俄国元帅。1810年任俄国陆军大臣。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时,任第一军团司令。代理俄军总司令。斯摩棱斯克会战失利后,俄军总司令的职务由库图佐夫接替。1813年库图佐夫死后,复任俄军总司令。
  巴格拉齐昂(1765—1812)——公爵,著名的俄国将军。曾随苏沃洛夫去意大利和瑞士作战。1812年战争中任第二军团司令,在博罗迪诺会战中负重伤而死。
  贝利耳,奥古斯特(1684—1761)
  ——法国元帅,法国国防大臣。
  贝利耳,阿尔芒(1692—1746)
  ——法国将军。
  贝累加尔德(1756—1845)——伯爵,奥地利元帅。1813—1815年任意大利战区奥军司令。  1814年任伦巴第与威尼斯总督。
  贝费思公爵,即奥古斯特·威廉(1715—1781)——普鲁士将军。在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期间,  曾任驻西里西亚普军司令,1757年11月22日在布勒斯劳会战中侦察时被俘。
  乌迪诺(1767—1847)——公爵,法国元帅。参加过拿破仑的各次战争。
                 五画
  汉尼拔(前246 一前183 )——迦太基著名统帅。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曾大败罗马军队,公元前203 年回师救援迦太基本土,公元前202 年在撒马被罗马人击败。以后逃往叙利亚,最后自杀身亡布留赫尔(1742—1819)——公爵,普鲁土元帅。在1813、1814年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任联军西里西亚军团司令。  1814年极力主张进攻巴黎。1815年任普鲁土军团司令。在滑铁卢会战中起很大作用。
  布图尔林(1694—1767)——伯爵,俄国元帅。1760—1761年俄普战争中任俄军总司令。
  布尔农维耳(1620—1693)
  ——公爵,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元帅。三十年战争期间曾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中服务。
  本尼格森(1745—1826)——俄国将军,汉诺威人,男爵。1773年到俄国军队服务。1812年任俄军总参谋长,后被库图佐夫免职。
  古斯达夫·阿道夫(1594—1632)——古斯达夫二世,瑞典国王(1611—1632),著名的统帅。为争夺波罗的海霸权曾与丹麦、波兰和俄国作战,在三十年战争中屡败天主教联盟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
  卡诺(1753—1823)——数学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在组织革命军方面曾起过卓越的作用。——第卡尔大公(1771—1847)——奥地利大公,奥军元帅。十九世纪的军事理论家,著有《就德国1796年战局论战略原则》等书。参加过1796、1797、1805和1809年对法战争,1805—1809年任陆军大臣。
  卡尔四世(1604—1675)——洛林公爵。三十年战争期间(1618—1648),曾同法国和瑞典军队作战。1634年被驱出洛林,转入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为帝国军队元帅。
  卡尔·亚历山大(1712—1780)——即卡尔亲王,洛林公爵,奥地利元帅。参加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卢森堡(1628—1695)——公爵,法国元帅,路易十四时期的统帅。1672年在荷兰作战。
  圣西尔(1764—1830)——侯爵,法国元帅和军事理论家。1812年对俄战争中曾指挥第六军,1815年和1817—1819年期间曾两次被任命为法国国防大臣。
                 六画
  考尼茨(1711—1794)——侯爵,奥地利首相。曾主张联合法、俄反对普鲁土,但未成功。弗兰茨二世即位后,于1792年离职。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 ——前323 )——又称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的国王(前336 —前323 ),著名的统帅。曾通过战争建立了横跨欧、非、亚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一世(1777—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