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读者 2007年合订本1 >

第51节

读者 2007年合订本1-第51节

小说: 读者 2007年合订本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普里金从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掏出那唯一的一张彩票,机械地读出号码和序列号。同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哼,接下来他肯定要说我中奖了!”

  果然,科斯佳一个一个地把那些数字与报纸上的对照,他的眼睛突然瞪得很大:

  “老家伙,祝贺你,你中了一辆‘亚瓦’摩托车。哈,你真走运!一定别忘了请客哟!”

  整个部门的人都跑到报纸前,低下头仔细看那些数字,几乎同时,发出一声赞叹:

  “呀,你真行!”

  只有施普里金看透一切似的说道:“嘿,我清楚你们的把戏!”然后,把那张彩票撕得粉碎,手一扬,抛向了空中。人们一阵惊呼。

  午饭后,工会主席给他打来电话,叫他去领疗养证。主席说,考虑到他工作多年,一直受胃痛的折磨,决定批准他到著名的疗养胜地去度假,医治胃病。

  他不假思索地用冷冰冰的声调告诉工会主席:“我没病,也不需要什么疗养,让那疗养证见鬼去吧!请你别再来烦我!”

  第二天,施普里金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他心想,上帝保佑,愚人节总算过去了,一切都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了。

  然而,对他来说,第一个考验是放在他桌上的前一天的《消息报》,不知是谁用粗重的笔把那中奖的号码和序列号圈了起来,没错,那确实是自己那张彩票的号码,那组号码他太熟悉了。

  第二个考验来自于科斯佳·伊格鲁诺夫,据同事们说,他取代施普里金去了著名的疗养胜地度假。那是唯一一张疗养证,单位里的人们做梦都想得到它。

  最后的考验,对于施普里金来说,是卡佳的电话。她的鼻音很重。她告诉施普里金,昨晚,她站在大风中的花园里一直等着他,等了两个多小时,冻感冒了,她终于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希望施普里金以后别再去打扰她的生活,永远不要!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60


   

诗两首


  熄掉我的眼睛。。。。。。

  '奥地利'里尔克

  熄掉我的眼睛,我能看见你;

  堵住我的耳朵,我能听见你;

  没有脚我能走向你,

  没有嘴我还能对你起誓。

  折断我的胳膊,我抓住你用我的心如一只手,

  堵住我的心,我的脑子还会跳动,

  你往我的脑子里扔进一把火,

  于是我将在我的血液中背着你。

  净化的秋天

  '奥地利'特拉克尔

  带着金黄的美酒和园中的果子

  年岁这般辉煌地终结

  孤独者的伴侣,四周

  森林美妙的沉静。

  农夫自言自语:多好。

  悠长轻柔的晚钟,你们

  临走前还赐予我快乐的心情。

  旅途上一队飞鸟的问候。

  正是爱情问头的季节。

  一叶小舟在兰色的小河上漂流

  何其美丽,远近交叠的景象——

  在安息和静默中没入尽头。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07


   

哨声
'英'罗伯特。博伊德

  一位牧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年,他到欧洲大陆旅行,住在某城市的一个旅店里。一天早上,他起床后待在自己的房间,这时楼下传来的口哨声引起了他的注意。那种悠扬的声调让他为之一震。起初,他以为那是一种善啼的鸟类发出的声音,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因为口哨声听来婉转细腻,极具穿透力。

  于是他跑下楼去,想看看演奏者的庐山真面目。他仔细打量每一个他遇见的人,但似乎都不是他们发出口哨声。最后,他只好问旅店服务员,是谁吹出如此了不得的哨声。服务员听后哈哈大笑,指了指挂在大厅内笼子里的鸟。那是一只个头小小的金丝雀,看上去毫不起眼,然而发出哨声的正是它。

  “究竟用了什么法子,能让它吹出如此美妙的哨声?”这位牧师不解地问。

  服务员介绍说:“在这只鸟很小的时候,就要对它进行训练,而且每次训练前不给它进食,把它饿得有气无力,然后将它关在一个漆黑的密闭房间里。在这种环境下,除了自己发出的哨声,鸟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这样才使得它心无旁骛,不受外部世界的干扰,几天甚至十几天地重复吹唱同样的哨声。日复一日,它的发声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变得适合吹出动听的口哨声。经过这种近乎残酷的折磨后,这只鸟最终练就一副金嗓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23


   

人人都有最美丽的十年
凯瑟琳。奈特

  上中学的时候我总是躲着她,因为她实在是太漂亮了,跟她相比,我自渐形秽。20年以后见到这位老同学,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相貌平平,岁月已经将她昔日的美貌磨砺贻尽。

  毋庸讳言,我现在看起来却比18岁时强多了。事实上,步入中年的我比所谓风华正茂年轻时代的我更为自信,并不是我喜欢眼角隐隐开始出现的鱼尾纹,而是我现在能够处之泰然。无论是跟十多岁还是二十多岁时相比,我都变得更加漂亮了。

  每个人都会有十年时间是你处于人生最佳状态的时期,只不过它未必是你想当然以为的那个十年。有的人18岁时像公主,有的人则到了50岁时仪态万方。

  我们都知道,有些人早在二十多岁甚至十多岁就过完了花样年华。以小甜甜布兰尼为例。17岁时,她是青春靓丽的写照;十八九岁时,她的确比其他任何女明星都更让男人神魂颠倒。如今到了24岁,她已经花容凋零,似乎更多时候是在院子里推着婴儿车而不是在咖啡厅里。

  相比之下,15年前谁会料到26岁的萨拉杰西卡帕克日后会成为别具一格的偶像?当年她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普通演员,知道三十多岁才开始散发出由内而外的魅力。像她这样的女人数不胜数。这些女人向我们证明:三十岁并不是美丽的终结站。

  那么,是什么决定着你的黄金时期呢?一个人的美貌并不完全是天生的,有的女人越长越漂亮,未必是像故事中所讲的丑小鸭变天鹅,而是因为年龄和自信赋予她们独特的韵味。

  不管年龄大小,自信能成就也能毁掉一个女人的美貌。在化妆师耶玛基德看来,正是这一品质导致成年女性之间出现差异。“三四十岁的女人是最美的,自信使她们绽放异彩。。。如今许多女人到了四十多岁才渐入佳境。”

  这些人有家庭主妇,也有商界大腕,她们是一支蔚为壮观的消费大军。同20年前相比,他们大多已不太注重外表,而这恰恰增添了她们的魅力。这种女人往往领悟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美容秘诀,那就是坦然接受——优雅地面对岁月的流逝而不丧失自我,她们不像有的人错误地千方百计永葆18岁时的容貌。

  最美的十年难以预料,运气好的话,你一生可以不止有一个。有的女人在二十多岁时如花似玉,三四十岁时因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而面容憔悴,到了50多岁再次焕发青春活力。还有的人(比如麦当那)连续三个十年都充满性感。朱丽克里斯帝的美丽则持续了半个世纪。

  多数人通常只有一个这样的十年。还没有得到它的人应该感到欣慰,认为它已经来过的人也不不必失落,你的黄金时期也许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再度来临。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59


   

让我们感恩吧,而不是乞求
王奉国

  著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余世雄先生,在《成功经理人》讲座上,谈到这样一件事:每年大年初一,他和妻子都要去寺庙烧香,但余博士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从来不进寺庙。这个时候,他妻子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我是个奸商,做尽了坏事,没那个脸走进圣堂去见菩萨。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之前,余博士经历了一件事情:他去德国,在一座教堂前,看到一女子跪在那里。余博士很好奇地过去问:“尊敬的女士,你为什么不进教堂里祷告呢?”那女士说,:“亲爱的先生,我从事这龌龊的行业,没那个脸走进耶和华的圣堂。我那生病的孩子现在好了,我只好在这里祷告,向上帝感恩。”原来这女人是(禁止)。

  这件事对余博士影响很大。看看国人,那些贪官污吏,做了多少坏事,还大摇大摆神气活现地走进教堂、寺庙,祈求上帝、菩萨的保佑。余博士的妻子是位很明智的人,她走出来的时候余博士问:“你祈求什么?”他妻子就说:“何来祈求,我在那里赎罪你这家伙不知做了多少坏事,我在替你赎罪。”其实,他妻子是在那里向菩萨感恩呢!他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他们眼里只有赎罪和感恩。是的,世界没有什么神灵可以乞求,有的只是让你去感恩。

  让我们习惯感恩吧,而不是乞求。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上山拜佛,跪在菩萨前,这时也有一个女子跪在那里,他发现那女子和圣殿里的菩萨长得一模一样。他很吃惊,就问那女子是谁。那女子说:“我是菩萨。”那人更奇怪了,说:“你怎么给自己跪下了?”女子说:“是的,我在求己。”

  如果你还有兴趣的话,这里还有个笑话,说有个司机把护身符贴在身上,一路闯红灯,结果出车祸死了。在天上见了菩萨,他就问:“我把你的护身符贴在身上,你怎么还让我出车祸?”菩萨说:“你开得太快了,我追不上你。”

  这两个人正是习惯乞求,还不会感恩,因此神启示他们乞求的错误。

  凡喜欢乞求的人,大都有潜意识的依赖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人对生活的心态会变得阴暗和消极。想想看,我们真的去乞求,所谓的上帝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余博士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他说:“我们只有向神感恩,而不可以要求。”让我们学会感恩吧,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心态,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才会积极,才会热爱生活。让我再听听余博士的话:“就是一个残疾人,也要向上帝感恩。断了一条腿,你就应想:感谢上帝,没有让我断了两条腿况且断的还是左腿。”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45


   

去年冬季的一抹阳光
作者:梅吉

  某些日子,我很闲。初冬的阳光,暖洋洋的,我将自己整个身子都放在公园的长椅上伸展开来,小睡一会儿,或者侧着身子去看前面的十几米远的女孩。她的前面是一面巨大的墙,站在那里的她显得更加瘦小。

  她只有下午才来,穿白色呢子大衣,或者是米色风衣,带着两个袖套,已经很少能看见都市女孩带袖套了。她的黑发松松的扎着,有些土,她的五官不算美,却让人感觉恬静安详。

  我从来没有上去和她搭讪,我也没有想过。我只是看着她在那面墙上画画,画得什么我一直没看明白。画上的颜色绚丽纯净。

  一个下午,女孩直直的走向我,她轻轻的笑,嘴角扬起来。她说,你可以让一让吗?你一个人霸占着整个椅子,实在是浪费。

  我把脚从椅子上挪开,我想要不要拿纸巾擦擦椅子,可是我的口袋里是从来不装纸巾的。她倒是没多想,坐了下来。我拘束的把手放进口袋里,心里很慌。

  她说,从这个角度看过去,那幅画好看吗?我说,好看,真好看。我问,你准备画成什么样?

  她扑嗤就笑了,你每天都在看我画画,还没看出来吗?我想画一段爱情故事,男孩和女孩在公交车上相识,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他们很羞涩,害怕一开口就被拒绝,所以把那份喜欢放在心里。有时候男孩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女孩就从他后面伸出手来遮住阳光,或是把手放在玻璃上,南海靠过去的时候会是软软的。女孩要毕业了,决定送男孩一件礼物,她选了一株含羞草,好像自己欲 说还羞的心事。只是她的礼物男孩永远也不知道,因为公交车改了线路,男孩换了车,从此他们天各一方。

  她说这段故事,一直看着墙,眼里流转的是忧伤。我明白了,她就是故事里的女孩。

  我的心有些失落,不知是因为她的故事 ,还是因为她眼里的疼痛,好像我的情随着她的讲述起了波澜。

  一首歌里唱到: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后来,我常想,如果没有遇见阮晴,我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14


   

去国依依
吴若增

  送别沈君,心里有一种惆怅挥之不去。这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