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杂文-随笔 >

第189节

杂文-随笔-第189节

小说: 杂文-随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狗叫侍郎”。权臣韩侂胄建南园于吴山,其中仿造村庄院落,宛然田园景象。韩游其间,指着竹篱茅舍说:这么多田野风景,只可惜缺少鸡鸣狗叫。话刚说完,就从树丛里传出狗叫声。原来是一个姓赵的官员在学狗叫。韩哈哈大笑,一高兴封了个工部侍郎。

  “刘棉花”。刘吉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做了十八年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尽管屡屡受朝官弹劾,却毫发无损,始终不倒。称棉花,意思是耐弹,久弹无损。

  “青词宰相”。嘉靖皇帝继位后,信奉道教,严嵩为了邀宠,大写青词,而且令其子严世藩也投其所好,终以青词赢得天子青睐。

  “炼尿尚书”。嘉靖皇帝除经常斋醮,还好服丹药,梦想长生不老。官僚顾可学取童男童女小便炼制秋石进献,嘉靖服用后认为有效验,对他优礼有加,竟官至礼部尚书。当时有传言:“千场万场尿,换得一尚书”。

  “老庆记公司”。清末庆亲王奕劻是一个卖官鬻爵的典型,他所卖的官不可胜数,如同官帽批发公司。

  “六不巡抚”。1857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巡抚叶铭琛的应对之策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所以称“六不”。

  北洋政府时期,大小军阀走马灯一般纷纷登场,其中不乏酒囊饭袋,“盗墓将军”孙殿英、“茶壶将军”曹瑛、“马桶将军”王怀庆以及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多少钱、多少姨太太的“三不知将军”张宗昌等。

  历史上这样的官僚多如牛毛,北魏“饿虎将军”元晖,汉代酷吏世称“屠伯”、“苍鹰”的严延年、郅都,唐代“驱驴宰相”王及善、“伴食宰相”卢怀慎,南宋奸臣“蟋蟀宰相”贾似道、“鹅鸭谏议”赵霈,南明奸相“蟋蟀相公”马士英,清代显宦“琉璃球”王文韶等也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

  绰号不单有个人的,也有群体称号。明哲保身,不敢进言,时人讽刺其为“三不吠犬”。明代李鲁生、李蕃见风使舵,不断改换门庭,先后投靠当权的魏广微、冯铨、崔呈秀、魏忠贤,为一个个新主子奔走呼号,对老主子落井下石,号为“四姓奴”。明宪宗朝内阁为首的刘吉、万安、刘珝三人,一味“蒙耻固位”,对国家大事置诸脑后,与阉党朋比为奸,争权夺利,六部尚书夹在中间莫衷一是,人人缄口不言,惟恐招惹事端。时人噱称“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现在一些官员也有类似绰号。胡长清大权在握时,香车宝马,金屋藏娇,春风得意,胡体字遍及南昌大街小巷,有人送了他“胡师爷”的雅号,并有对联:“南长清北长清南北长清古月胡,东厕所西厕所东西厕所留墨迹”。也有人称其为胡吃、胡要、胡来的“三胡省长”。

  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绰号“王坏种”、“王三亿”,意思是说他贪污受贿的数目有上亿元之多,并有民谣“只要反腐不放松,肯定抓住王怀忠”。其老部下王汉卿,被群众称为“王汉奸”。媒体报道,王怀忠曾在一次会议上,当众戏谑地对王汉卿说:“老百姓叫你‘王汉奸’,那是敌我矛盾;叫我‘王坏种’,是人民内部矛盾。”

  原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为了打造城市形象工程,将十数条主干道的百年古树砍伐一空,以毫无特色的大草坪宽马路取而代之,将古都的古色古香破坏殆尽。百姓为此送其“砍树书记”。

  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的卖官理论是“一对一、二人转、三人在场不作案”,他始终把自己置于“铁腕人物”位置上,颇有黑社会老大的威严,有人赠予“黑老铁”的称号。

  广东省湛江市原市委书记陈同庆,人称“三敢书记”,什么酒都敢喝,什么钱都敢收,什么人都敢用。这位大人还嗜好饮用美国的蓝带啤酒,于是百姓又加授“蓝带书记”。

  福建省周宁县原县委书记林龙飞,以其“把官位卖光,把财政的钱花光,把看中的女人搞光”之劣行,被当地群众称为“三光书记”。

  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创造了包养107个情妇的官场记录,并因“吹、卖(官)、嫖、赌、贪”样样俱全,获号“五毒书记”。

  山西省绛县法院原副院长姚晓红,不仅喝人奶,打骂百姓、非法拘禁是家常便饭,对其他副院长、上级法院的法官也照打不误,成为有名的“三盲院长”(文盲、法盲、流氓)和“活阎王”。

  “三玩市长”湖南省郴川市原副市长雷渊利,在忏悔信中自述:“人家背后议论我是‘玩权、玩钱、玩女人’的‘三玩’干部,我认为名副其实。”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原县委书记杨松泉在位期间,专横跋扈,欺上瞒下,大肆受贿,侵吞“防艾”资金,被称为贪权、贪钱、贪色的“三贪书记”。

  江苏靖江市原市长王新民,人称“二子市长”,“二子”者何?“白天念稿子,晚上玩婊子”是也。

  但绰号并非全是反面的,杨震博学,被尊称为“关西孔子”,宋祁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佳句,称誉为“红杏尚书”,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坠飞絮无影”之佳句而被称为“张三影”,南朝刘孝谅,精通晋朝史实,绰号“皮里晋书”,这是对他们学术和艺术成就的褒扬。有些绰号象飞将军、包青天、海青天,还是人民拥护与爱戴的美称,是民间的口碑,表达了百姓的心声。。

  汉代刘宠,因为政绩显著被提升,临行前,万民欢送,郡内六位白发老翁每人出一百文钱相送,不收就不能离开。刘宠无奈,每人只收一文钱,留下“一钱太守”美名。

  东汉初年,刘秀姐姐湖阳公主家奴杀人,洛阳令董宣捉住当场绳之以法。公主告到皇帝那里,刘秀令董宣向公主磕头道歉,董宣两手撑地,硬着脖子始终不肯低头。光武帝称其为“强项令”,又号“卧虎”。

  东汉建武年间,岁终祭神之后,皇帝按例下诏赐博士每人一头羊。因为羊有大小肥瘦,不好分配,博士甄宇带头取了最瘦的一头,众人于是不再争执。光武帝有次朝会时询问:“瘦羊博士安在?”这一雅号遂传遍京师。

  刘秀麾下大将冯异,作战勇敢,却从不居功自傲。史书记载:“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明太祖朱元璋时的吏部尚书吴琳,廉洁正直,两袖清风,从不追求功名利禄。离任后,他如农归田,以田为宿。老百姓称呼“赤足田农”。

  明朝于谦,为人正直,曾写诗:“绢帕磨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来,在他家乡,一位叫于仲的县令以于谦为楷模,把“清风诗”挂在床前以作醒示,百姓叫他“于清风”。

  明代监察御史丁俊生活节俭,常食豆腐,人称“豆腐御史”。荆州知府张宏,坚决不接待通关系走门路的人,时人赠号“闭门张”。新繁知县胡寿安种菜自食,人称“菜知县”。

  清汤斌任江宁巡抚时,施政有方,爱民如子,百姓送他外号“三汤官”,如豆腐汤之清、如黄连汤之苦、如人参汤清苦但益元气。

  清代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粗茶淡饭,佐以青菜,外号“于青菜”。

  现在也有一些绰号表达了人们对他们心中好干部的尊敬与怀念之情。如“铁市长”西安市原市长张铁民、“豆腐市长”哈尔滨市原市长王崇伦、“活菩萨”孔繁森、“黑脸”姜瑞峰、“百姓书记”梁雨润、“孺子牛”牛玉儒、“女包公”刘丽英等等。

  无论是古代官员的绰号,还是现代官员的绰号,都反映着官员在百姓心中的位置,百姓对他的态度。看来,这绰号虽然简单,但背后反映的民情民意却不可忽视,无异于一种别具特色的官员考察鉴定,是值得好好品味的。


杂文锦丌 朝鲜再次铤而走险

最近,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续「走边缘」,昨日悍然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令本来就十分紧张的东北亚安全局势再度升级。朝鲜二亮「杀手鐧」,令国际社会震惊。核试验是朝手中一张「王牌」。通过核试,既可提高其核遏制力,使其顺理成章地迈入「有核国家」行列,又可时刻对国际社会保持一种高压,获得实际利益。二○○六年九月,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使其在六方会谈中的筹码大增。如今朝鲜故伎重演,希望通过核试验,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再次占据主动。

  东北亚安全正处于生死攸关的关键时期。由于朝鲜的退出,已进行了六轮的六方会谈搁浅,没有多边机制约束的东北亚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危险。而朝鲜二次核试后,要价定会水涨船高,可能会令今后六方会谈的主题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无核化」变成「核不扩散」,这是其它方所不能接受的,六方会谈短期内重启的可能性更加渺茫。国际社会过去四年来为了朝鲜无核化大费心机,软硬兼施,有些国家承诺给予平壤大量援助物资,有些则对其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现在危机竟再度爆发,各国必定惊愕不已。

  众所周知,朝核问题是冷战的产物,涉及各大国的核心利益,牵动国际社会的敏感神经。但不论局势如何变化,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也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然而,这个封闭的邻居采取核试来在国际社会炫耀自己的军事威慑力和增加谈判筹码,无法令人有好感,最终会东北亚地区局势失控,受害最大也会朝鲜自己。

  


杂文锦丌 聆听吴伯雄先生南大演讲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生5月31日在南京大学发表演讲,其中有两段话是期许大陆青年知识分子:

  (1)“年轻的一代,心中不需要背着很多上一代的恩怨,不必背着很多原罪,你们的思考可以带来非常好的、新的事情,年轻的一代应该在生活方式上多思考,怎样的生活方式是最符合人性、符合普世价值的。我们要民主,当然也要法治来融合;我们要富有,但也要有礼节,要富而好礼;我们希望经济发展,但也要兼顾社会的公平正义。像这类的思考,正是现代知识份子,尤其是大学生一定要出世来体察社会、体察人民,而不是走入象牙塔出世,这是我给各位同学的一点建议。”(2)“南京大学胡福明教授首先倡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个知识份子的思考,能带动这么深远的影响,各位同学都不要妄自菲薄,请你脑力激荡,看有没有更好的,可以影响下一代的思考模式,在你们的脑中涌现。我要做一个结论就是,希望大家在思想上可以大开大阖,但从过去很多经验,无论是在大陆或台湾,有个经验就是‘避免走偏锋,尊重多元文化,发扬人文精神,珍惜两岸发展的黄金机会,共创两岸文化价值的新时代’”。

  个人认为:吴伯雄如上所言弥足珍贵,值得铭记。因为这两段话是着眼于当前两岸搁置政治争议、寻求并且不断扩大民族之共同血缘、共同文化历史的基础,希望在不太远的将来走上两岸携手、共同实践由孙中山先生首倡的“振兴中华”之大业。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积贫羸弱、百病丛生、主权日丧、民智与科技都与世界先进拉大距离。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首先觉醒,他们看透了那个“老大之帝国”,描绘了一个“少年之中国”;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不惜牺牲、奔走革命、前仆后继,终于结束帝制,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只是封建专制的衣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随着帝制的终结而彻底消失,更由于世界风云多变,引领世界之一时的思想潮流也常冷暖不匀,有时还要出现冷暖严重对峙(所谓“冷战”),中国这个一向有着中庸哲学传统的国家不幸陷进了“冷战”之世界旋涡,民族的灾难由此产生。

  台湾问题就是在这样的世界背景之下产生的,60年了!如果还有谁继续在这过往的“冷战旋涡”里思考两岸的问题,则必定是永远无解!

  笔者注意到吴伯雄主席此趟大陆参访八天里的许多细节:(1)在北京“胡吴会”,是一张长桌,两岸两党领导人相对就坐,这是一种平等对谈的姿态,公众虽然看不全会谈室正中都有些什么样的布景,但个人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