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30节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30节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历史了解,梁明知道王伦义军万余人马前后历经半月有余始终没有攻占临清,以至于被清军来援精兵和围,经数天的搏命厮杀最终……所以此战不单单牵扯到了徐绩等人的视线,就是远在鲁东的梁明也在时刻关注着。
        此时,临清有两城,其一为土城,即临清之外城,跨运河,位于西南,为多数百姓居住之地;其一为砖城,即临清之内城,位于东北,为官府和商家所驻场地。
        叶信与秦震钧商议后认为,“外城此间土城颓坏,不可守,内城完固,宜并力保守”,遂进内城布防。
        初五日,徐绩调兖州镇兵进围柳林。清水教义军正以柳林为基地,四处活动,官兵来拒,均为所败,来势日横。至初六日三更,徐绩带中军标兵进至梁家浅,次日黎明行至小邓家庄,与义军遭遇。
        为诱敌深入,义军且战且走,双方在小邓家庄至张四孤庄一线发生大小战斗数次,终于将清军引入了伏击圈。时徐绩所带之兵只有抚兵四百名,河标一百名,兵力本属单弱,加上本日大风,而义军大队却有2000余人,一齐出击蜂拥而至,向徐绩所部清兵四面围攻。
        清军望见义军身影即将枪炮放尽,然相距尚有里许自然打不中。等再装药时,义军已经蜂拥而至。徐绩无法抵御,被义军团团围住。那为首之人就是副元帅王经隆,看到徐绩的行仗他自然知道今个是围了一条大鱼,又调来杨垒、吴青林俩部准备奋力痛歼。
        徐绩白嘘必无生理,谁知最后在惟一拼死救援下,得以狼狈逃命,义军则乘胜进逼临清。在得知清军不扼守运河岸,只是闭城守卫后,孟灿遂率义军先占领了土城。
        沿途民众纷纷加入。加之王伦又将旧城中所抢当铺衣物、米粮等项随处分给,使得人心队伍空前壮大,当地部分回民也加入了起义队伍。
        随即,义军的眷属、辎重(亦)皆渡河,分占马市街、钞关大街及寺前民舍皆居之,义军前队占副将署、先锋营。王伦则进占大寺,号称“御营”,“紫衣长髯,佩无鞘剑,正中南向坐”,义子李士杰执大刀侍侧,又用牛马车数百辆围环禁护,前后建营十数里,枪刀旗帜排列严密……军容甚严,有必破临清之势。进据大寺后,王伦宣布拥立明朝后裔朱兆龙(实无其人)为帝,又加封王朴为国公,并封元帅、总兵等职多人。
        占据土城的当日,起义军前队陈学珠、解滔帅三百余人率先以木筏编桥渡河,开始攻打临清新城。事隔未久,义军大队千余人在阎杏仁、李旺的率领下带着两门三斤炮亦经马市街来援,先冲击西门,未得手,继则并力专攻南门。
        清军只得坚壁苦守,并施放枪炮,使义军无法近前。阎杏仁所部的火炮太少根本压不住清军,只得暂时撤下。略为休整,义军又于戍刻并死前进,堆草焚烧以乱清军视线,派敢死之人带火药包至城门,被城头清军发现枪箭齐下,射杀于城门不足十丈处。
        阎杏仁再次掘壕作地洞复攻城门,攻势甚急。城内官绅混乱不堪,直至夜间十时许,李旺见义军见久攻不下,两人商议后方退。
        至此,清水教义军便开始了前后半月有余、昼夜不停地临清攻防战。
        初八日,王伦命义军以牛车载炮趋西门,开炮轰击,已于初七日带兵140人进入临清新城协守的德州参将乌大经,率部在城上枪弹齐施,义军伤亡200余人,终以失利退却。
        次日上午己刻,义军一面用杉槁在河里搭浮桥,一面派人潜至新城西门外之元(玄)帝庙,于门内向城墙口施放暗箭,以避官兵枪箭,同时积极准备火攻西门。酉刻,义军齐出庙,各顶秫秸一束至城下堆积放火,一时烈火冲天,并投入火药包。
        城外火光大气,爆炸之声不绝于耳。只因王伦所部没有精通火药之人,义军为了运转方便将火药分为十余斤不等的火药包,以至于爆炸力不足,虽然炸的城门晃晃悠悠的却始终没倒下。
        临清州官秦震钧急以重赏募兵夫数百缒城救火,城下的义军蜂拥而上,刀砍枪刺倒也杀了不少的清军。而城上清军因傍城房屋烧去,转得远望,义军再攻,清军自远方即可望见,即用枪炮轰击义军,义军因出动兵力不多,而死者更多,遂不支而退。
        初十下午酉刻,王伦又派部队分攻西、南二门,由元帅孟灿督阵。一队义军在王经隆率领下攻西门,部分义军则把棉袄打湿,扛着秫秸去烧南门。王经隆认为火攻难以奏效,便将所有的大炮集中于西门来攻。
        一时间,炮声震耳。临清城中人心晃晃的,战斗一直坚持到当夜三更,义军方退。次日,义军又组织攻城,由王经隆带部分将士推着火药车再去攻打西门,亦被官军击退。是役,义军元帅孟灿、王经隆先后受重伤。王伦复以吴清林、李忠为元帅,日夜攻城弗退。但由于清军募人缒城焚西门外元帝庙,自是义军失去了攻城避弹的处所。
        十一日,因临清城内军需匮乏,又以孤城当义军主力,徐绩一面命清平、高唐、武城等处协济,一面再调德州参将乌大经(此人已先入城)部及范县营兵百名入城协守。是日,义军一面组织攻城,一面集中人力在砖闸、板闸悉搭浮桥,围绕城池。攻城战斗中,义军又被打伤多人,先行官刘鋂也在是役中受伤而死。但义军悉搭浮桥,更便利了攻城,义军气势仍盛。
        十二日,兖州镇总兵惟一会同德州城守尉格图肯各率500名将卒来援,屯于城东北之三里庄。申刻,王伦派队自西南迎上,直趋北门外与清兵接战,并隐匿精锐以少兵迎敌,攻扑清军营盘。
        惟一等统兵迎战,义军即佯败不支诱使清军。然后,张开两翼裹之,先枪炮后马,纷纷轻进。义军且战且进,双方互有伤亡。不一会,义军冲破清军外围,兵分三队,闯入阵中。
        杨垒起义后在义军称“万人敌”,逢战每跨白骡,持白蜡杆枪,冲杀在前。清军胆势以丧,至杨垒当面随即溃散,清军大队遂被冲垮,分为两截,彼此不得相顾。义军遂对清军并力痛击,满汉清军大败,惟一退走东昌,格图肯亦败逃夏津。
        战斗中,义军“呼声动天,官兵无一人迎敌者,声势由是益高涨。夜晚,义军沿村放火,大造声势,准备再次攻城。夜半,义军又用大炮攻打南门,大秋岛所铸之炮,较劈山炮更劲,势更猛。火药轰起,声震山谷,炮子飞入衙署,击断碑石之首,临清守军胆色已失。
        这一夜,临清城几乎陷落,清军方勉强保住城池。次日凌晨,义军始退。当日,部分义军除劫掠典库之外,还去塔湾渡一带抢了二三十艘粮船,在北水门外搭成一座浮桥,以利通行。
        十四日,义军造云梯车、冲车、高与城齐,命敢死队用长枪钩镰来爬西城。清军都司张铉、守备孟大勇率部竭力抵挡,始将义军击退。此后,义军又在离城二三里之处,不时劫杀城中信使,彻底断绝了临清新城与外界的联系。
        十六日,义军经一日休整后,义军采用回民吴经隆“凤凰双展翅”之策,以大车三辆各贮火药,覆以秫秸,前护木板,由6人伏于车底,推挽而行,于戌刻来轰南城。城上清军枪箭如雨下,却又阻止不住,最终被炸开了南门。
        王伦此时也不再顾惜城内百姓,命令火炮以“开花弹”、“霰弹”肆射,城内百姓虽伤亡不小但清军死伤也不在少数,更重要得是军心彻底涣散。义军此日以极少的伤亡拿下了临清。





    第二卷 山东大乱 第十六章 再捞一把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07:08 本章字数:2180

        到了九月十五,梁明出兵了,他决定帮清水教一把,同样也是在帮他自己。若是清水教重蹈历史的覆辙,那就意味着在十月上旬,梁明就要面对挟胜而来的数万清军精锐。所以,他要打下莱州府城——掖县。
        为了吸引清军的注意力,梁明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乘船经莱州湾登陆,而是大张旗鼓的摆下了阵势。
        这几日的工夫,大秋岛原有的六百陆勇都以汇集于蓬莱。而经过这半个月的招募,梁明也拉起了一只千余人的队伍,虽然是乌合之众却也能壮壮声势,又从船上抽调了四百人马,于是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就出炉了。
        命李勾带着千余人的乌合之众先行,梁明带着六百陆勇为中军,赖明金领着四百水兵押着辎重殿后。梁明再次感受到了人手的紧缺,大秋岛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实在是太少了。
        李勾早年就是泼皮无赖出身,成了盐丁后痞子气更是深入骨髓,后来在大秋岛被梁明调教了一段痞性是收敛了很多,但骨子里的东西不是几年就能去的了得。梁明也正是知道这一点,这才让他带领新军。盖因这批新军中很有一部分人士——他们就是登州各县的地痞流氓。
        这不,一到了军中,被找来的这些个破落户一渲染,李勾痞子气又上来了。他知道这些个“同类”本就是欺软怕硬又扁扁屡教不改的人物,想要他们听话只有一个法子——杀鸡儆猴。
        李勾带着自己的卫兵到了前军,不问青红皂白先抓起了三十多号人,然后以扰乱军营、破坏军规的罪名狠狠地抽了一顿。轻的二三十鞭,重的六七十,打完了之后往城中一撂,自己带队浩浩荡荡的开向招远。
        对于这只新军,梁明原本的打算是塞进去一些大秋岛的老人,然后狠狠操练操练,这才让他们上阵。可是清水教在临清迟迟打不开局面,梁明为了以防万一只能提前出兵,而现在的情况老兵的作用明显胜过这些个说不定那时就要溜走的新人,所以只好赌一把了。
        但李勾还真有些手段,到了军中后先以雷霆手段震住了这些青皮,趁机将新军中的本分人挑了出来。这些人要么是乞丐,要么就是一无所有穷到家了的农民,反正就是活不下去的。这些人和那些青皮流氓投军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为了有口饭吃,就是做了杀头的买卖也是为了一个“活”字,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梁明他们的攻势给唬住了。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比较可靠的。
        有了这二三百人握在手中,李勾心里也有了底气。一路上也顺顺当当的到了招远城下。
        这招远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地带,虽然山丘连绵;沟壑纵横,却是个出产黄金的好地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相管仲作的《管子·:地数》篇中说:“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
        李勾就是登州人,哪会不知道招远的特产。在招远境内溜了一圈抄没了大小十多个金矿,却只落了三百多两金子,大头早就被知县使人运进莱州府库了。但这一趟也没白走,他有招收了四百来号的矿工。
        自古以来,这各朝各代的矿工就没好日子过。来招远当矿工的人没几个是本地的,因为本地人都知道里面的道道。这些人大都是逃荒来的,还有一些是犯了事被罚来做苦役的。所以这些个仇大苦深的“无产阶级”被李勾这么一忽悠,李勾的队伍猛地增加了近半数,而且还都是精壮、靠得住的汉子。
        这招远虽然产金子,可朝廷监管的也严,这些个矿工多数受过鞭打,亲戚朋友的也有不少惨死于此地,所以对清廷的怨恨远比先前招来的强。
        招远县城的防御兵力并不多,大多数的金矿监丁被招进了掖县,城中剩下了不足五十人。说白了,这招远就是个弃地,徐绩根本就顾不上这个金光闪闪的县城。就连招远的知县被徐绩使人招到了济南,这样一来既不白白丢掉了一个知县的性命,也有了应付失土之责的借口。那知县是高高兴兴的带着妻儿老小跑了,可苦了留守的县丞。当李勾兵临城下时这个熬了二十来年才从一介小吏爬到副县长位子的可怜人,为了不连累亲族心下一狠,一条白绫悬在了大堂之上。
        这一仗,本不算是“仗”,但梁明看在李勾辛辛苦苦一路子的份上手一挥记上,“乾隆三十九年,李勾率军攻下招远。”
        为了犒劳犒劳“劳苦功高”的李勾和前军的将士,招远之行的一切缴获就归他们了。虽然只有不到四百两的黄金,但加上招远府库留下的三千多量银子,对于这不到一千五百人的前军来说还是颇为可观的。
        得了这笔赏钱,前军气势大盛,纷纷叫嚣着要打下莱州府。
        梁明对这话是嗤之以鼻,掖县集结了莱州府的清军主力,再加上青州府的援军和各地的乡兵,实力还是颇为可观的。
        就这些个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