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195节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95节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常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才能引爆发射药。这样英国炮手瞄准以后可以立刻发射,大大提高了中率。另外一项革是身管火炮的发明。短身管火炮最早出现于1782年的一次海战中,炮身只有一米半长,主要用于近战。由於炮身,这种火炮重量相对较轻,32短炮只和6磅长炮一样重。这两样发明都很好的被中华海军所吸收,不经战火磨练,实在难以让梁明相信他们的战斗力。
        对于今欧洲的局面,梁明很不认同破仑海陆齐举的战略,相比较大
        海战,陆战才是最重要的。陆战可以是决定性的,〕。定是消耗性的,海军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战略方面。
        英国的传统国策是牢牢控制了制海权,对法国进行孤立和封锁,通过皇家海军和法国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消耗战。拿破仑也可以为了打破这个锁,苦心经营自己的“大陆体系”。有了中华商船的输运,有了同荷兰的商贸,此时的法国日子绝对要好过历史同期。(〕在梁明看来,以法国目前的处境,只需要维持一支差不多的舰队固己方沿海就可以了。实在没必要投入如此巨资去在自己的短处上同对手的长处争强斗胜。有那么多物力财力,好地搞好自己的陆军,打垮普鲁士、奥利才是正路。
        笑了笑,梁明却也好正确的判断拿破仑的想法,毕竟有太多自己所不了解的。但梁明心中很高,因为英国被拿破仑拖惨了。
        拿破仑一个劲不停地制造军,英国自然也不敢疏心大意,它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军备竞赛可不是好搞的,牺牲太大了。
        74门炮的战列舰经过百多年的实战,逐渐被认为是最经济实用的舰种,英国近年所建的新舰中75%是这种战舰。两层火炮甲板的战舰脱颖而出,是无数次海战自然选择的结果。由於木制战舰结构上的限制,要增强火力只能在战舰的高度上做文章,也就是增加火炮甲板的层数。三层火炮甲板的战舰由於重心高,不得不使用大量压舱物保证稳定性,於严重影响了战舰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加之1艘一、二级战列舰(这两类在英国差别不大)的造价大概相当于2三级战列舰的造价,英国皇家海军自然愿意多造三级战列舰以保证海战中有足够的机动兵力。
        英国战舰的寿都相当长,原因在於英国人对造船材料和工艺精益求精,再加上海战中鲜有败绩。在1797年的圣文森特海战中,英国舰的平均年是17岁,其中几支主力年超过30岁,比1C0门炮的“不列颠尼亚”号已经35岁,而胜利号也有32岁。相比而言,文森特海战中的西班牙战舰都相当的年轻,这大概是法西联合海军屡战屡败,战损率居高不下的缘故。
        筹建和维持一支海军相当昂贵,且耗费往随着战争的进程而飞涨。1789年,英国一艘战列舰的造价大约每一个吨位25英,到1800年就涨到35英镑。胜利号战列舰造价加上全套装备,花费1英镑。1795年英国皇家海军军费625万英,到1800年就飞涨到1500万英。
        看了这个数字,梁明只是心中高快活,对于海军一窍不通的他是不会知道这个数目有多么的惊人。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英国皇家海军1905年的军费也才3500万英,此时英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几乎都是万吨以上的装甲列舰,而且正和德国搞建造“无畏舰”的竞赛。
        对这些梁明不知道也用不找知道,他现在考虑的是怎样将军安抚下去,或许太子和戴均元会给自己一个妥善的处理。
        ps:战术方面,十七世纪以荷兰为代表的新兴海上强国仍然情于近距离混战。进入十八世纪,“战列线”成为欧洲各国海军的标准战术。海战中双方战舰通常排成两个纵列,平行相对驶过,互相以炮对射。这种战术的弊病在於简单化、程式化,海战形同角力。如果两支舰队旗鼓相当,往往打到两败俱伤也分不出胜负。
        风向对海战战术的影响也很大。处於上风向的战舰,船身向下风向倾斜,这一侧的舰炮水平射角较低,有利於攻击对面舰的船身;处於下风向的战舰,船身向后倾斜,炮水平射角较高,有利于攻击对面舰的桅杆和风帆。选择上风向属於攻击性强的表现,其目的是击沉敌舰;选择下风向则是防守性的姿态,目的是破坏敌舰的动力系统,使其失去机动能力,以便於自己脱身。十八世纪英、法两国的海战中,法国舰队通常选择下风向,准备一旦战局不利就逃之夭夭。英国队为了迫使法舰决战,往往一开局就试图抢占法舰队的下风向,断其退路。
        这个时期的战舰建造得相当坚固,船壳是数英尺厚的橡木板,远距离射来的炮弹通常无法贯穿,近距离发射的炮弹对船壳所造成的破坏,也是碗口大的一个洞,船员常能卧倒躲避,极少受到伤害。一艘战舰最薄弱的地方是船?。船?所用的材料轻薄很多,一颗炮弹不仅可以轻易透入,而且能贯穿整个甲板,对人员有巨大的杀伤力。英国海军有专门的“+射”战法,即运动到敌舰后面时,集中火力近距离轰击船+。此时通常发射一颗实心弹加一颗霰弹,实心弹穿透船壳,而数十颗铅弹紧跟着从弹洞飞入,以扇面扫过甲板。这样的双发弹有五、六颗就能使敌舰的整层火炮甲板丧失战斗能力。英国海军只有在混战中偶尔能够用上这种威力巨大的战法,要想在海战中有目的地攻击敌舰船?,就得垂直切入敌舰队的战列线,不仅风险很大,更意味着战术思想的推陈出。





    正文 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26 13:52:08 本章字数:3743

        新书《网游之血路》已经上传,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出了养心殿,梁晋内心好似装了只活蹦乱跳的兔子,踹踹不定。“父皇是什么意思?要自己同首辅商量,那样一来自己不就可以把手伸进陆军了……?”似乎是触碰到了禁忌,潮水般的思绪顿时间静止,白净的面孔也禁不住一抽。但转念一想,他又思道:“假若这是父皇的心意呢?”
        “这是父皇允许的,是父皇让我这么做的。”好似魔咒一般,下一刻梁晋的脑海里就仅剩了这一句。这一刻,以行举沉稳大雅闻名朝野的太子梁晋,其内心也不禁蠢蠢欲动,阵阵难言的激动涌上心头。在外人看来,这位天底下第二尊贵的主,脸上先是一阵僵白,继而转为潮红,阵阵心血的上涌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是红光满面。
        身为一国储君,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梁晋此刻的表现似乎有点上不得台面。但这不代表着他经不起事,只是因为期盼已久的喜事来得太过突然了。
        作为一国储君,手中没有几块重份量的筹码是玩不转的,而且不能单单是些文官,军队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军方的支持,太子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储君,或者说很难成为一个地位牢靠的储君。梁晋的两支臂膀,一支就是他老子十六年来给他细心挑选的两任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一群的太子詹事、舍人及,这些人是梁晋在朝堂上的话筒,也是他自己的嫡系小班底。而相对的他另一支臂膀就是纯属天然了。
        海军,作为一支未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军种(水师不算),在中华朝的兴起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海陆两军并驾齐驱他的影响早已就渗入了中华朝野官员百姓的内心,每人会认为他们比陆军地上一等。
        中华帝国的皇后,太子的亲是第一任海军总长柴坤的妹妹,亲妹妹,这就是一根扯都扯不断的丝线将两者无形间绑在了一起。在南洋立国之初,海陆两军为了争夺有限的经费、兵员少不了要扯皮,那时候柴坤“仗势欺人”为海军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加上其先后执掌早期的第一舰队和后来三支舰队中实力最为雄厚的北洋舰队,又两任海军总长长达十五年之久,可以说已经是海军中绝对强势的第一巨头,影响力肯定是要胜过执掌南洋舰队和西洋舰队的王权、黄勋二人。
        海军和柴家者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互帮互助的军的强盛抵消了周青竹等人的壮大,间接地帮助了柴璐娘巩固了自己的后位;而依靠柴家外戚的身份,海军在初期同陆军的资源争夺战争占据了上风,从而一举奠定了如今同陆军并驾齐驱的基础。两者之间的关系扯都扯不断梁晋成年之后,海军自然而然的也成了他在军中的主要甚至说是全部助力。因为对于陆军明向来是不容他人染指的。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海战略的,陆军是决定的。
        在明看来,让出一部分海军主导权给太子并不挨什么大事。海军再强盛,军舰也开不到陆地上不是?相反,这还可以利于他稳定朝局。但陆军就不一样了是可以威胁到他安全的力量,必须把紧关。
        总揽梁明地宫开始地一个人发展壮大到今天。总地来讲是和谐稳定地出过什么乱七八糟地事。若果说最大地一次危机。那应该算是在入主紫禁城之后地第二年。
        元武二年下大势在于中华。江南、湖广一带尽复。西北三省(甘肃、山西、宁夏——将军辖区)地争夺战也以中华朝地胜利而告终。
        可以说。中原腹地已经告别了战事。正逐步步入安定时节。
        此时地中华朝同满清之间唯一尚未决出胜负地就是正统大意。
        按理说。中华朝应是驱除鞑虏。复汉家山河。很明了清楚。但在一些读书人看来确实不一样地。满清一百四十年地统治不是瞎过地。而且还有一个忧虑就是。若是他们立马认同了中华朝为正统。那之前入朝为官、考取功名地他们岂不是在……这可是有辱名节地大问题。
        中华朝战事上节节胜利。用不着梁明多废话。再过个两三年天下地读书人自己就会把念头扭过来。而且还说不定能找出什么恰当地理由来。可就偏偏在这个时候。几个投机取巧地官员为了巴结一人之下万人之
        辅大臣周青竹,在一次聚宴上大放厥词,拿柴家的:|又有意的抬高周家和李家书香世家(皇贵妃李氏,周青竹的外甥女)的身份。虽然很快这几个人就被下了大狱,可他们引起的波澜却没有消停。
        无论是对于天下的读书人,还是遍地都是的降臣,相对于毫无瓜葛的柴氏一家,同样出仕过满清的周李两家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同样进而延伸到了储君身上,李氏所产的皇子同样也比梁晋更被他们所接受。
        一股动流晃然而起,继而使得后宫也有了震动。面对此种情形,梁明是勃然大怒,连杀带贬了七八十人,以雷霆手段遏制了事态的发展蔓延。同时也是在这个时候,梁明深切的意识到了一个储君的艰难,第一任太子三师和东宫属官就是在那之后被选出的。到了梁晋十八岁之时入御书房随习,这才有了同海军的初步接触。(之前的仅仅是柴坤个人)
        20岁,男子的弱冠之年。梁晋在这一年大婚,同时也正式得到了海军的支持。一直到现在,八年过去了,梁晋手中依旧是没有一丁点的陆军军权,身边可支配的武装力量只会按规矩办事的三百多东宫侍卫。
        军权,对于一个储君来说这是个敏感的话题。没有军权,自己的位子可能就不稳当,但有了军权就可能会遭到自己老子的忌讳。那样的话,除非你手中的军权比你老子大(就像是杨广、李世民),不然的话你的位子就更不稳当。
        梁晋是一个很趣的人,对于自己渴望的军权,也只有在得到自己老子的允许之后才敢触及,否则的话他是碰都不去碰的。
        作为一个开国君主的接人,梁晋在进入御书房洗练之前都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定要老实老实再老实,低调低调再低调。
        熟悉历史的小心肝已经被吓得蹦蹦乱跳。
        纵览中华两千年封建,凡是一统天下的开国王朝(汉),其开国帝王所立第一任太子除了西汉汉惠帝刘盈、东汉王朝光武帝刘秀的长子也是废太子刘疆之外那是鲜有能活的下来的,糟糕的还会殃及母亲、兄弟(一个娘)。
        秦朝的公子扶苏虽有点牵强却也是挂了的,接下的西晋就不提了,白痴一个。隋朝的杨勇、唐朝的李建成、李承乾(这个手里有兵权,老丈人是侯君集。之所以说上他,那是因为大唐的开国之君与其说是李渊还不如说是李世民),宋朝的赵匡胤自己死的不明不白,二儿子赵德昭被逼自杀,年满30岁;四子赵德芳像老爹一样,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仅岁。到了明朝,虽然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很满意,可就是这个满意压的朱标早早的翘了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