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153节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53节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千?
        不够,那好四千?
        还不够?那,五千怎么样?
        要是还不够地话,六千总可以吧!
        但事实上呢?三千人。最多不会超过三千五百人。
        余下的满清骑兵还有一万两三千人,他们在继续冲锋。
        “举枪。”
        “瞄准。”
        各连营的军官紧张的盯着站立在阵地最前沿地那些手拿红旗地人,那只手已经高高的举起了。
        “唰。”
        随着红旗的落下,“放……。”同样地喊声响彻了整个防线。
        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数的“砰砰”枪响。声音依旧清脆。
        一排接着一排。环环相连,步步相扣。
        与之对应的就是满清骑兵下饺子似的坠马,一排连着一排。像是被镰刀收割的麦子。
        惨叫声、哭喊声,声声入耳。
        但那撕心裂肺的痛嚎,却不能没有勾起中华军一点的同情
        心如平静,坚若铁石。…这就是中华军。
        特别是中央部属的三千禁军,不动如山,当真的是不动如山。
        禁军,平日里负责中州内城和泰安宫地外围守卫工作。
        因为职责所在,他们没有时间像各个整编师或是地方守备团那样,搞一些长途拉练,他们地训练大纲只有两个主要:1、仪貌。包括军姿、军容等等。2、射击。占地小。筹措简单。
        第一批禁军是战场上最精悍的力量。是中华军当之无愧地头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地扩充。禁军渐渐的被各个整编师戏称是花架子,银样蜡枪头。就连整编师中的小弟弟卫戍师(那时候的卫戍旅)。见到禁军士兵也是两眼朝天,再也没了前几年的敬畏。
        这事情发生了也就算了,本可以一直如此下去的,因为梁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不巧的是蔡家兄弟红脸了,建阳五年大过年的,俩兄弟差点轮刀。
        被梁明叫到跟前训了一顿,然后一问原因,这才明白原来是这样啊!想一想也对,在这样下去,自己手头的这支精锐就快退化成驴屎蛋子了外表光鲜,里面一团糟。
        梁明大手一挥,禁军从建阳五年起随军参加各项演习。
        或许是憋着一口气,还有就是想夺回往日的荣耀,总之在四月份的第一场演习对抗中,一千禁军在205高地死死的抗住了卫戍旅的全力进攻(武器先进于整编师,前文有介绍),人员伤亡六成,打反击时依旧冲得上。
        这一仗让蔡德富很是解气,也让禁军重新树立起了威信,虽然还没有全部恢复。美中不足的是反击效果不怎么样,卫戍旅拍拍屁股溜了。这似乎是一个弱点,单被胜利的荣光也遮掩住了。
        十月份的大演习中,禁军再次出现追赶不上的苗头,这下就盖不住了,连蔡德富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缺陷。
        随后的几年里,禁军将士用自己顽强的意志,精准的射击,塑造了禁军的新一轮高大形象不动如山。
        两个方面,一褒一贬。
        褒就地防守迅速,战斗意志顽强,枪法精准,无论身陷何等境地都是战斗到最后一个。(演习所用枪弹为内部为泥球。)
        贬行军速度缓慢,追击速度更慢。全军六大整编师,一个卫戍师,一部禁军,三十三个地方守备团,三个地方守备旅,四十四个单位中,名列倒数第一。





    正文 四十七章 决战津南(续)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6 20:08:50 本章字数:3423

        “轰……轰轰……”散发着幽幽光亮的312门大炮依旧在咆哮着。
        骑兵离的太近。炮口再是下调也打不着了。那就尽全力轰击清军的炮兵吧。虽然不知道清军是否会命大队步卒跟进。但梁明并不担心。现在他首要解决的就是对中华军有着巨大威胁的那一百六十七门大炮。
        尽全力的轰击。
        中华军的火炮一向前延伸。庆成就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他们最好的炮。从俄罗斯运过来的六十门要塞炮。最远射程也没有超过五里的。无奈的叹了口气。“命令炮兵继续前行。不的停留。”没办法。只能如此。现在的炮兵不过才前行百十米。这个时候击发。挡不了多少事。还是继续前行吧!
        “传我帅令。命右翼的泰宁镇、中路的马兰镇、天津镇转移至左翼。尾随左翼进攻。”舔了舔发白的嘴唇。庆成心下一狠。暗道一声“拼了。”高声叫道:“传令火器营。命其火速出击。责令健锐、虎枪两营继续跟进。”他这是把筹码全压在左翼上了。宽阔的中路和右翼竟只留下了护军、前锋两营。
        举着望远镜庆成紧张的观察着左翼的攻势。骑兵损失太过惨重。但也有了一定的成就。已经逼到了三是丈内了。后面跟进的虎枪、健锐两营也趟过了一里多路。看着行动迟缓的炮兵。庆成心中暗暗焦急。“你到是快点儿啊!”
        突然庆成感到自己的肩膀被谁拍了两下。“谁那么大的胆子?不无尊卑。”被打搅的庆成回过头来正要破口大骂。却看见和一只手伸扒着。一只手举着望远镜。“庆军门。你快看看那是什么东西?在逆匪中军的后阵竖起来的。刚刚……”
        这位爷不是自己惹的起的。庆成一腔怒火马上缩回了心窍。干干的笑了笑。便向梁明那看了过去。
        “不好。”这一看可把他吓了个半死。这群都啥人啊?这都想的起来。“传令炮兵。就的架炮。还击。快还击。”
        是什么东西让庆成如此失色呢?又为何如此快的更改了自己的命令呢?
        原来啊。辎重营在梁明身后的竖起了一个三层楼高的吊台。底座是一个大方形的木座。中间高高的竖起了一个桅杆。顶部装了一组滑轮。绳索穿过连着的是一个调斗。
        庆成还隐隐看到一个人已经坐进了调斗。下完命令他马上扫了一片敌军的后阵。左中右三块阵的后面都竖起了这玩意。不过中间的快上一些。
        看到这东西。庆成就知道自己在遮掩炮兵也没用了。虽然万马奔腾荡起的狼烟漫天。可在那调斗上还是看的到的人影的。庆成没料到中华国还准备了这一手。这下他们的兵力调遣同样也瞒不住了对手。
        “大炮?”王欢心下一惊。仔细看了看还真是大炮。一惊往前走了半里的了。正在架炮呢?“前方1800米——1600米内。清军炮兵部队正在架炮。左中右三面都有。”
        下面的传令兵一听消息吓了一跳。刚忙跑到梁明那报告了这一敌情。
        梁明也吃了一惊。前面的骑兵战果还不明朗。这庆成就单独出炮了。就不怕没了炮架?“命令炮兵调整射击诸元。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清军炮兵。”
        “禀告大王。清军中部和右部军力已大部调往左部。现在仅余护军、前锋两大营。清军左部有大批出动。”梁明刚下了命令。这边有一道军情传来。
        现在梁明是真的有点吃惊了。这庆成在自己的右翼(中华军右翼。清军左翼)竟然集结了八万多人马。看来是要把筹码押到那了。
        庆成的作为让梁明的作战思路有点乱了。在他的期料中。津南一战中华军还灭不掉清军的步卒主力。最多是解决掉满清的骑兵。然后依靠大炮轰散清军主力。最后是骑兵突击。可现在……。似乎有了一个好机会!
        “命令左翼(第三师)全力击溃当面之敌。尽快占领八里台;中央禁军各营全面展开。化为四列横队。围压敌骑。”梁明决定用中央的三千禁军压一压满清骑兵。吸引左翼的清军骑兵。为第三师的反攻准备争取一些时间。“命令右翼(卫戍师)全力坚守阵的。缠引当面清军。”
        禁军的阵型的变换做的很顺畅。这是他们在演习中经常使用的一招。
        中华军现在使用的战术说穿了就是纵队战术。较之欧洲陆军依旧在普遍使用的线式战术。纵队战术加强了进攻的力度。具有突击性强。便于指挥。能在各种的形上战斗。移动速度快。便于打击敌人。它的着基点就是陆军野战火炮的运动性能和步枪的射击精度的到提高。
        以少数兵力在战线前方组成散兵队形或是线形队列。随后是主力以营连为单位成密集的纵队。再后是预备队。炮兵位于主力纵队的前方或两翼。骑兵位于翼侧或后方。战斗时。先进行炮火射击。而后以散兵攻击。消耗敌人。以骑兵袭击扰乱敌阵。最后主力纵队发起冲击。进行白刃格斗。以决胜负。
        当然。中华军进行白刃战是很难的的。就算是全国大演习之中也很少出现这等惨烈的对抗。
        中华军经历的战争并不多。现在国内的各级军校学习的战例多是从每年的对抗演习中挑选出来的。所以。开始时几乎全部都是火器部队之间的对抗。建阳八年。与暹罗的一战让中华军找到了一些感觉。几经演练最终形成了几招对阵冷兵器军队的路数。其中最胆大的就是现在禁军转变的这种。几乎同欧洲的线式战术相一致。
        将有限的兵力分成数个军事编制单位。以本单位为基本作战单位。各单位一字排开。以下一单位为单独一列。组成横队。各队列轮番射击。环环相连。步步相扣。以的出阻敌线。限制敌人靠近肉搏。
        每个营四个连队。自然也就形成了四列横队。每一列750人。
        横队迅速排齐。前进!谁也不许后退。哪怕是后退半个脚后跟。
        前进!按基本作战单位前进。士兵的步幅为0。6米。转弯时为0。5米。开始击进军鼓鼓。连击三下;再短一击鼓。如此交替进行。三连击鼓节奏加快。步子也随之加快。列与列之间必须保持不少于一米的间隔和距离。以便在听到“立定”口令时。各列能立即止步。走进横队。回到原来位置。
        6个连队拉出了一条将近四里的阵线。平压着向对面的骑兵推去。每前行两步(一米)放枪一轮(四列打一轮)。
        九个炮兵连在望员的指引下很快就清理了当面的清军炮队。不过因为缓了一步。还是受到了一点损失。四发炮弹落入了先前的队列。好在都是铁弹。也没出现飘弹或是跳弹。死了七个。伤了九个。内有班长一名。这应该是今日一战最先折损的将士了。
        禁军的逼压让对面的满清骑兵惊喜过往。原本气势略颓的骑兵再次蜂拥而上。而左右两翼的都有忍不住斜插杀至的。
        禁军的前逼自然也吸引了庆成的注意。可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梁明要这么做呢?
        满清骑兵依照上头的命令。在冲过大炮的封锁线后略略减缓了冲刺。一个个变成一队队。一队队的骑兵又冒着不时窜来的子弹集结成了一团团的骑兵群。
        在一排连着一排的弹雨下冲锋的满清骑兵也一排接着一排的倒下。但是前面的倒下后面的马上跟上。经受过简单的炮声训练后。又被堵住了耳朵。罩住了眼睛。此时的战马表现出了自己相应的速度。没有连射武器。数量处于弱势的禁军还是很难阻止骑兵群的靠近。特别是在前逼的时候。
        “火龙组准备。”好似商量过的一样。六个留守的教习在听到一串连击鼓声(八响以上)后。同时喊出了这一句话。
        火龙组——顾名思义。他们的装备就是火龙弹。这种老式的火箭。
        在中华军四十四个军事单位中。禁军是唯一一个依旧保留着这种武器的部队。不擅长打运动战的禁军。对于这种强爆武器相当有感情。(别的部队装备有霰弹炮)
        一个营发射了四枚。二十四枚填装着苦味酸的火龙弹。其爆炸威力堪称恐怖。密集冲锋的满清骑兵群至少被它们湮没了五百人。战场上好似发生了一场轻微的震一般。
        接跟着中央战场的爆发的右翼的猛烈反击。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大口径的霰弹炮。结合了“轰天炮”和“枯松炮”的制作方式。没有底座。只有一个粗短的炮筒。
        射程近了些。最远可达六十米。最佳射程四十米。用上了这个武器。也表明了卫戍师处境的艰难。
        左翼的第三师日子过的很不错。中央禁军的短暂突击吸引了一部分骑兵的注意力。也吸引了当面满清骑兵指挥官的注意力。他也想瞅个便宜。
        短短的一刻钟内。第一旅、第二旅就已调整了阵型。师直属的步兵团也补进了前面的队列。一百二十门大炮则是尽量的逼近了阵线前沿。炮口直指当面的八里台。那里还有个前锋营。
        p:哭死。还有一章。难道要来一个(再续)?(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