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008故事会 >

第275节

2008故事会-第275节

小说: 2008故事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  中  小 】  
 
  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也有富人的烦恼,其实,只要是人,都会面临烦恼。城里有个富婆叫金姐,她的烦恼,自然不是没福气享受,而是有福享受不了—失眠。 
  这晚,金姐又失眠了,已经是下半夜两点钟,她还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说来也怪,伴随着穷人的烦恼,更多的是奋斗,伴随着富人的烦恼,往往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妒忌。金姐就是这样,越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她就越是妒忌呼呼大睡的小保姆。 
  金姐家的小保姆是个挺能睡的人,干了一天活后,坐在沙发上,头一歪就能打起呼噜来。金姐心里不平衡了:主人彻夜难眠,保姆却睡得像死猪似的,这太不像话了,为此,今晚金姐特意把小保姆赶到车库去睡,让她也尝尝失眠的滋味。 
    
  金姐很想知道小保姆在车库睡得怎么样,于是就下了楼,蹑手蹑脚地走到车库前。车库没有窗,里面又闷又热,金姐将耳朵贴到透气孔上一听,里面什么声音也没有。小保姆会不会被闷死了?金姐吓了一跳,赶紧打开车库门,摁亮电灯。灯光下,却见小保姆睡得正香呢:躺在地板上,四肢舒展,简直像个无忧无虑的活神仙。金姐看她时,小保姆还咂一下嘴巴,好像在睡梦中嘲笑主人的失眠。 
  金姐气坏了,用力把小保姆摇醒,大声喊道:“起来!起来!” 
  小保姆吃惊地问:“发生了什么事?” 
  金姐拿出一张百元纸币:“这是工钱,你走吧!” 
  “这半夜三更的,你叫我去哪?你不称心,那我明天就走。” 
  “不行,现在就走,你随便找个地方睡去,不要让我看见你。只要想到你在呼呼大睡,我是无论如何闭不上眼的。”说完,她又拿出一百元给小保姆。 
  把小保姆赶走后,金姐没想到更睡不着觉了。她只能坐起来,翻起了报纸。她看到一个私人诊所的广告,心想,反正睡不着,何不叫个医生上门来看看呢?即使看不好,聊聊天也不错么。再说,医生本来就有半夜出诊的职责。 
  金姐当即拨打广告上“李医生”的电话,好一会儿才有人接听,接电话的正是那个李医生,是个女的,声音很温和,金姐却埋怨说:“你怎么这么久才接电话?”李医生连忙道歉:“对不起,我刚才睡得太沉了。” 
  金姐心里一乐:我就是要搅醒睡熟的人!李医生问金姐有什么事,金姐假装着急地说:“我妈病了,正在床上打滚,李医生你快来!我家在秀水山庄88号。”李医生说:“好,我马上来!” 
  过了一阵子,李医生终于到了,金姐开门后两人全都愣住了,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原来是你啊!” 
  这个医生是金姐高中同学,叫李丽丹。李医生背着药箱,手里拿着雨伞,原来外面下雨了,看着老同学湿漉漉的衣角,连金姐这样缺少同情心的人都有点感动了,她想:待会儿要多给老同学几块钱。 
  李医生放下药箱,问金姐的母亲在哪儿,金姐只得实话实说:“我母亲两年前就去世了。”李医生问到底是谁得了病,金姐不好意思地说:“没人得病,是我睡不着觉,想找个人看看聊聊,不把话说重点,怕你不来。” 
  李医生一听哭笑不得,没好气地说:“你怎么捉弄我?”金姐却笑了:“你的广告写得不清不楚的,我怎么知道是你?反正已经来了,你就陪我聊聊吧,我加倍给你出诊费。” 
  李医生听金姐这么一说,也不好再讲什么了,她就在金姐对面坐下,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聊得最多的,自然是失眠的话题。李医生说,她以前遇到过一个病人,症状跟金姐一模一样,那病人也是个女的,很有钱,什么都能买到,就是买不到睡眠,看见旁边的人呼呼大睡她就恨得牙痒痒,结果越恼恨越失眠,越失眠越生气,有时半夜三更还起来砸东西。 
  “哎呀,我就为失眠砸碎过不少茶杯呢!我老公也因为我的脾气,经常找借口不敢回来睡觉。”金姐情不自禁地都说了出来,“那个病人后来怎么样了?” 
  李医生微微一笑,说:“我最后用一种偏方把她的失眠治好了,现在她一觉能睡到天亮。” 
  金姐高兴极了,请李医生快给她治疗,李医生却说,这个偏方分两种治疗方法,要同时进行,缺一不可,而且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挺苦的,怕金姐受不了,金姐一听急了,连声央求说:“老同学,你就让我试试吧,只要能治好失眠,再苦我也受得了。” 
  李医生终于点了点头:“那就先试一个小时吧,不过你得保证,在这一个小时内,你一切都要听我的,还不能生气。” 
  金姐信誓旦旦地作了保证:“行,只要能治好我的失眠,我都依你。” 
  李医生使用的第一种治疗方法得有个条件,要去室外治疗,她从床上拿了一条毛毯,就和金姐出发了。金姐有私家车,她亲自驾驶,按照李医生的吩咐来到火车站。停放好小车后,金姐以为去宾馆,李医生却说要去前面的天桥,金姐只好跟了过去。这座天桥很大,外面下着小雨,桥下却很干爽,许多还没找到工作的民工横七竖八地躺在天桥下,睡得正香呢。 
  李医生抖开毯子,铺在地上,招呼金姐:“咱们也睡吧。”金姐吃惊地问:“你不是说给我治病的吗?怎么带我来这种地方睡觉?”李医生说:“这就是第一种治疗方法,病人要吸收外界的新鲜空气,来,快睡吧。” 
  金姐说啥也不相信这种方法能治失眠,她恼怒地说:“在家里舒舒坦坦地我都睡不着,在这种鬼地方哪能入睡?”李医生笑了笑,说:“你前面向我保证,一切听我的,必须要睡满一个小时,再说,我的偏方可得两种治疗方法一起使用,你不睡的话,第二种治疗方法也不管用了!” 
  金姐懊恼死了,可事到如今,只能在桥下躺一个小时了。为了能治好自己的失眠,她咬咬牙忍下了。 
  金姐刚躺下,一条手臂就搁了过来,也不知是谁的,竟然架到了她的脖子上,那人的手掌还一个劲地往上撑,刚好撑住金姐的鼻孔,金姐一跃而起,对着那人仔细一看,正要发作,张开的嘴立即闭上了。她轻轻放下对方搁上来的手,小声对李医生说:“换个地方吧?”“为什么?” 
  “冤家路窄。边上睡的不是别人,正是被我赶出来的小保姆!” 
  李医生乐了:“难得主人和保姆同床共枕,好哇,等她醒了,你们好好聊聊。” 
  “这个死丽丹,今晚栽在你手里了!”金姐不敢再多嘴,规规矩矩地躺着,生怕碰醒小保姆。幸好小保姆睡得正沉,否则就更难堪了。 
  金姐躺在水泥地上,就像在地狱里一样,筋骨酸疼,浑身酥麻。平时,她是为睡不着而度日如月,而今,她是怕碰醒小保姆而度时如年。好不容易才熬满了3600秒,她“嗖”地一下子跳起身,催促着李医生给她进行第二个治疗。 
  李医生说,第二种治疗方法需要在室内进行。于是,金姐立马驱车,和李医生一块回家。一回到家,金姐就迫不及待地催着李医生开始治疗,李医生慢条斯理地说:“别急,你先要保持平静,这样才可以进行第二种治疗。”金姐立马安静下来:“好吧,听你的,那我接下来该怎么做?” 
  李医生说:“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你去找个舒坦的地方接着睡!”顿时,金姐意识到被耍了,她心里的火直烧到嗓子眼,气急败坏地说:“好你个李丽丹,你这不是捉弄人吗?”李医生却不恼,笑了笑,说:“老同学,要说捉弄人,也是你先捉弄我呢!”也许因为报复成功了吧,李医生显得很高兴,她也没向老同学收什么钱,背起药箱,乐呵呵地走了。 
  金姐后悔死了,早知道老同学是报复的,说啥也不跟她在桥底呆上一小时,经过这一番折腾,金姐累坏了,她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刚才在桥底坚硬的水泥地上躺过后,金姐才知道家里的沙发多么舒服,坐着坐着,她就像小保姆一样,睡着了。 
  金姐一觉醒来,已经是中午,她正打着呵欠揉着惺忪的眼睛,李医生适时打来了电话,问她睡得怎么样,金姐兴奋地说:“从桥底下回来后,我居然靠在沙发上睡了七八个小时,你说怪不怪?”李医生听了没说话,只是笑,到了这时,金姐也已经知道老同学的偏方到底是怎么回事,她问李医生以后还要不要去桥底下睡,李医生说,什么时候失眠了,就去那里睡一个小时,挺管用的。金姐想到桥底下的情景就有点后怕,她皱起眉头问:“总共要睡多少次?” 
  李医生郑重其事地说:“睡到你能把那小保姆当作朋友,没有了嫉妒心,你的失眠就能根治了。” 
  说到小保姆,金姐沉默了…… 
   (题图、插图:刘斌昆)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03月 TOP              故事会            
    故事会        》》》 2008年第19期   一张两元车票  作者:张国心  字体:
【 大  中  小 】  
 
  刘嫂是个官太太,丈夫虽然是个小小的村官,却很会用权。刘嫂依仗男人的地位,享点福,也就算了,村里人气不过的是,这刘嫂趾高气扬,看不起平民百姓。 
  有一次,村小学的王老师求刘嫂丈夫办点事,拿了价值五十元的两瓶酒上门拜访,刘嫂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说:“我们家老刘喝低档酒会反胃,你还是拿回去吧!”后来,王老师又在邻居六嫂家借了二百元钱重新买了两瓶酒,这才把事办妥了。 
  说来也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话一点不假。 
  几年后,刘嫂的丈夫因经济问题下了台,退赔了很多钱,他手无缚鸡之力,除了那张嘴,什么也不会做,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刘嫂,一夜之间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由趾高气扬的村官太太变成最底层的农村妇女。 
  刘嫂的骨子里很要强。她不忍心眼看着这个家就这样垮下去,就忍受着别人的白眼,到处拾破烂卖钱,虽然收入极其微薄,但毕竟也是进项。 
    
  渐渐的,眼皮下的破烂都捡完了,刘嫂就到水里捞。秋天的一个早晨,刘嫂来到同村六嫂家的水沟边。刘嫂和六嫂尽管是一字之差,但倒霉的刘嫂,根本不在翻身的六嫂眼里。 
  此时,刘嫂光着脚从六嫂的水沟里拽上几个装满泥土的编织袋子,她一个一个地把里面的土倒出来,正要拿去洗,六嫂跑来了,大嚷大叫:“好啊!你捡破烂捡到我头上来了!” 
  刘嫂怯生生地说:“这,还有用吗?” 
  六嫂厉声说:“怎么没用,明年我还要用它们堵水呢,你马上把土给我再装回去!” 
  刘嫂很听话,什么也没说,又把倒出来的土一点一点地往回装。 
  六嫂站在水沟边,双手叉腰,嘴里骂骂咧咧:“你男人在势的时候,你吃香喝辣的,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现在你男人下台了,怎么,就成这副德行了?你知不知道,你吃喝了我们老百姓多少血汗钱?”刘嫂就像是被训的孩子,一句话也没说。 
  这一幕,被王老师看到了,虽然送酒那件事他一直难以忘怀,但眼前的情景,他实在是看不下去:都是一个村里的乡亲,人家都落难成这个样了,不该再这样对她呀,于是他硬是把大声训斥的六嫂给拉走了。 
  说来也怪,越是冤家越碰头。 
  几天后,正逢中秋,王老师和六嫂被推选为村里的代表,去省城参加表彰大会,并参观新建成的江桥。一大早,王老师和六嫂就来到村头等客车。这天要坐车进城的人特别多,王老师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上了车,回头一看,六嫂也上了车,但令他奇怪的是,在兴高采烈的六嫂的身后,还跟着一个愁眉苦脸的刘嫂。王老师自然不知她去干什么,只是友好地对她一笑。 
  村里让王老师和六嫂当代表,跑腿买票的事自然都落到王老师身上。车上的人太多,售票员被挤得动弹不得。王老师买票的钱是经过两个乘客才传递过去的。那车票很便宜,每张只有两元钱。买完后,王老师对着后面的六嫂喊道:“六嫂,车票我买了。” 
  说来有缘,天下无巧不成书。 
  两天后,王老师从省城里回来,又见刘嫂出来拾破烂了。再后来,他听说刘嫂有了些本钱,就不再拾破烂了,而是开始收破烂,生意越做越好,日子也一天天地好了起来,刘嫂的脸上也露出久违的笑容。这年的腊月底,刘嫂突然登门,硬是拽王老师去自家吃肉,王老师推卸不了,只好去了。 
  那天,刘嫂喝了不少酒,喝着喝着她就哭了,她一边哭一边对王老师说:“大兄弟,你是个好人啊,我这条命,是你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